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8章 先進的技術幫了太極醫療大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08章 先進的技術幫了太極醫療大忙

兩人溫存之後,裴晴開始向葉子書彙報這段時間太極集團的發展情況,上次葉子書有空關注還是四月份,現在又是幾個月過去了。

太極集團的醫藥產業和醫療裝置產業,發展勢頭依然不減,第二季度的營收比第一季度還要高一些,今年全年基本上都能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

如果沒有新的產品出現,大機率明年會出現下滑的情況,這一點裴晴和葉子書的判斷是一致的。

現在有了葉子書提供的醫藥研發系統,太極集團正在積極組織科研團隊,繼續攻關現在還沒有解決的疾病難題。

只是相比之下,他們效率就比葉子書慢得多,即使有一整套先進的系統支援,依然需要不停的實驗,反覆調整才能拿出滿意的解決方案。

不管如何,太極集團總算是能夠獨立研發高階醫藥產品,這也算是一大進步,而且有醫藥研發系統的支援,效率比傳統方法,還是要高得多。

為了支援旗下產業的發展,太極集團目前已經向青龍科技公司訂購了三臺超級計算機,因為發現一臺已經不夠用了。

一臺是專門用於醫藥研發,一臺專門用於旗下醫療產業的發展,另一臺作為基因研究所用,之前的一臺用於管理旗下業務所需。

可以說,太極集團是除鳳凰科技公司之外,全球使用超級計算機最多的企業,未來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而且他們還不同於鳳凰科技公司,完全屬於自用,而鳳凰科技公司手裡雖然有更多的超級計算機,但是大部分都是對外提供算力服務,自用部分其實並不多。

而且這裡面還有五臺專門是給他使用的,可以說,太極集團是超級計算機使用最頻繁的企業,目前還沒有之一。

除了繼續在醫藥和醫療裝置領域深耕之外,這段時間他們的醫療產業發展也還不錯,第一批5000多家醫院已經全部開始營業。

為此他們前前後後一共投入了上萬億元,雖然這些建築的成本並不高,但是新增先進的醫療裝置,投入的資金比建築要高得多。

只是隨著醫院開得越多,他們的虧損反而越大,目前的營收,基本上只夠給工作人員開工資,結餘並不多。

按照裴晴的話說,如果按照目前的經營收入,太極集團的醫療產業,可能會讓太極集團連續10年虧損。

裴晴對此倒是不在意,因為名義上醫療產業是虧損狀態,但是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還是獲利不錯,總體上虧損沒有那麼嚴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是瞭解葉子書的想法,因此堅定不移地支援這個做法,但是其他管理層對此就不是很理解,對此多有抱怨。

只是奈何老闆和總裁都是這個想法,抱怨也只是私下裡,公開場合雖然也提過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為此糾纏很久。

不管葉子書對旗下的管理多麼開明,說到底還是私人企業,管理層可能出於自己的職責提出問題所在,但不會糾纏不休,那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現在醫療產業最大的問題還是醫務人員數量不足,雖然他們挖了不少人,但是全國專業人員數量擺在那裡,一下子增加如此多的醫院,再怎麼騰挪也無法填補空缺。

太極集團建設的醫院都很大,部門都非常齊全,按照傳統的方式,每家醫院至少需要1000名醫務人員,這是最低要求。

可是現在平均每家醫院的醫務人員數量只有200多名,嚴重低於預期目標,之所以能運轉起來,完全是依靠先進的醫療裝置和醫療系統在支援。

疾病診斷交給醫療診斷系統來負責,開藥同樣可以交給這套系統,而外科手術這是交給全自動手術裝置來完成。

這不僅大幅降低從業者的門檻,同時也讓原本勞累的工作,相對輕鬆很多,才讓他們以如此少的醫務人員就能運作起來。

但是這些人加起來,數量確實不少,高達上百萬人,如果加上保潔等非專業人員數量,整個醫療產業的員工數量達到了150萬人。

聽到他們的人員數量如此龐大,對太極集團的挖人能力刮目相看,非醫務人員還好一些,只要有錢就能找到合適的人。

但是上百萬的醫務人員,可不是那麼好挖的,太極集團能夠完成這個最低目標,可謂是花費了巨大的精力。

只是根據裴晴的介紹,雖然他們確實挖了這麼多人,但是資歷深厚的醫務人員佔比較小,這些都是其他醫院的寶貝疙瘩,看得很緊。

而且如果做得太過分了,和其他醫院的關係就會很僵,如果他們只是單純做醫療產業,倒是不用在意,可是他們還有醫藥和醫療器械業務,還是不能撕破臉皮。

所以雙方一般都有默契,知道想要將醫院運作起來,肯定是要挖人的,阻擋是不可能阻擋,太極集團總不能讓這些醫院遲遲不開業吧。

太極集團一般只挖一兩個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過來,讓他們擔任太極醫院的院長等高層職務,這些位置確實需要經驗豐富的人。

剩下的人員,一般都是挖從業五年以下的人員,在其他行業可能五年已經經驗豐富了,但是在醫療行業,五年其實還是新丁一枚。

就是在這樣的默契中,讓太極集團挖了上百萬人過來,其他醫院也進行了一輪瘦身,雙方皆大歡喜,倒是沒鬧出大的矛盾。

別覺得人數少就醫療服務質量差,憑藉著如此少的人員,他們的好評率竟然高達95%,這高出國內醫療機構一大截。

差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嫌棄太極醫院的醫療費用太高,這些人主要是之前沒有購買會員,需要自己承擔全部費用,自然就很高。

總有人不願意繳納這筆錢,覺得疾病能遠離自己,但是事到臨頭,有嫌棄醫療費用太高,這個誰也沒有辦法解決。

推出會員就是起風險共擔的作用,對於不願意購買會員的人,太極集團只能完全按照市場費用來,自然就非常昂貴。

第二種就是太極集團也無法治療的疾病,葉子書當初拿出來的醫藥產品並不覆蓋所有的重大疾病,只是按照患病人數多寡來選擇的。

有些比較稀有的疾病,太極醫療機構也沒有辦法徹底治療,只能採取減輕或延緩的措施,同時將情況彙總起來,上報給太極集團總部,讓他們安排相關的研發工作。

剩下的也有一部分抱怨服務態度差,只是佔比極小,太極醫療機構人手本就緊張,不可能做到對每個病人都關懷備至,疏忽是難免的。

但是相比公立醫院,他們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了,畢竟是私立機構,服務滿意度對他們考核的很重要指標,這關係到他們的獎金是否豐厚。

聽完這些,葉子書也是松了口氣,他當初最怕的就是找不到足夠的人手,一下子開這麼多的醫院,這方面的難題很難解決。

現在雖然還不算完美,但總算是撐了起來,至於繼續提高服務質量,就需要慢慢來,現在國內高校也在逐漸擴招,人手問題會慢慢好轉。

然後又說到天問醫學院的事情,之前簽署協議的那些專家教授,在暑假期間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履行協議,大部分都從原單位離職,加入到了天問醫學院。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選擇違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計劃趕不上變化是常態,天問醫學院對此表示理解。

好在這不會影響大局,天問醫學院目前已經確認的教職人員數量高達2000人,既有國內的學者,也有國外的學者,整體質量非常高。

畢竟他們開出的年薪不低,平均年薪高達上百萬元,在國內絕對屬於頂尖,在國際上也不算差。

也只有在這方面捨得投入,才能短時間內集聚如此多優秀的人才,光是這些學者的薪酬,每年就高達20億元。

除了這些學者之外,還有很多配套崗位,要求就低很多,一般都是招聘剛剛畢業的學生擔任,行政管理層由新東方教育集團的人員擔任。

他們負責學校的日常工作,屬於服務型崗位,在教學和科研上並沒有多大發言權,這部分工作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學校的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完全由學校裡經驗和學術能力強的專家學者擔任成員,每三年改選一次,不能重複擔任兩屆以上,就避免出現學閥壟斷的局面。

在學術委員會選舉上,新東方教育集團具有一定的發言權,目的主要是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學校想要良好發展下去,就必須要容納各種學派,讓各個學派在學校都有良好的發展機會,給新東方教育集團發言權的目的就是這個。

最典型的就是中西醫問題,西醫覺得中醫只是經驗醫學,不具有科學性,但是中醫又確實能解決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

雖然葉子書撰寫的系統性醫學,給中醫提供了現代科學依據,但是系統性醫學嚴格意義上也不是現代醫學,說是醫療哲學更加準確一些。

裡面充斥的不是醫學資料,而是各種醫學觀念,你認為對它就是對的,你認為它錯,但又確實能解決問題。

所以想要學明白系統性醫學,需要很高的悟性,如果悟透了,學習其他的醫學,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

葉子書最反感的就是在學術上搞派系那一套,在他眼裡任何學派提出的學術都具有價值,在沒有證明絕對錯誤之前,不要輕易否認和打壓。

只要讓高校具有更強的學術包容性,才能百花齊放,特別是這種學術性很強的高校,絕對要保證這一點。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