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4章 超大型載人航天器首飛和太空旅遊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24章 超大型載人航天器首飛和太空旅遊計劃

1月1日,白虎科技公司對外宣佈進行超大型載人航天器實驗,給新的一年帶來了第一次熱點新聞。

根據白虎科技公司的描述,這次實驗的超大型載人航天器,是空天飛機的進階版,能夠一次性實現載人數量500人,並且可以攜帶物資重量30噸。

這款超大型載人航天器,吸收了寰宇集團的超大型客機的設計經驗,同時結合他們在航天載具領域的技術成果,是當前常規載人航天技術領域的集大成者。

至於正在秘密進行的星際艦船,自然不能歸為常規航天載具了,畢竟這裡面使用了太多的超級技術,不能一概而論。

這款超大型航天載具設計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為了更方便實現空間站和地面的往返運輸任務。

之前的太空梭,雖然最高也能運輸10名航天員,但是如果想要大規模開展空間站旅遊專案,這樣的運輸量根本就不夠看。

想要繁榮太空旅遊業務,就必須要將成本打下來,能夠讓更多人有負擔的能力,不然也只是少數富豪可以參與,市場容量會大大受限。

以前空間站的容納人數有限,只有100人,對降低價格來繁榮太空旅遊的迫切性不高,更多還是進行專業性合作。

現在不一樣了,白虎科技公司的空間站2002年就能完成擴建工程,到時候可以容納上萬名人員長期駐留。

如此高的容納量,想要單純依靠專業合作來填補空缺,難度比較大,未來很有可能會有較多的容量空缺。

加上這次擴容花費了白虎科技公司不菲的資金,想要快速回本,就必須要進行多元化經營,他們自然瞄準了太空旅遊業務。

根據他們的測算,如果使用這款新型超大型航天載具進行天地往返運輸,可以將每位遊客的運輸費用降低到500萬元。

加上進入空間站的物資消耗等其他成本,每位遊客最少只需要支付600萬元就足夠了,相比以前需要花費上億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對於普通人而言,600萬元依然相當昂貴,但是全球能夠相對寬裕拿出600萬元的人數,應該還是非常多的,總數應該超過1000萬。

這就意味著市場最總容量從原本的幾十億元,直接擴大到幾十萬億元,雖然淨利潤降低了,但是利潤總量卻是提高了。

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不可否認,如果滿員實現一次旅遊,可以給白虎科技公司帶來30億元的營收,還是比之前每趟的收益高。

第二個目的就是為未來的星際艦船的天地往返載具做準備,星際艦船體積太過於龐大,除非是有必要,一般不會輕易降落到星球裡面。

這時候就需要一款合適的航天載具來實現人員和物質的天地往返運輸,以往的太空梭肯定是不行的,運輸量太低了。

當然,這款航天載具也並不適合作為星際艦船的天地往返運輸載具,只不過是作為前置驗證機型而已。

葉子書給的星際艦船的載具,同樣使用了反重力技術,其他各方面效能都要遠優於目前白虎科技公司進行實驗的超大型航天載具。

除了用於運輸用途的天地往返載具之外,葉子書還設計了具有攻擊能力的航天器,可以配合星際艦船實現太空戰鬥和星球內部戰鬥。

白虎科技公司的這款超大型航天載具,有些設計就借鑑了葉子書給的設計圖紙,不然他們也沒有能力短時間實現跨越式發展。

這次實驗性飛行,依然採取公開直播的形式進行,要不是特別有信心,很少有企業會公開進行自己的產品實驗,翻車就不好辦了。

在進行現實世界實驗之前,白虎科技公司已經在虛擬世界進行了無數次載人試驗,等取得了滿意的結果,才會拿到現實世界進行實驗。

以目前虛擬世界的模擬真實度,在裡面進行太空實驗成功,放在現實世界基本上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翻車的可能性太低了。

經過如此長時間的執行,以及人工智慧不斷完善虛擬世界,虛擬世界的模擬真實度目前已經達到了70%左右。

比當初葉子書研發出來的時候,真實度提高了足足20%,現在進入虛擬世界,完全感覺不到這是虛幻的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相似性極高。

按照目前的完善速度,預計還需要三到五年,就能將虛擬世界的真實度提升到80%,到時候應該又是另一番天地。

虛擬世界的真實度提升並不是最重要的,起碼現在虛擬世界還是能夠滿足現實需要,提高並不會帶來超乎想象的收益。

但是在完善虛擬世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人工智慧對現實世界構建認知的過程,非常有助於提升人工智慧的能力。

而人工智慧的能力提升,對國家經濟起到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在工業領域就不說了,白虎科技公司旗下的通用機器人僱員數量高達50萬。

雖然旗下的人類員工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但是比例卻是逐漸縮小,因為人類培養的時間太長了,國內還沒有那麼多人才供他們使用。

這些通用機器人憑藉自身的智慧程度,雖然承擔普通的實驗性工作是夠格的,但是想要具備科學家的能力,還力有未逮。

這些通用機器人的背後,就是超級人工智慧在支撐,人工智慧能力越高,對白虎科技公司的科研實力增強越明顯。

在工業科研領域,不只是白虎科技公司,他旗下幾乎所有企業,或多或少都僱用了通用機器人,就連餐飲集團的僱傭人數都不少。

他們需要僱傭通用機器人維持旗下龐大的店面體系正常運營,需要通用機器人研發新的菜品,發揮的作用同樣舉足輕重。

現在隨著機器人產能規模的擴大,和更加全面介入國內經濟體系,對國內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影響也在持續擴大。

所以人工智慧的能力越強,我國的經濟體系就越發強大,特別是在當前環境下,經濟體量龐大,人才數量貴乏,人工智慧更是不可或缺。

如果沒有人工智慧,就算葉子書前期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將經濟體量提上來了,也會隨著經濟體量的增加,越發難以掌控。

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在擁有龐大經濟體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穩定駕馭這艘龐大的經濟輪船,其中很大的功勞都要歸於人工智慧。

虛擬世界的作用,目前還是在內部秘密科研領域和軍事航天領域,只要不民用,發揮的總價值還是相對有限。

但是也不能忽略其存在的價值,將來一旦民用化,就相當於再造一個世界,有可能再造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

只是什麼時候民用,他目前還不確定,至少當前經濟形勢下,還用不上虛擬世界來幫忙,除非遇到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而且鳳凰科技公司的虛擬世界,也在穩步推進,雖然技術上相對落後,但是也是當前頂尖技術,更重要的是這個專案有一個持續進化的過程。

人們在使用鳳凰科技公司的虛擬世界過程中,會逐漸適應虛擬世界的存在,不會顯得那麼突兀,效果可能會更好。

白虎科技公司超大型載人航天器的直播,葉子書並沒有觀看,現在旗下產業依然在蓬勃發展,如果每個重要實驗都要關注,會浪費他太多時間。

不過事後他倒是關注了這個新聞,根據新聞報道,這次直播飛行實驗,全球觀看人數高達10億人。

全球也才60億人,相當於全球六分之一的人一起觀看了這次現場直播,也是目前為止,單場直播觀看人數最多的直播。

據說鳳凰科技公司光是從這場直播收取的廣告收入就達到了10億元,也是距今為止單場直播賺錢最多的,打賞總額也達到了上千萬元。

要知道鳳凰科技公司的直播平臺,打賞是有限額的,每個賬戶每天最高只能打賞1000元,超過這個數額就不能打賞了。

原因就是他們的直播平臺並不需要靠打賞來賺錢,主要賺錢還是依靠廣告收入,這和其他的直播平臺經營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同時觀看,一方面是因為這次實驗性飛行關注度極高,是目前最大的航天載具,將會影響目前的航天格局。

而且白虎科技公司之前就有過直播的先例,過程非常精彩,這次大家同樣認為能夠欣賞到精彩的過程,過程不會很無聊。

另一方面就是全球網際網路覆蓋率極高,根據青龍科技公司的統計數據,目前網際網路覆蓋的人口數量高達55億,覆蓋率非常高。

如此高的網際網路覆蓋率,比前世網際網路發展幾十年都要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青龍科技公司旗下的產品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降價。

以前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比當中網際網路裝置銷售比重較高,現在重要性要低不少,因此降價對他們的總營收影響不大。

反而因為大規模降價,直接扼殺了其他的競爭對手,讓競爭對手變得更加無利可圖,紛紛放棄了在該領域和青龍科技公司旗下的兩大通訊子公司競爭。

其次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全球民眾接觸網際網路更加方便,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數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量將近30億人。

雖然和上面的光纖網際網路使用者有一定的重合,但是也有很多人在沒有使用光纖網際網路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了移動網際網路。

最後就是白虎科技公司的全球衛星通信系統,雖然價格相對較貴,但是給很多偏遠地區的民眾帶去了網際網路,讓他們在沒有通網的情況下,一樣能享受到現代通訊服務。

總的來說,白虎科技公司這次直播首飛超大型航天載具是非常成功的,實驗過程非常成功,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和目標。

同時營造的輿論氛圍同樣非常成功,如此龐大的觀看直播人數,以及後續的媒體報道和分析,簡直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

這些都會為他們接下來的太空旅遊業務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相當於一次相當成功的太空旅遊宣傳廣告。

當然,這也可能會掀起更激烈的太空競賽,眼看這邊的太空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他們的進展卻如蝸牛一般,內心焦慮是不可避免的。

想要提速的話,就必須要投入更多的錢,所以很多國家可能要面臨抉擇,倒是繼續加大投入,還是維持原來的計劃,甚至有可能直接砍掉。

繼續加大投入,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夠趕得上這邊的發展速度,只不過是能夠稍微跟得上節奏,不至於拉開的距離太大。

但是卻需要更多的財政資金支援,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必然會影響其他方面的投入,是否划得來還真不好說。

按照原來的節奏投入,唯一的好處就是不會出現經濟混亂,不會擠壓民生投入,有利於政治穩定,但是追趕的速度不夠快,被拉開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正是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困境,所以一些實力不太強的國家,可能會直接放棄,一起如此不知盡頭的投入,還不如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其他領域。

只要太空研究,既然趕不上,那就搭便車,相比自己投入研發,成本要低得多,還不用承擔高昂的風險,是很多國家的最佳選擇。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聯合起來搞研究,這對於傳統西方國家來說,是他們的祖傳手藝,抱團競爭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這種鬆散的聯盟,能否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團結一致,也不好說,畢竟每個國家的利益並不是完全一致。

可能開始還能同仇敵愾團結一致,但是隨著事情的發展,各自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會越發難以為繼,最典型的就是國際可控核聚變研究專案。

說是一起搞研究,集中力量辦大事,實際上象徵意義更大一些,沒人會拿出自己頂尖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目前白虎科技公司還沒有公佈商業營運計劃,自然也沒有公佈未來太空旅行只需要幾百萬元的事情。

但是葉子書對未來的太空旅遊業務發展非常看好,哪怕每年有50萬人參與太空旅遊,年營收規模也達到了2.5萬億元。

這對於目前資金比較緊張的白虎科技公司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哪怕淨利潤只有40%,年盈利也有1萬億元。

如此龐大的資金,可以讓白虎科技公司開展更多的航天計劃,不用像現在這樣,很多業務都需要分出去。

其實還可以開展太空空降服務,曾經在空天飛機首飛直播當中展示過,給全球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喜歡刺激的人來說,從太空空降到地面,絕對算是巔峰感受,興奮程度絕對不亞於天空旅行,是非常值得開展的專案。

也不用收費太貴,每人次500萬元,應該對有錢人來說不算太高,同時還能將原有的技術和裝備實現再利用,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而對於膽小的人來說,可以選擇在空間站度假,每天只需要額外繳納50萬元,不僅能夠體驗太空景觀的壯麗,同時還能享受到頂級服務。

這些此生業務,如果做得好的話,並不比單純收取天地往返運輸業務來的弱,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業務。

當然,他允許這些原本保密的裝備和技術,用於民用服務領域,原因還是星際艦船專案的存在,讓這些技術變得相對不那麼重要。

如果星際艦船專案沒有出現,這些技術依然屬於頂尖技術,想要民用難度還是很大,不只是他會有較高的保密要求,國家同樣也會這麼要求。

而且單純提供服務,並不是銷售這些產品和技術,想要現場觀摩體驗就能破解,那就顯得這些技術沒那麼厲害了。

別說是觀摩體驗,就算是給他們樣品,想要複製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裝備都屬於頂尖科技的結晶,破解難度極高。

實際上等月球永久實驗基地建成之後,還可以開展月球旅行業務,他認為在這方面也不用過度保密。

實際上白虎科技公司的月球基地,將會有一明一暗兩個基地,明面基地是在月球表面,相對比較開放。

主要作用除了科研之外,還是用於月球稀有礦產開採指揮中心,對月球智慧礦產採集機器進行整體控制和分配工作任務。

同時也是作為礦產資源中心儲存點,方便將這些開採和簡單提煉的礦產集中運輸到地球,就這些主要作用。

另一個月球永久性基地,將會位於月球中心,技術含量就要高得多,不是普通的科技手段能夠做到的。

他準備將這個月球基地打造成月球控制中樞,將月球變成一座星際堡壘,或者是超大型星際艦船,在關鍵時候,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當然,目前的作用並不大,因此他還沒有和白虎科技公司說這件事情,先讓他們將月球表面的永久性基地建設好就行。

目前他們月球永久基地建設進度,說不上太快,但也不算太慢,目前已經建設可以容納10人長期工作的永久基地。

同時實現了真正的載人登月工作,不是像首次登月那樣送上去的是通用機器人,不過目前長期待在月球基地裡面的工作人員,依然是通用機器人。

因為目前這個永久基地並不算最終形態,也沒有進行太多的任務,主要還是對月球永久新基地進行測試和改進工作。

地球固然可以模擬出月球的環境,但是終究還是差了點,在研發的過程中,還在虛擬世界裡面進行了各種模擬測試。

只是月球終究距離地球太遠了,一旦出現問題,就來不及救援,所以對待永久性基地建設,白虎科技公司拿出來前所未有的謹慎態度。

必須要保證萬無一失才行,目前這些通用機器人在月球上,就是進行相關測試工作,同時配合月球永久基地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對細節進行改進。

次要任務,就是幫忙搭建月球電磁軌道發射器,地球這邊傳送裝置等物資過去,這些通用機器人將其組裝起來就行。

至於能源問題,以前的解決方案是在月球鋪設太陽能電板,畢竟當時他旗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非常深厚,做起來難度不大。

當時現在方案已經改變了,準備在上面建設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利用月球上面本就儲量豐富的氦3,能源問題就能徹底解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月球開發計劃,真正耗資的不是月球永久基地,也不是電磁發射軌道,更不是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真正花錢的反而是礦產開採裝置。

月球土壤中的氦3儲量固然豐富,但是廣泛分佈在表層土壤裡面,而不是像礦場一樣聚集在一起。

想要將這些氦3提煉出來,就意味著需要將月球表面土壤挖地三尺提煉一遍,將其中隱含的氦3一點點提煉出來。

這個工作量可想而知,哪怕機器效率再高,需要的數量也非常龐大,而且他們還不得不加快開採進度,原因就是慢了,別人可能也要登陸月球開採了。

當然,月球土壤裡面也不只有氦3,還有其他的礦產,例如鈦元素,雖然算不上特別貴的技術,但是在航天和特種材料領域,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反正也要將月球土壤提煉一遍,因此也要將順帶的其他礦產資源提取出來,因此開採裝置的成本也不可能很低。

除了在開採裝置上投入巨大之外,另一項投入就是運輸,氦3常態下可是氣體,重量佔比氫氣重一些。

這就給運輸帶來了極大困難,在地月往返一次的成本非常高,自然想要盡可能減少單位重量和體積的運輸成本。

想要解決氦3的運輸和儲存難題,需要研發相關裝置,同樣需要不菲的成本,也是一大筆投資。

當然,如果使用星際艦船來運輸的話,成本就要低很多,可以動用的手段也要多得多,畢竟星際艦船的空間要大得多。

葉子書沒打算在這些方面動用黑科技,因為這是人類走出地球必須要經歷的階段,中間不能有技術斷層,不然將來還是要回過頭來走一遍。

如果動用黑科技的話,難度就不大了,直接利用空間物質分離技術,將月球土壤中的元素分離出來,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至於相關法律問題,自然不會很在乎,地球上的法律還管不到太空,更何況在絕對實力面前,有些規定就是用來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