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九章 疏勒解圍戰(十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九章 疏勒解圍戰(十五)

博基亞雖然庸碌,但到底是看過幾部羅馬名將編寫兵書之人,打仗的真本事有多少不知道,但起碼做做樣子還是可以的,博基亞命手下將士擺出的陣形,就看起來十分工整,氣勢駭人。

博基亞命手下接近兩萬大軍擺出很是正規的五翼陣形,中軍位置輕兵線上,由兩千熱那亞弩兵和三千弩加斯輕步兵擔當,後方的突擊線上,則是一千倫巴蒂重灌騎兵和二千四百名卡爾魯克騎士團的重灌騎士,還有兩千名提盾持劍的德蘭重甲步兵,最後的後衛線上則是兩百名一手持著水滴形長盾,一手緊握精鋼矛頭長矛,半蹲在地呈現防守姿態的兩千名倫巴蒂重灌步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在兩翼,博基亞則是將剩餘的七千卡爾魯克輕騎分成兩撥擺上,要是一般的作戰,博基亞即便再狂妄,也是絕不會單單只讓幾個月前大多還是普通牧馬,裝備低劣,士氣低下,承受不了大量死傷的卡爾魯克輕騎擔任側翼主力的。

但現在不是兩軍對撼的會戰,而是一場攻防戰,兩翼其實並不怎麼重要,躲在工事內的漢軍,的確是可以憑藉那道壞繞己方三面的大車矮牆,阻擋減弱敵軍的衝鋒和推進的威力,但同樣也是限制了自己,除非搬開那些大車認出道路,或是從後方繞道,否則漢軍也是無出兵反擊的道路,能夠打擊到博基亞所擺軍陣脆弱兩翼的。

“為了大公榮耀,為了主的榮耀,前進!”

軍陣擺好後,博基亞一直觀看著印有米尼公國大公法爾內塞家族金獅族徽的己方軍旗,看到那面旗幟不再猶如遊蛇般飄蕩舞動後,博基亞終於是等來朔風停止的時刻,立即就是將手中,臨行前多米尼格給他的,代表統帥權威的銀獅權杖狠狠往前一指,慷慨激昂的高聲下令。

在博基亞下令後,輕兵線上的熱那亞弩兵和弩加斯輕步兵們,開始向漢軍陣地推進,等推進到離漢軍陣地兩百米內後,整個陣列立即便在個大隊指揮官的叫喊聲中停止。

前排的熱那亞弩兵馬上快跑幾步上前,將手中提著的猶如一面門板的帕維斯遮箭大盾,插進泥地裡,而後再將盾後特製的支架開啟,瞬間就在己方陣前立起一堵盾牆,這盾牆不如對面漢軍的矮牆,不能抵擋騎兵衝鋒和步兵衝擊,但卻可以抵擋掉大部分從正面射來的羽箭弩矢。

有這堵盾牆保護後,在盾牆後的那兩千熱那亞弩兵和三千弩加斯輕步兵,終於可以肆無忌憚的張弓引箭,熱那亞弩兵們個個拿出他們的絞盤弩或是槓桿弩,搖動弩具上方的絞盤或是推動槓桿完成上弦,而後在箭槽中裝上有精鋼箭簇的弩箭。

熱那亞弩兵們為弩具上箭的動作很是迅速,但他們還是快不過他們後方的弩加斯輕步兵,弩加斯輕步兵們同樣訓練有素,一聽到齊射的號角聲後,靠著演練千萬遍練就出來的本能,弩加斯輕步兵們拉開了那張幾乎與他們身高等高的印度大弓,搭上特製的長箭。

在咯咯的弓弦扯動聲中,弩加斯人將他們印度大弓拉到最大,搭上與大弓搭配起來相得益彰的長箭矢,斜斜指向天空,在領頭者焦急的呼號聲中,弩加斯人立刻鬆開緊繃的弓弦。

咻咻咻!咻咻咻……

如千鳥振翅,印度大弓射出的那一根根比普通箭矢長了近一倍的長箭矢,升騰而起,密密麻麻的組成箭雲,飛到半蹲在地舉盾躲在矮牆後漢軍的上空後,化作箭雨,對底下的漢軍當頭罩下。

撲哧撲哧!

那些如覓尋到獵物而急速俯衝而下獵鷹的長箭矢,攜帶巨大的勢能墜落而下,在發出一陣令人牙酸的金屬切割摩擦聲後,許多長箭矢竟然扎破了漢軍將士高舉的蒙鐵皮和銅皮的盾牌,傷到躲在盾後的漢軍將士。

弩加斯輕步兵們射出一輪箭矢,重新張弓搭箭的功夫,熱那亞弩兵立即就是接手,微微抬起手中的弩具一定角度,也是對矮牆後的漢軍一輪拋射,弩拋射的威力不大,但還是能對漢軍造成一定損傷。

就這樣隨著敵軍輕兵線上的熱那亞弩兵和弩加斯輕步兵不停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拋射箭矢,將遲遲不還手的漢軍死死壓制住,因為無論是熱那亞弩兵射出的弩矢,還是弩加斯輕步兵射出的長箭矢,尾部都是用白色羽毛做成箭羽,所以當熱那亞弩兵和弩加斯輕步兵們幾輪拋射,萬千支弩矢長箭倒刺在漢軍陣地上後,遠遠看去就如抹著一群白色霜雪,蔚為壯觀,但也觸目驚心。

所幸,漢軍統帥李錚早就知道敵人投射步兵的強力,所以早早就將手中騎兵這類大目標趕到後方,避開箭雨的侵襲,而後又將全軍的盾牌集中起來,分發給要在一線嚴陣以待的步兵們,所以雖然敵軍箭雨兇猛,但給漢軍造成的死傷卻是不多,敵軍的熱那亞弩兵和弩加斯輕步兵齊射了快十輪,漢軍中箭死亡的不到兩百人,受傷的倒是有千餘人,但大部分受的都是些皮肉小傷,稍微包紮一下就又能上戰場了。

“統帥我們反擊吧!”

雖然損失不大,但一直在打勝仗的李錚所部將領們,心高氣傲,都是不想受敵軍的壓制,如過街老鼠般躲在盾牌後面,由最躍躍欲試的先登死士營的統領楊阿察向李錚直言請戰。

李錚不許,直言要等敵人的熱那亞弩兵和弩加斯輕步兵,再得意猖狂掉以輕心一些,再多耗去一些氣力後再行反擊,很快敵軍射出的箭雨,就不再如疾風驟雨般猛烈迅速,齊射也不再那麼齊整,反而很是稀稀疏疏。

楊阿察第二次的請戰立即被李錚准許,同時不止是楊阿察所帶領的先登死士們,還有一千下馬弩騎和兩千下馬越騎,也是每人手持一把臂張弩或是蹶張弩,準備參戰,但他們還必須等先登死士們為他們破除那道由兩千面門板大盾組成的盾牆,否則他們的手中的弩只能拋射,威力有限,不能大量殺傷敵軍。

在楊阿察的號令聲中,裝備八百把大黃具弩的先登死士們來到最前沿,忍受著敵人的箭雨,向敵軍盾牆射出一波破壞力驚人的鐵弩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