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5章 醫學的道與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5章 醫學的道與術

6月5日,葉子書終於走出了他們幾乎沒怎麼出過門的辦公室,和白虎科技公司的管理層一同來到了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今天將在這裡發射由白虎科技公司研發製造的火箭,由於是第一次實驗,葉子書也想過來看看情況。

這次發射使用的衛星是模擬衛星,發射升空後,會在軌執行一段時間後,然後讓其自動變軌,最後墜入大氣層燒燬。

畢竟真衛星太過於昂貴,如果發射失敗,損失就太大了,同時使用模擬衛星,也是為了驗證高度可控衛星回收技術,避免衛星成為太空垃圾。

當葉子書來到基地後,這裡已經是一片忙碌的場面,這次不僅僅是試驗火箭,也是對目前全新的火箭發射系統進行驗證。

葉子書提供的是一整套先進的太空發射系統,包括衛星監測系統、軌道監測系統、火箭狀態監測系統等等為一體。

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夠加快衛星的發射頻率,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發射一次的間隔實在是太大了。

已經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白虎科技公司的定位導航衛星只發射了兩顆,好在兩顆都安全到達預定軌道。

整個導航定位衛星系統至少需要35顆衛星,至於什麼時候將全部55顆衛星全部發射完,還得看白虎科技公司手裡有沒有錢。

反正現在白虎科技公司手裡的2500億元,在建設了龐大的產業鏈之後,已經花費了大半資金,剩下的資金所剩不多。

由發射基地的領導接見了葉子書一行人,眾人寒暄之後,開始就目前的整體狀況做了溝通,至少到目前為止,火箭狀態非常良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火箭在工廠組裝完成之後,會透過中微子檢測系統檢測合格之後,再拉到發射基地這邊,到基地後會再度對火箭進行整體檢測。

這還沒完,等到火箭上了發射架之後,還會進行一次中微子檢測,發現沒有意外狀況,才會開始為發射做準備,例如注入燃料、啟動冷卻系統等等。

葉子書剛才從發射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了發射現場的情況,火箭已經上架,說明在火箭搬運的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為了能夠更好地避免火箭在運輸和改變姿態的過程中出現狀況,白虎科技公司委託萬城基業專門研發了一款超級自行式模組運輸車。

這種車輛不僅可以運輸像火箭這樣的大型結構產品,最重要的是具有超強的減震技術,在面對複雜的道理面前,依然可以保證運輸的物品震動幅度非常小。

這種振動幅度達到肉眼不可觀察,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運輸車輛,不過價格也非常昂貴,但是白虎科技公司也不在乎,一買就是好幾輛。

聽完這邊的情況之後,葉子書就放心很多,他對於整套系統和火箭的信心要比在場的所有人都足,最怕的就是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狀況。

現在經過重重檢測後,結果表明沒有發生意外,他就不覺得會發射失敗,如果連他自己都沒有信心,也不可能拿出來。

雙方溝通完之後,就各自忙碌去了,葉子書雖說是老闆,也是這套系統和火箭技術的提供者,但是在這裡還真沒他什麼事情。

基地安排了一位陪同人員,如果他有什麼要求,可以和這位陪同人員說,於是待在發射中心有些無聊的他,決定到外面看看。

可是到外面轉了一圈,卻灰溜溜回來了,因為實在是沒什麼可看的,除了地勢平坦之外,上面的植被卻是不多,顯得有點荒涼。

倒是三座巨大的發射架,從遠處看就很讓人震撼,他倒是沒有到近處看,那邊正在安排發射任務,他這種無關人員,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本來這裡只有一個發射架,之前國內衛星發射數量有限,一個就足夠使用了,但是現在白虎科技公司的發射任務實在是太多了,一個根本就不夠用。

今年光是發射定位導航衛星和遙感衛星,就高達101顆,如果是一個發射架的話,就算有一套先進的系統,也忙不過來。

今年還算是好的,明年白虎科技公司就有可能會建立全球通信衛星系統,最低目標是發射256顆衛星,如果真要發射的話,可能也需要在一年內發射完。

他這人不喜歡拖拖拉拉,只要條件允許,最好短時間內就建設完畢,趕緊對外提供服務,這樣其實是最省成本的。

當然,這也要對自身的衛星系統有足夠的自信,一般情況下都是發射幾顆衛星進行技術驗證和場景驗證,得到滿意的結果,才會加快建設速度。

白虎科技公司目前只生產完成了一枚火箭,後續火箭還在生產之中,按照計劃一共生產10枚火箭,交替用於發射。

現在已經是6月份,想要今年將101顆衛星全部發射完成,幾乎每天都要安排發射任務,如果沒有足夠的備用火箭,根本就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而火箭回收之後,需要5天的檢測修復時間,檢測其實很快,用機器一掃描就能對損壞的部分瞭解得清清楚楚。

主要是需要將不可回收的部分進行安裝和運輸,5天時間已經是非常的緊湊,效率已經非常高了,然後還要留下一定的冗餘時間,10天一輪換是最好的選擇。

來到發射基地大廳,葉子書看到自己好像沒什麼事情,就乾脆找了一個不耽擱別人工作的位置,坐下來把自己的筆記本拿出來,開始繼續工作。

經過兩個月的撰寫,他已經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前面撰寫的都是基礎性醫學知識,難度其實並不大。

後面撰寫的內容就比較高階了,像他現在撰寫的就是神經醫學知識,其實人類目前對神經系統的研究並不算很深,進度也不算很快。

所以他需要將現有的神經醫學知識系統性闡述之外,還需要補充大量目前沒有的知識,知識量可能不大,但是工作量確實不小。

因為這些知識不是他寫在課本上就行,還得讓別人理解認可他的這些知識,所以還需要撰寫專業的論文,對每個新的知識點進行講述。

等他將神經醫學寫完之後,後面就會撰寫系統性醫學,這個是他新增加的概念,實際上就是對我國中醫進行現代化理論的系統性闡述。

古代的世界觀是基於古代的文化基礎誕生的,中醫就是這種世界觀的體現,實際上這算是一種很先進的醫學哲學體系。

但是現在人的觀念已經不復從前,想要讓人在回到過去理解古人的思維模式和哲學思想,就有點強人所難。

這不是說古人的哲學思想現在沒有,而是現在很少有人深刻系統性地學習,對於中醫理論就缺乏足夠的理解能力。

人對自己無法理解的事物,往往抱有偏見,這就是為什麼說“無知者無畏”,前世說人只能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其實人也只能理解自己認知範圍內的知識。

認知是限制個體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而認知又往往難以改變,越是年紀大越容易固化,就是他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他根據中醫的特點,將其定義為系統性醫學,對中醫的思想採取他自己的理解方式,用大家都能看明白的方式進行講述,也許更有效果。

除了繼承古代中醫思想然後進行現代化敘述之外,他還需要在其中新增大量的新理論,讓系統性醫學變得更具指導價值。

如果只是古代中醫現代化闡述,裡面還是有很多的缺陷,讓人理解起來還是會感覺有些艱澀難懂。

所以他必須要將存在問題的部分進行補充,可能古代的時候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漸遺失了,必須要把這個補上來。

除此之外,還需要在現有中醫的基礎上,新增更多的理論知識,讓其變成真正的系統性醫學學科,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中醫其實不是停留在技這個層面的醫學知識,這也是大家難以理解的根本原因,技只需要普通資質的人,就可以很容易理解。

但是一旦上升到哲學思想或理論層面,很多人就稀裡糊塗看不懂了,一旦理解透徹了,那麼憑藉這樣一套哲學思想和理論,可以指導技術層面的術去治病救人。

這也是為什麼中醫其實沒有固定的治病救人路數,每個人學習中醫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解方式,很難做到絕對統一。

同時中醫也是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醫治,所以才有千人千方的說法,這對於悟性很低的學習者,是個巨大的考驗。

現代技術講究一是一,二是二,實際上這個世界基礎構成要素就是不確定性,確定性是人類賦予這個世界的概念而已。

所以他需要新增大量自己的理解,也是他這段時間以來所學的精華總結,如果有人真的能夠徹底理解,就有成為頂級名醫的潛力。

因為徹底理解了系統性醫學理論之後,還需要將其轉化為術,如果在轉化的過程中無法做到圓滿自如,那就算不上頂級名醫了。

除了講述系統性醫學的理論之外,他還需要撰寫實踐性內容,不然光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大部分學生還是只學到皮毛而已。

因為這種東西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需要他們在長時間的實踐當中融會貫通,而術卻是能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

在術和道之間來回驗證,可以加深對道的理解,而術不僅是停留在中醫技藝階段,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中醫西醫之分。

如果在潛意識裡面一旦區分了,就在根本上落入了下風,所以在他的一系列醫學書籍當中開篇就講述了自己的醫學觀,避免學生一開始就抱著二元思維,這會影響他後面的學習。

所以他撰寫的這些醫學著作包羅萬象,哪怕是無法徹底理解他所闡述的醫學理論,也能從這些“術”當中,獲得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其實不求所有人都能徹底理解,因為太難了,有些理論還是形而上的存在,是語言難以描述清楚的,但是在指導實踐中確實能夠發揮奇效。

這種存在就是你理解就理解了,你不理解就真的是不理解,這才是最要命的,所以這部分內容會在開頭和結尾講。

目的就是初步建立醫學觀,然後透過一系列對術的學習,最後又迴歸到道的階段,只有這樣才儘可能讓學生理解,至於是否真的理解,他就不管了。

畢竟人的資質確實存在差距,強求所有人都能理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所以看上去涉及的知識點他已經撰寫了大半,但是後面一小半才是整個系列的精華所在,也是他需要花費巨大精力做的工作。

當他將所有要寫得都寫完之後,還需要為太極集團提供大量的醫藥資料,以便於讓這些醫學知識更容易進行實踐。

例如現在寫的神經醫學,如果沒有相關的醫藥和治療手段,講得再明白,其實也沒有多麼大的作用,至少短期內作用不大。

理論方面的知識,他可以無私奉獻出來,畢竟這有利於推動人類醫學的發展,但是在術的層面,他其實有所保留,原因自然是牽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像他後面拿出來治療神經疾病的醫藥產品,肯定不會無償拿出來,如果真這麼做了,肯定會被很多人認為是傻子。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