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2章 登陸平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2章 登陸平壤

安熙予這位新羅北道執政最近有些心神不寧。

安熙予力排眾議,讓兒子安守圭帶領家族私兵前往鴨綠江邊上築城,其實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大唐的強大。

安熙予曾經作為遣唐使進入大唐,還曾經在大唐的國子監中學習過一段時間,是新羅國內有名的知唐派。

但就是要因為瞭解大唐,所以安熙予才認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趁著大唐河東三鎮的叛亂,侵佔鴨綠江以西的土地。

新羅北道的地理條件十分的惡劣,平城附近的小塊平原要養活北道的人口,北道山中的野人和胡人還不停的騷擾平城。

但是在鴨綠江流域卻是廣闊的黑土地,也是當年高句麗崛起的膏腴之地。

而大唐征服了高句麗之後,設立安東都護府,卻沒有開發這些土地。

看著大片荒廢的肥沃黑土地,身為北道執政的安熙予怎麼可能不垂涎呢?

新羅需要土地,需要更多可以開拓的土地,這是安熙予思考後能夠解決新羅問題的最好辦法了。

新羅國雖然是個小國,但是國內的鬥爭卻一點不輸大唐,內部矛盾非常的尖銳。

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新羅國內實行的“骨品”制度。

新羅國是以血脈為基石建立的國家,在部落聯盟時期就最強大的三個部族。

樸、金、昔三姓是新羅統治集團中最大的貴族,不但可世襲王位,還獨佔整個官僚體系,擁有無上權力。樸、昔、金三家王族地位最高,稱為“聖骨”。

而聖骨貴族和其他大貴族通婚的子弟,稱之為“真骨”貴族,雖然也能擁有極高的權力,但是卻被聖骨貴族認為是玷汙了血脈的雜血,在政治上給予歧視。

聖骨真骨之下,還有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三種階級,比如安熙予所在的安家就是六頭品的貴族,次於真骨貴族。

不過在大唐初年,真骨貴族金春秋登上新羅王位。

金春秋本來是新羅重臣,官至執政,並出使過高句麗、倭國、唐朝,推進親唐外交路線,在國內展開唐化運動。

金春秋協助大唐擊破百濟,是統一了半島的新羅君主,終結了聖骨貴族繼承王位的傳統,從此新羅朝廷中真骨貴族超越聖骨貴族,成為新羅的掌權派。

但是不甘心權力落入真骨貴族手裡的聖骨貴族們,在金城和新上臺的真骨貴族們爭權奪利,爆發了很多衝突。

真骨和聖骨爭奪的是最高的權力寶座,那麼新羅本土貴族和安熙予這樣的遣唐派爭奪的是新羅朝廷內的職位。

金春秋推行唐化改革,向大唐派遣了很多的遣唐使。

這些遣唐使向大唐進貢後,往往可以留在大唐學習一段時間。

到了金春秋執政後期,新羅甚至有意識的向大唐派遣留學生,專門學習大唐的典章制度。

這些遣唐使學成歸來之後,可以進入新羅朝廷擔任重要的職位,推動新羅的唐化改革。

不過隨著遣唐使越來越多,也引起了保守派貴族的不滿。

原本新羅小朝廷中的那些官職,都是被真骨貴族和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的貴族們把持的。

而新羅王為了壓制這些貴族,往往會派遣這些大家族中的次子,或者乾脆是寒門的子弟前往大唐學習。

這些沒有繼承權的次子和寒門子弟進入小朝廷,影響了到了貴族的利益,各種政治鬥爭越來越激烈。

如今新羅王金憲英繼位後,更是向大唐派遣了幾十批遣唐使,這也都讓知唐派和反唐派的鬥爭更激烈。

而這些上層的鬥爭的根源,除了爭奪在新羅朝堂的話語權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土地。

金春秋也學習隋唐實行了授田制,在前幾任新羅王手裡,授田制度增加了新羅王在國內的威信,將新羅原本鬆散的部落聯盟政體推進到了封建君主政體。

但是在百濟、高句麗相繼滅亡後,新羅再也沒辦法擴張國土了,而百姓越來越多,授田制度也和大唐一樣難以為繼了。

而新羅原本的貴族勢力就強大,授田制度崩壞之後造成的後果要比大唐嚴重的多。

地方豪強不斷透過授田坐大,曾經透過授田制度集中的君權再次削弱,地方實力派也開始崛起。

安熙予雖然不可能明白為什麼授田制度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但是他也很快抓住了關鍵,如果新羅能夠獲得更多的土地,那麼國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新羅王可以用新的土地收買人心,貴族們也可以齊心協力向外擴張,而不是窩在半島上內耗。

為了這一切,安熙予就任北道執政後,就開始在平城練兵,準備趁著大唐內亂佔領下安東的土地,如果能夠在這個時機佔領下安東,那說不定還真的能夠恢復高句麗的榮光。

從北道小朝廷下衙,安熙予又喊來了身邊的承命郎問道:

“還沒有北面的訊息嗎?”

承命郎就相當於大唐的秘書郎,基本上都是勳貴人家子弟擔任的,其主要工作就是輔左大臣做一些文字工作。

年輕的承命郎說道:“上一次保平安的信已經收到了,不過是半個月前寫的,安將軍正在鴨綠江以東沿河築城。”

安熙予皺眉說道:“為何要在鴨綠江以東築城?唐人不是已經撤出了安東了嗎?”

承命郎連忙說道:“安將軍來信說大行城中依然有唐軍駐守,他不敢輕易開邊釁,所以只是築城和唐軍對壘。”

安熙予焦慮的問道:“唐人?大行城內還有唐人?”

沒想到自己的預感竟然成真了,還沒有跨過鴨綠江就遇到了唐人的阻擋,大唐雖然衰落依然不可小覷啊。

承命郎立刻說道:“安將軍來信中說,大行城中只有三十餘名大唐老兵,沿鴨江築城只是為了恫嚇這些唐兵,想讓他們主動退走。”

安熙予對著承命郎說道:“吾兒能有這個謹慎自然是好的,不過你這就起草一封信給吾兒,切莫被唐人虛張聲勢嚇到了,大軍補給耗費頗大,如果不能儘快拿出戰果,朝廷中的反對聲起來了,為父也要壓不住了。”

說完安熙予披上了狐皮大衣說道:“走,去南浦看一看?”

“執政,現在去嗎?”

南浦雖然距離平城不遠,但是乘坐馬車也要半天時間,如今已經是中午了,到了南浦怕是已經天黑了。

南浦港口也是安熙予上任北道之後的重點工程。

新羅船多,但是港口都集中在南方。

平城和金城的往來,依然需要依靠陸上道路,這樣消息傳遞和物資運輸是非常緩慢的,也加深了北道地區偏遠的感覺。

為了讓北道和新羅朝廷聯絡更緊密,也為了讓更多的人才前往北道,安熙予主持修建了南浦港口,並且蒐羅了一批造船匠來到了南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安熙予乘坐牛車,沿著坑窪的道路到來了南浦,此時天色已經逐漸黑了。

看著日漸成規模的港口,安熙予充滿了自豪,這都是他主政北道時候建設出來的,日後新羅史書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就在這個時候,碼頭的民夫突然喊道:“海上有東西!”

海上有東西?

南浦碼頭還沒有建成,不可能有南道的船隻停靠啊?

現在才過正月,也不能有漁船出海捕魚啊?

“船!是船!”

只看到一名白色風帆的快船,從海平面另一端破浪而出,直挺挺的馳向了南浦碼頭。

這船實在是太快了!安熙予看到這艘船竟然乘著風浪飛出,然後穩穩的落在了海浪前,竟然要比海上風浪速度都要快!

只看到這艘樣貌奇特的快船騰空而起,船上的風帆這才落下,快船開始緩緩減速開始向岸邊靠近。

這下子安熙予反應過來,這船是衝著南浦港來的。

“戒備!”安熙予立刻讓從承命郎通知港口守軍戒備,自己披著披風快步走向碼頭上。

這艘狹長的怪船突然升起了一面紅色的旗幟,安熙予再次倒吸一口氣涼氣。

大唐的旗幟!

大唐尚紅,當年蘇定方滅百濟和高句麗的時候,紅色的大唐旗幟給半島人帶來了深刻的記憶。

竟然是大唐的船!

等到飛剪船靠岸,暈暈乎乎的安守圭下了船,他已經確定這裡是南蒲港,這裡可是距離大行城往返需要三十天路程的南蒲港啊!飛剪船隻用了半日就到了!

在驚訝過後,安守圭是深深的恐懼。

只需要半日就能從大行城到南浦,按照同行船長蘇行的說法,這艘飛剪船隻是最小的版本,他還能造出更大更長的飛剪船。

如果真的是那樣,唐軍就可以上午從大行城登船,夜裡就登陸南蒲港,第二天就進攻平城!

以大唐那可怕的武器,平城給連一日都守不下來!

不僅僅是平城,若是飛剪船去仁川港,那距離新羅王都金城也不遠啊!

不行,一定要勸服父親,不能和大唐作對,要老老實實做大唐的狗!

安守圭萌生了一個堅定的想法:

只有做大唐的狗才能救新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