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門長姐種田忙,空間千億物資心不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五章 茶園種好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五章 茶園種好了

柴世勤再不得他寵愛也是親兒子,建寧帝滿意地點了點頭,“讓少府給你配上幾個人,你就為朕去安州走一趟吧。”

柴世勤又驚又喜,叩頭謝恩,“謝父皇,兒臣定不負所望。”

去安州啊!楚蘊也起身跪到了中間,“陛下,小子願意保護八皇子一同去安州。”

國子監祭酒楚雲歸被兒子楚蘊嚇了一大跳,趕緊請罪,“陛下,小兒狂妄無知,望陛下恕罪。”

楚蘊不滿自家老爹拆臺,但又不敢在此時抱怨、反駁,頓時皺成了苦瓜臉。

柴世博也想去,可他是柴世勤的哥哥,他若提出要去,就等於搶柴世勤的差事。

他去不了,楚蘊也不能去!“父皇,楚蘊都二十多歲了,總是遊手好閒確實不大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楚蘊大喜,扭頭看向柴世博,用眼神表達感謝,真是好兄弟啊!

可哪知道,柴世博並不看他,接著說道:“不如父皇給楚蘊說門親事吧,有了娘子管著,他總能收斂些。”

楚蘊氣得臉紅脖子粗,要不是建寧帝在場,他非得找柴世博拼命不可!“陛下,我......”

楚雲歸很贊同,剛要打斷楚蘊,卻被盧國公捷足先登。“陛下,寧王爺所言甚是,臣家中有一女,想與楚蘊締結良緣,不知陛下允否?”

國子監祭酒的位置很重要,而且楚家是百年書香門第,底蘊深厚,遠超京城普通權貴。

這個底蘊,不止是錢財,更是人脈。楚蘊是楚家嫡支的嫡長孫,如不出意外,也是楚家族長。

他的婚事涉及到許多方面,建寧帝一直態度不明,這也是楚雲歸一直縱容他到二十多歲還沒給他定親的原因。

以前,楚家一向中立,盧國公知道拉攏不了楚家,一直抱著不得罪的態度。

可楚蘊明顯對康悅然很有好感,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楚家成為柴世景的助力,這才問出來試探一下建寧帝。

楚雲歸看出建寧帝內心的糾結,道:“陛下容稟,恩師臨終前,我已與其商定,為蘊兒和恩師的嫡次孫女定了親。只等女方三年喪期一過,便會走六禮。”

建寧帝說不清楚心裡的感受,好似松了一口氣,又覺得很惋惜,他隨口嗯了一句。

柴世榮和盧國公交換了個眼神,道:“父皇,八弟也到了該相看婚事的年紀。依兒臣愚見,不如讓八弟娶盧國公的女兒如何?”

盧國公可就一個嫡女,看中楚蘊不稀奇,為什麼會看上毫無背景的柴世勤?建寧帝看不透,“此次來東啟山是為了春獵,不是為了兒女親事,等回宮後再議吧!”

建寧帝看不透的原因有二,一是這事是由柴世榮提出來的,二是他一直不認為柴世榮很蠢。

柴世景在心中冷笑,盧國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建寧帝發了話,沒人敢反駁,有口齒伶俐的趕忙將話題引到了別處,場面很快又恢復了熱鬧。

楚蘊回到座位上,看著柴世博目露兇光、呲牙咧嘴。

柴世博心虛,不敢看楚蘊,他就是隨口一說,真沒想到盧國公會提出把女兒嫁給楚蘊。

可楚蘊的怨念太深,令柴世博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哎呀,他得好好想想,要怎麼安撫好兄弟。

安州

兩千畝茶園,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康悅然頓覺心曠神怡。

茶園大管事安遠向康悅然彙報了進展。“茶苗已經全部種下去了,種茶的大師傅說,讓我七月初多收一些枯草或麥稈,九月左右都鋪到茶園裡,用土壓一下,算是給茶樹根保暖。”

第一個冬天對茶苗來說,肯定是最難熬的。“好,只要能讓茶苗順利過冬,花點錢不算什麼。”

“我一直讓人留意著僱來種茶苗的村民,茶苗種完後,我挑了一百個幹活實在的籤了長期的僱用契約。

每人月銀八百文,有兩節禮、十一月份雙工錢、三日休沐,還允許他們農忙時多半個月的假。”

茶園種好了,後續還得製茶,安遠也想到了,他指著一片空地,“姑娘你瞧,我讓人在茶園邊上留了一片空地,打算蓋制茶作坊。”

康悅然很滿意,故意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蓋?蓋好之後呢?”

“我問過種茶師傅,他說姑娘運來的茶苗比較大,如果能熬過這個冬天,明年有可能陸續採一點兒。

所以我想等村民過了農忙,就僱人蓋作坊。作坊蓋好了得需要人手,姑娘,咱是買人還是僱人?”

“僱人就行!這件事先不要跟村民說,你再仔細留意一批忠心的,到時,我過來教他們怎麼製茶。”

製茶是一門手藝,比埋頭種地強,肯定有不少人願意學。“我明白了。”

“你們幾人幹的不錯,我很滿意。回頭我會交待賬房,給你們每人的家裡送十兩銀子,算是給你們的獎勵!”

簽了死契就是下人,不能再和家裡人聯絡,但血緣親情是斬不斷的。

所以康悅然有言在先,所有下人的月錢自己拿著,額外的獎勵由她交給他們的家人,但是,嚴禁他們自己私下聯絡家人。

自己得能獎勵是榮耀,還能惠及家人,所以下人都對這一條很滿意!“謝謝姑娘!”

安遠嘴上沒說話,心裡卻在計算著,大妹妹今年十五了,該相看人家了,有了這十兩銀子,嫁妝就能好看些。

茶園一片欣欣向榮,可白頭山窯口的窯工們卻不太安穩。

起因很簡單,盛州六位瓷商已經派了學徒過來學制瓷,所有人都學得很認真,只有尹海家的王柱子是個例外。

他整天遊手好閒,東串串、西看看,好似來觀光旅遊的。王海礙於不是自家夥計,只警告了他兩回,卻收效甚微。

這天,王柱子又溜到繪瓷師傅的房間找人聊天。

“喲,李鐵小哥,你畫的這個仕女圖真是活靈活現啊。”

李鐵手上不停,“我畫的又不是猴子,不用活靈活現。”

旁邊的盧田板起臉來說道:“李鐵,王管事雖用詞不當,但也是誇你呢,你這是什麼態度啊!”

“我不用別人誇,你們說話別帶上我,我這輩子就想在白頭山窯口繪瓷,哪裡也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