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是東京電視臺臺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行業弊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 行業弊端

“而且,按照手冢治虫老師的輪替制,原畫師就是一個沒有思想的燃料,在蟲製作株式會社工作,很快創造力、動畫熱情之類的東西,都會消耗殆盡。”

宮崎駿很尊重手冢治虫,但是對於蟲製作株式會社的製作模式,完全不認同。

“新聞採訪裡也說了,蛋糕做大,原畫師的待遇就會提高。”

高畑勳跟宮崎駿不同。他雖然更認同宮崎駿的動畫理念,認為迪士尼那樣的路線,才是RB動畫未來的出路。但同時,他也是漫畫の神的狂熱粉絲。

“為什麼要等蛋糕做大再公平分配?不可以一邊公平分蛋糕,一邊把蛋糕做大嗎?”宮崎駿不滿道。

高畑勳說道:“宮崎駿君,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缺少的是一針超級士兵血清,讓我們這個乾癟瘦小的工作室,脫胎換骨。還有,下個月工資,我們只能集體降薪了。”

宮崎駿在高畑勳的話語中靈光一現,既然需要資本的力量,大金主眼前就有一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不我們去東京吧。說服那位荒唐無稽的東京電視臺臺長,給我們的工作室,來一針超級資本血清。”

“1000萬一集的製作經費。24話一共2億4000萬日元的製作費。這是一個註定虧損的瘋狂企畫。”

“根據媒體的報道,去年這位十八歲的年輕臺長,單槍匹馬入主東京電視臺。”

“橫空出世的天才人物,一部《午夜兇鈴》偽紀錄片,一部《假面騎士》特攝劇,另外還和NTV合作《明星誕生!》綜藝。扭轉了東京電視臺的頹勢。”

“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毫無理由,投資這樣一個虧錢的動畫企畫。”宮崎駿分析說道。

高畑勳說道:“你的意思……這傢伙是一個動漫狂熱愛好者……”

宮崎駿點了點頭:“而且是對於動畫質量,有著極高要求,完全不計成本的狂熱愛好者。”

……………………

其實,對於蟲製作株式會社的動畫模式,導致廉價製作的動畫片氾濫,壓榨了原畫師的創造力和熱情,從業者待遇極低。

這口鍋手冢治虫背得挺冤枉……

說手冢治虫開創的動畫模式讓底層員工待遇差,主要是源於這樣一種事實和邏輯:

1963年《鐵臂阿童木》給電視臺開的價格是每集55萬日元,這樣的價格甚至不足以覆蓋一集動畫的製作成本,蟲製作株式會社,不得不從其他方面想辦法.

比如對廣告商開出每集150萬日元的價格,比如進行周邊銷售和進行IP授權,從別的地方把錢賺回來。

這麼一看,似乎手冢治虫是在玩低價競爭,為動畫行業做了一個壞榜樣。

…………

漫畫の神都只要這麼低的價格,你們這些廢物還敢抬價嗎?

但反過來想一想,難道手冢治虫是傻子嗎?

寧可用自己的漫畫貼錢,也要傳播動畫的福音?

殘酷的現實顯然是,六大電視臺達成了價格同盟,只肯開這個價格。

………………

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有且只有一家成功的商業動畫公司——迪士尼。

手冢治虫最初也是看著迪士尼的作品成長起來的。

看看他早期作品裡有多少模仿迪士尼的痕跡就知道了。

在漫畫事業獲得大成功後,手冢治虫自然把視線投向RB一片空白的電視動畫領域。

但是,60年代的RB學習迪士尼製作模式現實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在《鐵臂阿童木》上映的同期,東映動畫公司便搞了一部迪士尼模式的片子《小王子與八頭龍》。

這部片子虧得一塌糊塗。

搞完這部片子後,東映動畫公司便向《鐵臂阿童木》學習,謙虛學習如何一拍三的低幀數動畫,如何製作廉價動畫……

那麼,為什麼手冢治虫不能成為華特·迪士尼呢?

因為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

華特·迪士尼創業時,正值美國電影行業和好萊塢的萌芽期。

華爾街的金主們看到卓別林和格裡菲斯這些大IP,興沖沖的提著錢袋子砸了過來。迪士尼趕上了風口期,順勢飛了起來。

雖然公司在華特·迪士尼去世後一度低迷,然那時的迪士尼已經擠入了行業上游領域,變成了美國電影電視行業的一部分。

迪士尼的地位,穩如泰山,完全不可動搖。

可手冢治蟲並沒有遇到這樣的好時機。

別忘了,《鐵臂阿童木》可不是什麼無名作品,早在動畫誕生的十年前,這部漫畫就已經轟動RB。

但就是手持這樣一個超級大IP,手冢治虫去敲電視臺的門的時候,也只能用低價策略去敲門。

東映動畫公司這種幹的早的企業就順遂的多,他們的母公司是東映株式會社,RB五大電影公司之一。另外還是朝日電視臺的發起人之一,也是大股東,還持有多個衛星頻道。

東映動畫公司是60年代,唯一有硬體實力,有機會成為東方迪士尼的RB動畫公司。

但是,東映動畫沒有戰略定力,在遭遇一次虧損之後,就去撈快錢了。

正是因為這種入場的先後,蟲製作株式會社被牢牢壓制住,導致RB動畫業始終也沒出現一個迪士尼那樣的霸主級企業。

………………

隨著動畫製作公司的增多,行業上游缺乏支點的缺陷就體現了出來。

當市場出現供大於求,製作公司想要抬價也不可能,蟲製作公司就對電視臺請求過增加30%製作費,然而被一口回絕。

當製作公司各種微利,甚至負債經營。

一旦遇到天災人禍,例如宮崎勤,便只能把手中最後的命脈——IP的自主權也交出去。

這種趨勢的極致,就是製作委員會制度。

製作委員會制度下,一般的動畫製作公司完全淪為普通打工仔,跟電子廠的流水線工人沒有什麼區別。

一集1000萬日元的製作費,能分到底層員工手裡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RB,便利店兼職打工都有12萬日元一個月的年代,原畫師的的月薪只有6萬日元。

只能說,這是時代的選擇。

手冢治虫和他的蟲製作公司恰逢其會背了這口鍋而已。

………………

老是把社會問題的鍋甩到某個人的身上,逼著一個人鞠躬道歉,然後萬事大吉,一切照舊。

這是RB社會的一大特色。

更木劍八和東京電視臺的崛起,使得這個平行世界的RB動漫產業,開始發生某些變化。

………………

此時,這個改變歷史走勢的男人,出現在大阪市天王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