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耕耘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七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二十七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

李泰這些年的努力耕耘,至少現在整個大唐都承認李泰在農業上的天賦。

各種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農作物育種的實驗,罐頭以及各種特產的開發,以及冬日種植的研究……雖李泰只是動動嘴,但所有方向都是李泰所提出來的。

再加上自己偶爾也是有動手的習慣,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有百姓給李泰立廟。

而李泰出面為這些黑土地作保,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杜如晦都是相信李泰的。

因為整個大唐,已經沒有人比魏王在農業方面更具有權威了。

而且就算迴歸現實,如果沒這麼大利益,也不值得魏王如此投入,去修建遼難運河。

一邊的劉自崔仁師楊弘禮等人此刻默默聽話,但是看著他們有些發亮的目光,很顯然他們也非常清楚,魏王所說的這些東西的價值,記下來終歸不會有錯的。

“修路不行嗎?”杜如晦稍稍收斂情緒,看著李泰道,“既然是在路上應該能修路吧!”

李泰聽到杜如晦的話點點頭又搖搖頭,開口道,“正常來說,您所說的應該沒問題。

但是幽州以北的情況有點特殊,這裡的道路夏天極其的泥濘,而到了冬天又極其冷硬。

在這詭異氣候下,想要修出道路來,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像這樣的地形,王玄策已在西海郡死磕了好些年了,這道路還是沒修建起來!”

當然,李泰稍稍有一點點的說謊了,東北這邊雖然也是凍土,但不像是青藏高原上那種永凍土,那裡想修建道路,真的是一個天坑,現在都還沒解決。

而東北這邊雖然沒青藏高原上的永凍土那麼誇張,但想要修路容易,可每年的維護卻是個天文數字。

說實話,別看李泰花起錢來好像如同流水一般,但實際上李泰是相當考慮成本的。

李泰仔細計算過如果想在青海這邊修路,那自己接下來至少一百年時間不需要幹別得事了,都需要把資源與人口砸進去!

但實際上完全不需要這麼操作,只要學習楊廣強行打通遼水跟那水(松花江),讓河流能夠順利的通到松嫩平原的黑土地,那世家聞著味就撲上去了,自己趕都趕不走的那種。

到時候,就不是需要自己砸錢進去了,而是開始坐地起價了。

沒辦法,整個黑土地距離大唐的核心區域太遠了,而進出的唯一通道便是這條將要修建的遼那運河,自己就算收過路費,怕也會收到手軟。

可以說,在工業化沒到來時,想把東北這些地區盤活,甚至發展起來。

那唯一方法就是要把遼水與松花江打通,河流大概經過現在長春所處的位置,利用好長春地區的礦產資源,這幾乎是這個地方發展的唯一辦法。

否則,你發現了黑土地也沒有意義,這裡冬天都是冰土,夏天都是沼澤,種植只能種植一季,而且運輸成本高的恐怖,哪怕都知道這裡有黑土地,也完全發展不起來。

除非能夠出一個類似李冰父子一樣的神人,在這邊完成類似都江堰的大型工程。

事實上,遼水到松花江的運河真的能打通,那就算到現在也都有相當大價值。

別得不說,黑龍江就不需要千辛萬苦的走俄國受到相當大限制的水道,而是能直接走遼水到大連或者旅順,從而讓黑龍江的貨物能順利從黑龍江走出去,下降黑龍江的運輸成本。

當然,隨著地區關係的密切,黑龍江出海口的問題,也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

但即使如此,旅順是不凍港,庫頁島所在的港口可不是,相對來說,如果有這麼條運河,對東北物資的運轉會更加方便。

不過,就內陸地區隨著高鐵技術的不斷拔升,會讓運河這種運輸渠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但就這個時代來說,航運是比陸運更好的選擇,也是李泰堅持直接修建運河的原因。

“所以修一條遼水到那水的運河,就是最方便的操作,而且東北這邊還有相當豐富的石炭資源,修建這遼水後,也能把這些物資開採出來了!”李泰說到卻是相當欣喜。

“石炭?”杜如晦倒是有幾分好奇的看著李泰道,“魏王好像很看中這資源!”

整個大唐都是知道李泰幾乎統一了整個大唐的石炭資源,但這種東西朝廷不專賣,真正把煤炭資源重視起來,進入官方管制,卻要等到宋朝再說。

所以,朝廷的人不知道李泰這般重視煤炭資源做什麼,不過他們唯一知道的是,隨著煤炭被李泰統一之後,市面上的煤炭價格變得便宜了很多。

就算是百姓在冬天也不會出現缺少煤炭的情況,甚至有些百姓在長安混不下去,除了去搬磚以外,去挖煤也是一個選擇。

但也只是到此為止了,更進一步的發揮這種煤炭的作用,他們是真想不到。

而實際上他們想不到也是正常的,至少在蒸汽機這種東西真的能穩定提供動能前,煤炭所能夠帶來的最主要作用,還是冬天取暖,而大唐這邊冬天越來越暖了!

“嗯!”李泰點頭道,“東北這地方跟我們長安好像有些不一樣,這裡想要生存下來,一是需要糧食,二是需要石炭,如果沒這兩樣東西這一片區域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這邊溫季的時間較短,若提前出現寒潮什麼的,有了石炭冬日也能正常種植。

所以相對來說,我會重視石炭資源,所以這遼那運河在開鑿時,儘可能靠近有煤礦的區域,這樣東北這邊就算發展也容易得多了。”

“石炭能讓作物冬日種植?”楊弘禮聽到李泰的話,倒有幾分驚訝。

“一般用得比較少,主要是提供冬日耕種所需要的燃料。”李泰看著眾人道,

“不過像綠菜或瓜果,想在冬日反節氣的種植出來,總歸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熱源的!”

“如此說來,魏王對開發東北倒是準備的相當充足啊!”杜如晦若有所思。

沒辦法,李泰一系列的準備實在太充足了,從一開始就掌握的煤炭體系,有冬日種植技術,有冬日生活物資,甚至整個幽州,都能為東北這邊提供基礎的物資供應。

尤其是航運,隨著高句麗被徹底的壓制,渤海成為了大唐的內海。

本來而言,隨著高句麗被解決,渤海這一圈經濟肯定會受到影響,說不定隱約有些發展起來的航海業會陷入到了停滯。

但現在不一樣了,如果真要修遼那運河,那渤海灣這邊的航海業還要加大投資。

畢竟就算世家生產出各種糧食出來,也肯定不是存在哪裡的,肯定要拿出來出售的。

而只要糧食出售,幽州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而渤海灣這一圈的發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可以說,原本幽州的發展也就只是到這裡為止了,但隨著遼那運河的開通,彷彿幽州這邊又找到了新的活力!

杜如晦思索了一圈,開口道,“不過,若是想要把東北開發出來,怕需要花大力氣啊!”

“杜相的意思我明白,就實際來說,物資消耗倒好說,穩步推進也就是了。

但真正問題是人,所以高句麗必須要拿下,高句麗人口也需要拆分,把底層百姓運輸到渤海沿岸,以充實這個計劃所需人口。

不過即使如此,距離開發東北倒是遠得很,至少在遼那運河徹底開通前,想要把這黑土地開發出來怕是太難太難了!”

李泰說道這裡,不由帶著幾分的唏噓,“這真是個需要十年起步的計劃,真正把這東北開發成大唐如同蜀地一般的雙翼,更需要百年才行!”

對李泰所說的,需要百年才能夠徹底開發出幽州的想法,杜如晦並不反對。

甚至聽李泰的話,感覺魏王還是那個魏王,做起事情來動不動就是十年二十年計劃起步,然後穩步推進。

別得不說,像是捕魚計劃,逐漸讓幽州海邊的漁業以及航運業逐漸興起,現在更是成為了大唐攻打高句麗的重要計劃,這就是魏王所規劃計劃的價值啊!

“那你準備如何開發這地區?”李世民不由對李泰開口問道。

對比起這片黑土地,李世民突然感覺只剩下了一口氣的高句麗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只不過該滅還是要滅,只不過滅高句麗的心更堅定了幾分,畢竟這黑土地大唐要了。

此刻,李泰開口道,“先期投資不是我看不起世家,而是就算世家知道那片黑土地能夠每畝生產五石的產業,但真正願意投入其中的人怕也是寥寥。

因為這片黑土地還不是在華夏的掌控中,它自身開發環境相當的惡劣也就算了,而且周邊還有各種異族。

就算好不容易開闢出了田地,沒有足夠的物資補給,說不定一個冬天過去,就整個沒了。

所以遼那運河順利開通前,我覺得這塊土地可以告知世家,但沒必要讓世家過多參與。

但在遼那運河順利開通後,想要開發這一片黑土地,需要得是人口與物資,最重要得是這一片土地耕開荒出來後,耕種個兩三年,相信就會有回報。

這時候再讓世家介入其中,那就能用世家的力量去開發這一片土地了!”

“我還以為,你會主動提議讓世家加入其中呢!”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感嘆。

因為一直以來,李世民看著李泰驅使世家,都驅使的得心應手,不免有幾分意外。

“這裡距離長安洛陽太遠,所以這條唯一進出東北腹地的水道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否則若有任何一家世家參與進來,只要把水道把持住,那就很容易成為遼東王!”

李泰說到這裡微微對李世民一笑,然後繼續道,“但長安那邊不一樣。

隴西貴族,本地士族,甚至還有我們皇室宗親,成分本就複雜,就算各種勢力在裡面糾紛,但就本質來說,也是阿耶一言而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絲綢之路能給大家分潤,因為說到底他們在關西翻不了天的。”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倒也認可了李泰的判斷。

尤其對世家既用又防,能明白世家的作用,也清楚世家的威脅,李世民認可李泰的態度。

“但沒世家加入的話,你準備第一步投入,打算全部自己投入嗎?”李世民不由沉聲道。

“第一步的人員,就讓這二十萬徭,每年在這裡輪值修繕也就是了!”李泰對李世民道,

“這二十萬徭役裡有突厥異族,有幽州異族,也有吐蕃蠻族,更多還有我們大漢本地人。

讓他們從此紮根在這裡不太可能,但是從他們中挑選,十萬人留下來推進工程。

然後三年一換,穩步推進,我想以他們的工作效率,這個工程推進的會非常快的!”

李泰帶著幾分的理所當然對李世民道,“剩下來的徭役,若阿耶有什麼宮殿要修建,可以讓他們安排。

若沒有的話,等到回去後,長安到秦州的馳道需要安排上路程了!”

說實話,李泰提出這個工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徭役給支開,讓他們至少短時間內先別回來了,從而讓李世民安心。

畢竟,李泰不知道李世民對未來軍事上的規劃,更不知道李世民想要他跟著李靖對大唐軍隊進行改革。

所以,李泰暴露了自己二十萬一天賦的徭役,甚至在自己指揮下能到達二天賦的戰鬥力,這樣一支力量直接就跟著自己回長安,就算李世民,李泰也有些懷疑晚上能不能睡得安穩。

這就是為什麼,在發現了黑土地後,李泰第一時間便把遼那運河的計劃,丟到李世民面前,就是想表示等打滅高句麗,這些徭役不會回長安,而是會在邊疆地區修築運河。

至於剩下來的十萬徭役,也丟出去絲綢之路,至於真的遇到什麼危險,李泰覺得有薛仁貴在宮內,有田長耕在宮外,就算是自己的親兵,只要帶著自己衝到有徭役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夠讓自己安全下來。

所以自己不需要那麼多的兵權,自己需要得是要讓李世民放心!

而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深深看了李泰一眼,道,“這事就先計上,把高句麗打下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