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召喚女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董卓的信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 董卓的信心

董良成功的強推了傅善祥之後,然後讓傅善祥去幫助楊妙真處理軍隊的內務。而軍隊的內務楊妙真並不太精通這些。因為楊妙真主要是適合打仗,而那些軍隊裡面的後勤財務還有一些日常的內務楊妙真也都不太擅長,所以現在傅善祥來的也都是正好。傅善祥把軍隊的內部事務挑起來了,那也就是可以能夠讓楊妙真放心了很多。而傅善祥擅長於管理內政,所以也就非常合適管理這些軍隊內務了。

“董中郎將,現在朝廷開始會議,然後太尉大人希望你也去一下!”馬上有士兵說道。

“好了!”董良說道。

董良來到了皇宮,然後再次召開了會議,而這次將會商討如何應對這個十八路諸侯的討伐。

董卓聽到了董良帶回來了數千士兵,然後馬上說:“好,既然侄兒能夠打敗關東諸侯兩路,那我這次也就是要親自出征,一定要把這些跳樑小醜都給收拾掉!”

“太尉,這次我們對於各路諸侯,我們有勝也有失敗。牛輔將軍討伐白波賊,沒有取得成功,反而失敗了。而董良中郎將成功的打殘了公孫瓚,還有全殲了孫堅所部,算是給了關東諸侯的當頭一棒。而關東諸侯其實不堪一擊,他們猶如土雞瓦狗而已,所以還請太尉不用親自出戰,只需要派出一員將領也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收拾他們了。”鄭泰問道。

鄭泰接下來說什麼關東諸侯不值一提,好像關東諸侯都是隨便可以被打敗一樣。而鄭泰千辛萬苦勸阻董卓,千萬不要親自領兵出征,而他好像是一片關心董卓的意思。不過,沒有人知道,鄭泰這話是別有用心的。

“哼,這個鄭泰,其實又是一個內奸!”董良心裡面想道。

董良還算是比較熟悉三國歷史的,自然知道這個鄭泰是一個超級內奸,他是從董卓徵辟的重要名士。董卓剛剛進入洛陽之後,也就徵辟了一批名士出來任職,然後算是好像讓大家看到他是收買名士的心。可是這個鄭泰卻藉助董卓的徵辟,然後在坑害董卓。首先他建議冊封袁紹為渤海太守,用來籠絡袁紹。可是他的目的是希望能夠給反董提供力量基礎。而可以說現在袁紹能夠起兵反叛,那也都是鄭泰在其中策劃一部分。所以說這個鄭泰是身在董營心在漢,所以根本不可能能夠重用。不得不說,董卓身邊的內奸還真的不少的。而真正在董卓死後能夠關心董卓一下的人,反而是蔡邕。

而這個鄭泰之所以故意把關東諸侯貶低得好像一文不值,那實際上卻是希望能夠讓董卓不要親自派出大軍出征。而鄭泰希望董卓能夠慢慢的在洛陽城裡面等候關東諸侯合兵一處,然後一起進攻。如果現在董卓馬上出征,那關東諸侯各路軍隊都沒有能會合,在任何一路上面都不是董卓的對手。所以鄭泰自然希望等關東諸侯聯軍合併的時候再來進行作戰,這樣可以一次性和關東諸侯進行決戰,一次性打敗他們。

至於董良看到了這個情況,馬上說:“伯父,我認為關東諸侯實力強大,我們應該可以儘快遷都長安,這樣我們可以暫避鋒芒,然後為將來反攻洛陽做準備!”

董良主動提出遷都,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畢竟這個洛陽這裡不適合自己作為根據地發展,只有到長安才適合發展。所以他提出遷都長安,這樣然後可以爭取為自己獲得一塊根據地,然後一步步的發展起來。到時候可以趁著這個時候建立自己的軍隊,然後一步步的掌握實力。等董卓被王允他們暗算了之後,也就可以趁機打著為董卓報仇的名義來接受董卓的“遺產”。

而群臣聽到了這話,楊彪馬上說:“不可不可,長安已經殘破,怎麼能夠和洛陽相比?何況長安經歷了戰火,已經不能夠成為一國之都了,所以還是不要遷都為好。”

黃琬也都說:“不能遷都,遷都那是在毀了我大漢的根基啊!”

“哼?不遷都?你們這個是希望我們都在洛陽,等著關東諸侯一起來進攻呢!”董良心裡面想道。

董良當然非常清楚這些官員的小算盤,因為當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時期,士族對他的幫助很大,所以他也就以洛陽為都城,代表了親近河東士族。而中國自古以來也都有關隴和河東的區別,因為中國自然地理裡面形成了兩個集團,關隴集團和河東集團。而光武帝劉秀因為是藉助河東集團才當了皇帝,自然也就是河東集團掌握實權。而東漢和西漢完全是兩個概念,西漢的根基在關隴一代,而東漢的根基在河東。嚴格來說東漢和西漢完全是兩個朝代,雖然都是掛著一個“漢”,可是實際上他們統治集團已經不是一樣的了。

而河東集團排斥關隴集團,這個也都是一個現實情況。而董卓出身於關隴,所以自然也就是天然的關隴集團的代表。而那些十八路諸侯為什麼要討伐董卓,除了那些趁機打醬油撈政治資本的人,別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反對董卓這個關隴集團掌握中央政權的。其實討伐董卓並不是董卓殘暴,其實內部的核心其實是兩個集團之間的爭鬥。而董卓如果一旦遷都長安,那也就是代表了國家的中心朝著關隴集團那邊傾斜,這樣對於那些河東集團自然不太能夠接受。

他們絕對要反對這個遷都,畢竟這個是他們切身利益的事情了。而董良之所以希望遷都,其實也就是希望把回到自己的關隴集團的勢力範圍,這樣自己不會受到河東集團的干擾。洛陽是河東集團的重要核心,自己如果在這裡發展,那肯定是要受到很多阻礙的。別看董卓現在兵力強大,可是打仗和發展不同,一旦靜下來發展種田,那必然會受到本土勢力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本土實力的影響,那董良自然希望遷都。而歷史上董卓之所以遷都,恐怕除了躲避災難之外,也不無想要把都城轉移到自己地盤上面的想法。

這裡面的道道,這個都是董良和傅善祥分析的。董良把原先歷史上的資料告訴了傅善祥,而傅善祥很快也就分析出來了這些。而傅善祥是一個才女,自然也就非常明白這裡面的道理。所以傅善祥告訴董良,如果董良提出遷都,那自然是要遭到那些士族的反對。畢竟那些士族想要把董卓留在洛陽,然後等著被圍攻,然後甚至要面臨那些士族在洛陽裡面搞小動作的風險。可是如果到了長安,那些士族也就是無源之水,根本無法能夠翻身。所以他們必然會阻止遷都,如果一旦遷都了那對於他們非常不利的。

“伯父,我認為必須要遷都,這樣才能積蓄力量啊!如果不能繼續力量,那我們怎麼能夠反攻呢?如果留在洛陽,那恐怕會面臨非常巨大的危險!”董良再次說道。

董卓想了一下,然後說:“不,我們先不遷都。如果人家一來我們就遷都,那不是說明我董卓怕了他們那些關東諸侯了嗎?到時候,我們的面子往哪放?所以我們不能夠遷都,那我們的面子往哪放?所以,我必須要親自和關東諸侯來一次大戰,一次打敗他們,讓他們看看我們這些關隴人的厲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糟糕!”董良心裡面暗罵。

董良心裡面暗罵,現在歷史已經發生改變了。原先歷史上關東諸侯沒有到洛陽城外的時候,那個時候董卓早就已經下令遷都長安,然後躲避關東諸侯的鋒芒。原先歷史上其實董卓遷都有兩個中原原因,一個也就是董卓的女婿牛輔帶兵三萬討伐白波賊,結果沒有成功,白波賊反而越發的壯大,讓洛陽北方出現了威脅。而接下來關東諸侯送關東諸侯從東方趕來,而白波賊在北方,南方有南陽的袁術和孫堅,這樣北方東方南方,都有了敵人,看起來三面都有敵人。而唯一安全的也就是西方。這樣綜合來看,只有遷都西方的長安最安全。

而現在的歷史和原先不同了,現在的歷史是董良成功的打殘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並且幾乎全殲了孫堅的一萬多步兵,這樣也就讓董卓有了一個錯覺,好像關東諸侯非常的弱小,並不可怕。而讓董卓有了小看關東諸侯的想法,所以想要和關東諸侯打一次。

而這樣可就是有些破壞了董良的計劃,董良不希望在這個征戰中損失士兵,自然不希望和關東諸侯打。而只要遷都長安,那關東諸侯也就是會自己分崩離析,然後一起會被解體,不會繼續討伐董卓了。可是現在董卓居然主動的不願意遷都長安,想要在洛陽和他們打一打,這樣反而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裡面的走勢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