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耕耘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一章 改革的風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一章 改革的風險

很多時候,軍校這種東西,對古代華夏的大統一王朝來說,真不是必需品。

其中除了因為大統一的時代,軍隊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會下降,有點“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的味道。

就比如苻堅原本建立了講武堂,想要傳授專業的兵法技能。

但當時跟王勐齊名的心腹大臣朱肜勸諫苻堅說,表示只剩下長江以南的垃圾晉朝沒搞定,接下來我們應該逐漸偃息戰事,增加修行文德。

現在將士們身經百戰,教學的老師又多是文臣,建立講武堂沒實際作用,還會損害名聲,又何必呢。

要知道朱肜算是前秦主戰派了,就算他這種人都認為在統一之後軍校的存在沒必要,就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少絕大多數大統一王朝,都認為一旦國家統一,四海昇平,那軍隊就必須要受到制約,儘可能的壓縮它的規模,哪裡還有什麼必要建立軍校。

而除了這點以外,其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得是,隨著整個大環境對軍人需求的壓縮,如果還建立軍校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那就非常容易出現崗位不夠的情況。

而現代崗位不夠造成的影響有多嚴重誰都知道,更不要說是軍事崗位有限,容納不了足夠的軍事人才。

要是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除了軍事天賦以外,其他能力比較低,尤其不會對自己的領導說什麼自罰三杯,然後被人忽悠一下逃到北方異族地區唯武是舉怎麼辦。

然後這傢伙直接開啟龍傲天模式,用他的軍事天賦完成對北方異族的武力統一。

然後懷著死多少異族人都不心疼,若真打下了當初嫌棄自己的朝廷,自己更是大賺特賺的心理,死命跟你打戰怎麼辦。

不要低估人類才華的潛能,但也不要高估人類品德的下限。

大統一王朝,或多或少也是會考慮到這種情況,所以他們對建立軍校多少都是有顧忌的。

同樣的,現代社會第一生產力是科技,如果整個地球真的被一個勢力統一了,也許初期會有一段時間的科技爆發期,但時間久了,肯定會出現禁止科學技術繼續投入研發的情況。

更準確得說,是既得利益集團不希望有新的可能會顛覆他們繼續統治的生產力出現。

秉承著發展自己,不如打壓別人的原則,用最小資源來最長久的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兵法在古代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情況下,重要性就好像科技在生產力中的重要性一樣。

至少在工業生產力沒到達一定程度,那對國家來說,軍事人才的重要性,幾乎是僅次於皇帝對於封建社會的重要性的。

尤其是那些詭異的戰爭天才,就更是如此了。

哪怕工業化後,也是需要戰爭天才的,只不過現代戰爭天才,不再是古代那種兵形勢的戰爭天才。

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讓這類戰爭天才發揮餘地受到極大限制,基本上只要捨得砸錢,兵形勢根本就發揮不出什麼餘地。

現代的戰爭天才更多是一種以最大可能整合戰爭資源的或者下降戰爭成本的形勢的兵權謀或者兵技巧,能用最小成本發揮出最大戰果。

這種人基本上都是現代最需要的戰爭天才了。

至於兵陰陽這種戰爭天才,不是沒有用,而是這種人太難評價。

小到讓一支三人小隊創造出戰爭奇蹟,大到說不定一個人就能鼓舞整個國家的士氣,一般屬於輪外人員。

而兵家已經是屬於讓國家忌憚,就更不要說法家了。

這一門學科真的是鎮國級的,因為法家就是古代的政治思想課程,任何人想要改革先把法家學說從頭到尾看個幾百遍再說。

而改革這種東西,只要出現那就代表著大面積的倒臺。

你不騰出位置給改革派,改革派憑什麼改革啊,真以為靠著嘴巴說,就能完成改革嗎!

而這種改革派,對大唐內部效果怎麼樣真不好說,因為沒足夠社會借鑑,誰也不敢保證改革後社會能不能變好。

但對大唐周邊的外部勢力來說,如果出現個法家信徒協助他們彷照大唐去完成切合他們自身國家的封建化改革,那異族國力絕對有一個顯著提升。

畢竟,大唐都按照這一條制度變得這麼強大,發展得這麼優秀,那這制度肯定沒錯的。

所以,只要是大統一的王朝基本上法家學說都是禁書,甚至都被冠以帝王之學,不得在民間私自流通。

否則若一個學了這方面知識,又因為考不上科舉,跑到其他異族部落去幫助這些異族實現封建化,那對大統一王朝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危險。

而且古代改革到一定程度,想要證明成果怎麼樣,往往需要跟別人打一戰。

一是國內的矛盾有些實在按不下來了,是真的需要轉移國內的矛盾,透過劫掠其他地方的土地,來緩和矛盾,以其他國家的資源來充實改革派的強大,以及對頑固派的利益彌補。

二就是你想要證明你改革成功不打一場怎麼證明你的改革成功了。

比如商鞅變法之後,白起掌軍,大秦被從誰都能欺負一下的弱國,成為了虎狼之秦。

又比如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成功,是因為這變法支撐起了萬曆三大徵。

又比如為什麼說洋務運動失敗了,還不就是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至少在古代,戰爭勝利才是檢驗變法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若戰爭無法取得勝利,那麼變法所帶來的陣痛,那就毫無意義。

當然,這時候的吐蕃大概也遇到這問題,那就是祿東贊與桑布扎回到吐蕃後,開始彷照大唐的模式開始改革,均田制上,府兵制上,租庸調制上!

然後祿東贊與桑布扎等人便發現整個吐蕃的部落,隱隱約約彷彿坐落在了火山口上,隨時會爆發似的。

整個吐蕃的高層倒是還好說,因為被大唐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實在是太刻骨銘心了,所以要變法改革的心思倒是相當的堅定。

但對下層,尤其還處於奴隸部落下酋長們來說,這些人明明都是自己的奴隸,自己的財產,結果你祿東贊與桑布扎一張嘴就讓他們成為了自由人,說他們是國家的百姓,你是不是想要掠奪我的財富啊!

而實際上莫說這些部落首領酋長,就算這些因均田制被解放出來的奴隸們也有些茫然。

自己明明過著安心做奴隸的生活,你嘴巴皮一碰,說自己不做奴隸了,以後那些部落的酋長老爺們不給自己吃的了,什麼都要自己去掙,你們這是要自己死吧!

祿東贊與桑布扎在吐蕃推行政治改革,但政治改革的難度,他們真的上手後,才發現裡面每一步都是坑,因為政治改革的每一步都涉及權利與利益的再分配。

任何世道永遠都是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更加艱難,至少在維護他們改革派的新一代人還沒成長起來前,頑固派所擁有的的力量與權利,本身就是他們的政治根基。

實力之強,更是讓他們有一種自己在跟整個吐蕃作對的感覺!

為此,就算松贊干布都放棄了繼續給薩珊當僱傭兵賺小錢錢,而是率軍先把吐蕃內部事情給處理了。

再不進行處理,松贊干布感覺自己這贊普怕都要是換人了!

“莫要擔心,至少軍隊還在我們的手中!”松贊干布看著祿東贊與桑布扎沉聲道,“有我在,吐蕃亂不起來!”

聽到松贊干布的話語,祿東贊與桑布扎到底松了一口氣,不過桑布扎神色嚴肅道,

“但時軍隊威懾卻也只能威震一時,我們必須要著手解決掉這危險,否則拖延得越久,尤其是等到了他們拉攏軍隊後,我們怕就是沒有辦法挽回了。”

松贊干布聽到桑布扎的話沉聲道,“他們會拉攏軍隊?!”

“我們軍隊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每個部落都會提供人手!”桑布扎沉聲說道,

“現在以贊普的威信還能夠壓制,但若在待得久了,說不定真會被部落所拉攏。

到時候用大唐的話來說,那就是牆倒眾人推了!”

松贊干布聽到桑布扎的話,不由握緊拳頭沉聲道,“應當如何解決?”

“進攻戒日王朝!”祿東贊指著青藏高原下面的戒日王朝道,

“我們需要用軍法強化對士卒的命令,我們需要土地分封給士卒拼命,我們更需要用利益穩住部落酋長對我們的抵抗。

只要我們還能獲取到足夠的利益,那這改革就能持續下去!

現在我們沒辦法對抗那些部落酋長,因為他們很強大在我們吐蕃的勢力比重過重。

但如果他們的比重輕了,我們培養的改革派實力壯大了,那我們就能把改革制度徹底推行下去,讓我們吐蕃成為像大唐那樣的大國!”

“好!”松贊干布聽到說這話點頭道,“那就讓戒日王朝,成為我們吐蕃崛起的第一塊踏腳石,終究有一天,我們要讓大唐把公主心甘情願的送過來!”

祿東贊看著松贊干布下定了決心不由松了一口氣。

無論如何轉移國內的矛盾算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

而且因為青藏高原的地理優勢,這讓吐蕃進攻失敗了,卻也不是不能退回來重新整理。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消耗舊部落勢力終歸是有辦法的。

不過最好的,還是能夠透過戰爭直接把戒日王朝給打敗,用過戒日王朝的營養供給,完成吐蕃的全面改革,讓吐蕃真正的屹立世界之巔。

畢竟任何的國家,誰還沒有一個大國夢呢!

就在吐蕃對著戒日王朝磨刀霍霍的時候,李泰倒跟李世民有了一定交流,便去繼續督察長安到洛陽的馳道工程了。

畢竟李泰很清楚,如果不是李承乾叛亂的話,那今年說不定就是要討伐高句麗了。

但現在看起來,太子與侯君集謀反,牽連得人實在是不少,這樣的情況下,再要出兵去討伐高句麗是不現實的,想來應該到了明年或者後年才會出兵。

所以原本跟不上進度的這馳道,說不定還真能在討伐高句麗之前修建出來。

至少李泰看著這群徭役不知道為什麼精神勁變得非常高昂,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可能。

而到了晚上關門的時候,李泰回到武德殿,有張內侍抱著書帖過來對李泰道,

“啟稟魏王,今天掖庭的許主司送了一份書畫,說有犯人女卷私藏魏王真跡,請您過目。”

“嗯?”李泰聽到這張內侍的話愣了愣,倒接過了這一份的書帖,是當初自己在元宵節時候寫的“偶遇”,不由想起當初偶遇的那個小女孩。

李泰思索一下道,“這的確是我寫的那一份《偶遇》,這小女孩怎麼入了掖庭?”

聽到李泰的話,張內侍倒是松了一口氣,連忙說道:

“這小女孩是徐孝德的大女兒,徐孝德與太子有私秘,被許敬崇告知,聖人甚惡。

所以徐家男的入了牢獄,女的入了掖庭。

而這徐惠手中一直拿著此書帖,說是魏王所贈,不給其他任何人。

一直到了掖庭之後,主動交給了掖庭主司,許主司得到後,便連忙送過來了!”

“倒是有意思!”李泰聽到這話不由笑了笑,徐惠能一直拿著這一份書帖,便清楚現在能夠救他們一家的,也就只有這一份書帖。

而且就算自己不去救他,憑藉這書帖,也能讓她在掖庭中過些稍微體面點的生活。

至於許主司,宮裡面的人向來是看人下碟,見到了太子倒臺了,總歸不能得罪自己不是。

李泰倒笑了笑,對張內侍道,“你去把這副書帖還給徐惠,另外再去庫房領取兩份玉珏,一份給你做跑腿費,一份給那許主司,說他的心意我收下了,不過,我送出來的東西,沒有必要再收回來。”

“小的謝魏王!”張內侍遲疑了一下,一咬牙跪著對李泰道,“小的不要跑腿費,小的只想要跟著魏王!”

李泰看了一眼張內侍,笑了笑,拍拍張內侍的肩膀,道:

“我又不在宮中,要什麼內侍,你還是先把錢收下,好好替我辦事,讓我看看你的能力!”

張內侍愣了愣,有些不理解,卻又有幾分的恍忽,對李泰道,“小的謝過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