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4章 人工降雨資料整理和合作模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54章 人工降雨資料整理和合作模式

葉子書是2月3日回到老家,本來打算2月2日就回老家,看到裴晴依依不捨的樣子,臨時決定花一天時間陪她。

回到老家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裡越來越變得不是他記憶中的樣子了,原來破敗的小縣城,已經是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街上民眾精神面貌非常不錯。

不過在回家的路上,也同樣看到了以前開墾出來的梯田,已經逐漸被冬天枯黃的高草所替代,說明從事農業活動的人越來越少了。

像梯田這種整塊土地面積很小,取水困難,無法機械化作業,同時又不是很肥沃的土地,是最先被拋棄的土地。

好在看到稍微平整的地方,水田還在耕作當中,這些土地都是這裡的精華部分,土壤肥沃、地勢較低、灌既方便,不可能被拋棄。

不過年輕人估計已經不太願意種地了,願意種地的都是年紀較大的人,也開始租用機械幫忙耕種,和以前完全不同。

等這批還願意種地的人種不動了,估計這些田地就要整體出租出去,給大型企業耕作,前世就是這麼進行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老家這裡沒有大的平原,丘陵地帶好地本就沒多少,哪怕今後不會再種糧,也要用來種蔬菜,絕對不會浪費掉。

這次回到村子,給他最大的感覺,就是村裡的男女老少,打扮都比之前要時尚很多,可見大家的生活條件確實比之前更好了。

其實從大件更換並不能充分反映大家的富裕程度,因為很多大件的購買,都是平時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

只有大家平時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才能反映出百姓的富裕,不能光看外表光鮮的建築物來判斷。

去年他老爸又從兩家公司分到了不少的分紅,同樣按照往年的習慣,會拿出一部分出來回饋鄉里。

他這次回家,看到以前的村廣場,竟然有了非常多的設施,很多休閒鍛鍊設施,還做了綠化,變化太大,讓他看了都覺得有些新奇。

除此之外,他父親還花錢將村裡的裡裡外外修了一遍,以前村邊的小水溝,也經過了美化處理,岸邊還裝上景觀設施。

以前的小水塘,也經過了清淤處理,邊上建起了藝術護欄,為了避免小孩落水,還使用了智慧鎖以及智慧攝像頭。

當只有小孩子的時候,這些門是開不了的,小孩子靠近池塘,就會通知小孩子家長,或者是附近的人過來看著點。

這些支出都是前年分紅確定下來的,現在都建設完成了,今年他父親打算利用去年的分紅,在村裡建設一座休閒娛樂建築。

裡面有圖書室、老人棋牌室、學習的地方,也有一些年輕人、小孩喜歡的娛樂設施,建成之後,所屬權歸村裡擁有。

在車子進入村裡的路上,就看到了村裡嶄新的祠堂已經矗立在原來的地方,雖然佔地面積不算很大,但是整個感覺非常不錯。

樣式雖然是彷古建築,畢竟南方祠堂的樣式不會特別多,各地都有固定的樣式,但是所使用的材料卻是天差地別。

聽說他弟弟也額外拿了一筆錢捐贈出來,因為人工漲價了,加上材料等都是用的最好的,總體建設成本也漲了一大截,之前大家出的錢有點不夠。

於是葉子畫一個人就拿出了300萬元,補上資金缺口,以及建成之後上樑需要招待宗親族譜上所有同姓氏的人。

祠堂上樑是最隆重的宗親活動,有關係的同姓氏村子,都會來人祝賀,招待也是捨得花錢,山珍海味能弄得都會弄。

像他們村裡有了大出息,不可能要其他同姓宗親出厚禮,只需要送個匾額過來就行,其他的一切花銷都由他們自己出,花的錢同樣不小。

當時他父親還喊他過來,只是那時候他正在西安,根本就脫不開身,為此還受到他父親埋怨,說這樣容易被人說閒話,而且也是對祖宗的不尊重。

對此他除了賠不是之外,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宗族關係在現代化經濟浪潮下,註定會越來越弱,別說是宗親了,就是夫妻關係也沒有以前那麼牢靠。

不管他願不願意,都要遵循舊的秩序,雖然沒有以前那樣的切身利益聯絡,但是血脈聯絡還在,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為了避免大家拿這說事,葉子書這次準備每家每戶包1萬元大紅包,給村裡的所有人賠不是,將這事給掀過去。

大家要的是一個態度,只要表示到位,說明他還自認是這個大家族的一員,而不是選擇單飛。

如果選擇單飛,確實不用這麼麻煩,但是意味著個人和家族斷了任何聯絡,這在古代是很嚴重的事情。

古代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依靠家族的力量,身後有大家族作為支撐,在外面闖蕩底氣都足很多,走到哪裡都能贏得幾分臉面。

現在不同往日,社會制度的不同,以及生存方式的不同,讓個人不依賴於家族的勢力,也能取得成功,也不用擔心行走社會寸步難行。

原因很簡單,以前由宗族提供的庇護,現在由國家各項完善的制度提供,說到底人與人,人與組織的依賴關係,還是由利益關係決定的,宗親、國家、夫妻等等都是如此。

回來這幾天就處理了這些事情,順帶去看了眼私人實驗室的建設情況,按照他看到的樣子,估計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完工。

工期如此長,一是佔地面積很大,而且還不是平地,土方作業非常大,聽說光是土方作業就花費了小半年時間。

二是要求特別高,是按照萬城基業當前能夠建造的最高標準來,每一處都力求做到最好,這同樣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目前連地下設施都沒有建設完,地面設施工作量同樣不低,說是今年底完成,到時候還說不定,有可能還會延期。

前期還會使用萬城基業的員工參與建設,等到真正處理細節的時候,就會換成通用機器人來參加建設,原因是為了保密。

他不希望自己的私人實驗室裡面的情況被外面所熟知,甚至連裡面的建築結構等,也儘量不要流露出去。

現在家裡的安保人員都更換成通用機器人了,以前的安保人員,他給另外安排了工作,收入不比做安保人員低。

這樣家裡看上去人還是很多,但是比去年卻要輕鬆很多,這些通用機器人幹活更加利索,他母親終於不用洗菜做飯了,全部交給通用機器人來做。

葉子書花費幾天時間處理這邊的事情之後,又開始進入到工作狀態,他想要在年前將麒麟環境工業集團的“天河”計劃需要的技術給整理出來。

這對他沒什麼難度,技術整理只花費了一天時間,在虛擬實驗室模擬之後,效果非常好,雲層降雨效率高達80%。

同時可作業最高高度為2萬米,大部分雲層都比這個高度低,別說是內地的雲層了,就是飄過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過來的雲層,都很少有這麼高的。

春夏季節,東南水汽向北移動,有利於將太平洋水汽帶到內地,在南方地區使用驅雲技術,適當降低南方降雨密度和數量,減少南方地區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

而這些驅散的雲層水汽,會逐漸向西北漂移,在這裡可以使用人工降雨技術,將南方大量的雲層水汽形成降雨降落在這片乾枯的大地上。

而冬季北冰洋水汽形成的冷空氣,也會南下,如果適當干預的話,能夠在北方形成更大厚度的降雪和降雨。

只要控制降雪的厚度,不形成雨雪災害,這些降落的雪,等到融化之後,也能滋養西北廣闊的大地,甚至對地下水的補充更加有效。

這樣的措施只要持續若干年後,西北河套地區以及河套以東地區,將會變成塞上江南,成為水草豐美之地。

如果能夠種植對土地肥力有大幫助的作物,主要是一些具有強效固碳作物,然後腐爛,在土地表面形成腐殖層,變成黑土地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候整個北方地區的氣候將會出現非常大的變化,整個北方降雨量都會有明顯的增加,北方也就不會存在嚴重缺水的情況。

到時候從西北到渤海灣,整個北方地區,氣候並不比南方差,而且還因為空氣相對乾爽,變得更加宜居。

到時候國內的沙漠化問題將會得到根本解決,國土內的沙漠地區可能只保留兩個就行,其他的沙漠逐漸被草地所取代。

如果捨得花本錢的話,其實將塔克拉瑪干沙漠改造成草原,甚至是森林也是有可能的,每年透過塔克拉瑪干沙漠高空水汽並不少,量其實非常大。

只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這裡常年高溫,梵風效應明顯,水汽蒸發量太大,需要常年大量人工降雨,才有可能抵抗年水汽蒸發量。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其實並不划算,哪怕改造好了最多也就當做牧場使用,想要形成良田時間很長,這些都不怎麼賺錢。

而且一旦停止維護氣候的話,自然之力會慢慢地將改造好的土地又變成沙地,只要地理位置沒有得到特別大的改變,人力改變的意義並不大。

現在的目標是讓羅布泊形成大量的水域,藉著低空水汽和高空水汽輻合,對河套以及河套以東地區,形成自然降雨。

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說明西北地區的氣候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只要維護好地面植被,塞上江南也就徹底成型。

後期就不用再花費大量的精力用於人工降雨,自然降雨就能很好地維護當地水資源生態平衡。

現在技術有了,改造目標也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幹的問題,這個是開啟自然氣候改造的首要任務了。

第一種方案就是國家出資讓麒麟環境工業集團執行“天河”工程,這樣麒麟環境工業集團就不用那麼麻煩,只需要拿錢幹活就行。

只是不清楚國家願意在西北砸多少錢,按照他的預計,該計劃想要看到不錯的成績,需要持續10年以上,想要徹底變成塞上江南,需要持續20年以上。

要讓西北地區形成穩定的水汽迴圈體系,就算如此,可能還需要每年花費一定的精力來維護,畢竟每年的境況也是不同的。

對於脆弱的生態而言,如果某一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很有可能打破生態平衡,慢慢向著惡化的方向發展,所以持續性觀察和人工幹預必不可少。

雖然他也不清楚每年需要花費多少錢,但是粗略估算,每年需要上千億元的費用,特別是前10年,改造成本比較高。

第二種方案,就是將這些土地承包出去,由承包人來承擔土地改造成本和氣候改造成本,這樣國家就不用為經費操心。

反正西北地區的土地實在是太廣闊了,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局面,土地根本就不值錢,如果能夠將無用土地改造成良田草場,還能給國家帶來不錯的經濟價值。

只是私人承包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普通人根本就難以參與進來,必須要有大資本帶著一起做,他們參與才有意義。

顯然,目前國內有能力承包大面積土地的,只有他旗下的企業,如果真要這麼幹的話,他只能讓麒麟農業發展集團來做這件事情。

這兩種方案裡面,他其實更傾向於第一種方案,他其實對土地的渴望並不高,至少相比起可能遇到的麻煩,他還是覺得第一種方案更加省事。

農業除了具有戰略意義之外,想要賺錢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以他旗下的技術,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土地,直接工廠就能生產農作物。

目前雖然只有肉類、魚蝦等水產類、糧食作物、糖類等等,看上去不算很多,其實真的全面工業化,他有能力將所有的農業都變成工廠模式。

只是他覺得沒有必要,有些農作物變成工廠模式並不划算,成本比使用土地種植還要高,這也是他不願意將所有農產品都工廠化的原因。

所以第二種方案不但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且也沒有多少利益可圖,現在不是以前,擁有大片的土地就等於擁有了實力。

更何況這些土地也只是租的,這些土地的經營權利會受到巨大的限制,能不鉅虧就不錯了,別想著賺錢。

所以他將整理好的技術資料上傳到麒麟環境工業集團的技術庫裡面之後,又專門和他們的負責人溝通了此事。

為了避免他們有無謂的想法,他壓根就沒有提第二種方案,只是要求他們儘量和國家採用第一種方式達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