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6章 音樂領域的破局之法(3/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6章 音樂領域的破局之法(3/4)

由流媒體發展戰略,又想到了音樂播放器,他之前還想要製作CD唱片機,按照上面的設想,肯定也是不會製作的。

但是不研發製造CD唱片機的話,直接跳到音樂播放器,如何拿到全球數字音樂版權,這是他面臨的頭疼問題。

他當然是希望能夠拿下全球所有唱片公司的數字版權,但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這些唱片公司的人都不是傻子。

和影視節目不同,影視節目由於是需要頻道播放的,除了出售錄像帶之外,需要公共媒介播放,錄像帶只是他們收入來源之一。

購買影視節目版權,對於製作單位來說,只是多了一個發行渠道而已,就算將片庫裡面陳舊的影視節目內容賣出去,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大問題。

因為這些片庫放著也是積灰,越是年代久遠的影視節目內容,越是無法給製作公司帶來利益,還不如賣出去一次性收回點收益。

但是音樂卻是不同,音樂播放媒介基本上都是小型裝置,私人就可以擁有,這就導致唱片的出售量會很可觀。

音樂雖然同樣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被人們說淡忘,但是遞減效應比影視節目要弱很多,依然可以給唱片公司帶來長期利益。

更重要的是,發行唱片幾乎是所有唱片公司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佔據唱片公司營收的絕大部分比例,是不容有失的收入。

這就導致想要收購音樂版權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別說他沒有那麼多錢,就算有那麼多錢,做這件事情也很難。

甚至不客氣地說,如果這些唱片公司出售了手裡的音樂數字版權,就和出售企業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條路註定是走不通的,那麼是否可以全球數字版權合作,讓唱片公司將自己的音樂資源放到葉子書旗下的音樂平臺上呢。

如果是歐美企業,這麼做成功的機率要高很多,前世的蘋果就是如此幹的,但是作為內地企業,做這件事情難度就高出不少。

最主要的是,全球大型唱片公司基本上都是歐美唱片企業,天然就有傲慢的心態,別說是現在了,就是幾十年後,這樣的傲慢心態依然不減。

想要和他們合作,讓他們把音樂資源放到他旗下的音樂平臺上,付出的代價要比別人高得多。

再加上現在光碟唱片已經逐漸興起,伴隨光碟出售的MTV,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正是這些唱片非常看好的時期。

最後一種就是收購這些唱片公司,可是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97年法國媒體巨頭西格拉姆公司收購寶麗金,花費了106億美元。

如果是葉子書旗下的公司來收購,價格還會上升不少,可能會達到120億美元,這還是五大唱片公司之一。

別說他有沒有這麼多錢,就算是有,他也不願意花費如此多的金錢,用來收購即將要進入衰退期的唱片企業。

最重要的是,他就算是有錢,也不可能將全部的唱片公司收購,收購一個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等到收購兩三個之後,政府就會出面干預了。

再說其他商業競爭對手,也不會讓一家公司壟斷整體唱片行業,所以既然無法壟斷,又註定唱片企業的衰落是必然的。

如果壟斷後,還可以憑藉壟斷地位,勉強維持現在的經營利潤,擁有絕對的定價權,這就是利益的保證。

正如他前面說過,現在是唱片業務最好的時代,唱片公司的價值都非常高,就算是想要收購也要等到之後。

等到數字音樂成為主流,唱片音樂逐漸衰落之後,唱片公司的價值就會出現大幅縮水,這樣才能以較小的代價收購這些唱片公司。

但是目前沒有足夠的音樂庫,就算音樂播放器做得再好,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弱的,誰也不想花高價賣個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盛世唱片公司手裡倒是收購了不少中文曲庫,但是都是以內地音樂為主,而且流行音樂的佔比較低,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較低。谷

這個局應該如何破,而且還是要以較小的代價,如果代價太大的話,反饋到消費終端,價格自然也會非常高,總不能企業做虧本生意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果不解決這個,不管不顧地將音樂播放器推向市場,只能作為別人模仿的物件,人家憑藉更大的優勢,完全可以後來居上。

這就等於是給別人做了嫁衣,他肯定是不願意這麼幹,葉子書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思考如何破局。

想了大概5分鐘,葉子書突然想起前世的自媒體,正是有了自媒體的存在,新聞平臺才有了更豐富的內容。

想要破解唱片短缺的問題,是否也可以採取自媒體的方式,讓眾多獨立音樂人,加入到自己的平臺上來。

這樣獨立音樂人就繞開了唱片公司的發行渠道,他們的歌曲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平臺上釋出,然後拿利潤分成就可以。

雖然單首歌曲的售價比唱片低很多,但是面對的使用者群體更多,購買次數上去了,他們同樣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

而且這部分收益,還不需要和唱片公司分享,拿到的分成比例比之前要高得多,獲得總體利益也比之前高得多。

按照葉子書的計劃,平臺和音樂製作人的分成比例是五五分成,如果是唱片公司的藝人,是絕對拿不到這麼高的分成比例。

有了這個思路之後,接下來就是評估有多少獨立音樂人,初期憑藉獨立音樂人,是否可以支撐得起平臺的發展。

如果初期入駐的獨立音樂人很少,製作的音樂自然也會少,在音樂內容競爭上面,自然也會落入下風。

那麼如何增加獨立音樂人呢,他決定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方面初期推出激勵措施,鼓勵獨立音樂人進入他的音樂平臺。

這個過程是撒錢的過程,初期憑藉著有效的激勵措施,還是會吸引很多獨立音樂人的注意,特別是那些小有才華,卻入不了唱片公司法眼的音樂人。

每一個走上音樂道路的人,都是希望能夠一展才華,但是音樂唱片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

以其讓資源分攤到眾多音樂人身上,他們更願意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到更有潛力的音樂人身上。

正如葉子書說的,頭部藝人帶來的收益,比幾十上百個普通的藝人帶來的收益都要多,這就是娛樂圈的特性。

這樣的一個音樂平臺,雖然看上去沒有加入唱片公司那麼高大上,但是卻可以為他們提供生存空間,也有繼續做音樂的資本。

這就給了很多人另外一個選擇,如果做得出色的話,還可以成立自己的團隊和工作室,繼續做出更好的音樂。

另一方面就是解決獨立音樂人製作數量和質量的問題,獨立音樂人由於資源有限,要麼就兩三個人,要麼就是一個人。

單打獨鬥又如何能夠和唱片公司的正規團隊競爭呢,他們的競爭力弱,就等於是音樂平臺的競爭力弱。

葉子書想要以更短的時間就擊潰目前的唱片巨頭,這種方式就是群狼戰略,但是想要建立群狼戰略,而不是群狗戰略,就需要提升獨立音樂製作人的戰鬥力。

而如何提高戰鬥力,他想的就是利用技術,減少獨立音樂人製作音樂的難度和成本,甚至給獨立音樂人提供更具戰鬥力的黑科技。

當獨立音樂人手持利器,一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一首歌的創作,那麼短時間內就可以為平臺提供海量的歌曲。

到時候還採用傳統的音樂製作手段的傳統唱片公司如何競爭?加上他們需要維持龐大的隊伍,成本也要高得多。

這樣的局面一旦出現,只需要一年時間,就可以將傳統唱片巨頭給徹底擊潰,到時候他們恨不得找人接盤,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