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全民主公:只有我能看到隱藏資訊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章 徐州易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5章 徐州易主

“主公勿憂,陶恭祖有二子,長子陶商,次子陶應,二者之才不堪重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傳之於二人,不但無法保全徐州,二人也將有性命之危,滅族之日不久矣。”

“陶恭祖素有識人之能,豈能不知。”

“若見袁紹犯境,其必另擇賢良相讓,方能保全族人。”

至於下詔讓濟南王劉開討伐袁術,除了能拖住袁術之外,還是為了給陶謙‘推薦’他所需要的‘賢良’。

劉開身為濟南王,再加上距離冀州比較近,必然不敢違抗天子詔令。

既然出兵討伐袁術,自然是要派劉備前往了。

如今袁術勢大,即便是劉備有關羽和張飛輔左,也不是袁術的對手。

戰敗之後,劉備肯定是要投奔陶謙的。

黃巾之亂前,劉備一直依附於陶謙麾下。

三軍討伐黃巾軍的時候,劉備還被陶謙派遣征伐張角。

兩人算是老相識了。

如此以來,陶謙的確會像演義中那樣將徐州讓給劉備。

但問題來了。

劉備得到徐州之後,也不是什麼好事啊。

袁紹如果是餓虎的話,那劉備就是蛟龍。

如果非要選擇一個人崛起,林小白寧願讓袁紹坐大,也不願看著劉備起勢。

“主公勿慮,漢壽亭侯之事,某早有應對之策,必不讓主公失望。”

賈詡這時候才輕飄飄的說了這麼一句話。

也就是這一句話,讓林小白徹底放下心來。

既然賈詡還惦記著這件事,那就好辦了,相信他心中有數。

怪不得這一連串的計謀越聽越感覺熟悉。

分明是賈詡用計方式,提前安排好一切,引敵人一步步走入他設定好的路線。

這是高境界的‘玩弄人心’,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透過外部的佈局,讓他們入局。

唯一有所區別的就是,這個計謀不算太毒。

這一點不太符合賈詡的特點。

想當初賈詡謀奪冀州也好,追擊董卓也罷,計策一個比一個毒。

謀奪冀州,不但將韓馥連同冀州刺史部全都屠戮一空,連自己的三千精兵都一起坑死。

追擊董卓,一條毒策不但瓦解了董卓的二十萬大軍,還造成了數十萬甚至是上百萬平民的傷亡。

可是如今,林小白卻沒有察覺到一連串計謀之中的狠毒。

“這貨難不成轉性子了?還是我沒能看出來?”

林小白感覺等招攬到趙雲之後,自己也應該好好提升一下智力屬性了。

戰略定下來,林小白當即上表天子,依計行事。

不出數日,濟南王劉開先一步接到詔令。

劉開立刻召來劉備,商議出兵之事。

劉備雖然感覺這裡面有問題,但終究是沒有多說什麼。

天子詔令,若是不遵,更是一件禍事。

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了。

等以後三分天下之後,天子詔令的確沒什麼用了,誰都不搭理。

可是現在還是很有用的,聽從詔令的話,又要防備詔令是不是林小白的陰謀,又不敢不遵從。

否則的話,就要落人口實。

不管是誰,只要是想,都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攻打你:汝不尊天子,吾替天子討伐於汝!

劉開得了詔令,果然封劉備為討逆將軍,關羽為先鋒,張飛為副將,整頓軍馬攻東郡。

東郡乃袁術根本,聞聽此事,袁術大驚,連忙率軍回救。

另一邊,孔伷也得知陶謙出兵犯境,也是無暇他顧,急忙回援。

劉岱被袁術和孔伷兩面夾擊打了這麼久,心中憤滿難平。

袁術撤軍回援比較快,他沒反應過來。

這次等到孔伷撤軍,他抓住機會大殺一陣,直殺的屍橫遍野。

卻說孔伷引敗軍而回,本以為大事去矣。

可是沒想到陶謙的長子陶商不聽人言,率兵冒進。

孔伷這一趟出兵,不但半點好處沒撈著,反而損兵折將,正在氣頭上。

見此立刻大犒三軍振奮士氣將陶商打了個落花流水。

更是順勢攻入了下邳,佔據半郡之地。

陶謙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不堪重用,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說不定忽然開竅了呢。

現在這麼一鬧,才發現,不但沒開竅,反而將自己氣得七竅生煙。

得知訊息之後,本就重病的陶謙當即吐血三升。

自知大限將至,陶謙開始著手安排身後事。

跟隨陶謙多年,如今身為別駕從事的糜竺當然也被召見。

“吾自知命不久矣,欲託徐州百姓於賢良,公等以為如何?”

眾人再三勸解陶謙保重,但耐不住陶謙此意已決,終究還是陳登先回答道:

“不若託徐州百姓於武平侯冀州牧林伯岐。”

“其虎踞冀州,更得天子看中封為大將軍,且冀州在其治理之下士民殷富,誠為良擇。”

他話音剛落,有人站了出來:“冀州林伯岐誠然賢良,然冀州和徐州並無交界,中間尚有袁紹。某料袁紹得知此事必然出兵,而冀州北有公孫瓚,南有袁紹,無暇他顧,萬民塗炭矣!”

眾人視之,頓時大感意外。

出言之人,竟然是糜竺。

他和林小白之間的關係,天下皆知,沒想到竟然出言反對。

“某不忍為一家之親而陷萬民於水火,且府君待吾不薄,安敢因私廢公!”

糜竺性格一向如此,雖然出身商賈,但卻素有賢名。

之前林小白不是沒有齎書邀請他來冀州,可他都婉拒了,就是因為不願辜負陶謙厚待之恩。

他雖然已經打定主意,等陶謙仙逝之後,就前往冀州投奔,可也絕對不會在這時候害萬民於水火,陷陶謙以不仁。

“吾聞玄德與袁術戰於陽穀,雖殲敵甚多,然終究是寡不敵眾,濟南亦歸袁術所有。”

“府君可令人邀玄德掌徐州,率丹陽之軍,必可拒袁紹於徐州之外,此乃萬民之幸!”

陶謙大喜:“吾得子仲,此生無憾矣!”

接下來,陶謙整個人的精神貌似都好多了。

可是眾人卻是看得出來,這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頂多撐到劉備抵達,恐怕就要撐不住了。

果不其然,劉備輾轉抵達的當天,陶謙只來得及將徐州牌印和他提前寫好申奏朝廷的表文交給劉備,便與世長辭。

陶謙的表文送到定安,林小白當即上奏天子,發兩封詔書。

一封送到徐州,令劉備為徐州牧,另外一封詔書送往幽州公孫瓚處封他為並州牧,即日起前攜帶隨從往幷州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