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9章 以“學”促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9章 以“學”促發展

葉子書沒有理會領導們的表情,而是繼續說道:“第二條路就比較特殊,那就是走以學促發展的道路。”

這句話一出來,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這個“學”倒是知道,但是他們理解的範圍就是小學到高中,並沒有想過大學。

因為在常規認知裡面, 他們這樣的縣城,雖然不算是犄角疙瘩,但是也沒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能夠讓高校落戶在他們這裡。

現在縣裡面只有一所新東方教育集團興建的職業學校,如果按照等級來算,只能勉強放到中大專這個層面比較,而且還不是那麼名正言順。

“我們有點不明白, 能否詳細講講?”

他們不說, 葉子書也準備詳細講解這一塊內容, 畢竟這一塊的發展思路,還是跟傳統發展思路非常不同。

“我旗下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人才培養卻是很難跟得上發展的需求,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是如此。

為了能夠讓產業保持強大的後勁,我旗下各個企業都有建設屬於自己的高等院校的想法,目前已經向教育有關部門提出了申請。

至於許可,也許在年後就會下來,到時候就必須要選擇地方建設校園,如果縣裡面願意以學促發展的話,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旦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可能永遠都不會有這個機會,畢竟除了我自己建設的高校外,不會有任何高校會選擇我們縣作為建校的地方。”

葉子書說到這裡特意停頓了片刻,就是想要讓對方能夠消化這個訊息,因為這裡面涉及的關係比較復雜。

從表面上看,一所高校選擇在這裡建校, 固然是可喜的事情, 但是相比起直接的工業投資, 好像差點意思。

雖然高校教師可能是高收入群體,能夠圍繞著高校服務提供一些工作崗位,但是數量肯定有限,和工業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沒法比。

葉子書眼看他們消化這個訊息差不多了,繼續說道:“別小看一所高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價值。

一所高校直接創造的經濟價值可能並不大,提供的直接就業崗位可能也不會很多,但是他們間接創造的經濟價值和就業崗位卻是無法估量。

我們建立高校的目的不是普通的高校,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高校,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建設,國內公立高校已經足夠勝任了。

所以這所高校註定是本著全球頂尖高校的建設目標而去的,為此投入的資金規模也是非常龐大,每年可能高達數百億元。

能夠進入這所學校擔任教職人員的水平,都是行業領先者,能夠進入這裡學習的學生,都可以稱為天才。”

聽到他說到這裡,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驚,比剛才聽到高校選擇在縣裡面建設還要出乎他們意料。

一所高校的建設,並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建設成為全球頂尖,而是要實實在在的投入,所以每年幾百億元的投入,著實出乎他們意料。

同時他們也充分感受到了葉子書的格局有多大,普通的商人絕對是做不出來這樣的舉動,就算再有錢也不會這麼幹。

前世有錢的人那麼多,真正參與頂尖高校建設的人卻很少,最多就是對現有高校捐點錢而已,不會深度參與。

一方面是這麼做耗費的資金非常巨大,一個人支撐一所高校的持續發展非常困難,畢竟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非常脆弱。

另一方面就是不願意投入那麼多的精力,葉子書如果不是有一家專門的教育機構來負責此事,同時具體事務也是有具體投資的企業負責,他也不願意這麼幹。

他本身時間和精力就有限,如果讓他在這件事情上耗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他就會覺得非常不值,自己隨便幹點其他的事情,也比這強得多。

不過這種出於企業發展需求投資建設的高校,在國內並不少見,像國內很多電力高校,實際上最初就是由電力企業和部門參與建設的。

石油類高校同樣如此,這種帶有明顯行業特徵的高校,最初成立的目的,都是為本行業本企業培養足夠的人才服務的。

所以大家對於他旗下企業親自投資建設專門的高校,為本企業發展服務並不感到奇怪,而是對於他們的投資規模,感到非常驚訝。

這個年代,不說每年幾百億元,就是總投資規模在百億元以上,都是了不起的投資規模了,稱得上是大手筆了。

這筆錢砸在一個小小的縣城,不說能夠分到全部的投資,隨便從裡面漏一點出來,也是獲益良多。

更何況在本地建設的高校,在本地招生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也需要和全國頂尖人才同臺競技,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差別的。

這個差別就要看當地政府支援到什麼程度,如果相處得非常融洽,高校不介意適當給予本地人才支援。

公立高校在這方面都可以做,更何況是私立高校,而本地人才培養出來後,大機率也是會為本地服務,這對本地各方面發展同樣非常重要。

這種頂尖高校出來的學生,就算是做個閒雜工作,也是為本地增加人文素養,如果能夠創業,也能為本地增加經濟活力。

如果能夠為本地政府服務,那麼本地政府的執政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高,不管從哪個方面講,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完全看不到有壞處。

這和工業企業還不一樣,雖然能夠直接創造經濟價值,提供就業崗位,但是多多少少也會存在環境汙染,如果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嚴重的民生問題。

“雖然高校的存在不會像工業企業那樣立即就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是這些師生的消費,卻是能夠促進當地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

第三產業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同樣不容忽視,加上為此建設的眾多附屬設施,對於本地經濟人文環境的改善,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而且作為立志成為全球頂尖高校,不僅僅只是進行日常教學工作,還會存在大量的研究專案。

一旦這些研究專案能夠實實在在落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本地,除非其他地方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或者是處於全國產業發展的考慮。

除此之外,只要本地能夠提供優越的投資環境,沒道理舍近而求遠,一般都會在本地投資建設,而且這些專案大多具備很高的技術含量。

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不僅產業利潤非常高,同時也不容易被輕易取代,具有發展成為巨頭的可能性。

只是這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潛力絕對比單純引進一些工業企業要高得多,只是需要一些耐心和時間而已。

而且高校培養的人才,相比起普通人,更具有創業的衝動,在創業成功率上也要高出不少,這些也能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提升本地經濟發展潛力。”

葉子書將這些好處說了一番,從耗費的時間來看,大家都能明顯地感受到了他更加傾向於第二種發展路線。

一方面是第二種發展路線潛力更大,而且也不用和其他縣市產生強烈的競爭,讓本縣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而且還是很難被搶走的優勢。

要不是為了照顧家鄉,將高校建設地址放在市裡面,絕對比放在縣裡面要強得多,這一點在座的人都很明白。

另一方面則是葉子書出於自己考慮,他想要建設屬於自己的頂尖私人實驗室,而這個地址顯然放在家鄉更加合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如果本地一開始就不具備條件,這所頂尖私人實驗室的建設可能會遇到一些波折,同時也比在大城市建設麻煩很多。

如果這裡本身就是頂尖高校雲集的地方,不管是硬體基礎還是軟體基礎,都會強大很多,自己的私人實驗室也不會顯得那麼突兀。

甚至自己私人實驗室的一些輔助性研究可以交給這些高校實驗室進行,誕生的成果,也可以交給高校進行二次研究轉化。

一旦這個局面如他希望的那樣成功,就相當於給本地搭建起一套先進的產學研發展路線,潛力甚至都不下於北上廣深。

到時候,縣裡工業企業可能會特別多,因為就這麼大面積,不可能全部用來建設工業企業,肯定會將大量的實際生產轉移到外面。

但是這裡將會誕生一大批大企業總部,圍繞著總部經濟,依然可以讓本縣經濟得到高速發展,而且還是綠色乾淨的發展模式。

沒點能力也做不到這個位置,葉子書講到這裡,領導們稍微一想就明白了第二條發展路線的好處,也是獨屬於本縣的獨特優勢。

要不是葉子書是本縣人,作為小小的縣城絕對是不會有這種機遇,這種機遇只屬於省城以上的城市才有的機會。

他們也沒有說要回去開會討論,而是當場就拍桌子,表示只要他旗下的企業願意投資,縣政府就會無條件支援。

對於他們這麼果決,葉子書還是有些意外,不過想想又覺得理所當然,在這樣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前,還要猶猶豫豫,就顯得很沒有魄力,更何況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