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八章 燕然之戰(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八章 燕然之戰(四)

安東都護府在眾多敵人的圍攻下失敗後,部分軍民得以從榆關或是海上撤回帝國本土,但還是有大量只留在遼東和遼西,被孛古部和師卑部等敵人俘獲,貶為奴隸,這些眼光有限的胡虜部落並沒有意識到這群俘虜的價值,但當時已經蠢蠢欲動,預謀反叛獨立的突厥太魯部可是清楚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深刻瞭解大漢帝國的突厥太魯部明白,像安東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等邊疆區的漢民,與大漢帝國本土那些承平許久的漢民是不同的,這些漢民更為堅韌強壯,而且軍事素養更高,是非常理想的兵源。

於是希望自己這一方能有頂尖步兵的突厥太魯部,就以買苦力的理由向孛古部和師卑部,甚至是遠隔千里的朝鮮人買漢人戰俘,一下子就買了三十多萬人,將整個部族所存金銀用掉大半,當然這散十多萬漢人奴隸並非全部是青壯年,都是適合當兵的兵源,裡面還有一多半是俘虜兒童,因為太魯部想著要收這些漢人士兵的心,所以每買一個可以成為士兵的漢人奴隸,就連他的親人一同買下。

當初,突厥太魯部從這三十萬人中抽調出大約四萬精壯,打算全部遵循突厥汗國的傳統,編練為漢羅姆奴兵,但漢羅姆奴兵只是劍盾兵,是輔助突厥汗國攻城的,作用單一,戰力不強,對於初衷是想得到一支精銳的大漢帝國式野戰步兵軍團的時任太魯部首領阿史那太魯來說並不滿意。

但訓練成大漢帝國的野戰步兵軍團,需要大量比如蹶張弩,臂張弩、戰戟和玄鐵甲等武器裝備,更是需要許多有經驗的漢軍軍官,這兩個條件當時太魯部都是不滿足,所以阿史那太魯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但正如俗話講的打瞌睡有人來送枕頭,就在阿史那太魯想將新得的四萬優秀邊緣,訓練成漢羅姆奴兵時,正好大漢帝國內的玄黃教起義愈演愈烈,竟然擊敗了兩支大漢帝國最強的邊軍河西軍和河中軍,在急需撲滅這起義下,漢帝國的中央朝廷出了昏招,竟然開始分給各地的統兵大將和封疆大吏募兵權和財權,這釀成了後來的軍閥混戰,諸侯並起,還有一點就是請番兵進帝國內部參與平叛,這條政策也是後患無窮,直接就是養肥了像突厥太魯部這些原本就包藏禍心的部族。

突厥太魯部軍隊入漢帝國內地平叛好多年,不僅是搞足了足夠的漢軍制式武器兵甲,而且還網羅了許多漢軍將領,終於是將屬於自己的漢軍式樣的野戰步兵軍團給練成。

其後的幾十年間,因為漢帝國內的玄黃教起義幾次復起,而後又是軍閥的混戰,很是民不聊生,所以許多漢人,甚至整隊整隊走投無路的漢軍逃到突厥太魯部,突厥太魯部手下的漢軍式樣的野戰步兵軍團的規模越來越大。

為了徹底的掌控,或者說是讓這支野戰軍團對突厥太魯部忠心耿耿,突厥太魯部的歷代首領除了給予野戰軍團的諸將士許多的賞賜和特權外,最重要的就是幫他們改名,將他們叫為高句麗人,將他們組成的軍團命名為高句麗軍,想要他們割捨民族情懷,死心塌地的跟隨著突厥太魯部。

可能突厥太魯部高層覺得大漢的遼東之地,原本被高句麗人佔據著,所以這些生活在遼東地區的漢人,應該都有高句麗人的血統,應該能夠接受自己從漢人變為高句麗人。

但突厥太魯部不知道的是,當初高句麗國被漢帝國滅亡時,所有降服於大漢帝國的高句麗無論是軍還是民,甚至是貴族國王,全部都是被大漢帝國給遷徙走了,遷徙到大漢人口稠密的齊魯之地和中原地帶,用龐大的漢族人口同化這些高句麗人,所以在遼東地區已經沒有多少真正有高句麗血脈的人了,都是純種的漢人。

所以突厥太魯部高策推行的這驅除漢化,強迫漢人認高句麗人為祖先的舉動,自然是在野戰步兵軍團內遭到極大的反對,許多野戰步兵軍團的漢軍士兵,死都不接受這一政策,舉家而逃,或是直接拿出武器對抗,但都無情的遭到追殺和鎮壓。

在將野戰步兵軍團中那些骨頭硬的漢軍士兵全部清除後,雖然導致野戰步兵軍團元氣大傷,但其內再無反抗者,都是一些為榮華富貴,甘於屈膝的漢奸,使得突厥太魯部對已經順利改名為高句麗軍的野戰步兵軍團更加的信任,更加的支援,四處招募漢人和購買漢人奴隸填充進軍團內。

很快高句麗軍就兵力規模達到八萬人,在最近突厥太魯部與孛古部和師卑部的戰爭中,高句麗軍就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要不是高句麗軍組成的軍陣擋住了孛古部和師卑部聯軍一波又一波的衝擊,也不會拖延到突厥騎兵繞襲側翼成功,一舉擊敗孛古部和師卑部的聯軍。

所以突厥太魯部對高句麗軍是極為倚重的,每次對戰地形複雜難於突破之地時,總是派出他們出戰,這一次面對姑且水這不適合讓突厥騎兵衝馳戰鬥的戰場,阿史那特勒果斷就是投入高句麗軍。

在阿史那特勒的命令中,大約兩萬高句麗軍開始在姑且水東岸列陣,這兩萬高句麗軍完全是按照原先大漢帝國野戰軍團的樣式訓練編制的,所以裡面共有四種兵種,分別是甲士、銳士、蹶張士和引強士,四個兵種各有五千,這些士兵無論是裝備,樣貌還是神態氣質,都是像極了正規的大漢野戰步兵,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盔頂的裝飾物是翎羽,而不像傳統漢軍步兵那樣用馬鬃的話,而且打出的旗號也不是赤色漢字旗,而是突厥汗國的金色狼頭旗外,這支部隊就是一支安西野戰步兵。

這突厥太魯部的高句麗軍,不僅裝備和外形像漢軍,連作戰方式也是極為像,他們列成了一個甲士再前,蹶張士和引強士在中間,銳士在最後的陣形,並且除了前列甲士排著密集佇列外,其餘三個兵種都排著中間有空隙的陣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