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章 安西謀算(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章 安西謀算(下)

這太難,不是指安西軍士兵沒有體能和膽魄去像烏思兵那樣翻越祁連山,李錚手下的安西野戰軍,雖然兵源方面不說是精挑細選,畢竟原本的李錚只據有安西六鎮,其內的漢族或是漢裔的人口不過五六百萬,適齡能夠參軍的就更是少,要精挑細選也是不可能的。

但即便當初安西軍建立時兵源有些參差不齊,在後來經過嚴格操練,而且在軍中多食肉類後,這些原本因為長期受到欺壓奴役而有些瘦弱的安西士兵身體素質,已經非常好了,可以說完全就是不下於甚至是超過那些青唐部的烏思人了。

而且現在安西軍連戰連捷,士兵在勝利之下心氣非常高,又經過長時間的民族主義薰陶,個個豪情萬丈,矢志要跟隨李錚復興大漢帝國,所以別說是要他們去翻越畢竟辛苦,有生命危險的祁連山了,就是上刀山,只要能收復故土,他們也是義無反顧的。

安西軍之所以不能走翻越祁連山這條路,第一就是因為現在安西軍的後勤負擔過大,安西軍的戰鬥力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他們比其它勢力的軍隊更優良的裝備上,但優良的裝備要發揮出真正的戰鬥力,就必須有相應的後勤保障。

比如安西軍對敵的最佳利器神臂弩和大黃具弩,他們所發射的弩矢,因為要增強破甲能力,所以用到鋼鐵的地方更多,大黃具弩射的鐵弩矢,甚至全部都是鋼鐵所鑄,重量比其他弩具所發射的箭沉重許多,自然是會造成漢軍神臂士負擔過重。

在說安西的那些甲冑,雖然安西普遍裝備的制式甲冑明光甲鎧,看著厚實,但重量只是比普通的鎖子甲稍重一些,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負擔,但與那支從南翻越祁連山來酒泉郡,普遍裝備鎖子甲的達扎路恭部烏思兵相比,還是有點負擔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再加上橫刀等武器,每一名安西軍士兵的負重普遍比烏思兵重二十斤以上,翻越祁連山上的各山口更加吃力,而且安西軍從北翻越祁連山,比烏思兵從翻越祁連山更為不利的是,他們必須攜帶更多的糧食等補給。

當初達扎路恭率領兩萬烏思兵翻越祁連山進入酒泉郡時,每一名士兵只帶了七天足夠他們翻越祁連山的糧食,因為他們可以因糧於敵。

烏思兵是由窮地方到富地方,雖然實際上酒泉郡的百姓已經被積極備戰的禿髮部搜刮一遍了,但家家戶戶還是有點存糧的,畢竟酒泉郡南部平原也是河西走廊上有名的產糧區,所以兇殘的烏思兵完全可以搶奪酒泉百姓的糧食為己用,不必攜帶太多的糧食翻越祁連山。

而從北向南的安西軍卻是不行,這倒不是安西軍仁義,不想搶掠烏思人的原因,而是因為高原烏思人生活窮困艱辛,居無定所,安西兵就是想搶也很可能搶不到,而且翻越祁連山到達青唐部的領地,還不是這支偷襲安西軍的最終目地,他們的最終目地是在百里外的西海、饒河和河源三郡,那樣需要的補給就更多,在安西無法或者很難因糧於敵的情況下,這翻越祁連山偷襲南安羌部三郡老巢的計劃,就非常難實現了。

所以這個打蛇窟的計劃,只能是由其他人來施行,當時安西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的同胞隴西的漢軍,尤其是金城、隴西和天水三郡的漢軍部隊。

說起來這三郡的漢軍領導者與李錚和韓文鴦都還有些淵源,因為領導這三郡漢軍的就是隴西李氏和金城韓氏的子弟,與李錚和韓文鴦是同族,當然李錚和韓文鴦的先人在安西之地已經紮根近百年,所以真要說起來李錚和韓文鴦只能算是旁系分家的子弟,但不管怎麼說,憑藉這李錚和韓文鴦,還有安西軍內很多同他們一樣,先祖出生六郡良家子的,自然讓安西與隴西三郡之間有一種格外親近的感覺。

所以李錚和安西眾將在找幫助自己覆滅南安羌部的幫手時,首先就是想到了隴西三郡的漢軍,安西軍從北門進攻,還有從酒泉郡翻越祁連山偷襲南安羌部的老巢,都是不是因為被城關抵擋,就是因為後勤補給不繼而困難重重,難以實施。

但從東面向西攻的隴西三郡漢軍,卻是沒有這樣的煩惱,因為在隴西是有平坦無阻的道路通往河湟之地的,事實上大漢帝國歷史上因為鎮壓烏思人和羌人的叛亂,曾今成立過隴右大都護府,其管轄範圍,就包括隴西三郡,和現在南安羌部掌控的三郡,還有現在被唐古羌佔據的安昌和寧塞兩郡。

為了平定那場規模不小的異族變亂,大漢帝國曾經在隴右境內大興土木,修建大量道路橋樑,用來做進兵的通道,所以當時做為平叛大軍出發點的隴西郡,是有數條道路直通河湟谷地和安昌寧塞兩郡的,雖然現在已經幾百年過去了,這些道路中的大部分因為山土滑坡等自然災害,又或是因為人為原因,而損壞嚴重,但隴西通往河湟之地的那條道路,據安西探查的結果,還是能夠暢通無阻通行的。

也就是說鼓動隴西三郡的漢軍去偷襲南安羌部腹地的戰略是可行的,所以李錚在與眾將領合計後,就派遣自己的情報頭子之一伍賀去隴西一趟,與隴西李氏顯然家族李信接洽,要求他們幫助安西。

當然李錚也是知道隴西三郡因為在玄黃教內亂中,盡心竭力的助大漢帝國品亂,三郡良家子多折損在農民起義軍手中,所以的實力大降,而且隴西三郡武人已經與原本是同氣連枝的朔州武人鬧翻,大漢帝國最顯赫的涼朔武人集團已經徹底分道揚鑣,甚至反目為仇,雙方甚至已經到了在邊境集結軍隊,互相對峙的程度。

所以在知道隴西三郡軍隊不多,並且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強求隴西三郡出兵助自己,而是要求借道,讓安西軍從隴西三郡出發由東去打擊南安羌部的老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