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耕耘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李泰擺爛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李泰擺爛中

很快,朝廷便是把李泰提升到工部尚書的訊息,正式釋出出去。

這時候來到了太子府做太子詹事的張亮卻是才後知後覺的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感嘆:

“這算命的說我近來清風送爽,平步青雲,原來是這般事啊,看起來是沾了魏王的光啊!”

張亮只要別涉及他老婆,別涉及算命之類的玄學,到底還是一個正常人。

但只要涉及了這兩東西,那張亮整個人都會變得不正常起來。

而現在,從正三品官職到從二品,別管什麼需職實職,反正他在工部時,也從來都是泥塑木凋的坐著,除了催促進度,也從來不管具體的專案。

現在成為了太子府詹事就更輕鬆了,至少理論上來說,太子府除了太子跟太子妃,他都能管得到。

對比起張亮的輕鬆寫意,李泰來到工部後,第一個命令就是維持工部正常運轉。

當初應該有什麼工程,那就幹什麼工程,自己來到工部就幹三件事,不插手,不插手,還是不插手!

至於,許諾給李世民的永珍神宮,人員未齊,土地未徵,圖紙未畫……

這種來到工部便擺爛的姿態,倒跟李泰的雷厲風行形成了相當強大的差別。

面對李泰這格外的安靜,朝廷上下盯著李泰的眼睛或多或少有些失望。

畢竟想抓一個幹活人的缺點容易,但想抓一個什麼都不幹的傢伙的缺點……就算瀆職,至少也起碼要兩三個月吧。

更不要說李泰是魏王,只要每天按時上下班誰又能管得了李泰。

只不過對御史一系的人來說,只失望自己少了一個可以刷日常的地方,但對早就已做好準備,想讓李泰吃吃苦頭的李承乾來說就太失望了。

李泰這麼不動如山的樣子,每天除了踩著每日鐘聲準時上下班以外,真沒幹任何事。

要說有的話,那也是李泰自從被刺殺了後,所以每日來工部時,也是有五百侍衛護衛著。

畢竟當年的魏王在洛陽受到了刺殺,現在多點護衛,大家也都能理解。

只不過,李泰這種到了長安工部便是成為了泥塑木凋,完全不幹活的樣子,跟當初風風火火的魏王相差太大了。

差不多一個月後,就算李世民也都有幾分忍耐不,在一次李泰進宮時,李世民開口道:

“青雀,你在工部如何?”

“工部很好啊,四部運轉全部都正常!”李泰看著李世民倒是一臉坦然的說道。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李泰神色嚴肅道:

“四部運轉正常,我自然清楚,我是說你所說的永珍神宮,到底什麼時候啟動!”

“這我檢視過,因為春耕來臨,工部的屬下四部卻也相當的繁忙,尤其是田部與水部,運轉起來甚至需要從其他地方抽調人手,騰不出人手來修建。”

李泰看著李世民說道,“阿耶,應該不會春天徵召百姓幹徭役吧!”

聽著李泰的略帶著幾分的玩笑的話,李世民倒滿意的點頭道,

“那種不仁道的事情,阿耶怎麼會做,你能考慮的如此全面,自是不錯!”

李泰看著李世民道,“當然,阿耶想趕工也不是不行,畢竟春耕起來少說也要三個月,更不要說到了五月末就是小麥要收了。

不如把兒臣在洛陽修路的徭役排程一部分過來,他們都是專業的,靠幹活賺取生活費用,讓他們來幹活不會影響工期。”

“若如此,那長安周圍百姓的徭役,當如何處理?”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沉聲問道。

“修路啊!”李泰從容道,“誰有空了那就安排誰去修周邊的路啊。

尤其是洛陽到長安的道路,修馳道的話,肯定要到朝廷上討論,等研究出個結果來。

但只修修原本有些破損的官道,修修能夠通向小縣城的大路,終究能給百姓們找活幹的!

絕大多數的徭役不都是百姓們自己帶吃帶喝,然後給朝廷出賣一段時間體力活!”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愣了愣,一時間也沒什麼回答。

因為李世民從小就是作為世家子,哪怕李世民有著民為重君為輕的想法。

但對徵召百姓作為徭役這一種事情,李世民也習以為常的,畢竟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不過李世民再看看李泰,卻感覺到李泰用人的不同,那就是李泰對百姓的尊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比起其他徭役,李泰的徭役與其說是徭役,還不如說是工作。

甚至這工作條件還很不錯,基本上一週內肯定能吃到油水,而且一天也是按照三餐來。

一般來說就算富農都未必有這待遇,但在魏王的手下做徭役卻有這待遇。

這不得不讓李世民偶爾也發出幾分的感嘆,李泰對待這些徭役也太好了。

當然,這還只是徭役,至於軍隊,別得不說,那在西海郡的王玄策,以及他手下的軍隊算是李泰的嫡系,但他們遠在西海郡,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苦寒之地才對。

但現實是,王玄策的軍隊在那裡天天大口吃肉,都需要常備茶餅才能幫助他們解膩。

當然這裡面或多或少有王玄策帶著將士們打敗吐蕃,整合了西海郡羌族,轉移了一部分後勤給這些羌族。

但無論怎麼說,這伙食比長安禁軍都要好,簡直就離譜!

李世民想到這裡,看著李泰道,“青雀,你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何對徭役這般好!”、

“因為阿耶說過,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李泰一副好寶寶的樣子,揹著李世民的話,看著李世民一臉欣慰樣子繼續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青雀便以此為基礎,定下三個目標,也可以是三個步驟!”

“哦?”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倒露出幾分好奇,笑眯眯問道,“什麼目標!”

“第一步,民能衣食無憂!”李泰很鄭重的對李世民道,“這也是農業學府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能研究出足夠多糧食,至少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永遠不被餓死!”

李世民點點頭,不論怎麼說,這一步在李世民眼中,李泰一直都在努力踐行中。

“第二步,那就是民不加賦!”李泰道:“民不加賦而國足用,一直以來都是我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什麼事情需要百姓參與進來,一則榮譽感號召,二則物資上實打實補償,至少不再像徭役一樣。

因為自古以來盤剝百姓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便一直都視而不見。

只不過這種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希望向著這方面發展。

而我的選擇給徭役錢,給徭役一定程度的保障,就是認可了他們所作出來的貢獻。”

李世民聽著李泰的話,心中卻也不由感覺到幾分季動,心中頓時有幾分明白。

因為早年的時候,自己頂不住朝廷的壓力,李泰對孔穎達的話成為了導火索,而李泰則成為自己讓步的犧牲品。

雖然這一件事情給自己爭取了時間,但是李泰也變得不再相信正統的學說了。

如果李泰就此沉淪,混吃混喝,那自己雖然感覺到了幾分的難過,也肯定會補償李泰。

但李泰沒有沉淪放棄,而是咬著牙硬是走出了一條自己都想都未成想過的道路,那麼縱然是自己,現在剩下來的,也就只有驕傲了。

李世民想到這裡對李泰道,“青雀,那第三呢!?”

“取消農業稅!”李泰很嚴肅道,“我發展農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取消農業稅!”

李世民聽到這話一愣,繼而哈哈大笑道,“青雀,你可要努力,阿耶也期待那一天呢!”

李世民對李泰所提出的取消農業稅的想法,自然是半個字都不相信。

別看現在的李泰看起來好像是特別能來錢,但真的說起國家稅收的大頭依舊在土地上。

取消農業稅,這想法,李世民那是想都不敢去想啊,純粹當李泰在說胡話!

李泰看著李世民滿不在乎的大笑,倒也沒強說什麼。

因為李世民沒有見過那樣的世界,所以並不認為那樣的世界存在。

自己現在所說的話,也不過只是痴兒的夢語。

但自己是真的見到過一個窮得一無所有的國家,經過幾代人艱苦奮鬥建設起一個取消農業稅的國度。

不可否認,那樣的國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就算明明小時候許給自己接班人的承諾,但到最後,自己卻只成為時代耗材。

即使如此,自己也是親眼見證國家一步步由弱變強,從大國到強國,從入不了國際的席位到成為真正上三常的際遇。

曾經的國度,自己不過只是一個隨時能複製的耗材,就算自己再怎麼努力,終究有比自己更努力,更聰明,更有格局的人去替代自己。

就算自己偷懶了,抱怨了,逃避了,自己也是能安邑的苟延殘喘,畢竟終究有比自己更勇敢更偉大的人給自己這無能者撐起一片天空。

但在大唐不行啊!自己只恨自己學得太少,看得太近,沒有機會去背會百科全書。

在這時代,是真的不能缺了自己的時代,現在的大唐不好,自己能建設它,現在的朝廷不良,自己能夠糾正它,甚至就算愚昧的百姓,自己也能想辦法的教育他們。

自己的一舉一動,是真的實實在在能夠讓這文明之花盛開的更加燦爛。

這時代的其他人,是真的替代不了自己。

他們不缺少能力,也不缺少才智,只是他們沒有自己無比堅信的璀璨未來。

李泰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所做所為,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只是讓這一兩車轉了個彎,也許終究一日會重新行駛回原來的軌跡。

但即使如此,自己也要儘可能給後代留下遺產,這遺產可以是財富,可以是生產技術,可以是思想與傳承……

甚至大唐控制的土地每多一平方米,未來朝代收服時,也能理直氣壯的說出“自古以來”四個大字。

也許,這就是李泰自覺來到這個時代的意義,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步,讓自己成為大唐這一膄船支的舵手,決定船支的航行方向。

所謂的民為水,君為舟,李泰覺得當初是自己以個人帶入所以理解有些狹隘了。

事實上李世民所說的民為水也許是百姓,但君為舟,說得卻是整個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李世民拍拍李泰的肩膀,從容道:“既然你有了計劃,就按照你的計劃來!朕不著急!”

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挑了挑眉毛,很顯然,李世民說這話,反正李泰是半個字都不相信,看起來李世民對於所謂的永珍神宮,還是相當期待的啊!

“那我便催促一下王真儒等人,讓他們快點來到了高陵!”李泰看著李世民道,

“對了,還請阿耶也催促一下杜相,按照道理來說,他不應該給我配置個工作小組協調各方嗎,怎麼到現在都還沒有半分的動靜?!”

“你想什麼,又不是你當初動不動就來個需要誇州調節的計劃,配置什麼工作小組,你一個工部尚書,還有什麼事情決定不下來!”

李世民揉揉李泰的腦袋道,“本來如晦也打算給你配置一個的,不過被玄齡給駁回去了。

玄齡說這機構多了容易造臃腫,人浮於事,朕考慮了一下,也覺得玄齡說得有道理。”

說實話,房玄齡是最不希望增加朝廷崗位的,甚至如果可以的話,儘量精簡機構,把一個人當做三個人用,這才是房玄齡喜歡的。

像李泰這種動不動,就撒錢辦事的風格,房玄齡苦日子過來的,實在無法適應。

所以,那種從朝廷六部調取成員的工作小組模式,基本上要到跨州時,房玄齡才會透過,甚至一旦工程完工,就馬上裁撤掉了。

李泰聽了後點點頭,原本還想要讓馬周介紹幾個人給自己用用,看來還是算了。

還是老實等著王真儒他們過來吧,至少工部的人,現在自己是真的不敢予以他們重任。

這不是信不信任的問題,還是那句話,自己進了長安後,最重要得實際上不是做得多好,而是要做得穩妥。

反正別說自己是在工部,就算把自己安排到了民部,司農寺或者鴻臚寺中,李泰都不認為裡面是乾淨的。

所以在自己的嫡系沒有過來之前,最好別亂動。

這就好像一個將軍想排程整個軍團,除非那個人的名望非常大,否則都需要自己的親衛對過來鎮壓,才能慢慢讓整個軍隊如臂使指。

所以自己只有慢慢等,等自己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