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是東京電視臺臺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2章 港島半山望北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2章 港島半山望北樓

接下來幾天,更木劍八和米雪在香江逛街購物。

“銅羅灣店的SOGO崇光百貨,品牌眾多,每年兩次的店慶折扣力度較大,很適合掃貨。”米雪開心的說道。

“嗯,很適合騷貨。”更木劍八拎著中古店連鎖店,價格折扣不大,賣的el包包和LV。

“等一下我們去中環吧。那邊有一家日料廳,味道好正宗的。中環人行天橋那邊有一家新開的服裝店,衣服好好看的。”米雪笑著說道。

上午,銅羅灣的高士威道;香江仔十五間,以前這裡有15間石屋而得名;九龍左敦道,那裡有八棟大廈都以“文”起頭命名,右邊就後世新發展區的西九龍,高鐵總站……

下午,居然還要去中環血拼。

女人逛起街來,彷佛有使不完的力氣。、

…………

白天更木劍八出錢、晚上更木劍八出力,這位TVB初代黃蓉,有了滋潤澆灌,神色越發風韻……

果然是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

“好啊。對了,明天你陪我去看房子。”

更木劍八點了點頭,相比於白天,他更期待晚上的生活,領教一下黃女俠的高招。

“劍八先生,你要在香江買物業啊。”米雪看向更木劍八的眼神,充滿了羨慕和崇拜

…………

70年代香江已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在電子工業、金融業等方面都有突飛勐進的發展。

香江在港督麥理浩治理之下發展很快,也正因此香江人對麥理浩評價很高。

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香江的房地產也經歷了四輪產業週期。

…………

香江房產市場是全球樓市中的一個傳奇,110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上演了無數瘋狂與悲慘的香江房產故事。

戰後以後六十多年的時間內,香江共計爆發了七次樓市狂潮,頻率之高,週期特徵之鮮明,世界少見。

第一輪上漲:1946年-1950年。二戰導致香江建築損壞嚴重,同時戰後人口大增,結果導致房荒爆發,地價和租金飆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相對而言,房價漲幅較地價和租金較小,主要是因為當時購買力不足,且房屋買賣以整棟為主,有財力的買主極為有限。

直到吳先生和霍先生兩位地產先行者創立“分層出售”和“分期付款”模式之後,房屋交易量趨於大增。

1950年由於聯合國對龍國內陸實行制裁、禁運,香江轉口貿易一落千丈,經濟蕭條,香江房產市場受到波及,樓市連續暴跌三年,銅羅灣的樓價,最高下跌了80%。

…………

第二輪上漲:1953年-1957年。香江房產經濟恢復,並開始向工業化轉型,香江房產市場趨於活躍。

另外,舊城改造的大力推進,以及分層銷售和分期付款的推廣刺激了需求。主要商業區地價不到一年漲幅超過100%,。

此時市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樓價漲幅遠小於地價。

其後,由於政府管制炒樓花行為,加之物極必反,樓市由熱轉冷,1958年房地產價格大跌,第二輪地產週期自此結束。

…………

第三輪上漲:1960年-1965年。工業化快速推進,作為“亞洲四小龍”,香江經濟開始起飛,人口快速增至300萬人,居民收入大增,國外資金大規模進入。

在這種背景下,1960年樓市又開始繁榮起來,地價、房價和租金大幅飆升。

1965年,由於爆發銀行信用危機,銀行緊縮信貸,需求萎縮,房地產市場嚴重供過於求,房價暴跌,許多地產公司倒閉,出現很多爛尾樓,這是戰後香江房產業出現的最嚴重一次危機。

…………

第四輪上漲:1968年-1973年。香江經濟復甦,產業結構開始轉型,旅遊、金融和商貿等行業迅速發展,大量熱錢湧入,

政府啟動新市鎮開發計劃的實施,1972年制訂“十年建屋計劃”,這些因素促使樓市回暖、繁榮,房價和租金飆升,炒賣樓花現象嚴重,開發商捂盤惜售。

股市和樓市都瀰漫著濃厚的投機氛圍,狂熱到失去理性程度,泡沫隨時破滅,危機一觸即發。

1973年,股市泡沫破滅,香江房產也隨之崩潰。

…………

1976年,香江正處於樓市崩潰、股市破滅的低谷時期,正是抄底買樓的好時機。

次日,更木劍八帶著米雪來到半山。這個時期,山頂豪宅已經成為香江富豪的象徵,讓山頂豪宅的價格屢創新高。

跟經紀人簡單閒聊幾句之後,更木劍八大筆一揮,買下了聶歌信山海拔430米的兩棟豪宅。

接著,中午去了銅羅灣找了一個設計所,對於這兩棟豪宅進行改造,打造成一幢雙子建築,取名為:

望北樓

…………

港島半山望北樓,在陳設以及裝潢上極盡奢華。

單論面積就達到了驚人的9900平方英尺,裡面還有一座超過2萬7000平方英尺的後花園,能夠縱覽維多利亞港口的風姿。

不論是價格還是格調,這棟雙子豪宅都算得上香江房地產的天花板。

…………

更木劍八選擇分工期付款的方式,整個港島半山望北樓將在兩年後完成改造。

合同上簽字完畢。

一路見證更木劍八,揮金如土,兩天買下一幢樓宇。米雪對於這位年輕富豪的實力,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設計事務所的秘書,端茶遞水,伺候更木劍八這位大老闆,更木劍八隨手拿起一份《東方日報》。

《北望神州——論龍國內陸房產分配制度的優越性》

“國家建房,組織分房,單位給房”

“全民所有制的城市土地,無法轉賣、限制轉租。”

“在分房的時候一般優先考慮結婚的夫婦,然後按照工作時間長短、勞動貢獻等等來排分房的時間、分房的面積等等。”

“其中,經濟適用房建築面積標準一律為:夫妻兩人,70平方米。也就是753平方英尺的豪宅。”

“人們並不擔心沒有房子住,只是時間長短、房屋面積的大小問題。”

“相比之下,九龍一間15英尺乘35英尺的劏房內住上78人,平均每人佔地1.5平方英尺,連一口棺材的大小也不如……”

———《東方日報》

…………

離開銅羅灣的設計事務所,兩人前往一家新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