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遊說(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遊說(下)

南陽大族們雖然平日看起來很是敬重張公瑾,但那只是因為張公瑾會領兵打戰,而且也只會領兵打戰,不會想著收權削弱南陽大族之事,所以南陽大族才與張公瑾看似和和氣氣的共存著,但一旦張公瑾有想法做出任何,那些南陽大族們自認為的吃力不討好,有損他們家族利益之事,比如說勞師遠徵,對抗強敵時,他們自然就敢頂撞反駁甚至是忤逆張公瑾,這個漢庭親封的定國將軍,焉耆鎮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都督,我們並非是不想去救援,但男子漢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知道必敗無疑的情況下還要去送死,看清楚前面是火炕的情況下再不管不顧的往下跳,況且即便我們這樣義無反顧了,要是勝也罷,但要是敗了,我們失去的可不僅僅是一個疏勒鎮,而是整個大漢安西,所以忍一時之氣,守住孤石山防線才是最穩妥的方案。”

陳瓚繼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說道。

忠直磊落的張公瑾那裡有出生商人家族的陳瓚油滑巧舌如簧,竟然一時無法反駁陳瓚的言論,只能是用手手指著陳瓚和其身後的那些南陽大族子弟,一臉憤怒和痛心。

李錚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心中錯愕於自己的張世叔對焉耆軍和那些南陽大族掌控力如此弱之餘,一雙陰鬱之色的眼看著陳瓚和那一眾南陽子弟,心中對於將來掌權後剷除他們的意願越來越強烈。

“這幫碩鼠!”

李錚很是看不慣南陽大嘴無恥自私的作為,心中忍不住大罵了一句,但罵歸罵,看不起歸看不起,李錚自覺如果自己是處在陳瓚的位置上,站在南陽大族的立場上去看待疏勒之圍,恐怕也是會如陳瓚之流希望的那樣,在孤石山打一場更有把握的防守戰,而不是去敵人眾兵雲集的疏勒,去打一場勝率極小的野戰。

但現在李錚不是南陽大族的一份子,他必須要去救援疏勒,因為李錚絕不能容忍,疏勒的近三十多萬漢民淪為奴隸,幾萬漢軍妄死。

更因為不戰而亡喪失的不僅僅是國土,還有民族的靈魂,大漢安西的漢民們苦苦在中亞支撐了百年,他們都知道帝國本土重振,派出援軍的希望援軍越來越渺茫,民心士氣已經不再昂揚,如果再有一次堪比百年前碎葉大敗的疏勒大敗,那麼剩餘的漢民漢軍必定是民心士氣降到最低點,徹底成為麻木不仁的行屍走肉,到時李錚再想將民心士氣凝聚提升起來,就難上加難了。

想到不救疏勒惡劣後果的李錚,立即決定不再隔岸觀火,撫掌大笑道:“好!好!好!陳校尉此計甚好,但卻是不知等我方在孤石山與東進的十字軍和卡爾魯克人血戰時,北庭的北完部捲土重來,東面河西走廊上的禿髮部突然調頭西伐,南面的於闐國突然與我們反目為仇怎麼辦?”

“怎麼可能?驍騎都尉既然有計劃著在讓北完部退兵後,要與十字軍和卡爾魯克人在疏勒打一場大戰,那麼想必那讓北完部退兵之法,能夠讓北完部困頓許久,短時間內不敢再進犯我焉耆,有如此充足的時間,足夠我們在孤石山將東進的敵人給擊退了。”

“而西面的禿髮部雖然以前與我焉耆有舊怨,但現在雙方早就已經達成停戰協議,現在禿髮部的主力正在河西走廊與回鶻人和烏思人,還有羌人爭奪河西走廊的控制權,正是緊要時刻,怎麼可能再分兵西顧。”

“而南面的於闐國,雖然是由尉遲氏叛漢自立而建的,但素來與我大漢安西交好,其國內多有漢官漢兵,怎麼可能做出反目倒戈之舉,驍騎都尉多慮了。”

看來南陽大族對於只守孤石山防線,不救援疏勒城這個策略,是想好了許久的,不然也不會李錚一說出幾點此策略的隱患和不足之處,陳瓚就想也不想的一一反駁。

“愚蠢!你們難道不知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的道理,諸位,軍國大事不是生意買賣,是不講信義契交情,而是真正的弱肉強食,如果疏勒被奪佔,疏勒城的數萬大軍覆滅,那麼我們大漢安西就是被斬掉半邊身子的黃牛,其發散的血腥會將所有圍在大漢安西周邊的豺狼虎豹給引過來,他們肯定是會落井下石的。”

李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但那些過慣了好日子,沒有經過多少慘烈事的南陽大族卻是無動於衷,他們不怎麼相信如果疏勒一丟,數萬坐困疏勒城的漢軍一覆滅後,其它周邊勢力會來圍攻,或者說他們也是預料到了,但沒有到最生死生存亡之際,他們不敢將自己的賭本全部壓上去,所以只想選擇守衛孤石山這一條,在他們意識中最保險損失最低的方案來實行,說白了就是缺乏孤注一擲的氣概。

李錚看著油鹽不進的那些南陽大族,想起了臨行前,自己的司馬姜恪對這些南陽大族的評價,色厲膽薄,幹事惜身,棄國重家,自私自利,不堪造就,不能為伍。

姜恪除了評價了一番南陽大族外,而且還告訴了李錚一個讓南陽大族心甘情願等上李錚戰車,去疏勒救援的方法,那就是逼迫,用那些南陽大族最緊要的東西去逼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到姜恪的臨行叮囑,李錚立即口風一改,狡詐一笑道:“好!很好!既然諸位無意救疏勒,那我們立即就各奔東西吧,反正不管怎麼抵抗,最後也是敗亡一途,到不如早做打算,早一步跳出火坑為好。”

那些出自南陽大族的焉耆子弟一聽李錚的態度竟然一百八十度的一轉彎,都是錯愕不已,不停的打量著李錚,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先前還大義凜然,大包大攬,出謀獻策要救現在危局的李錚,怎麼突然就說這些喪氣話,而且還出了一個不抵抗的主意。

“賢侄,這是何意?”

對於李錚的一反常態,首先出來說話的不是那些南陽大族子弟,而是一直心憂現在大漢安西所面對危局的張公瑾。

李錚向自己的張世叔告罪一聲,並示意對方稍安勿躁後,對那群還一臉驚訝之色的南陽大族將領說道:“諸位,我不是開玩笑的,如果諸位不陪著我賭上所有身家性命的話,那麼我們立即就分道揚鑣,你們自己去抵擋氣勢洶洶而來的十字軍和卡爾魯克人吧!”

聽了李錚破罐子破摔的言語,南陽大族將領們的領頭人陳瓚終於是從震驚中恢復過來,很是不屑的說道:“驍騎都尉,怎麼說你也是勃達關之主,也是統領數千軍隊,數萬之民的,你捨得放棄嗎?你會不抵抗十字軍和卡爾魯克人,還有蘇家也是家大業大,難道他們也會同意不抵抗,讓敵人長驅直入,攻佔龜茲。”

李錚面浮輕蔑之色回道:“別人或許不可能,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敵人可不是窮兇極惡不守信用的蠻夷,是天主教徒,是繼承古羅馬帝國部分遺澤,可以溝通的文明人,如果我以疏勒、龜茲和焉耆三鎮為籌碼,與敵人聯軍中主導的米尼公國議和,將三鎮的土地城池和財富全部給他們,你說米尼公國會不會放我們三鎮的大漢軍民東歸呢?”

“東歸?你想東歸?你痴心妄想,即便米尼公國同意與你簽署條約,但你又如何能夠將接近百萬的三鎮漢民給帶回帝國本土,河西走廊現在可都是窮兇極惡的蠻夷,他們肯定不會放你們透過的,你們會被如潮的蠻夷輕騎給獵殺圍堵,你們會死無葬身之地的,李錚你會成為千古罪人的。”

陳瓚真的是有些恐懼了,最後一句朝著李錚咆哮出口的。

“東歸!東歸……”

在焉耆擁有大量產業是人上人的南陽大族們恐懼李錚會做魚死網破之事,但一心為公比較清貧張公瑾和屬於他派系的那一幫焉耆將領,卻是對李錚提出的東歸之策很是意動,張公瑾不停唸叨著東歸兩字,雙眼發光。

關於東歸,其實並非李錚和姜恪兩人的奇思妙想,早在百年前大漢出現內亂,前河西走廊被截斷,安西成為孤地後,在眾敵環伺下,就有人提出過東歸,不過因為安西各鎮各有私心,而且有地有軍隊有地位的上層決策者們,不願冒險,所以東歸才作罷。

現在李錚一提出來,卻是讓張公瑾等忠心於漢之人心潮澎湃起來,畢竟遊子就是離家再遠再久,也都是會想家的。

張公瑾立即對李錚說道:“如果事不可為,我們就與十字軍簽訂停戰合約,然後東歸。”

李錚表面應承,心裡卻是翻白眼,心說世叔我這是唬那幫南陽大族的,你還真當真了,你真當停戰合約是那麼好籤的,河西走廊是那麼好過的。

李錚是絕不會施行東歸計劃的,一是他雖然嘴上說著十字軍是文明人,但實則在李錚內心中認定那群自稱主的信徒的傢伙,是比蠻夷更蠻夷的,貪婪狡詐,絕不可信,除非自己的實力和他們奇虎相當或是高過對方,否則這些基督徒是絕對不會跟一個異教徒遵守契約的。

第二點是李錚實在是沒有把握將幾十萬甚至百萬漢民,順利穿過河西走廊,回到帝國本土,現在的河西走廊可跟百年前不同,因為諸多蠻夷的混戰不休,河西走廊上原本由大漢建設的農田牧場被毀去七七八八,出產糧食極少,如果李錚真率領漢民漢軍東歸的話,不說是防備禿髮部,回鶻人和烏思人等蠻夷的攻擊,就是糧食問題,就能將他置於死地。

李錚心裡是這樣想的,但嘴上說得卻是另一套,他看著躊躇不決的陳瓚和一眾南陽大族將領,繼續說得:“米尼公國一定會同意我提出的議和條件的,因為如果他們不同意,被逼到絕路的安西漢人萬眾一心抵抗的話,他們肯定還會死許多人,而且還需耗費很多年時間才能全據三鎮的,而現在能更快更輕鬆的佔領三鎮,還能將百萬不服管教的異教徒送走,米尼公國是會何樂而不為的,而至於穿過河西走廊,也不是十分難……”

李錚嚇唬之語剛剛說道一半,南陽大族們對視一眼後,就向李錚屈服了,由陳瓚認命似的說道:“我們南陽大族和你們共進退,願意聽從定國將軍和驍騎都尉的領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