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章 為王令溫代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章 為王令溫代筆

在太傅府用過晚飯,回到鴻臚寺天色已暗。

問候過老母兄嫂,朱秀準備回房泡個熱水澡,而後早早歇息。

宿醉留下的後遺症開始顯現,還在太傅府時朱秀就感覺精神倦怠,在竹林聽周憲彈琵琶更是差點睡著。

回到臥房,朱秀哈欠連天地寬衣解帶,胡廣嶽準備去吩咐僕從伺候湯沐。

一道黑影突然從樑上躍下,直撲朱秀而去,胡廣嶽淒厲地拔刀怒吼“有刺客”,同時奮力往前一撲,準備用自己的血肉之身保護朱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侯爺莫驚,是老夫!”低沉沙啞的說話聲在朱秀耳邊響起,慌忙扭頭一看,一張扔進人堆就找不出的枯皮臉映入眼簾,正是王令溫!

“哐哐”兩聲推門響,潘美和幾個第五都軍士焦急衝進屋,幾口光寒閃閃的尖刀對準王令溫。

“住手!”

朱秀趕緊高舉雙手大喊,兩鬢微微冒出些冷汗。

吞了口唾沫,眼睛斜瞟,王令溫此刻就站在他斜後方,相距不過尺長。

若真是刺客,這會兒他已經是個死人了。

潘美、胡廣嶽率人把王令溫圍住,依託寬敞臥房形成包圍圈,封住門窗出口,可以確保在動手瞬間,不讓他輕易逃脫。

王令溫枯皮臉似笑非笑,對朱秀身邊這支訓練有素的武士越發感興趣了。

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嚴苛訓練,不可能有如此默契的臨敵反應。

朱秀慢慢轉過身,笑容僵滯:“王使司再度造訪,不知有何貴幹?”

王令溫澹澹道:“老夫突然想起來,還有些事需要請教朱侯爺。”

朱秀哭笑不得:“王使司要見我,也用不著潛入臥房蹲守梁上,容易使人誤會....王使司要藏匿行蹤隱瞞身份,在下可以理解,也請王使司莫要如幽魂一般,不打招呼突然現身....在下膽子小,不經嚇....以後王使司派人通傳一聲,約定地點,在下自會前往相見....”

“呵呵,老夫來去自如習慣了,沒想到嚇著朱侯爺。”王令溫低笑兩聲,聽起來沒有絲毫歉疚之意。

朱秀心裡暗罵,嘴上乾笑,揮揮手示意潘美和胡廣嶽退下。

等到屏退旁人,臥房門閉攏,朱秀和王令溫分坐桉幾兩側,朱秀一邊倒茶一邊說道:“不知王使司找我有何事?”

王令溫道:“是這樣,離京時官家命我多多蒐羅江南情報,寫一份有關江南朝廷和民間現狀的詳細奏報。素聞朱侯爺才高八斗,對天下形勢了然於胸,老夫特來請教,這份奏報應該從何處入手?”

王令溫擔任武德使,主抓情報工作的確是把好手,但要讓他把情報寫成條陳,再撰寫成文章可就難了。

朱秀暗笑,想了想問道:“官家可有說,想要詳細瞭解江南哪些方面的情況?”

王令溫捋須道:“近來朝廷頒佈墾田令,鼓勵百姓開荒墾田,獎勵生育,凡是流民、遷徙戶一律就近落戶,放良除奴,大力增加編戶、主戶數量....仁政一經施行,僅開封府兩月內就增加了五千餘丁戶。

淮北諸州縣上奏說,淮南百姓知道我大周仁政,不少百姓拖家帶口,甚至不惜放棄田籍,渡河遷入我大周境內安家。

官家知道後大悅,下旨令淮北州縣安撫北遷百姓,按照墾田落戶令,一律給予優待。

官家說,淮南百姓必定受偽朝廷壓榨,日子過不下去,才鋌而走險渡河北遷。

所以官家想進一步瞭解江南各地民生狀況,觀察偽唐朝廷施政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為我大周治理民政提供借鑑。”

朱秀感佩道:“官家真乃仁君啊!此事我在江寧也聽說了,大量淮南百姓受我朝仁政吸引,舉家渡河北遷,為此唐主還下旨封鎖關隘,嚴查逃戶,一經查處加以嚴懲。”

王令溫嘲笑道:“由此可見,唐國已失人心,我大周才是華夏正朔!”

朱秀拱拱手附和道:“聖天子在朝,我大周自然蒸蒸日上。”

頓了下,朱秀又道:“不過唐主並不湖塗,不會放任民間積怨日益加深,更不會容許江南百姓遷逃江北。

唐國朝廷已經著手安撫百姓,也赦免了一批淪落為奴的戰俘家屬,還在荊襄之地用墾田落戶之策招撫流民,減免當年稅賦,平抑糧價....

所以,官家聖明,詳細瞭解江南官場和民間是必要舉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王令溫老眼微眯:“聽朱侯爺口氣,想來對此已有研究?”

朱秀笑道:“王使司在這江寧城幾日,可有聽過各大勾欄瓦肆裡傳唱的一首曲子,曲名‘眾生’?”

王令溫道:“聽到過,此曲哀怨,直擊人心,備受追捧。”

“呵呵,這首曲子的正是出自在下之手。

當然,作曲另有其人,曲詞是在下隨手所寫的幾句短句。”

朱秀微笑,謙虛中帶著些許得意。

王令溫略顯驚異,目光灼灼:“朱侯爺作眾生曲,莫非故意為之?”

朱秀沒有正面回答,笑道:“在下認為輿情掌控乃是情報工作的重中之重。

眾生曲之所以深得江寧百姓人心,就是因為曲詞唱出了普通百姓生活不易、日子艱辛,反應出江南民間的真實情況。

江南水系豐富,稻田眾多,卻大多掌控在世家大族手裡,多數百姓失去田地,淪為佃農,勤勞耕種,卻多是養肥了主戶,真正進到國家糧庫和自家米缸的少之又少。

地主豪族兼併土地,朝廷又無力抑制,長此以往,使得富者田莊綿延,家貲鉅萬,後代子孫享用不盡,而窮者愈窮,腳下無立錐之地,頭無片瓦遮頂,子孫世代為農,難有出頭之日。

此種情形若不根治,世道必將大亂。

故而,在下建議王使司多多關注江南民生,從田制、門閥士族兼併田地、收攏佃戶,以及富者貧者生存現狀等幾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大肆宣揚我朝仁政,挑動民怨,加深江南百姓對唐國不滿情緒,一面在適當時機收買州縣官吏,拿捏其把柄,等到將來兩國邊境戰事再起,便可以加以利用,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朱秀對江南情報工作大談特談,王令溫眯眼全程傾聽,沒有片刻打斷。

朱秀說的口幹,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清清嗓道:“王使司覺得在下提議如何?”

王令溫饒有深意地看著他:“原來朱侯爺早就想好如何在江南佈局。”

朱秀笑道:“不瞞王使司,這些都是在下來到江寧兩月以來的所思所想。只要配合操弄輿情,江南官僚和百姓之間必將進一步撕裂。

將來我大周揮軍南下,遇上的民間阻力將會小很多。

這些,在下原本想等到回開封,再詳細奏明官家。

既然王使司奉旨來到江寧,收羅江南情報,不妨就按照這個思路撰寫奏疏,上承官家便可。”

王令溫笑了幾聲,“那王某豈不是有搶功嫌疑?”

朱秀拍著胸脯道:“怎會?王使司千里迢迢趕來救我脫困,我又怎能不表示感激?”

王令溫想了想道:“朱侯爺乃飽學之士,隱士高徒,朝堂上誰不知道朱侯爺胸藏韜略,有謀定天下之才,不妨就請朱侯爺代老夫執筆,撰寫奏疏上呈官家?”

朱秀愣了愣,王令溫捻鬚含笑。

他娘了個腿,原來這老家夥一開始就打得這個主意,想讓自己幫他寫這份上呈郭大爺的江南情報書。

“怎麼,朱侯爺不願幫忙?”王令溫枯皮臉笑得森寒。

“呵呵~怎會?”朱秀乾笑,“王使司身兼重任,事務繁忙,自當由在下來效勞。更何況都是為官家、為我大周辦事,分什麼彼此嘛!”

“那老夫就多謝朱侯爺了。”王令溫相當沒有誠意地抱拳道了聲謝。

朱秀笑著客氣兩句,心裡痛罵不止。

這份江南情報總結書寫起來可不簡單,少說得有幾千上萬字,沒個小半月工夫完成不了。

攬下這份差事,往後可就沒時間聽曲逛街了。

朱秀暗暗叫苦,想了想,說道:“在下會寫一份需要重點瞭解的訊息名錄,勞煩王使司安排武德司的弟兄們費心打探,然後在下才能詳細彙總各方情況,爭取把這份江南情報書寫得完美些。”

哼哼~可惡的糟老頭子,趁火打劫抓小爺的壯丁,你也別想偷懶耍滑。

想讓小爺代筆,你也得把小爺需要的情報一一弄來再說。

王令溫眯著眼,笑容玩味:“可以。”

朱秀不客氣地道:“還有唐軍在湖南的戰事進展,也請王使司多多派人打探。

越詳細越好,最好連唐軍主帥邊鎬每日吃幾頓飯出幾次恭也能探聽到.....”

王令溫澹澹道:“唐軍攻南楚的戰事,和江南輿情有何關係?”

朱秀正色道:“當然有關係!唐國此次傾力滅楚,從唐軍戰事進展,可以推測其戰力、軍備、將領素質、後勤給養、民夫徵發、軍糧籌措等等關鍵資訊,可以加深我朝對唐國的瞭解,為將來兩國可能爆發的戰事做準備!

另外,在下聽聞邊鎬率軍攻佔長沙,進兵醴陵,即將合圍衡州,請武德司的弟兄幫忙打探,唐軍下一步動向如何。

在下有一個初步想法,或許能藉助這場戰事脫困,甚至有機會讓唐軍沉陷湖南地境,輕易無法抽脫開,最大限度消耗唐軍實力。”

王令溫皺了下眉頭:“你想利用唐軍戰事不順的機會離開江寧城?”

朱秀笑道:“王使司高明!在下已經和周宗談妥,他會全力協助我離開江寧北歸開封,再過幾日我便會向唐主表明投效之意,只要唐主相信我願意留下,我就有機會離開江寧。”

王令溫眼底劃過異芒,緊盯朱秀看了會,緩緩點頭:“武德司會全力配合你行動!”

“多謝!”朱秀拱拱手。

王令溫從懷裡取出一枚半個手掌大小的金牌,交給朱秀:“此乃御賜武德使金令,見令如見老夫,如若有事,持此金令到廣運船行,自會有人稟報老夫。

一旦事態緊急,你可以用此金令,調動武德司潛藏在江寧城裡的一切力量!”

朱秀吃了一驚,萬沒想到王令溫會把如此分量重的一塊金令交給他。

這塊做工精緻,花紋繁複的金牌,代表的是皇權授予武德司的法外特權。

見朱秀臉色猶豫,王令溫沉聲道:“來時官家囑咐,務必不惜代價將你平安送回開封!

換句話說,這江寧城裡,武德司半年經營所得可以不要,近百名察子可以不要,就連老夫也可以葬身於此,但你卻是萬萬不能有事!”

王令溫深深看了眼朱秀:“官家待你,可謂恩重如山,你好自為之!”

朱秀默然片刻,雙手高捧金令,面朝開封方向跪拜:“臣謝官家隆恩!”

“告辭!老夫去也!”

王令溫從半開的窗戶一躍而出,又是起落間攀上牆頭,踩著簷頂瓦片飛奔出院牆,身影消失在夜色下。

隔牆外傳來陣陣騷動,火把點亮,有第五都的暗哨發現影蹤,不明就裡地緊急示警。

朱秀只能讓胡廣嶽趕緊去安撫眾人,解除警報。

這王老爺子高來高去,有門不走,非得翻牆越戶,上樑跳窗,不去當個神偷大盜真是可惜了。

手裡捏著金令,朱秀感觸良多。

沒有郭大爺發話,王令溫是不會把這麼重要的令牌交給他的。

武德司在江寧經營半年之久,埋下的察子眾多。

可為了救他,郭大爺甚至願意放棄這股力量。

朱秀心裡淌過暖流,竟然生出一種君恩深重,萬死以報的激動和衝動。

也難怪王令溫初見他時略帶敵意。

任誰也不想見到,辛苦籌建的根基為救一人毀於一旦。

如果情勢危急,武德司要做的,就是用盡一切力量和手段,來換取朱秀活命。

其中也包括王令溫的命。

用自己的命換別人活命,朱秀絕對不會樂意,也肯定不會幹。

可武德司是無條件貫徹皇帝意志的機構,身為武德使,王令溫別無選擇。

朱秀嘆息一聲,小心把金令收入懷中。

他當然不想毀掉武德司在江寧的根基,希望這塊金令沒有使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