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全真道統玄門正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靖康元年 天下大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靖康元年 天下大勢

宣和七年的最後一個月,李三郎的關中軍整整在汴梁停留了半個來月,不惜做出要攻打汴梁的架勢,才將自家繳獲的那批物資討回了不到一半。

自從半月前封了文演和段志玄兩個小官之後,對於段志玄提出的取走暫存物資之事,趙詰便表現出了一副朕不知的模樣,盡拿些官面話來搪塞, 反正就是不想給。

段志玄在汴梁也不認識什麼人,唯一熟悉些的便是張叔夜,上門求了兩次,張叔夜也算盡心周旋,但還是沒什麼用。

一直在城中蹉跎了七八天,段志玄無奈,只得出城向李三郎稟報情況, 這可把李三郎氣的不輕,面對宗望都沒吃虧的李三郎,卻被趙詰陰了一把,這如何能忍?

當下也不顧文演的勸阻,便開始打造攻城器械,準備攻城嚇一嚇趙詰。

李三郎也不信邪,這趙詰怕完顏宗望,難道便不怕我李大帥?

趙詰果然還是那個趙詰,眼看關中大軍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當即便慫了,連忙派張叔夜出城交涉。

李三郎也不多話,將張叔夜自家簽署的接收物資名單丟給了他,張叔夜頓時老臉通紅,吶吶不知所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三郎冷笑一聲道:

“怎麼?他完顏宗望說上一句,便能得無數好處,我關中的物資說不給就不給了?這是看不起我關中?既然如此咱們就刀劍之下見真章吧。”

張叔夜被其充滿殺意的言語駭了一跳,連忙勸道:

“李帥莫要衝動,老國公一生忠義, 萬萬不能臨老還背個叛國之名吧?且容老夫再去與陛下好好說道說道,如何?”

李三郎冷笑一聲道:

“你也別拿爺爺來壓我, 我等從關中千里迢迢前來救你們,沒點像樣的賞賜便也罷了,我等也不在乎,但這批物資是我關中將士死了多少人才截下的,陣亡將士的安置全看這些物資,你等若敢貪墨,我答應我關中將士也不會答應的,老大人還請三思。”

張叔夜也自知理虧,不敢再多言,只能拱手說了句‘李帥放心,老夫接手的物資,便是死也要將其如數奉還。’

說完便轉身離開了關中大營,回了汴梁去與趙詰商議。

趙詰自然不想給,而且即便想給也拿不出來了,為了先行湊足宗望的賠償,那批物資之中的金銀已經被趙詰取走了半數,如今汴梁這幅鳥樣, 如何還能湊得出來。

又經過幾日的交涉,最終先將剩餘的物資金銀交給關中軍, 至於缺額便商議好了逐年交還一部分,李三郎看汴梁確實是拿不出來,便也勉強同意了。

金銀這些還好說,糧草數量實在過於龐大,單憑關中軍這點人手是萬萬運不走的,再者說關中如今並不缺糧食,關中如今水利通達,已經大豐收了十餘年,存糧多得都快放不下了,糧食的價格也基本穩定在一升五到七錢左右,這些糧食雖多,但是運到關中也不值多少錢。

李三郎算了算這筆賬後,便將一部分糧草送給了文演,剩餘的除了留下夠一萬大軍三月之用後,便盡數分給了汴梁的百姓。

這些糧食雖然平攤給到每個人頭上不算多,但也能暫緩了城中百姓的燃眉之急,令得百姓稱讚關中軍乃是仁義之師。

許多有抱負的青年官員,看著關中義舉,也是心中微動,辭了官職後準備隨著李三郎等去關中看看。

李三郎自然大喜,其從小便在李成義身旁,早就耳聞目染的明白了人才的重要,關中能有如今的氣象,第一功當然是得益於全真教掃除妖邪,讓關中穩定。

這第二便是道堂源源不斷的輸出人才,使得關中強盛。

這第三便是李成義為人眼光卓絕,不止培養了許多關中本地人才,對於來關中避難的人才也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求才若渴。

如今有這許多青年才子的投靠,即便其中大部分只能當個縣令之類的百里侯,但只要出上一兩個像李靖那般的人才,便是賺死了。

此舉自然惹得趙詰大怒,直罵李三郎等是狼子野心,收買人心。

關中如今與大周算是被趙詰逼得撕破了臉,李三郎如何會在乎趙詰的想法,又在汴梁停留了好幾日招賢納士之後,才心滿意足的帶著兩百餘青年士子,大搖大擺的回關中去了。

如今北方大部分已經被魔門所佔,從北方回關中雖然不是不行,但也頗為危險,如今關中大軍所帶物資頗多,且帶著這兩百多士子,李三郎也不想冒險,便準備和文演一道先南下,然後從荊州入蜀,而後從漢中入走陳倉過祁山道入關中。

這條路雖然遠了一些,但勝在穩妥,而且李三郎也準備從蜀中看看有沒有機會,由蜀中或者漢中攻入高原,讓佛門首尾不能相顧。

李三郎和文演兩軍一路往南,到了荊州後便分開一方走東南,一方走西南,張通靈需要回去坐鎮龍虎山,沒法與趙守敬回關中拜見許道平,便讓趙玄朗代自己向祖師請罪,讓其跟著師叔去關中一趟,也算遊歷一番。

荊州本來是星辰派的地盤,關中軍想要從荊州入蜀,雖然不算難,但被刁難一番本也算常事,只是如今星辰派在道辰子的帶領下,如今正在山東與玄元和神宵一起與曹芳等人對峙,荊州也就留了一小部分力量,自然不敢與關中軍為難,趙守敬只是派了個弟子說上一聲後,便大大方方的放行了。

眾人從白帝城坐船一路入蜀,而趙守敬知道了李三郎的想法之後,便帶著李三郎和趙玄朗先行一步去太白拜訪,畢竟蜀中形勢,太白作為蜀中劍派盟主自然一清二楚的。

將大軍暫時交給段志玄暫時統領,三人一路飛遁,不到一日便來到了太白山門,趙守敬遞上拜帖之後,出來迎接的是齊玄真的得意弟子孫雲峰真君。

如今正是天地氣運勃發之時,眾人修煉比起從前也是快了許多,這位孫雲峰也在前不久證就了真君。

孫雲峰將眾人帶到待客的大殿之中,上了茶,仔細聽了李三郎的想法後,嘆息道:

“小友眼光不差,能夠通看全域性,只是這想法卻不行的,高原之上對於我等修煉之人來說自然無妨,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卻是毒藥,沒有幾年的適應是沒法在高原上作戰的,只靠修士也不現實,畢竟人少沒法真正威脅到佛門統治。”

李三郎這才知道,為甚祖師從來沒提過讓蜀中從後方殺入高原,原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難怪佛門如此有恃無恐,原來即便是敗了也不過是回到高原休養生息便可,也不怕關中順勢攻入高原。

李三郎起身謝過了孫雲峰的指點,趙守敬和孫雲峰也算是舊相識了,二人聊了一會修煉問題之後,這才告辭離去。

李三郎出了太白山門之後,便一直在沉思,自家戰略想法不差,但是戰術上還得多想一想才是。

從蜀中和隴右一起攻入高原的確是上策,但是一個高原問題不解決,便如井中月水中花,沒得辦法實施。

而高原問題好像除了適應也沒得甚辦法,不過關中習武之人多有,這些人比起普通人還是要強不少的,應當用不到兩三年來適應才是。

心中有了計較之後,李三郎也不在多想,這計策想要實施,還需要時間,反正自家如今年輕,時間多的很,慢慢和其周旋便是了。

大軍行進速度不快,又繞了好大一個圈子,待回到關中之時,已經過了三個來月,而宣和七年也正式結束,如今已經是靖康元年了。

經過兩年多接近三年的拉鋸,隴右如今的形勢已經是關中全面佔據上風了,天水一線已經收回,而吐蕃大軍也被打的損失慘重,當年入隴右之時的三十多萬人馬,如今雖然陸陸續續補充了一些兵力,但也不足二十萬了。

整個吐蕃大軍都被壓到了沙洲一帶,只能靠著黃河固守,隴右算是基本全面收復了。

只是這佛門還是不死心,一直不曾退回吐蕃,關中軍也只能與他們耗下去。

如今隴右全真教的大部分弟子已經回了終南山,只有許道平這個掌教還被拖在隴右動彈不得。

而西域的局勢隨著魔門將目光投向中原之後,粘汗大軍也相繼撤走,如今只有不到十萬兵馬在烏孫固守,如今兩方是誰也奈何不得誰,再在西域佈置大軍也就沒了必要。

李詼也帶著大軍準備撤回關中,西域都護一職也交給了黃韜,而其兄弟徐成也帶著李詼留下的八千精銳騎兵擔任其衙兵。

如今天下大勢,便分成了四個大勢力,其中魔門最強,如今佔據了漠北、遼東、中原北方大部分地方。

其次便是以玄元宗為首的大周一方,如今大周雖然威望全無,但只要玄元宗為首的中原正道聯盟不垮,如今剩餘的南方之地,也還守得住。

再接下來便是關中、漢中、蜀中這三家的聯合了,其中以關中底子最厚,大軍最為精銳,隨時能拉出四五十萬人馬,乃是三方之中的領頭者,但也因為關中接壤中原和吐蕃,導致大部分力量被牽制,故而也難有作為。

至於吐蕃佛門一方,只要沒拿下關中,便沒資格去逐鹿中原,便也不提了。

如今天下大勢其實還是在魔門和玄元這兩方老牌勢力,如果魔門能將玄元宗擊垮,便能順勢取下山東、山西、河北等地,將南方形成包圍之勢。

只要慢慢經營個七八年,不管是吃下關中等地,還是一舉覆滅南方,對其來說都是佔盡了戰略優勢。

如果魔門選擇先下南方,完成基本的一統,而關中三地雖然人口不少,但是比起中原的人口繁盛還是大大不如,到了那時候,關中基本也是待宰的羔羊,只看魔門什麼時候將之一口吞下罷了。

而如果魔門想要先拿下關中等地,只要派遣一支軍隊守住黃河一線,便能從容的與關中糾纏,待得關中一下,便能從蜀中與河北兩個方向一起出兵,南方也擋不了其雷霆一擊。

如今想要破局其實不難,只要關中與南方聯合共同出兵夾擊,魔門在北方也絕對站不住腳的,只能退回遼東和漠北一代。

只是關中軍力被佛門牽扯,卻是有心無力,只能看著魔門將整個北方大部吞下。

而且如今宗望吃了一回虧後,已經在河洛之地佈下了重兵,關中再想從潼關出關中入中原,已經變得極難了。

不將河洛之地的魔門大軍擊破,關中軍也不敢繞道去中原,不然人家將潼關和武關一堵,你便是出的來,回不去的結果,而沒有穩定的後方,糧草稍稍出些意外,那便是萬劫不復的下場了。

不過這些事,暫時還輪不到李三郎來思慮,回了長安之後,將有功將士和陣亡將士的後續處理完畢之後,李三郎先是呼呼大睡了三日,這才重新振作起來。

先去看望了爺爺李成義,而李成義比去年之時身體更加不好了,人也變的有些痴呆起來,和李三郎說話的片刻功夫,便好幾次都忘了是自家孫子,一會以為是大兒子李玉,一會又以為是三子李詼。

有一次更是將其認作了許道平,而且耳朵也變得極為不好使了,聲音稍稍小些,便聽不到,李三郎和其說話都得喊出來,才能讓其知道是說些什麼。

看望了爺爺出來之後,李三郎心中有些悲切,自家爺爺何等英雄,關中如今的強盛,是李成義步履維艱的和全真教一起開創出來的,其在其中佔據一半功勞這話,實在不是什麼抬舉之言。

當年關中何等景象,全靠李成義艱難維持,才稍稍留下了些底子,待得全真教入關中之後,才能有人口基礎讓關中開始發展。

而且其當國公這些年,不知道收攏了多少人才,便是自己家族之中都培養了不少方面之才,不然以如今關中幾面受敵的處境,雖然有山川之險,但也絕無安穩可言。

而且單靠全真教,雖然能讓關中安定,但是絕對做不到,這等只要二十來年,便能以一地同中原抗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