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耕耘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僚人叛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五章 僚人叛亂

接下來的時間,馮盎在長安的行動倒是按照著流程而來,並沒有任何僭越。

很顯然,馮盎也想平安的渡過這一段時間,然後回嶺南去,所以格外的低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與此同時,而在李世民答應把蔗糖列為軍需品後,李泰倒沒再管這事情了。

因為李泰也開始督建鄭白渠工程的有序推進,經過一個多月磨合,不僅是高陵農民工開始進入狀態,就算那些剛剛排程過來,從東突厥贖回的百姓也都融入了這種幹活的生活中。

正因為他們開始適應工作,整個工程的速度也開始快起來了。

不過隨著慢慢到了夏日,李泰找來了孔雀道,“給服徭役的百姓準備好遮陽的斗笠,準備好菉豆湯!夏日消暑有些奇效,讓他們飯吃完了喝一碗。”

“諾!”孔雀點頭,雖然他並不覺得這東西給這些徭役有必要,但既然是李泰說的,那麼自己就準備起來。

畢竟李泰時長為保持土壤肥力,所以會在收割後的土地上種植些綠豆,交替種植,滋養肥力,從而維護土地所擁有的肥力。

說實話,就這點上來說,中原絕大多數土地,種植後最好都要休耕一年,從而保持土壤肥力,就算這種種植綠豆的辦法,想完全恢復土地的肥力也是比較難的。

不過還好有壟耕種植法,實現了一塊土地卻能輪流修耕,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土地肥力。

再配上有意識的維護,這才讓中原地區實現了一年一耕的基礎。

與之相比各種黑土地就好很多了,壓根就不需要維護,每年種就是了。

孔雀聽到李泰的話便下去準備,這時候卻見馬周進來。

孔雀行禮後,好奇的打量了一眼,不過也沒多說什麼,便離開了。

“賓王?”李泰見到馬周到來,倒有幾分意外,道,“可是工程有什麼事情?”

“鄭白渠的三道工程在有序推進中,各種物資也準備的齊全,百姓們也都安頓了下來。

若說完全適應鄭白渠生活怕還要一段時間,但讓他們幹活卻足夠了!”

馬周對李泰道,“與之相比,倒是基層小吏再次出現了短缺,所以向越王借人來了!”

“你想要借農業學府裡面的學生?”李泰聽到馬周的話直接道。

“然也!”馬周笑著點點頭,開口道,“讓以農官之身,兼小吏之責,既能貫徹我等命令,也方便我等掌握基層百姓的動向。”

“農官本來就是為了擴充基層,這倒是無所謂。”李泰聽到馬周的話,點頭道,

“不過今年畢業的學子,或漕運體系,或本地農官,或被醫舍吸收,甚至還有一部分我會將他們留在書局。

你若真想要,去找呂才問問他樂科學子有沒有什麼安排的。”

“臣要得正是樂科學子,他們的樂曲有強化組織,嚴明紀律之用,作為基層小吏倒是正好合適!”

馬周聽到李泰的話,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便打算把這些樂科學子要來。

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原本是想要讓樂科學子們透過彈奏樂曲,來增加植被的產量的。

但最終的結果是,這東西的效果實在不明顯,所以樂科便在呂才指導下,發展慢慢偏了。

先是呂才自己研究出了一手《二十四節氣歌》,歌曲一共有二十四段,每一段有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節氣,分辨方式,對應的農業事宜,以及最後的作用。

另外這一首《二十四節氣歌》是小麥版,主要是為了配合推廣小麥而研究出來的。

所以,周圍農戶按照這《二十四節氣歌》來種植小麥,想要種植得像是農業學府裡面的三石多有些難,但種植出了兩石五斗每畝的小麥,還是能做到的。

而農業學府的學子,那些做農官的,不說帶什麼教科書,先把這一手歌曲給背會了再說。

靠這歌曲,至少在中原地區去推廣小麥絕對沒任何問題。

至於樂科學子們,這一手歌曲自然是必學的第一首歌曲,不過到了後面還有做廣播操的五禽戲版《農耕在召喚》,什麼安撫傷員情緒的《冬眠》,或者強化組織力的《農民有力量》……

總之,一首首曲子都是那種下里巴人的曲子,尤其有些都能跟嗩吶鑼鼓搭配的。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把音樂跟組織力掛鉤後,這些學子們透過樂器去影響別人還是很有一手的,讓他們作為基礎小吏,自然是相當不錯。

這些從樂科裡面出來的學生,身份肯定是農官的身份。

只不過,身上兼了一個小吏的職務而已,畢竟如果直接讓他們做小吏,因為沒晉升渠道,那就不僅是作踐他們,更是作踐李泰的心血了,反正李泰肯定不會同意的。

“你去找呂才,只要他同意就行!”李泰聽到了馬周的話,道,“不過,別把樂科的人員都給薅了,我要留一部分的編入書局,以及農官中。”

“多謝越王!”馬周聽到李泰的話,向李泰表示了感謝,便告辭向著農業學府跑了。

說實話,自從農業學府的人因為漕運計劃所以進入到了外流官的體系後,整個農業學府的人員,不僅是朝廷盯著,就算是農業學府內部,一個個的傢伙也都盯著。

絕大多數的人對於培養人才沒有什麼興趣,但要收割人才時,就彷佛是豺狼虎豹似的撲上來,都想要分一杯羹。

畢竟農業學府的人更偏向數學思維,所以在正經幹活時就好用太多了。

還是那句話,在基層工作上他們是真比儒家學說培養出來的學子強。

只不過,每年也就畢業了兩千人,隨著自己財富的增加,過幾年能慢慢擴充到三千人。

等到鄭白渠拿下來,自己手中土地面積進一步增加,人數應該能夠到達五千人左右。

想來這應該就是極限了,但這五千人別說對整個華夏了,就算關中地區,怕也不填。

但無論怎麼說,對李泰而言,有這些人入職或是農官,或是小吏,成為基層一員,那麼自己的基本盤也就越來越是穩固了起來。

說實話,李泰不介意這些人被朝廷安排到各個不同的體系中,但至少現在自己需要這批人,要把他們安排到洛陽與幽州。

而就在李泰穩步的推進鄭白渠的工作,風平浪靜的每日打點摸魚時。

卻是一騎八百裡加急來到長安,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攻打嶺南南扶州,南扶州刺史陳龍樹戰敗,此刻嶺南南扶州一片糜爛,需要朝廷救援。

說實話,嶺南的事情對於大唐來說真不是什麼大事,只不過,隨著八百裡加急傳過來的訊息,再加上馮盎來到朝廷的時間,很顯然這事情若說沒馮盎插手怕是誰也不信。

“馮卿,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陳龍樹戰敗,看起來嶺南之地也不見安穩啊!”

李世民把手中的奏章交給了內侍,讓內侍遞給了馮盎,說道,“你自己看看吧!”。

馮盎恭敬的接過這奏章,看完後開口道,“臣沒想到嶺南居然發生如此的惡事,臣願為先鋒,協助大唐平息羅竇各洞的叛亂。”

“既如此,你熟悉當地地形,便由你為先鋒平定亂事,朕隨後派遣大軍兩萬,平定這南方之亂!”李世民對馮盎沉聲道。

“臣遵旨!”馮盎聽到李世民這話連忙行禮,然後在李世民揮手後退了下來。

這時候,而隨著馮盎的離開,李世民的目光不由向著房玄齡看了過去:

“馮盎前腳剛到,後腳跟這嶺南動亂的訊息就來了,顯然是不放心朕啊!”

“未必如此!”房玄齡拿過這份奏報,看看上面的開戰時間,道,

“明顯是這開戰後,他才北上而來,想藉助羅竇僚人這把刀來除掉雄踞嶺南的陳龍樹,然後能夠一心做他的嶺南王。”

“陳龍樹啊~可惜了!”李世民聽到這麼名字,倒是感慨了一句。

因為陳龍樹是本地大族,是他主動上書請建南扶州,任南扶州首任刺史,開啟了信宜地區的建制先河。

但同時也因為他的存在讓整個嶺南地區的吏治體系水潑不進,率軍進攻又成本太高,所以就這麼拖下來了。

但這次對大唐來說,倒見到把他調離南扶州機會。

而馮盎與陳龍樹相比,那可是比陳龍樹要尊重大唐多了。

別得不說,至少馮盎敢親自來到長安,但陳龍樹雖然成為了南扶州的首任刺史,但也沒有來過長安啊!

所以,馮盎雖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比較起陳龍樹,大唐朝廷裡面的人還是更信任馮盎。

至於馮盎想要做嶺南王這一件事,還是那句話,嶺南那塊地只要能夠保持穩定,朝廷不在乎它到底在誰的手裡。

因為嶺南那邊八山一水一分田,實在沒什麼產出啊!

“嶺南地區人煙稀少毒障瀰漫,諸卿覺得派遣誰去比較的好?”李世民道,“藥師你說?”

“臣認為宿國公在為瀘州刺史之時,有鎮壓僚人的經驗,讓他為將最適合不過!”

李靖看了一眼剛剛回到了朝廷的程知節,果斷推舉了他。

程知節聽到李靖推舉自己,倒是意外的看了一眼李靖,不過扶了扶自己腰上的御服玉帶,這條腰帶還是自己平僚的時候李世民賜給自己的,頓時抬頭挺胸,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

“義貞嗎……”李世民點頭道,

“便任免你為嶺南道行軍總管,率軍兩萬平定南方叛亂。

另外馮盎乃是本地人,你且多多聽聽他的意見。”

“遵命!”程知節聽到李世民的任命馬上應答下來,撫了撫自己的玉帶,果斷跳舞謝恩。

很快,整個長安便知道南方僚人叛亂的訊息。

當然,對於長安百姓來說,嶺南距離長安實在是太遠了,大軍從長安到嶺南,少說也要兩個月時間,若時間多了三個月也不是不可能。

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僚人叛亂的訊息,對於長安的百姓來說,頂多也就只是談資而已。

絕大多數人最多也只是關心,自己家人出征後,到底什麼時候會回來。

不過,李泰聽到了這個訊息,倒是馬上寫奏章給李世民,詢問是否需要派遣醫療營隨行。

而李世民考慮了一下,因為南方毒瘴瀰漫,有醫療營跟著,就算是水土不服,至少士兵們也不至於出什麼事,便要求醫捨出三百醫者為醫療營,隨軍前往嶺南。

隨著軍部的命令送到醫館中,劉神威也馬上便開始安排起來。

畢竟抽調了這麼多醫者對整個高陵醫舍體系是個相當大的考驗。

但這件事是一開始就制定下來的制度,所以劉神威也只是儘可能安排合適的人過去。

畢竟需要行軍,而且還是南方瘴氣瀰漫之地,那些身體瘦弱的人自然第一時間排除掉了。

基本都是上次隨軍出征過的醫者,至於帶隊的人自然還是自己,至於醫舍則是交給最近沉迷證道的孫思邈先帶著。

說實話,有孫思邈坐鎮醫舍,整個醫療技術肯定是不降反升,只不過隨著各種的醫療骨乾的抽離,醫舍的運轉效率自然而然的下降下來,這才是最關鍵的。

不論怎麼說,有孫思邈坐鎮,有醫科學子源源不斷的補充,醫舍的正常運營還是能夠下去的,這讓劉神威倒是松了一口氣。

而伴隨著醫療營的集結,李泰也把醫療物資,毛驢馬匹都給劉神威安排好。

尤其囑咐劉神威到地方後,第一時間去找到石灰石,雄黃之類的東西做好準備,至於飲水更是一定要燒開了才能喝水。

說實話,這時候的李泰可真不像是平常利落的越王,反而像是老婆子。

但即使如此,李泰依舊孜孜不倦的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常識告訴劉神威。

畢竟南方地區跟北方地區是不一樣的,南方地區幾乎沒有被開發過,比較起戰鬥時候的減員,還不如說行軍過程中的非戰鬥減員,才是南方地區最難以克服的重要因素。

而李泰的囑咐,劉神威直接派人把這些注意事項一一的記錄下來,然後便是率領醫療營跟在大軍身後,向南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