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6章 倭國事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26章 倭國事了

鑑真帶著李道源來到後殿後,鑑真對著李道源說道:

“貧僧願意返回大唐待罪,只求尊使放過貧僧的弟子。”

鑑真的態度誠懇,對於他的這個年紀來說,幾次東渡都是在鬼門關上跳舞,對於生死已經無所謂了。

李道源看這個老僧說道:“我來扶桑也不是押送老和尚回去問罪的,如果老和尚日後能回大唐,再向節度使請罪吧。”

鑑真疑惑的看著李道源:“難道尊使不是來拘拿貧僧的?”

李道源笑著說道:“如今朝堂都開了海禁,老和尚來扶桑是你自己的事情,又有何罪?”

鑑真大驚道:“朝堂已經開了海禁?”

李道源說道:“是啊,如今揚州港內,萬國船競渡,海貿發達,朝廷已經取消了禁海令,允許沿海地區和外國商人做生意,也不禁止百姓出海了。”

鑑真幾乎是熱淚盈眶,當年為了能去扶桑,鑑真七次渡海,都懼怕被朝廷追捕。

有幾次渡海失敗,還差點被官府問罪。

沒想到如今大唐已經不再禁海了。

鑑真又問道:“那河東內亂呢?”

鑑真東都之前,安史之亂還沒開始,不過前段日子從海邊傳來訊息,說是安祿山起兵反叛。

當時扶桑的王庭還議論過,要不要支援大唐朝廷,鑑真聽聞了故國內亂,心中也有些牽掛。

李道源說道:“如今安之亂已經平定,如今天下安定。”

“阿彌陀佛。”

鑑真雙手合十唱了一句佛號。

李道源看這個老和尚,忍不住問道:“老和尚,你為何不在大唐,要遠渡重洋來扶桑?”

鑑真再次口誦佛號說道:“貧僧曾經許下宏遠,要在扶桑傳法。”

李道源忍不住說道:“扶桑自己不是有佛教嗎?”

鑑真又說道:“扶桑僧人以佛之名,行功利之事,我來扶桑是為了正本清源,傳真正的佛法。”

李道源對於佛門內部的派系之爭也不理解,不過看鑑真信仰虔誠,這倒是後世少有的。

鑑真幾次東渡扶桑,在這個時代幾乎是闖鬼門關,他幾個重要的弟子都在東渡的時候身死。

鑑真本身也差點失明,要知道他在大明寺可是整個江南名聲最響的大和尚,以大唐如今崇佛的風氣,鑑真可以出入交往的都是大唐公卿名門,社會地位可一點都不低。

李道源在揚州的時候,就聽說鑑真每一次講法,揚州城內都萬人空巷,大明寺門口都擠滿了等待他講法的百姓。

這樣的和尚卻要東渡扶桑,這份傳教的熱情確實不愧於盛唐的開拓氣象。

李道源又想起論壇上的一個問題,對著鑑真說道:

“老和尚,扶桑宗門林立,不僅僅是佛門駁雜,不信佛的也很多,你又要如何傳法?”

鑑真說道:

“確實如此,扶桑以妖鬼為神,號稱有萬千神社,除了佛門之外還有神道信仰,貧僧剛剛來扶桑的時候確實遭遇了很多的困難。”

李道源好奇的看著鑑真,在史書上都是說鑑真剛剛到了扶桑,就立刻折服了扶桑的僧人和百姓,立刻在東大寺開始整頓佛門,迅速將佛教在扶桑推到了極盛的地位。

但是真正的身在這個時代,李道源才知道史書上寥寥幾句話,是多麼重的分量。

要知道耗費大唐朝廷無數人力物力,死傷了千萬人口的安史之亂,在史書上也只有幾段話。

史書上惜字如金,鑑真如何折服扶桑僧俗,這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總不能真的是外來的和尚能唸經吧。

鑑真笑著說道:“無他,唯有立死祭也。”

“死祭?”

鑑真點頭說道:“扶桑神道林立,但是諸道都沒有講過人死後之事,貧僧和諸道在東大寺辯法,講死後之事,眾道皆不能言。此後貧僧在扶桑立死後祭祀之法,扶桑僧人都受我僧命。”

看到李道源還是不理解,鑑真將自己東都扶桑之後,對佛門的改革說了一遍,這下子李道源終於恍然大悟。

簡單的說是扶桑的原始信仰簡陋,眾多神道教的信仰和本土佛門,對於死後世界的解釋都很單薄。

而鑑真到了扶桑之後,描繪了一個詳細又栩栩如生的死後世界,並且給出了一套給亡者祭祀的儀軌。

有了這一套的東西,自然讓整個扶桑佛門都對他非常推崇,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祭祀亡者可是一門好生意。

要知道後世操持紅白喜事的司儀,那可都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了。

這時候鑑真在東大寺定僧碟,就相當於發放葬禮司儀的執業牌照。

只有透過他的認定,才有是官方認證的擁有溝通死者,操持葬禮的“司儀”,才能接到白事的活兒。

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東大寺才成為所有扶桑佛門心中的聖地,因為這個認證值錢啊!

李道源對眼前這個大和尚真的是佩服了,果然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鑑真等於壟斷了佛門對死後的解釋權,這也是為什麼現代扶桑會出現這樣奇怪的景象,那就是無論生前是什麼信仰,葬禮都要由和尚來辦。

扶桑的佛門無論怎麼沉浮,但是永遠壟斷葬禮這門生意,社會地位就不會太低。

什麼叫做萬世之法!這就叫做萬世之法!

李道源看著鑑真說道:“其實這一次節度使派我來扶桑,就是要在扶桑通商,不知道老和尚有什麼要教我的?”

鑑真愣了一下說道:“扶桑的王庭怕是要起亂子。”

“何以見得?”

“上王隱而不退,倭王有志而無力,地寡民窮,諸侯林立,扶桑這就是生亂之相。”

李道源對鑑真的看法再次高了不少,歷史上這一任倭王確實和孝謙上王起了衝突,最後這一任的倭王被流放,孝謙倭王再次復位。

而後扶桑安定的奈良時代一去不復返,而倭王很快失去了實權,進入了公卿把持王政的平安時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鑑真能夠從如今倭國的政局看出隱患,不愧是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大僧人。

李道源繼續問道:“既然如此,老和尚何以教我?”

鑑真看著李道源,過了半天才說道:“原來尊使來扶桑,不是為了貿易來的啊。”

“不過扶桑雖然在我大唐認為是徐福後人,但是扶桑偏居海外,渡海作戰兇險,不像是高句麗那樣容易征伐。”

“而且扶桑地寡,又多山脈,貧僧不明白節度使為何要選擇這裡。”

鑑真一下子聽出了李道源的真正意圖,他疑惑的反問道。

李道源說道:“值不值這件事,就不用老和尚費心了,不過渡海危險倒是真的,朝堂也不會在東瀛花費太大的精力。”

鑑真一下子聽出了李道源的意思,他立刻說道:

“如果是這樣,那不如扶持淳仁倭王,淳仁倭王和藤原太正大臣向來欽慕大唐,若是要恢復通商貿易,顯然是需要依仗二人的。”

“不過要恢復和大唐的貿易,必然需要有實力的公卿貴族參與,我給尊使寫一份名單,都是有能力從事海上貿易的家族。”

李道源立刻露出滿意的笑容,他接著說道:“不過一家獨大也不是最好的辦法,老和尚有沒有其他能從事海貿的家族名單?”

鑑真愣了一下說道:“那貧僧就再補充幾家,那是效忠孝謙上王的幾大家族。”

李道源拿到了名單,帶著《喪亂帖》,滿意的離開了東大寺。

鑑真立刻召集了貼身的弟子,看著弟子焦急的目光,鑑真說道:

“唐使不是來抓我回大唐的,大家放心吧。”

眾弟子這才放下心來。

但是鑑真嘆息一聲說道:“不過扶桑要亂了。”

眾弟子驚訝的看著鑑真,鑑真卻又點了幾個經常出入扶桑公卿家講解佛法,通曉扶桑國內情況的弟子,讓他們立刻還俗,去追隨李道源做事。

眾弟子頗為不解,但是鑑真卻也不解釋,只是讓他們聽令。

十月中旬,倭王以國禮接見了李道源,李道源將大唐平定安史之亂的訊息告訴倭國王庭,又提出了要和倭國全面通商的要求。

倭王自然欣喜的接受,李道源又提出了幾個大家族,表示大唐的商船只和這幾家交易。

倭王只能全盤接受了李道源的名單,同時又提出要向大唐派出使者,覲見大唐皇帝。

李道源自然同意,他在奈良又停留了兩天,可倭國實在沒什麼能看的東西,催促倭國湊出遣唐的使團,他立刻動身返回築紫,準備乘船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