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庭之戰(補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庭之戰(補六)

屠奢單于對他的手下將領大臣,還有族民的心態把握,但還是很準的,他們沮渠氏的確是在北完部內離心離德,統治不穩,在加上這幾年因為安西的發展,成為中亞最富庶之地後,生活在貧瘠窮困之地的北完部民人人羨慕嚮往的原因,所以在李錚率軍進入北庭,一路向先鋒部隊已經搶奪下的輪臺城和烏宰城趕去時,一路上有大量的北完部部民向牽羊趕車,整家整族的向其投降。

開始的時候,這些絡繹不絕向李錚和安西軍投降的北完人,還不是純粹的北完部人,都是一些北完部的附屬小部落,這些小部落很多都是世代棲居在北庭之地,臣服過北庭的歷任主人,為了生存,已經學會奴顏婢膝,習慣順從投靠,所以對於拋棄原本的主子北完部,投靠安西,一點負擔,一點猶豫都是沒有。

歸降的人中雖然沒有多少真正的北完部人,但也沒有太多的北完部人同仇敵愾,捨身奉獻,在半路上襲擾正在急速向輪臺和烏宰兩城挺進的李錚部,這讓李錚欣喜,不止是欣喜前路的暢通無阻。

更是欣喜從這件事中李錚看出素來暴戾的北完部,並沒有多愛他們的部族,有多少為他們部族獻身的精神,根本沒有要負隅頑抗的心思,這無疑是會大大加快李錚收復北庭的速度。

李錚對於殲滅屠奢單于所率領的北完軍主力並不覺得是難事,最為煩惱最為害怕的是,在殲滅北完部後,北完人會不服,會暴動,會讓自己的軍隊分心去清剿,錯過打擊禿髮部的機會,但現在看到所遇北完人的表現後,李錚已經看出他們的猶豫不決,膽氣不足,在北完軍主力尚在,他們能得到支援時,都不與安西軍為敵,等到北完軍主力一被滅,這些純正的北完人一定是會跪地歡迎新的征服者的。

李錚所想所料的不差,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預估還是太保守了,他只是想到了普通的北完人,他沒有想到北完部的高層,這些人相比普通北完人因為身居高位,而更為高瞻遠矚,更能看得清形式,更是知道北完部這條船有多破,更想早一點脫離那條破船,更想早一步諂媚於新主。

北完部的右國相烏師廬就是這樣一心存異志之人,烏師廬本來是極為受屠奢單于賞識的,但在七年前,李錚為解救當時被米尼公國組織的聯軍圍困住的疏勒城,而冒險穿越瀚海沙漠突入北庭之地,將一大部分北完部高層的家小劫持為人質,逼迫屠奢單于就範,與安西漢軍簽訂停戰條約時,烏師廬當初出言勸阻了不管不顧,不想簽約要與安西派拼個魚死網破的屠奢單于。

雖然在事後,烏師廬的這個意見看起來可笑至極,因為他的建議不僅是沒有達成初衷,讓當時在李錚串聯下聯合起來的安西軍與米尼公國組織的聯軍,拼個兩敗俱傷,讓北完部漁翁之利,有機會取下安西。

反而是適得其反,讓堪稱是北完部剋星,北完部落寞衰敗罪魁禍首的李錚,卻是在這場疏勒保衛戰中崛起,成為北完部真正的心腹大患。

所以在疏勒大戰後,烏師廬多被屠奢單于責怪,多有疏遠責難,隨後烏師廬為重獲屠奢單于的信任,在五年前李錚發動安西統一之戰時,藝高人膽大的潛入雙河,憑藉他那張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當時留守雙河的僕固昭義,不顧已經被李錚被俘的僕固懷恩和僕固俊的死活,投降了北完部,引北完軍入雙河,使得當時李錚所率領的剛剛成立還很弱小的安西軍,面臨兩面夾擊,兵力捉襟見肘,差一點失敗覆滅的危局。

但最後李錚依然是憑藉自己本身的智計,利用敵人的失誤化險為夷後,北完部不止沒有取得安西一寸土地不說,而且損兵折將,還被李錚又一次率軍突入北庭燒殺搶掠一番,更是大損了北完部的臉面和屠奢單于的威信。

那戰之後烏師廬和其家族就是徹底在屠奢單于面前失寵失勢,要不是北完部多武夫,少能算會寫,擁有治理之才的文人,否則這烏師廬肯定是被拋棄,丟掉右國相之位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沒有丟掉右國相之位,但烏師廬卻並沒有對屠奢單于的感恩戴德之心,反而倍覺委屈,因為烏師廬覺得那兩次獻策自己都沒有錯,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想出的最佳,最能讓北完部獲利的策略,之所以失敗或是適得其反,只能怪天意,怪對手太強,而完全是不能怪到自己身上。

久而久之烏師廬對屠奢單于的怨氣就越來越多,忠誠也是越來越少,在見到旁邊的安西迅速發展崛起後,烏師廬心中原本還處於萌芽狀態的叛棄北完部,投靠大漢安西之心越來越強烈,這一次安西主力撲殺而來,勢要覆滅北完部,收復北庭後,烏師廬心中那種他謂之棄明投暗之心就更是強烈。

烏師廬投靠大漢安西,真的是一點心理障礙都是沒有,因為真要說起來的話,烏師廬他其實也是漢人,他的家族原姓李,是大約七百多年前,從漢帝國本土遷徙到西域來的,算是第一撥大漢移民,正因為年代久遠,所以烏師廬的家族也是命運多舛,漢帝國多次在中亞失勢,多次後撤回國,像烏師廬家族那樣的漢裔家族,大多數都選擇跟隨漢帝國撤退回本土,但也有許多來不及或者不想丟棄財產土地而沒有撤退,如烏師廬的家族,留在中亞,經受中亞新霸主的領導。

在這過程中如烏師廬家族這樣的漢裔家族也是漸漸為了生存而毀姓改宗,或是胡化,或是羅馬化,或是波斯話,取異族名字,信異族宗教,但本質上他們還是保留一點漢人傳統的,比如這些人普遍是認得漢字,說得了漢語的,但對漢族和漢帝國的認同感卻是已經不強了。

但那是一般情況下,想現在這樣漢人的勢力,在李錚的帶領下,在中亞之地又即將要崛起時,烏師廬對漢族和漢帝國的認同感自然是蹭蹭的往上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