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3章 投資和經濟過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3章 投資和經濟過熱

江倫揉了揉眼睛,從王府銀行各地分行的報告上挪開目光,他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整個隴右的經濟開始過熱了。

江倫從一系列的報表中,看到了隴右工坊生產出來的產品正在日漸滯銷。

作為經濟學的學生,江倫很快就從中看到了危機,這就是——產能過剩。

隴右的產能一直都在飛快的發展,在蒸汽機出現之後更是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一座蒸汽機工坊,能夠生產以前十座乃至於百座工坊能夠產出的商品,在一開始的時候,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換成錢,那個時候的商人玩家們都是爭著要上最新的裝置,要擴大廠房和改進裝置的。

可是隨著商人玩家的變多,各地的官吏玩家又積極的發展工商業,導致整個隴右的產能爆炸式的發展,前幾個月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

畢竟隴右的生活變好了,但是一個人一個月也頂多用一塊肥皂,那多餘的肥皂如果不賣出去,那就會堆在倉庫裡慢慢變質。

這時候在跑商的玩家努力之下,肥皂從隴右賣到了草原上,賣到了長安和其他地區,一開始這些地區的需求增長,又讓更多的肥皂工坊擴大產能,可是很快這些需求也被填滿了。

草原上的牧民更需要茶葉這些必需品,肥皂只不過是一些貴族老爺的需求罷了。

而長安也是如此,能夠用得起肥皂的人畢竟是少數,長安的普通百姓也沒有奢侈到日常使用肥皂的地步。

那些投資建造肥皂工坊的玩家們又開始將肥皂推銷到更多的地方,但是產能過剩的結構已經形成,肥皂工坊的競爭加劇利潤也在降低。

江倫嘆息了一聲,經濟過熱是所有國家都頭疼的一個問題,隴右也逃不過經濟規律。

不僅僅是肥皂工坊,如今隴右的棉毛紡織業、鍊鐵業等一系列的行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也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太多了。

江倫嘆息了一聲,如果大唐的其他地方都能夠和隴右一樣的發展,那這些產品肯定能夠賣出去。

可是大唐的大部分地區,有錢人只是那麼少數幾個,大部分百姓都還在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更不要說是購買肥皂這些改善生活的東西了。

就像是報社這個東西,除了長安和成都之外,就連崔濤在靈州開辦的報社都處於虧損的狀態,需要靈州官府補貼才能不倒閉。

而崔濤到了靈州之後,也和他在張掖的辦法一樣,搞起了凱恩斯主義三板斧。

那就是官府投資搞基礎建設,招商引資搞產業園,透過工業化的產能飛躍來提高百姓收入。

靠著這三板斧,崔濤在靈州搞了不少專案,也吸引了不少工坊主玩家前往靈州。

可是這一次崔濤在靈州的三板斧,效果卻沒有當年在張掖的時候效果好了,甚至不少工坊去了靈州,反而一開張就開始虧損。

隴右的商人玩家太卷了,鐵鍬這些工具的價格,在大水峽鐵廠生產出來再運輸到靈州,甚至要比靈州本地產的價格還要低,原本張掖那一套發展模式在靈州卻沒有能完全成功複製,靈州官府的大量投資下去,卻沒有讓本地工坊獲益,逼得崔濤要求靈州本地的專案,必須要由靈州本地的工坊才能參與。

這又是一番口水仗,隴右的工坊主抨擊崔濤搞貿易保護主義。

江倫有些頭疼,隴右的發展模式其實就是凱恩斯主義的這一套,而所有搞凱恩斯主義的國家,最終都逃不過產能過剩的結果。

就比如當年在大蕭條後的羅斯福新政,其實就是政府主導基礎建設的凱恩斯主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羅斯福新政看起來似乎解決了大蕭條的問題,其實不過是將產能過剩的問題利用國家投資消化掉了。

可是很多基礎建設產業的投入都是有延後性的,比如隴右修建一條鐵路需要大量的鋼鐵,那麼鋼鐵的需求增加,那麼鋼鐵的價格就會上漲。

那麼很多工坊主就會投身於賺錢的鋼鐵行業,可是鋼鐵行業的投資建設需要週期,等到一眾鋼鐵工坊建設出來後,鋼鐵的需求又消失了。

這時候這些盲目投資建設的鋼鐵工坊,就成了過剩的產能,而這種官府主導的基礎建設投資,更是容易滋生這種過剩產能。

若不是羅斯福命好遇上了戰爭,透過新政增加的產能過剩足以讓美國再來一次大蕭條。

江倫嘆息了一聲,如今隴右的情況也是如此,現在最鼓吹擴張不是軍將玩家,也不是官吏玩家,而是商人玩家。

商人玩家們積極的要求對外擴張,增加更多的市場和人口,這種風向已經從論壇上吹向了大唐世界,在這些商人玩家主辦的報紙上,大量鼓吹擴張的言論已經開始影響隴右的百姓。

江倫苦笑一聲,要不然說經濟學是最沒用的學問,即使是懂得經濟學,隴右的產業依然陷入了麻煩,經濟學的問題不是說你知道是坑就能繞過去的,要不然這個世界上的成功國家就不會這麼稀少了。

江倫嘆息一聲,如今隴右的經濟問題還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繼續保持擴張。

比如隨著成都府的玩家勢力增加,大量的商人玩家湧入蜀中,給隴右過剩的商品帶來了新的市場。

又比如被隴右掌控的平盧,也已經成了商人和工坊主玩家眼中新的熱土,甚至連新羅和扶桑,也都成了商人玩家們摩拳擦掌的目標。

論壇上到處都是嚷嚷著要開啟新羅國門,要給扶桑來一次黑船來襲,江倫對此嗤之以鼻,如今新羅和扶桑的百姓都在吃土,就算是小貴族也是飢一頓飽一頓,就算是開啟扶桑的國門,又能提供多少的市場?

與其不遠萬里去擴張新羅和扶桑的市場,還不如深耕大唐的市場,要是能夠多控制一些地區,說不定就能消化掉這些過剩的產能。

江路將這些問題寫成了公文,提交給越王之後,又開始頭疼起王府銀行的麻煩。

就像是這次揚州王府銀行的擠兌問題,各地王府銀行的現金不足問題,再次讓王府銀行的信譽收到了衝擊。

只要還是大唐的錢太少了!

說道大唐的貨幣財政,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從貞觀寶錢一直到開元通寶,都是大唐法定通行的貨幣,可是歷代鑄造的錢成色不一,含銅量和重量都不一致,雖然都是錢,但是在使用的時候價值各不相同。

而最受百姓歡迎的貨幣,是上皇發行的開元通寶。

因為開元通寶是盛世做鑄造的貨幣,成色最足,而且製作的最精緻,又是發行最多的錢幣。

除了錢幣之外,絲絹也是法定的貨幣,可是絲絹的成色更複雜,衡量價值更加麻煩,如今民間也只會用絲絹交稅,很少使用絲絹來進行交易。

可就算上整個大唐發行的錢,如今錢荒的問題依然嚴重。

一些貿易發達的城市,甚至出現錢不足的情況,一些交易都要退化到以物易物的階段。

而對於這些比較遠的王府銀行,比如設立在揚州的王府銀行,將銅錢運送到揚州,本來就是一件成本極大的事情。

不過江倫卻發現,在隴右的貿易中,似乎錢荒並不是什麼問題。

江倫驚訝的發現,在高昌城內交易的胡商和本地商人,也經常會使用外國的銀幣交易。

比如羅馬鑄造的羅馬銀幣,高昌本地人稱之為大秦銀錢,這種公元前古羅馬共和時代鑄造的銀幣,竟然在沙州都有相當的流通性,本地商人已經有一套將開元通寶換算成銀錢的公式了。

另外古波斯帝國鑄造的銀幣,也在西域很有流通性。

江倫從中得到了靈感,他用來解決錢荒問題的辦法,就是請求越王鑄造金幣和銀幣。

和江倫遇到的難題一樣,大唐戶部度支郎第五琦,同樣被長安錢荒困擾。

在東宮用捐監解決了官員欠薪問題之後,卻導致了長安城的銅錢流通緊張,如今長安的米價大跌,卻又導致了長安的糧食開始緊缺。

這種矛盾的情況之所以出現,是因為長安市面上的銅錢大量錢少,所以錢的價值上升,一株錢能夠買到的米自然多了。

可是糧食商人收購米的價格還在哪裡,如今已現在的米價出售糧食,那是肯定虧本的。

這也讓長安的糧食商人們紛紛停止出售糧食,或者不再將糧食運到長安。

作為大唐最精通財政的官員,第五琦從中看到了危機。

若是長安的米價再這麼下去,那麼長安肯定會出現糧荒,在安慶緒圍困洛陽,伺機攻打潼關的時候,保持長安的穩定至關重要。

第五琦想到的辦法,是請求朝廷改鑄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