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章 新程式語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章 新程式語言

根據當初的約定,只要他編寫的硬體智慧探測技術,能夠獲得學校專家組的認可,就可以不用去課堂日常簽到。

這一點班主任也向學校彙報了,也徵得學校的同意,現在透過了專家組的檢測,也讓葉子書獲得了自由。

只是課雖然可以不去上,但是學校組織的考試卻是不能免,而且每門考試必須要達到95以上的標準,不然就會失去這個優待。

硬體智慧探針技術,程式碼量其實並不大,文件大小只有64K,不然也不能在短短10天內就可以寫完。

能夠這麼小,主要還是因為裡面使用的都是二進制位元組碼,加上他獨特的設計,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而在這個基礎上架構的硬體虛擬機器,體量就要大很多,想要短時間內寫完更不輕鬆。

而且這件事情,還只能他自己完成,交給別人還搞不定,因為他不是使用高階語言寫的,而位元組碼直接程式設計,有這個能力的屈指可數。

至於高階語言,需要完成硬體虛擬機器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編寫,等高階語言完成之後,才可以將一些工作交給其他人來協助完成。

就在葉子書在宿舍裡昏天黑地的寫程式碼的時候,他的兩位樂隊隊友,同樣過得也不輕鬆,也是忙的暈頭轉向。

他們除了要上自己的課,完成本專業的學業之外,一有空就排練葉子書交給他們的歌曲,每天也是到宿舍關門前才回去。

11月2日這天,劉金鵬終於來到葉子書的宿舍,看到鬍子拉碴的葉子書坐在電腦前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

終於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之前還對葉子書不參與排練有點意見,因為缺少他的指導,很多東西需要他們自己摸索,進度要慢很多。

但是看到葉子書並不是自己享受,也是在忙自己的事情,終於有點理解他,畢竟沒有人有天生的義務幫助他人,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情幹。

“今天怎麼過來了,是不是排練得差不多了?”葉子書轉過頭,看著劉金鵬問道。

“我和林嘉已經將所有歌曲的細節都練得差不多了,現在就等你將歌曲整體呈現出來,你看有沒有空過去一趟?”劉金鵬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今天恐怕沒有時間,我手裡的工作正在關頭,這樣吧,明天剛好是週六,大家都有足夠的時間,到時候再弄,你看如何?”葉子書問道。

聽到他這麼說,劉金鵬也沒有意見,他們對此並不著急,現在樂隊的重心還是葉子書,只能按照葉子書的時間表來安排。

劉金鵬走後,葉子書將此事放在一邊,繼續埋頭自己的程式設計事業,希望在這個學期結束之前,將硬體虛擬機器編寫完成。

硬體虛擬機器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上層軟體和下層硬體的溝通通道,硬體虛擬機器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上層軟體的執行效率。

這也是他必須要使用位元組碼來編寫的原因,甚至都不打算考慮組合語言編寫,目的就是為了將效率發揮到最大。

裡面除了溝通執行命令的功能模塊之外,還有一套編譯器,將高階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有了編譯器,才能夠編寫高階語言。

編譯器也可以說是語言翻譯器,現在的計算機體系,都是歐美國家構建起來的,自然在語言翻譯上使用的是英語。

這也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程式碼,都是使用英語編寫的,因為不用英語,底層編譯器就無法翻譯。

前世我國也有一些公司開發了使用漢語言程式設計軟體,使用的技術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自己編寫了一個翻譯漢語言命令的編譯器,這個是比較高階的技術了,技術含量還是挺高的。

但是大部分也只是將關鍵字以及關鍵邏輯,機械地從英文變成了中文,實際上還不如直接使用英語,這樣更加便捷。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有這些漢語言變成軟體,但是卻始終無法在國內佔據主流,就是因為其並沒有解決便捷性的問題。

當然,這裡面也有可能和我國的軟體教育體系,一直都是和英文打交道有關,讓程式設計師已經習慣了這一套,反而用漢語程式設計不習慣。

第二個就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他們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編寫漢語言編譯器,只是在英文編譯器上面新增了一個中英文翻譯器。

讓編寫應用程序的程式設計師,感覺自己是在使用漢語言編寫程序代碼,實際上底層依然是原來的那一套。

如果真要從底層構建漢語言程式設計環境,他只需要在這個編譯器做手腳就可以,然後以此發展起來的計算機軟件體系,就是純正的漢語言環境。

他很想只編寫漢語言編譯器,這是出於民族感情,但是理智告訴他,這麼做會讓他的路很難走。

這就等於是推翻了原來的軟體體系,在一片荒漠裡重新建立一座城市一片綠洲,完全是吃力不討好。

所以他準備讓這款編譯器,既能夠解釋英文程式碼,又能夠解釋漢語程式碼,這樣既能夠照顧自己的民族感情,又可以使用目前的軟體體系人才。

但是想要讓漢語言能夠自由的編寫程式碼,而不僅僅是英文的對照翻譯,使用常規的編譯器技術,根本就行不通。

他為此準備了一套自然語言編譯技術,能夠讓編寫漢語言程式不那麼死板,非常接近漢語言的日常用語,甚至可以使用古語來編寫程式碼。

而在英文編譯的時候,則是遵循目前的通用編譯規則,不會讓程式設計師編寫英文程式的時候,也可以像自然語言一樣自由。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程式設計師慢慢地將自己的編寫習慣,轉到漢語言程式設計上來,減少英文程式設計的比例。

長此以往的話,就可以積累足夠多具備漢語言程式設計能力和習慣的程式設計師,這算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兩套編譯體系,是完全獨立的,未來在國內發行的作業系統,會自帶漢語編譯器,而國外的只有英文編譯器。

與編譯器配套的,同樣需要兩套高階程式語言,以他目前的精力,只能優先編寫英文高階程式語言。

等到未來成立公司,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供他使用,他才會將高階漢語變成語言程式設計現實,這是理性思考的結果。

甚至他目前編寫的編譯器,也只有英文編譯器,漢語言編譯器同樣也需要等到後面才會慢慢地實現。

如果現在就將全部精力放到漢語言程式設計工作上,可以肯定,他將來招募不到足夠的程式設計師為他工作,因為大家都不會。

而以他的資本實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讓程式設計師慢慢地熟悉新的語言體系,好高騖遠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