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3章 通用性機器人的另一個用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13章 通用性機器人的另一個用處

回到首都,依然是裴晴過來接他,當然他也只通知了裴晴,像他這樣的人,行蹤是不會隨便告訴別人。

回到家裡,葉子書沒有立即工作,而是和裴晴耳鬢廝磨了一天,以解兩人相思之苦,打算第二天開始工作。

這段時間裴晴也非常忙碌,主要還是因為葉子書一下子給了那麼多的技術,每一分技術資料都代表著巨大的利益。

太極集團自然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希望能夠在今年剩下的時間,將這些技術資料變成現實,並且能夠完成臨床試驗工作。

這樣明年初就能對外銷售,甚至她想的是今年的發佈會上對外公佈這些好消息,因為現在一年一度的發佈會,成了太極集團重要的營銷環節。

前年是他們第一次舉行新品發佈會,雖然那時候拿出來的東西更震撼,但是由於知名度的問題,觀看人數算不上很高。

去年新品發佈會,雖然新品種類略差,但是觀看的人數非常多,直播觀看的人數達到了5000萬人,發佈會影片觀看人次高達5億人次。

可以說,舉辦新品發佈會可以為太極集團節約大量的廣告成本,憑藉著強大的觀看人次以及私底下的口口相傳,就能達到廣為人知的效果。

所以充分利用每年的新品發佈會,是太極集團必須要考慮的事情,所以葉子書剛剛給的技術資料,最好能夠在今年的新品發佈會上亮相。

而他們的新品發佈會一般會在11月底或12月份召開,現在已經是5月份了,距離新品發佈會只有6個月左右的時間。

產品研發方面的事情和臨床試驗方面的事情,倒是不用裴晴盯著,只需要每週檢視研發進度報表就可以。

現在太極醫療集團旗下擁有龐大的醫療體系,想要進行臨床試驗比以前更加容易,也比以前更加方便。

裴晴主要負責盯著的還是工業化生產體系的建設,雖然產品還沒有研發出來,但是太極集團上下根本就沒有人懷疑不會成功。

因為給這些技術資料的是葉子書,是太極集團所有員工心中神一般的存在,他給的技術資料不可能實現不了,如果真實現不了,那也是他們自己搞錯了。

這次太極集團的醫藥產品依然放在了山西,這是葉子書的意思,之前太極集團在那邊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醫藥產業基地。

現在他們正在山西建設第二個醫藥產業基地,不過不是在太原,而是在臨汾,目的也是預防產業過於集中。

第一個醫藥產業基地是在太原,去年這個產業基地為太原創造了5000億元的GDP,一下子將太原的經濟拉了上來。

太原本身就是省會,資源本來就比較多,葉子書認為在太原的醫藥產業達到這種程度已經足夠了,如果再堆在一起,醫藥產業就過於集中且龐大。

於是就讓裴晴將第二個醫藥產業基地放在了臨汾,扶持山西南部地區經濟發展,對周邊的運城、晉城、長治、晉中和呂梁都有輻射效果。

只是沒想到葉子書這次特別照顧太極集團,拿出的醫藥不僅包含神經疾病治療藥物,還包括殘疾治療藥物。

所以原本的第二個醫藥產業基地有點不夠用了,於是裴晴打算在山西的北部朔州建立第三個醫藥產業基地。

這樣可以帶動山西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能輻射周邊XZ和大同的發展,這樣太極集團在山西的醫藥產業布局也算是圓滿。

憑藉著三個醫藥產業基地,可以為山西每年貢獻超過1.5萬億元以上的生產總值,能夠有效帶動山西經濟整體發展。

為了能夠實現更好的經濟輻射效應,裴晴還將整個醫藥產業拆分開來,將配套產業分佈在周邊重要的城市。

說實話,如果僅從經濟利益考慮,集中度越高成本就越低,其他的成本不說,起碼運輸成本能夠節約很多。

葉子書之所以很在意山西經濟問題,特意讓太極集團前來投資,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麒麟能源工業集團嚴重擠壓了山西的煤炭產業發展。

加上山西地理條件本就不太好,如果煤炭產業也歇菜了,那麼整個山西經濟就更難發展起來,所以必須要給他們進行產業補償。

他旗下產業很多,但是在眾多產業裡面,適合山西的卻不算很多,其他產業關聯性太高,沒有龐大的配套體系經營成本太高,而且對運輸要求也很高。

只有太極集團的醫藥產業,算是價值高,配套相對簡單,絕大部分產業環節都掌握在太極集團自己手裡,需要的配套產業相對較少,複雜度不算很高。

太極集團唯一比較依賴的就是麒麟工業集團的化學和生物原材料,事實上太極集團也有這些技術,只是為了成本考慮,將這些原材料生產都交給了麒麟工業集團。

他們只進行醫藥產業的後續環節,這樣他們的人員規模更加精簡,管理上更加容易,而且成本比自己建設還要低。

對於麒麟工業集團來說,在這邊建設化學和生物原材料基地也不需要嚴重依賴運輸,因為太極集團大部分醫藥都是生物藥品。

而生物藥品大部分都是由基礎的、O等元素組成,而這些元素根本就不需要從外部運輸,直接從空氣中和水中提取就可以實現。

不僅生產成本低,而且放在哪裡都能生產,對外部原材料的依賴非常低,這也是為什麼要在山西建設醫藥產業,因為能夠忽略山西區位劣勢的缺點。

山西人口本來就不多,太極集團在這裡建設的醫藥產業,創造的人均GDP非常高,不說帶動多少就業,起碼繳納的稅收非常多。

政府有了收入,才能投入到民生領域,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才能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這些產業的槓桿效應非常明顯。

由於不是這些政府自己拉過去的,是葉子書主導的戰略佈局,所以太極集團為了能夠促進山西個地區協同發展,推出了財稅共享計劃。

也就是說,按照產業發展的需要,集中度較高有利於成本的降低,但是過度集中也會導致財稅過度集中。

這會導致被太極集團選中的地區,經濟會一飛沖天,而沒有被選中的地區,經濟發展就沒有那麼明顯。

所以為了平衡地區經濟差異,太極集團在投資之前,就召集各地區政府和省政府,就財稅共享計劃進行協商,以便每家都能分點利益。

開始他們沒有說會選擇哪裡作為醫藥產業基地,所以很多地方為了爭取落戶本地,自然是答應了,如果有地區不答應,其他地區也會答應。

雖然財稅需要分出去一些,但是產業落戶本地可以促進本地就業,總體利益上,產業基地落戶地享受到的利益會更多。

除了太極集團的醫藥產業之外,麒麟工業集團也在這邊擴大化工產業,他們在為太極集團做配套的過程中,在這裡已經打好了基礎。

適當在這裡擴大化工產業以及日化產業,主要目的是可以對周邊的NMG、陝西、以及更西邊的省市進行市場輻射。

如果不是運輸條件不算好,他們有打算將山西打造成整個北方的化工產業中心,但是考慮到運輸問題,只能作罷。

可見交通問題已經是限制很多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化工產業利潤其實不算高,對運輸成本比較敏感。

太極集團除了山西這個北方醫藥產業基地之外,在南方潯陽和黃岡地區也有產業基地,規模比山西的還要大。

因為地理優勢,水運比較方便,這裡的醫藥產業不僅要滿足南方各個省市所需,還要滿足海外出口,規模不大都不行。

當然,太極集團也在其他地方也有醫藥產業,但是這些地方的醫藥產業規模都不是很大,比較分散,集中度不算很高。

之所以如此佈局,主要是全部集中在一兩個地方,會導致這些地方的經濟體量太高,人員過度集聚,這不符合葉子書的想法。

所以需要將一些比較獨立的醫藥產品的生產基地放到國內其他地方,特別是本來就沒有什麼產業的地方,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太極集團需要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面,建設完成能夠產生幾萬億元經濟體量的產業建設,規模非常龐大。

甚至可以說,太極集團總部和太極醫藥集團那邊的管理層,幾乎是全員出動,全力督促這些產業的建設。

好在裴晴雖然很忙,倒是不用經常出差,作為集團老總,想要臨近現場視察,精力完全不夠用,還是依靠下面的人來執行她的命令。

不過葉子書覺得這種感覺其實不算很好,因為心裡總有不踏實的感覺,哪怕到現在沒出過什麼大問題,依然有這種感覺。

這種感覺的產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產業體系太大,不能像以前那樣深入基層,所有工作都指望下面的人執行。

執行得好還罷了,如果被下面的人忽悠了,可能她就要矇在鼓裡,雖然這種情況很難發生,畢竟管理系統過於智慧,沒點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但是這種不踏實感還是很難消除,於是裴晴想到了一個辦法,準備在下面的各個子公司或者是孫公司,安排通用機器人擔任監察角色。

以前沒有辦法,就算是不踏實也只能這麼辦,產業太大,她想要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只能假手他人。

現在既然有通用性機器人,配合人工智慧,用於對整個產業進行監察完全是可行的,而且還不用擔心機器人會同流合汙,比派遣真人去監察要靠譜得多。

對於她這個想法,葉子書稍微考慮了下,也就同意了,一是使用通用機器人作為監察人員,成本較低,可以減少企業在這方面的開支。

企業經營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問題,如果安排監察系統導致成本飆升,很多老闆寧願讓下面稍微腐敗一點,這樣綜合收益還會更高些。

所以有些老闆對下面的腐敗問題不是不清楚,而是考慮到打擊腐敗帶來的成本,還不如現在的樣子讓老闆賺得更多,只要沒有達到一定程度,老闆是不會管的。

二是通用性機器人的精力非常旺盛,專業能力非常強,因為背後是龐大的知識體系和超級算力支撐,想要矇騙通用性機器人幾乎不可能。

因為它各個方面都精通,連兵法和計謀都會,想要在通用機器人面前玩手段,那就是自取其辱。

三是不用擔心通用性機器人的人身安危,別覺得這個有點多慮,實際上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破壞別人的利益,輕則挨頓揍,重則喪命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安排真人去做監察,需要很大的心理承受力,還要足夠聰明,能夠讓自己脫身,特別是面對抱團腐敗的時候,不是一般人能夠幹得了的。

但是機器人就沒有這個煩惱,這些人難道還要對機器人下死手?下死手也沒有用,資料是實時上傳到伺服器的,一個機器人倒下再派一個過去就行了。

可以說,不管是什麼腐敗,面對機器人都沒轍,難道還能跑到總部威脅總裁不成,就算威脅總裁,後面還有老闆呢,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所以面對機器人監察,最好的做法就是乖乖的,不要覺得自己行,不管是玩文玩武,都鬥不過通用性機器人。

四是能夠維護他這個做老闆的利益,提高他對旗下產業的掌控力,以前他靠的是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術來達到這個目的。

但是要說完全放心也不可能,只是他同樣和裴晴一樣,雖然心裡不算很踏實,但也只能這麼幹,人力有窮時。

如果給他旗下每個產業都安排通用性機器人作為監察人員,就等於是配備了一整套督軍,對產業的掌控力直線飆升。

到時候,不管是什麼人,想要在他旗下翻出浪花都不可能,可以說對他這個老闆非常有利。

別說是答應裴晴的要求了,他都打算在他旗下的所有產業也這麼幹,只要大家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不用擔心機器人監察會找麻煩。

因為機器人監察絕對不會有嫉妒心,不會無緣無故就要搞他們,如果換作真人的話,權力過大,有公器私用的可能性。

於是葉子書更改了原本的生產計劃,讓麒麟基礎工業集團將通用機器人的產能從原計劃每年100萬臺,擴大到200萬臺。

因為他發現能使用通用機器人的地方太多了,還不如直接將產能擴大一倍算了,10年時間也只生產2000萬臺,這個產能並不算多。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