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4章 不同以往的經營模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04章 不同以往的經營模式

純商業經營在他看來競爭過於激烈,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競爭對手對局,完全無法發揮出他的優勢。

所以他的目光放在了科技密集型產業和資金密集型產業,這兩個特點很難被其他資本所模仿,競爭對手就要少得多。

像他旗下的科技產業,都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一旦建立優勢, 很容易就坐穩頭把交椅,實現贏家通吃,容易快速建立產業優勢。

而他旗下資金密集型產業最典型的就是萬城基業這樣的房地產企業,只要前期依靠強大的資金優勢建立競爭優勢,也能徹底穩定競爭地位。

因為房地產不僅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同時還是資源稀缺性產業,好的地塊總是稀缺的,屬於先到先得的範疇。

可是儘管如此,他還是不太放心,也給了很多高科技技術給萬城基業,從科技的角度再次增加他們的競爭優勢。

就算將來風雲變幻,讓萬城基業的房地產業務受到很大的阻礙,也能憑藉著建築方面的科學技術,成為該領域的超級巨頭。

甚至可以說,他讓萬城基業涉足建築建設領域,其實並不是他有多麼看重這個產業,而是想要完成前世的一些願望。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似乎從古至今,住房問題都成為困擾我們的難題,這會讓他感覺社會沒啥進步。

他可以透過科學技術解決我們的衣食行的問題,沒道理不能解決住的問題,可以說萬城基業是帶著使命而存在的。

由於土地的問題,很多事情他是不具備決定權, 於是就想著先佔坑,建設大量的住房和商業建築,將來以低於市場價格出租出去。

到時候有錢人可以花錢買房子,而沒錢的也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舒適的居住空間,不會讓房子問題給徹底難住。

至於會不會因為房子不是自己的就沒有安全感,這就完全是心理作用,至少租萬城基業的物業,不用擔心隨便被趕出去。

甚至等到萬城基業的物業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推出住房保險業務,採用金融手段來避免失業人群無力支付房租問題。

雖然這麼做不是他心中理想的狀態,但是也算是他為這個社會做得有益補充,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讓他如願以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像純商業經營的業務,由於在他心中的重要性不算很高,也就不介意更多人進來分享利益,但是他討厭別人對商業經營指手畫腳。

資本和實際經營者的利益關注點其實有很大的差異,資本往往更關注短期利益,而經營者往往更關注長期利益,這就是矛盾點。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問題,他一般都不會引入資本合作者, 避免其他資本對實際經營產生掣肘,也不願意將過多的精力用在和資本勾心鬥角上面。

所以他可以允許村民投資進來分享利益,但是他也不能容忍對經營指手畫腳,而且常規的股權結構設定,將來可能面臨一些問題。

作為小投資者,其實非常容易搖擺不定,這會導致現在有眾多小股東組成的結構,將來變成由少數大股東組成的結構。

這種情況也不是葉子書願意看到的,相比起小股東不具威脅性,大股東的能力就要強大得多,很容易對實際經營造成干擾。

因此他可以帶著村民發財,但是他覺得不能採用普通的股份結構,他們投資進來獲得的是分紅權,而沒有股份實際權力。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分享經營獲得的利潤,但是不能進行股份買賣,如果真的要退出投資,只能將股份以一定的計算方式折算後賣給公司。

其實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前世的華為股份結構,只是華為相對更加封閉,只能內部員工購買,而他這種模式相對開放一些。

可以有選擇吸納外部投資者,之所以這麼做,目的是為了能夠團結更多的人,同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他對很看重的產業,不容許任何人染指,這會讓很多人對他頗有微詞,要不是他現在已經成勢,遇到的麻煩肯定很多。

而這種經營模式,算是對以往經營模式的一種補充,拿出不算特別在意的產業,對外進行利益分享。

同時又為了避免外部獨立投資者佔股太高,對實際經營產生干擾和影響,他會限制每位外部投資者的投資規模,讓每個投資者都只能是小股東。

除了外部投資者之外,他還願意將更多的分紅權分享給員工,讓每位員工和公司的利益繫結更加牢固。

特別是在服務業領域,他認為這麼做很重要,可以保證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員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其實在前面他已經有過這方面的嘗試,那就是“中華小當家”餐飲集團進行分紅激勵,只是不算那麼激進。

他需要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錯,他不介意擴大分紅權的分配比例,如果效果不好,他可能要等等,觀察清楚之後再說。

這次他打算玩的更大一點,看看實際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的話,在不太重要的業務上,完全可以推廣開來。

具體到滷味這個產業,葉子書倒是不用費多少腦細胞想商業計劃,前世知名滷味產業的商業案例就擺在那裡,照著學就可以了。

當然,實際操作肯定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搞定的,簡單的店面背後,需要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

其實不管是什麼商業產業,想要玩得轉,並且要在成本控制上優於競爭對手,最終都要涉及到供應鏈體系。

前世相對來說還容易一些,很多後端支撐體系都是找專門的企業來做,前端商業經營者可以安心將精力放在前端經營上。

甚至很多前端經營者背後的供應鏈體系都是一套系統,背後支撐的企業基本上是同一撥,現在沒有那個條件。

最典型的就是預製菜,眾多餐飲企業背後的預製菜廠家基本上差不多,這麼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儘可能降低後端成本。

葉子書也打算向這方面努力,雖然不會像前世那樣前後端完全分離,但是卻可以適當分離,讓前後端能夠各自最佳化到極致。

因為這次雖然是滷味產業,實際上將來他在前端餐飲食品領域的產業規模並不小,甚至可能會非常龐大。

剛剛給“中華小當家”餐飲集團100億元的支援可不是鬧著玩的,放到餐飲行業可是非常巨大的投資。

如果經營得當,憑藉這筆投資,“中華小當家”的餐飲體系規模難以想象,而且這也不是最後一筆投資。

如果表現讓他非常滿意,他不介意將來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援這個餐飲體系的建設,讓整個餐飲體系的生態更加豐富。

而這一切想要做到最好,供應鏈體系就是重中之重,以前規模小,使用臨時供應鏈並沒有什麼不妥。

等到規模大了之後,在採用臨時供應體系就不合時宜,同時也無法保證提供的產品質量一致。

高階餐飲領域,採取現做的模式沒多大問題,畢竟每單的利潤非常高,但是中低端餐飲,這麼做成本太高了。

所以建立一整套食品加工產業是勢在必行,也是對未來前端產業的有力支撐,而且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好這方面的事情。

具體到滷味產業,他準備採取前後端分離的方式,後端這一塊將會由他獨立投資,前端品牌經營拿出來合作。

這麼做看上去有點本末倒置,因為通常情況下,擁有品牌就等於擁有產業主動權,後端產業主動權就要弱很多。

就像國外很多品牌廠家,只需要更換後端供應鏈就能夠保證自己的產品成本始終可以得到控制,因為消費者只認品牌,而不會細究背後的供應鏈細節。

如果只是普通的後端供應鏈,他自然也是這麼認為,但是作為科技領導者,不可能僅僅只是做普通的後端供應鏈。

本來麒麟工業集團就涉足基礎食品工業化生產,說明他有進一步發展食品加工業的產業基礎,同時也是為基礎食品產業增加市場份額。

在基礎食品產業上他就使用了不少的高科技技術,將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改變。

因此在食品再加工領域,他同樣可以提供不少的產業技術支撐,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美味的加工食品。

相比起前端複雜的商業狀態,專心做後端供應鏈,只要掌握了別人沒有的科技優勢,同時又掌握別人無法比擬的供應鏈效率和成本優勢。

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相對壟斷地位,特別是後面他可能會拿出更多新型調味品出來,這些都是食品加工的關鍵。

加上在食品加工裝置領域,他也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讓加工效率進一步提高,加工成本進一步降低。

只是很多東西都是之後的事情,目前只需要圍繞具體產業建設供應鏈就可以,一步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