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軍師聯盟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4章 決議遷都,董卓霸氣怒懟黃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4章 決議遷都,董卓霸氣怒懟黃楊!

魯陽大營。

劉辨軍。

中軍,大帳。

沙盤前,劉辨等人圍聚在一起。

對於董卓臨陣換將的事情,著實殺了眾人個措手不及。

雖然,孫堅不屑於胡軫、徐榮,但畢竟是劉辨做主,他只能靜候最終的結果。

“報~~~”

不知過了多久。

帳外忽然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眾人抬眸望去。

但見, 軍司馬鄧芝疾步趕來,神情肅穆,欠身拱手道:“殿下,打探清楚了。”

劉辨當即擺手,示意鄧芝在沙盤上重新佈置:“徐榮如今是何佈局?”

歷史上,梁東之戰的描述比較簡單, 沒有具體到如何對局,只是記錄其大致時間,與戰鬥結果而已, 實際上的參考價值不大。

而今,胡軫與徐榮換防,更是打亂了劉辨原本的進攻節奏,雖說不應該小覷任何對手,但徐榮與胡軫性格迥異,自然在佈局上會做出調整。

小心駛得萬年船。

是以,劉辨才會派出鄧芝,打探最新的情況。

鄧芝從旁拾起紅藍小旗,將沙盤上的旗幟挨個拔下,按照最新的佈陣插下小旗:“幸虧殿下謹慎,否則這一戰咱們一定會吃虧。”

呼~~~

當鄧芝按照最新佈陣插完小旗後,暗暗松了口氣:“諸位將軍,廣城關在行政上屬於梁縣地界,位於關城之東的縣城相距不足十里。”

“末將仔細核查過了,徐榮的主力依舊部署在廣成關, 而在粱縣同樣部署了一支兵馬, 兵力多少暫且不知,但末將在路上發現了馬糞、馬蹄印, 證明一定有騎兵。”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沙盤上,一個個皺起了眉頭,暗自慶幸弘農王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進攻廣成關,否則此一戰極大機率會敗北。

“這個徐榮的確堪稱將才。”

大將孫堅懷抱雙拳,兩道濃眉微微蹙起,不由感慨:“此前末將以為殿下行事過於謹慎,但此時來看,還是殿下更加英明。”

“是啊!”

一旁荀彧長嘆口氣,捻鬚言道:“徐榮深諳兵法要訣,以廣成關、粱縣互為犄角之勢,我軍若強攻廣成關,粱縣騎兵必抄襲我軍後方,反之亦然。”

“伯苗~~”

荀彧扭頭瞥向鄧芝,試著問道:“你可能猜到對方有多少兵力嗎?”

鄧芝皺著眉,沉吟了片刻:“在下雖不知具體有兵多少,但從陸面上的痕跡判斷,粱縣城中怕是不下兩千精騎。”

“至於守城步兵......”

鄧芝終究還是搖了搖頭,輕嘆口氣:“請恕末將無能,實在沒辦法猜測。”

劉辨淡然道:“伯苗不必妄自菲薄, 你做得已經夠好了。”

鄧芝拱手:“多謝殿下。”

劉辨目光掃過眾人,鄭重言道:“諸位有何意見,盡可暢所欲言,不必擔心言錯,孤心中自有計較。”

“殿下!”

當即,有張遼橫出一步,欠身拱手道:“末將以為,欲破犄角戰法,關鍵在於如何防止其部偷襲我軍後方。”

“沒錯!”

荀彧深吸口氣,順勢接過話茬:“犄角之勢的強橫之處,便在於雙方互為援兵,可令攻城者陷入腹背受敵之態。”

“若是粱縣、廣成關之間有險可守,我軍尚可集中大部兵力強攻一處,少量兵力以期阻敵來援。”

“但是......”

荀彧臉上寫滿了作難,愁眉不展:“諸君且看,粱縣、廣成關相距不過十里,中間道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對方騎兵只要出城,可以從各個方向,隨意進攻我軍後方,屆時不論是騎兵衝陣也好,還是箭矢襲擾也罷,對於我軍強攻廣成關,皆是一大禍患。”

孫堅此前參加過討伐涼州的戰事,自然清楚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

他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沒錯,騎兵於曠野作戰,來去如風,迅捷如雷,若是我軍防禦得當,還自罷了,一旦被其找到突破口,必定裡應外合,一舉破之。”

“可惜......”

孫堅嗞著鋼牙,抬頭望向張遼:“我軍精騎兵只三百人,難以與敵軍騎兵抗衡,否則文遠將軍完全能以騎兵戰騎兵,為大軍進攻爭取時間。”

“騎兵戰騎兵?”

對於這樣的戰術,張遼不屑為之:“我軍即便有兩千精騎,甚至更多,張某也不會採取這種以硬碰硬的戰術。”

“且不說北軍騎兵盡皆精銳,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我軍騎兵即便在數量上佔優,也未必會是其對手。”

“董卓財大氣粗,死兩個騎兵不心疼,但我軍騎兵盡皆寶貝,死一個都讓遼倍感痛心,這樣強行硬戰,非我所願。”

張遼乃是雁門郡人。

這裡常年會與鮮卑、烏桓作戰。

對於飼養戰馬、訓練騎兵的成本,沒有人比張遼更清楚。

當然,對於騎兵戰法,在場眾人同樣難以望其項背。

劉辨自然聽出了張遼言語中的自信:“文遠,你有何想法,直言便是,休要藏著掖著。”

張遼趕忙欠身拱手:“殿下,您還記得當初在南陽時,您給了末將鴛鴦陣圖,以及一份步制騎、步陷騎的策略嗎?”

“難道......”

劉辨猛然想起當初的一幕,眼神驟亮,急忙詢問:“文遠可有破敵之策?”

張遼不敢輕易答應,只能婉轉表達:“末將心中有些想法,請殿下給末將一些時間準備,爭取儘早拿出一份克敵制勝的策略。”

“好!”

劉辨大喜,點點頭:“孤給你三天時間,務必要拿出一份策略,待與眾將商討透過後,便派人準備相關器械,如何?”

張遼拱手抱拳:“末將必全力以赴。”

荀彧淡笑,對於張遼的能耐,他早已知曉:“正好,這段時間袁術、李旻等人正在調集船隻,說不定咱們能同時完成,屆時便可齊頭並進,破開雒陽南部防線。”

這不巧了麼,這不是?

劉辨深覺有理,緩緩點頭,轉而望向孫堅:“文臺。”

孫堅忙不迭拱手抱拳:“末將在。”

劉辨朗聲道:“孤知你初來乍到,立功心切,但你切勿急躁,待李旻的船隻調集完畢,必有你建功立業之日!”

“不過......”

劉辨聲音平緩,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滿了不可違抗的王者氣息:“屆時你若拿不下城關,孤必軍法伺候,絕不姑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孫堅大喜,聲音洪亮:“殿下放心,末將若拿不下城關,甘願軍法從事。”

劉辨唇角微揚:“很好。”

孫堅乃是揚州吳郡人,精於水戰。

從潁川溯穎水而上,強攻轘轅關之戰,沒有人比孫堅更合適。

接下來的日子。

李旻、袁術、徐璆在汝南、潁川徵調船隻。

雖然絕大部分都是載貨的商船,但對於戰局而言,已經足夠了。

畢竟,商船充其量只是運輸工具而已,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要靠步兵攻城。

至於劉辨?

他則與張遼一起,親自前往前線偵察。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要把真實的地形地貌,傳達給軍師聯盟的專家,分析對方可能的進攻策略,以及我軍該有的反制方法。

在與張遼及軍師聯盟專家的溝通中,劉辨對於古代軍事戰爭的理解,以及作戰方式方法,全都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

毫不客氣地說。

目前劉辨的軍事素養,雖然未必比得上三國名將,但絕對不輸於常見的武將,甚至躋身二流將才,也是有可能的。

“從粱縣到廣成關是一片開闊地,沒有確定的行軍路線,所以設伏陷騎的策略否定了,完全不能使用,咱們只能在廣成關軍隊後方想辦法。”

“嗯,我明白。”

“......”

“拒馬槍是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限制騎兵器械,這玩意能製作多少,就抓緊製作多少,絕對不會浪費的。”

“放心,已經安排好了。”

“......”

“槍兵剋制騎兵?別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戰馬的生命力比較頑強,當長槍刺中戰馬時,很難直接將戰馬擊殺,此時騎兵仍可進行衝鋒戰鬥!”

“甚至,受傷發狂的戰馬會在短時間內,形成更可怕的衝擊力,再加上步兵的防御能力,一般情況下會差於騎兵,單從戰損比而言,步兵的傷亡實際上更高。”

“之所以會說槍兵剋制騎兵,其實是從成本角度出發,不論是飼養成本,還是訓練成本,騎兵遠高於步兵,即便以一個騎兵換取數個步兵,也是很不划算的。”

“原來如此!”

“......”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步制騎的策略對器械的依賴性比較高,更像是一種小型的堡壘戰術,限制騎兵機動性,然後施以反擊,歷史上的步制騎大都是此套路。”

“受教了。”

“......”

整整三日。

張遼的初步方案出爐。

在經過眾文武激烈的討論後,又簡單進行了修改,旋即最終敲定。

接下來,荀彧、唐翔根據最終制定的方案,在全軍範圍內,搜尋各種兵器、盾牌,以及相關物資,同時派人伐木,製作方案中缺少的器械。

然而......

正當劉辨為進攻廣成關做準備時。

司隸,雒陽。

巍峨皇宮,崇德大殿。

珠簾冠下的劉協佝僂著身軀,彷彿被沉重的皇冠壓彎了腰。

他眼神中閃爍著一絲淡淡的恐懼,身體微顫,雖貴為九五至尊,卻沒有絲毫威嚴。

在其下方,魁梧的董卓按著腰間的利劍,在殿中左右來回踱步,兇戾的目光不時掃過滿朝文武,嚇得文武百官一個個垂頭鎩羽,膽戰心驚。

安靜!

死一般的安靜!

整個崇德殿安靜得,甚至能聽到百官的心跳聲。

良久,董卓才駐足殿中,將腰間的長劍砰的一聲,拄在地板上。

滿朝文武齊刷刷一顫,嚇得悶聲往後傾斜。

“哼~~”

董卓輕哼一聲。

果然!

對付這幫滿嘴仁義道德的士大夫,還是暴力最管用。

沒錯,以前勞資是想融入你們的圈層,但你們卻不給面子。

好啊!

勞資放棄了。

既然你們不接納我董卓,咱就只能按照自己的規則來了。

董卓掃視眾文武,朗聲言道:“昨夜本相夜觀星象,發現紫微星西行,有感蒼天示警,漢東都雒陽,已歷二百餘年,氣數已衰。”

“既然天道旺氣在西,本相便當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奉駕西幸,以應天道,汝等各宜促裝,儘早上路。”

轟隆~~

宛如晴空一道霹靂。

直將滿朝文武雷了個外焦裡嫩。

眾大臣如雷轟電掣般愣怔,一個個瞋目結舌,驚駭不已。

尤其是上公太傅袁隗,更是眼瞪如鈴,心中巨震。

遷都?

董卓這條老狗還真是敢想。

居然想要靠遷都,來躲避關東盟軍的鋒芒。

要知道,遷都事關重大,必定會引起朝野震動,百姓惶恐。

顯然,董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定是準備與關東盟軍死戰到底了。

“該怎麼辦?”

袁隗神思如電,陷入沉思。

正在這時,司徒楊彪壯膽橫出一步:“丞相,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必會驚動百姓,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還望丞相三思。”

“嗯?”

董卓怒目圓睜,緩緩扭頭瞥向楊彪。

森冷的殺氣,剎那間罩向對方,甚至連四周官員都不由為之一怔。

然而......

楊彪卻依舊站如青松,直面凶煞董卓,不懼刀兵,不怕威脅,再次鏗鏘勸諫:“微臣懇請丞相,為天下百姓計,三思而行。”

董卓暴怒,厲聲喝道:“楊司徒,你莫非要阻攔本相?”

言罷。

拄在地板上的長劍,被董卓緩緩抬起,森冷的劍鋒指向楊彪,凜冽的殺氣令楊彪四周的文武,紛紛變色避讓,唯恐傷及自身。

正當楊彪準備吐氣開聲時,在其身側不遠,又有太尉黃琬橫出一步:“丞相,在下以為楊司徒甚是有理。”

“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百姓流移,百不存一,今若棄宮室而就荒地,實非明智之舉。”

“嗯?”

董卓怒火更盛,扭頭望向黃琬,厲聲回懟:“而今關東鼠輩作亂,殃及雒陽,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剋日即成,宮室營造,不須月餘。”

“可是......”

“沒什麼可是!”

董卓瞪著眼,厲聲喝道:“本相已經決定,爾等不必贅言!”

楊彪氣勢洶洶:“遷都乃國之大事,是由陛下決定。”

董卓暴怒:“陛下年幼,本丞相代為決定!”

黃琬再言:“遷都事大,必令百姓騷動!”

董卓嗞著鋼牙:“本相為天下計,何惜小民!”

“陛下~~~”

不等楊彪、黃琬開口,董卓再次打斷:“陛下,楊彪、黃琬阻國之大計,罪無可恕,本相奏請陛下,將此二人罷黜,貶為庶民!”

劉協嚇得渾身一顫:“就......就依......依丞相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