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是東京電視臺臺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2章 “查爾斯·狄更斯”陷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12章 “查爾斯·狄更斯”陷阱

藤虎一笑《詭秘之主》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明明是一部克蘇魯題材,用業內的常規目光來看,簡直冷門到不能再冷門了,卻偏偏能跟許多王道題材一樣讀者大受歡迎!

這對於業內來說無疑是一磅炸彈。

業界被炸倒一片的同時,各大出版社對於西方玄幻、蒸汽朋克、維多利亞時代等題材小說的扶持和推廣,達到了空前的力度!

日本小說界,開始由推理小說時代,一步跨入商業氛圍空前濃烈的連載小說時代。

…………

作為日本目前當之無愧的最大出版社,集英社的這次連載小說出版的模式革命,在行業內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曾經的日本第一大出版社,一橋出版社,旗下的雜誌《南的橋週刊》就用頭版頭條,評論了集英社創新的連載出版模式。

…………………………

《談論集英社的連載小說出版模式——從“白鯨記”聊起》

1851年,美國作家赫曼·梅爾維爾發表了著名的長篇小說《莫比迪克》,又稱《白鯨記》。

它的開場白:“叫我以實瑪利吧”

在歐美無人不曉。

小說中的幾個鮮明形象,包括亞哈船長、土著奎奎格、以及白鯨莫比迪克本身,都在後世的精英以及流行文化中頻繁以各種表述出現。

這部小說,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當之無愧地成為了近現代英語小說的基石之一。

哦,對了,它在剛剛被釋出時,一年之內只賣出去過五本。

直到70年後的1920年,《白鯨記》才被美國文學界正視。那時候,梅爾維爾已經死了三十年了。

舉這個例子,並不單是想說明“偉大的作品未必流行”這麼淺顯的道理。

也不是想說搞“嚴肅”文學的人就必須餓死。

…………

講《白鯨記》,是想跟各位說,它沒能一舉獲得成功,是它自找。

《白鯨記》雖然偉大,但作為一部小說來講,它不合格。

書過於冗長,大部分時間裡沒有明顯的矛盾關係,故事的主線(追捕白鯨)也經常潛在水面下。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缺陷。

畢竟,這是一部關於鯨魚的小說,長些就長些吧。

小說的開頭極其驚豔,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船員,在南塔基特碼頭小鎮聚集。而當這些船員終於登上同一艘船起航時,任何一位讀者,心中都會泛起了一陣激動。

也正因為此,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小說的結尾。

在結尾處,一眾角色乘坐的船沉了,只有一人生還,就是主角。

而小說開頭塑造的一系列角色,就這麼通通被一筆勾銷。

甚至包括前文裡佔據了許多篇幅、有血有肉的奎奎格……

…………

讀完《白鯨記》之後,讀者腦內浮現四個大字:

虎頭蛇尾

為什麼會虎頭蛇尾呢?

梅爾維爾的格局設定得是很宏大的,他的文筆也是絕佳,他的思想也極其深刻。

虎頭蛇尾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作為小說家來講水平不足。

而是因為他急著完稿!

迫於種種壓力,這部小說,在前面幾章已經送到出版社的時候,梅爾維爾還在火急火燎地撰寫最後幾章的初稿。

甚至於在前面章節的印刷版都製作完畢的情況下,他還在匆匆寫白鯨第一次現身。

白鯨與船員的搏鬥,全部都在最後三章,而全書卻有超過100章。

沒錯,用現在漫畫行業的術語來說,《白鯨記》被他自己腰斬了。

也就是說,《白鯨記》基本上是一部初稿。

…………

如果當年梅爾維爾得以靜下心來,隨便他怎麼寫,任他花時間去仔細修改,又會達到一個什麼高度呢?

難以想象。

這就是集英社這種模式的最邪惡之處!

它要求作者進行連載發表!

集英社的所謂連載小說出版革命的本質,就是邊寫邊發表的小說與一次性投稿的小說有什麼區別。

這讓高貴的作家職業淪落塵埃,成為流水生產線的卑賤工人。

…………

這個模式的阿克琉斯之踵。

就是沒有時間沉澱、修改。

我們日本的電視劇也好,漫畫也好,都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追求“篇幅”。

尤其是電視劇,《信子和老婆婆》、《阿花小姐》等晨間連續劇,動輒就是一百五十集,兩百多集。漫畫也是如此,周更這種模式,也是集英社的魔鬼編輯部發明的……

現在,這種糟糕的氛圍又被帶到了文學界。

…………

日後的日本文壇,可能會陷入“查爾斯·狄更斯”陷阱。

查爾斯·狄更斯,著有《雙城記》、《霧都孤兒》、《偉大前程》等高水平作品,是如果評選“史上最佳小說家TOP20”的有力競爭者。

可他的文字,繁雜冗長,儘管文筆很好,卻讓人昏昏欲睡。為什麼?

不是因為他不會寫作。

而是因為……

他的稿費,是按字數計算的。

開玩笑,那只是誤傳。他實際上是按連載篇章數收稿費。

其實意思也差不多。為了填滿每次連載所需的長度,必須寫一些垃圾文字。

…………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時間閱讀,思想深度和寫作能力就無法取得飛躍性的進展。

缺乏時間的沉澱,集英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會使日本最大規模的“文學垃圾堆”。

年輕時候寫作,總會有一個夢想。

有一天能親手把自己寫的書放到書架上的。

我們《南的橋週刊》打算做的,就是那時站在文學殿堂的大門口,伸一隻手給你,幫你也邁進來。

《南的橋週刊》,年輕的作者,可以保持初心,努力朝文學的天花板進發,有朝一日跌跌撞撞地跌進文學的殿堂。

那時,你會有講不完的故事,想不完的講法,只恨時間太少。

————《南的橋週刊》相賀高

…………………………

《南的橋週刊》的這篇文章,在業內引起極大震動,一部分文藝青年懷著文學夢想,加入了一橋出版社《南的橋週刊》的陣營。

東電系的紙質媒體陣營,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立刻進行了回擊。

“日本文學的發展前景,並不一定就是只能寫出投讀者所好的媚俗文字。因為全球化的潮流勢不可擋。”

“現在在寫連載小說的這幫20多、30多、40多歲的年輕人,再經過幾十年的沉澱,未必不能成為大家。”

“實際上,我篤定,未來半個世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一定會出現在集英社的作家群體。”

———《文藝春秋》石森章太郎

…………

“連載小說最重要的,是讀者的體驗時間。”

“一部100萬字的小說,一口氣讀完,也就是一週。”

“而同樣是100萬字的小說,花費三年連載完,讀者就會在體感上有與書中角色們相同的波瀾壯闊。”

“我個人最喜歡的文學作品《男兒當大將》(嗯,集英社第一代臺柱子,我把漫畫也視為文學),正是因為它的連載機制才有了與故事相匹配的年代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嚴肅小說和通俗小說之間,連載小說和一次性投稿小說之間,是沒有界限的。”

“另外,請一橋出版社收起那份廉價的傲慢,工人們並不是卑賤的!”

———《Friday》高倉健

…………

更木劍八看到《南的橋週刊》這篇報道的時候,已經到達莫三比克的彭巴港。

因為時間差,那時這場爭論已經熱度褪去……

在更木劍八看來,巴爾扎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巴爾扎克,拼命趕稿寫完就一擲千金,沒錢了再寫,一輩子追求名利追求混入上流社會。

還有尤·謝苗諾夫,這位大神一個月完稿的小說《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一出版就在北方的國爆火。

不過人間喜劇確實一部皇皇巨著。

任何定律在天才身上都是不適用的。

…………

至於連載小說的出版質量。

正如同《南的橋週刊》所說的。

狄更斯水字數,連載小說也水字數。

這恰恰說明,說明連載小說跟傳統小說沒區別啊。

況且,連載小說出書了修改,傳統小說出書的時候也修改。還是沒有區別。

另外文學這件事情,真的可以靠修改,修改出傳世佳作嗎?

李白寫詩的時候,可沒有仔細修改、來回斟酌、重複研究……

而21世紀的金老先生,改的還不如連載版。

改完之後,反而有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

在日本的出版行業進行大論戰的時候,《詭秘之主》的春季銷量再創新高,打破了日本春季小說的發行量記錄,包括社會派推理小說之父,松本清張的春季銷售記錄。

各家出版社編輯部裡面,就連見多識廣的老編輯們都紛紛發出驚呼:

“沒想到啊。”

“西方玄幻題材竟然也能銷量這麼高。”

“不可思議。”

“這個叫藤虎一笑的新人小說家用《詭秘之主》證明了一件事,只要寫得好,日本也可以誕生《指環王》。”

“這是一戰封神了吧?”

“克蘇魯題材,在日本從來沒有人寫過。按照業內準則,藤虎一笑的確是一戰封神了。”

“以後應該會有不少跟風寫西方玄幻的小說家,就算是這些人也會承認藤虎一笑這個克蘇魯題材的大師地位。”

“橋豆麻袋!”

“我突然發現,這個藤虎一笑,並不是純粹的新人小說家。還給釜ヶ崎勞動的聯盟寫過教材。”

“釜ヶ崎勞動的聯盟的教材?編寫軍事教科書嗎?”

“《城市動員與戰術營的訓練手冊》(第二版)的作者,不是信長·哈查馬,而是藤虎一笑!

“納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