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3章 一個經濟發展的天才想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03章 一個經濟發展的天才想法

4月下旬,葉子書緊趕慢趕,終於將虛擬世界在現實世界當中架構了起來,當執行之後,超級量子計算機終於進入到了正式運營狀態。

整個虛擬世界都交給了人工智慧來管理,甚至整臺超級量子計算機都是由人工智慧來管理,沒有常見的作業系統,因為沒有必要。

當他拿起虛擬頭盔,進入到虛擬世界之後,仔細體驗了一番,和他在虛擬實驗室體驗的感覺完全一樣,只是廣袤的土地上只有他一個人類顯得有點荒涼。

然後他又花費了三天時間,將這顆星球的生態系統給建設起來,一改之前的荒涼,大地之上頓時出現了各種斑斕的色彩。

有高山上皚皚白雪,有海洋裡自由暢遊的海洋生物,陸地上既有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也有黃沙漫天的沙漠。

在各種色彩中間,一座座城市星羅棋佈散落其中,城市也不再那麼寂靜,被人工智慧模擬的各種人類居住其中,市井生活井然有序。

看到如此場景,葉子書卻皺起了眉頭,總感覺缺了點什麼,仔細觀察之後,發現問題所在。

雖然有人類居住在城市和鄉村,但是卻沒有與之匹配的產業體系,就好像大家吃的東西都是憑空產生的,這顯然不合理。

但是想要讓他一個個建設這些產業,顯然沒有那麼大的精力,而且也不一定就完善,想要做到這一點,還得人工智慧來做。

於是繼續工作,花費了三天時間,進一步完善了產業發展體系規則的設定,然後讓人工智慧根據這些規則,在虛擬時間裡面自動建設產業。

為了儘量能模擬現實世界,他還對各個國家的主要產業進行了分類和等級評定,同時還將各個國家的人口進行了規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人工智慧會根據這些規定來進行產業布局,同時也會根據人口數量來模擬這些產業,原則很簡單,需要讓這些人能夠生存下去。

既然能夠容納如此多的人口,必然有與之對應的產業讓這些人口生存,再利用經濟學基本原理,讓整個經濟能夠平穩執行。

滿足這些約束條件,就意味著人工智慧模擬非常成功,有超級量子計算機算力的加持,人工智慧模擬這些,一秒鐘能進行好幾個輪迴。

經過這番完善之後,虛擬世界幾乎和現實世界沒什麼區別,連太空上的星辰,都按照現有的天文資料給模擬了出來。

葉子書一瞬間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到眼前熟悉的村落格局,以及過年看到的各種房屋建築,彷彿真的回到了老家。

只是當他進入村子之後,發現現實和虛擬的差距,那就是村民雖然模擬得很好,每個人都有性格,也有各自謀生的手段。

但是這些村民和他老家村子裡的村民完全不同,不管是樣貌還是人口結構,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除了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幾乎一樣之外,其他都完全不同。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沒有能力收集這些資料,別說是他個人了,就是國家都沒有這個能力。

好在虛擬世界不需要力求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也做不到,能夠維持理論上的穩定就已經足夠滿足要求。

他又去了太極工業園,進入廠房,發現裡面的運作的機器和現實世界也不一樣,而且整個工業園的產業配置也不一樣。

他看到這些並沒有覺得奇怪,畢竟早就預料到了,只是看到這裡不停運作的機器和忙碌的人群,他卻略有所思。

這個場景讓他想到了,是否能夠利用超級量子計算機模擬產業布局,比他現在自發的佈局要有意義得多。

他一直有個理想,那就是每個人都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每個人都能舒舒服服的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也是為了這個想法,他有很多讓人迷惑的操作,竟然放棄了有更多優惠政策的城市,將大量的產業佈置在各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城市。

這樣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卻並沒有完全達到他的預期,目前只是做到了儘量讓各個省的經濟達到相對平衡,每個省他都有重要的產業布局。

但是省內的產業其實集中度依然很高,基本上佈置在各個省的幾個重點城市,還沒有向縣域擴散,大家找工作還得出縣城,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背井離鄉。

雖然他不反對適當的人口流入區域中心城市,但是也必須給各個縣城建立能夠持續執行的經濟產業體系,不至於讓縣城只有過年才會熱鬧,其他時間冷冷清清。

只是這件事情做起來太難了,並不是他下個指示就能做到的,每個地方應該設定什麼產業,光是調查研究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而且產業還需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並不是建立起來就萬事大吉,每時每刻都有產業消退,也有新的產業建立,是動態變化的過程。

按理說人力是沒法模擬這麼複雜的經濟和產業執行體系,只能按照自然狀態來執行,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有了超級量子計算機,連天文地理、自然生態都能模擬,更何況是人類的經濟和產業執行體系,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如果將現實世界當中的科技體系和社會文化狀態,以及政策政治體系資料化之後,模擬起來簡直不要太簡單了。

所以他就有了這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建立經濟產業模型,讓人工智慧來負責模擬,尋找其中的最優解,哪怕是暫時的最優解也是可以的。

只要尋找到當前或未來一段時間的最優解,那麼他旗下的產業投資就能有的放矢,按部就班佈局就可以,效果絕對比現在要好得多。

不僅能夠完成他的想法,而且投資效率和回報都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在模擬當中已經有了答案,就算有差距也不會過於離譜。

他認為計劃經濟其實並不算是多麼落後的經濟模式,而是因為人力有窮時,以前人類的能力根本就無法完全掌控複雜的經濟體系。

要麼經濟發展超出了人類的控制能力,只能被動接受經濟運行的現狀,這就是現在通行的市場化經濟運行模式。

要麼就是經濟運行受限於人類能力的極限,非常容易觸碰到天花板,導致計劃經濟體系經濟結構相對簡單,簡單的經濟生態體系容納的就業人口比市場經濟要少很多。

現在他手裡掌握了超級量子計算機這個大殺器,還有先進的人工智慧,大幅提升了人類管理經濟的能力,計劃經濟的天花板自然也大幅提升。

當然,他不是要完全回到當初的計劃經濟時代,那不現實,一是民心所向,人家已經習慣了逐漸市場化的經濟體系。

二是他也沒那麼大的能量,想要改變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模式,只有政府才有這個能力,而且還是強力政府,一般的政府都沒有這個能力。

更何況完全計劃經濟,也會損害他的利益,倒不是他在意金錢的損失,而是他在裡面發揮的作用可能就沒那麼大了。

作為科學家,其實金錢的誘惑並沒有那麼大,更在意的是能否自由自在研究自己喜歡的課題,不會受到太多的約束。

普通人追求家庭和諧,商人追求家財萬貫,政治家追求政通人和,科學家追求對世界的探索,每個人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終極追求,他也不例外。

只是他既不是純粹的商人,也不是純粹的科學家,追求和一般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加上金手指在身,理想自然會更大了。

現在有了超級量子計算機這個殺手鐧,他完全可以按照市場經濟模式推動計劃經濟發展,達到兩者優點互補,彌補兩者存在的缺點。

市場經濟的優點就是能夠讓經濟體系更加複雜,經濟體量會更高,能夠容納的就業人口更多,而且由於是自發形成的,經濟關係更加牢固,整體穩定性更好。

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人類對其控制力不夠強,一旦出現問題,就只能眼睜睜看著經濟危機出現,等待市場自我調整,大家能做的就是推遲,但是很難完全消除。

這就是為什麼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執行的市場經濟,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發生一次經濟危機的原因。

人類基於利益的關係,既是理性的,又是不理性的,理性的方面有利於提升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

不理性的方面會導致資本流向複雜,追求短期利益盛行,資源錯配也會發生,而且還非常隱秘,平時很難發現,只有積累到一定階段,才會意識到問題。

只是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危險積累到一定程度,然後直接爆炸,然後又開始重新進行財富分配,實力強的資本最後收割殘局,吃得盆滿缽滿。

這也是為什麼完全資本化和市場化的經濟體,財富會逐漸向少數人集中,而且會越來越集中,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很好,這個從我們的歷史經驗當中就能找到太多的例子了。

這也是為什麼他旗下擁有那麼多的資產,卻不敢認為完全屬於自己,如果真有這個想法,那就會出大問題,到時候他肯定沒有好結果。

所以他採取的方法就是,資產名義上屬於自己,卻要發揮資產的社會屬性而不是私人屬性,讓社會儘量享受到這些資產帶來的紅利,不能歸他所有。

這也是他旗下產業這麼大,卻基本上不會將產生的紅利拿到他個人賬戶裡面的原因。

要麼以薪水的方式發給員工,要麼以福利的方式反饋社會,要麼就用於投資擴大生產,增加就業人數。

只有讓大家都感覺到從這些資產裡面獲益,才能安心讓他掌控這些資產,他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覺悟,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他只是將自己視為社會財富的管理者,而不是擁有者,擺正心態才能更好地做自己,不然他估計已經迷失在巨大的財富幻覺當中不可自拔了。

言歸正傳,計劃經濟的優點就是人類對經濟體系的掌控力較強,能夠更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在沒有積累到一定階段之前,就能利用手段消除掉。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經濟複雜性不夠,體量難以快速增加,容納的就業人口有限,經濟潛力無法完全激發。

其實我國現在的經濟模式,既有計劃經濟的影子,也有市場經濟的影子,是兩者結合的經濟發展模式。

這也是前世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了40多年,也沒有出現重大的經濟危機的原因,雖然未來可能也會有經濟危機出現,但是間隔比卻要長得多。

這樣既可以讓經濟體量足夠大,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圍繞著這個經濟體系生存,又能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掌控力,不至於完全放任自流。

這種掌控力在經濟出現顯而易見的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和調整,讓經濟運行更加平穩和有韌性,發展自然更快。

葉子書想到這裡,恨不得現在就要去做,這種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還能減少他為此付出的心力。

如果是以前,他還會對旗下產業指手畫腳,但是隨著產業越來越大,他自己都覺得無法完全掌控,只能做些務虛的工作。

具體執行還是由下面的人負責,但是執行情況如何,是否完全按照他的意圖來,其實都不是很確定。

而且這種執行力的衰落,會隨著層級的下放程度呈現加速衰減狀態,最後他也只能從營收、利潤等財報資料來瞭解整體情況了。

但是下面的執行是否是最佳選擇,是否按照他的想法進行經濟平衡發展,對此他會越來越模糊,因為以他的精力,他連視察一遍都做不到。

這也是他每次視察,也都是走馬觀花一樣,而且基本上就是去該集團的總部走走而已,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做不到,除非他不想幹其他的事情,就整天視察。

現在由超級量子計算機做好最優規劃,由人工智慧負責監督,管理制度負責督導員工層層執行,簡直太完美了。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