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章 重騎交鋒(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章 重騎交鋒(下)

照理說諾曼騎士和突騎一直這樣反覆鑿穿對方陣形的衝殺下去,很難有一方能夠分出勝負,但一件用華夏獨有科技和兵器製造技術製造出來的兵器,卻是讓突騎們在這次殘酷的重騎衝殺中佔得優勢,這件兵器就是大漢獨有的用複合槍桿的馬槊。

其實單單比較威力,馬槊並不比諾曼人手中的大騎矛穿透力強多少,但馬槊因為使用著複合槊杆,使得槍桿及其富有韌性,能夠抵消部分馬槊刺中目標後的反衝擊力,有些製作精良的槊杆甚至彎曲到九十度都不會折斷。

諾曼人手中的大騎矛,是用堅硬的橡木或是山毛櫸等質地堅硬的木材所制,基本上刺中幾次敵人後,就會因為承受不了反衝擊力而折斷,所以有些西方重灌騎士為了不使大騎矛折斷,有時也是不得不在刺中敵人後立即鬆手,以保全畢竟昂貴的大騎矛的完整。

當然像諾曼騎士這樣訓練充分,作戰經驗豐富的精銳,一般會瞄準敵人的咽喉和腦袋部位衝刺而去,因為這些部位較為脆弱,被大騎矛一戳中後,敵人立即便會因為被刺開脖子人首分離或是腦袋如西瓜般爆裂開,於是便不存在反衝擊力了,大騎矛也不會折斷,能儲存下來。

而且即便是沒有刺中敵人脖子和腦袋等脆弱部位,而是有堅固甲冑保護的身軀,像諾曼騎士那樣的精銳騎士中的許多戰鬥技藝高超之輩,能夠在兩馬交錯的瞬間刺入和拔出,所以總得來說諾曼騎士大騎矛折斷機率,是所有歐洲重灌衝擊騎兵中最低的。

但再低又豈能低得過漢軍突騎手中的馬槊,因為馬槊槊杆的高韌性,所以突騎能夠非常容易的在兩馬交錯而過時,完成將馬槊刺入敵人身軀,而後拔出的馬槊的高難度戰術動作。

馬槊優點多多,但造價昂貴,製作時間通常在兩三年左右,好的馬槊製作時間甚至長達五六年,所以即便是大漢帝國極盛時期,整支漢軍中也不過裝備著兩三萬杆馬槊,其餘重灌騎兵所使用的都是裝著槊頭但配著硬木槊杆的破甲錐槍。

馬槊在安西等中亞之地的漢軍中留存的也不多,李錚即便是先前得到過一批藏在圖斯湖沿岸洞窟內的精良兵甲,也全軍不過有不足千杆馬槊,只能優先給期門兒郎們裝備。

但在李錚擁有大石武庫後,卻是可以快速批次製造了,雖然用武庫製造出來的馬槊依然昂貴,但起碼製造時間是縮短了幾十倍,所以李錚讓武庫生產了近三千杆精良馬槊,使得兩千突騎,也是人人都能擁有一杆馬槊了。

裝備了利器馬槊的突騎也的確是沒有讓李錚失望,兩輪互持長杆武器衝殺後,突騎手中的馬槊保有率相當高,餘下還能戰鬥的二百五十餘騎中,馬槊意外折斷或是拔出不及的,只有五十餘騎,其餘二百餘騎全部都是端著五米多長,似乎能把天都給捅破的的鋒利馬槊。

而突騎們的對手阿爾貝託所帶領的那隊諾曼騎士,的確是驍勇的精銳,即便是人數比突騎少了一百騎,但竟然死傷比突騎少,兩輪互持長杆武器衝殺後,竟然只死傷落馬了一百二十騎,但剩餘的一百八十名諾曼騎士手中,能還保有大騎矛的不到二十騎,其餘的諾曼騎士只能是拔出騎士劍和釘頭錘等近戰肉搏短兵器,準備迎接下一輪衝殺。

自古兵器就是一寸長一寸強,在馬上對戰更是如此,兩馬相錯的電光火石間,誰手持的兵器長,誰就能先戳中對手,獲得勝利,保得性命,那些短兵器只能在近戰肉搏中才能發揮作用,但現在諾曼騎士並不多於漢軍突騎,而且交戰地域是一片開闊地的情況下,諾曼軍隊根本不能包圍或是限制漢軍突騎縱馬馳騁,讓漢軍突騎與自己在馬上用短兵器互敲互砍。

即便種種不利,但諾曼騎士們竟然還有勇氣與漢軍突騎展開第三輪衝殺,這輪衝殺過後,諾曼騎士直接倒下一半,而漢軍突騎只倒下十幾騎,可以說是勝負已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遠處奉命帶領其餘三百名諾曼騎士預防敵人伏兵的首席百夫長米洛斯,一見主將阿爾貝託就要落敗,那裡還管得了伏兵,立即就是帶領部隊過來與阿爾貝託匯合,但米洛斯的部隊剛剛啟動,其背後就響起如雷的馬蹄聲。

還未等米洛斯的部隊兜轉馬頭回身而戰,賀拔盛帶領著四百突騎就衝破黑夜,個個如黑夜中的暗夜孤狼般矯健和兇猛,藉著敵人高舉火把的光亮,準確的將手中鋒利的馬槊扎刺向敵人的後背,米洛斯部被打得個措手不及,瞬間被被刺中或是被撞到落馬的超過百人,連米洛斯本人也是被賀拔盛一槊給戳下馬去。

諾曼騎士真是精銳,即便驟遭突襲,而且主將陣亡,也沒有士氣奔潰,狼奔豕突的逃走,而是與人數是他們兩倍的漢軍突騎混戰起來,諾曼騎士拔出騎士劍和釘頭錘,而漢軍突騎則是拔出橫刀和鐵鞭銅鐧,雙方在近距離內互相砍殺猛砸,但因為漢軍突騎人數更多,而且橫刀鋒利,新裝備的明光鎧堅固,所以死傷較少,激烈廝殺幾分鐘後,諾曼騎士還坐於馬上的就不到百騎了。

而阿爾貝託率領的那部分諾曼騎士也是與段寄奴帶領的大漢突騎混戰一場,更是悽慘,只剩不到六十騎,阿爾貝託知道慘敗已經在所難免,不想再次成為俘虜或是戰死沙場的他,立即就要下達撤退的命令,但這時配屬給他的一千扈從沙扎爾步兵正好是趕到。

這些由優秀山民組成的沙扎爾步兵奔跑如飛,在最危急時刻,終於是趕到挽救了諾曼騎士潰敗的危局,利用弓箭和標槍開闢出道路,救下剩餘的諾曼騎士和阿爾貝託,而後結成防備騎兵的刺蝟圓陣。

如果是在視野良好的白天,或是沒有因為剛剛激烈的搏殺,而馬力體力消耗過大,否則即便是沙扎爾步兵結成了一個看起來很是緊密的刺蝟圓陣,剩餘的六百餘名漢軍突騎,也是有信心能夠衝開對方圓陣的,但現在只能是接受未盡全功。

但就在漢軍突騎要抱憾撤退時,他們的步兵,有夫蒙鷲率領的五百名步跋子也是趕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