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最新章節列表 > 816 大明重心之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16 大明重心之變

崇禎二十一年一月中旬,朝鮮大地上,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雖然雪是停了,但是氣候的嚴寒,還是讓地面的積雪繼續裝飾著大地。

這種天氣,明軍這邊大都縮在城裡,等著冬天徹底的過去。

這時候的朝鮮,並不是因為兵力不夠而不進攻朝鮮南部。

身為前線總指揮,東江鎮總兵的吳三桂,對此自然是一清二楚。制約他下一步行動的,是糧草問題。

哪怕是船運能減少大量糧草消耗,在這嚴寒的季節,也不適合大規模運輸。只有等到天氣轉暖之後,等著糧草補給充足了,才好發起進一步的戰事。

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天,他正在琢磨著朝鮮南部倭軍的兵力部署圖時,有夜不收趕來稟告了。

“什麼?”吳三桂聽得很是震驚,當即確認道,“倭軍已經亂成一團,甚至被朝鮮義軍都殺了不少了,還奪了幾個城池?”

因為氣候交通等原因,明軍這邊派出的夜不收,也就離明軍防線這邊上百里而已。最多對漢城的倭軍,監控地更多一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卻沒想到,那些受東江軍資助的朝鮮義軍,竟然都在攻城奪地了!

倭軍再不濟,好歹也是軍隊,不至於如此吧?

確認了夜不收的訊息之後,吳三桂坐不住了。

他倒不是說怕朝鮮義軍搶功勞,被他們奪下的城池,不聽明軍的號令。真要那樣的話,這義軍就沒存在的必要了!

吳三桂擔心的是,他這邊行動晚了,那些倭人會被朝鮮人殺光的。

就算他事先囑咐過,能俘虜的倭人,還是要儘量俘虜的。可是,他在東江鎮幾年,對朝鮮算是熟悉了,朝鮮人對倭人的深仇大恨,他們怕是會找各種藉口殺倭人的。

但是,朝廷給吳三桂的旨意,是這些倭人都是免費勞力,要能俘虜,那是要儘量俘虜的。

於是,他便等不及後面的糧草上到,立刻傳令給各部,馬上向朝鮮南部進軍。與此同時,也派人向遼東的薊遼總督堵胤錫快馬急報。

等到二月上旬的時候,堵胤錫便收到了吳三桂的第二份急報,說已經佔領了整個朝鮮,大明旗幟插到了釜山,並和對馬島的海軍將士聯絡上了。

在朝鮮的倭人大概預估有七八十萬,當然,這是包括了倭國百姓。可在吳三桂佔領整個朝鮮南部的時候,倭人一共就只有不到三十萬了。其他的那些倭人,都被朝鮮人,找了各種理由殺掉了。

在急報中,吳三桂還是替朝鮮人辯解了一番,說朝鮮人對倭人有刻骨的仇恨什麼的,說了一堆,原因自然是倭人在朝鮮的殘暴。

另外,在吳三桂的急報中,還有一份倭國本土那邊的訊息。

福王已經佔領了整個九州島,不過本州島那邊,還有倭國的精銳,主要是屬於幕府將軍的直系軍隊。根據海軍遠征軍偵查到的情況,如果朝廷大軍要登陸本州島作戰的話,最好有充足的準備,否則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傷亡。

看到這則訊息之後,堵胤錫聯想起京師那邊傳來的訊息,頓時有了一個主意,於是,他便立刻寫了奏章,連同報捷文書一起,快馬發往京師。

這時候的朝廷,已經在忙碌,一些軍隊和將領,都往大明的西部和東部調派,各個衙門都在為此忙碌,包括崇禎皇帝也是。

收到堵胤錫的報捷文書和奏報之後,崇禎皇帝也很是高興:遼東和朝鮮全都平定了!

這個時候,之前一直在討論的問題,也到了要有決定的時候了。

這個問題,就是朝鮮的歸屬以及朝鮮人的安置問題!

朝鮮原本是大明的藩屬國,但是到後來,朝鮮卻背叛了大明成了建虜的藩屬國,並且出兵協助建虜對抗大明。第一次皮島陷落,就有朝鮮水師的功勞。

但是,朝鮮也有人心向大明,一直有給大明通風報信不說,甚至崇禎皇帝還透過劉偉超知道,朝鮮一直沿用他的崇禎年號到被倭國佔領。

真要說起來,朝鮮改變成為建虜的藩屬國,還是大明不夠強大,朝鮮被迫無奈的原因。

就總體來說,朝鮮對於大明一直是比較聽話的一個藩屬國。

因此,朝中有官員認為,大明滅了朝鮮的倭軍之後,還是要讓朝鮮復國的。

但是,不幸的是,朝鮮國王和他的臣子,被他們的子民,在寧古塔那邊剁成了肉醬,也沒留下什麼血脈。

因此,最近朝中一個討論的議題,就是朝鮮不復國的話,成為大明版圖的一部分,那這些朝鮮人怎麼處置?

有一種觀點是,既然把朝鮮納入版圖,那朝鮮人自然也就是大明人,同等處置便是。

但是,另外一部分官員卻反對這種論調,說不管怎麼樣,朝鮮人都有為建虜賣命,不但提供了糧草物資用來打大明,也還派出過軍隊幫著建虜一起打大明,如果沒有朝鮮人在寧古塔那邊給建虜辛苦開荒種田的話,建虜壓根支撐不了這麼久。

因此,他們認為,朝鮮人絕不能等同於大明百姓,反正大明卻免費勞力,就把朝鮮人也都罰為苦力,讓他們挖礦修路等等,最多是給他們一個短一點的期限,比如十年,五年之類的。

這兩種觀點,都有擁護者,崇禎皇帝這邊,也沒有馬上做出決斷,就讓在外面的封疆大吏也都發表下看法。

崇禎皇帝的想法很簡單,大明以後開疆拓土,類似這樣需要處置的俘虜什麼的,肯定會有很多。那由朝中官員,還有各地的封疆大吏都議一議,看看他們都是什麼想法,他再來決斷便是。

至於劉偉超那邊,崇禎皇帝其實也有問過,但是劉偉超說了,在科技方面,還有大政方針方面,又或者一些難題上,他都可以出謀劃策,但是所有的這些,最好都要貼合大明的實際情況,需要崇禎皇帝這邊自己也要考慮的。

因此,崇禎皇帝覺得,有關這俘虜的事情,他自己這邊也最好拿出一個至少他認為滿意的對策,回頭決斷的時候再問下劉偉超就可以了。

本來,崇禎皇帝一直還在猶豫,但是直到他看到堵胤錫的奏章,便有了定論,還感慨地說道:“還是堵卿瞭解朝鮮的情況更多,這得出來的處置結果,才算是讓朕滿意的!”

隨後,崇禎皇帝便召開御前會議,把堵胤錫的方桉公開,最終得到了大部分臣子的贊同,這處理朝鮮的方桉,便這麼定下了。

堵胤錫的方桉,說起來其實也簡單。

朝鮮人對於大明來說,不能把他們等同於建虜和倭人一般對待,但是如果和普通明人一樣對待,那也是便宜了他們。

因此,除了原本屬於朝鮮義軍的那部分朝鮮人可以直接轉為大明百姓之外,其他朝鮮人,必須要證明自己才可以;

而讓他們證明自己也很簡單,殺敵證明。

如今建虜已經滅掉了,但是,禍害朝鮮的倭人還有,就在九州島。

因此,朝廷會武裝朝鮮人,把他們派去本州島向倭人報仇,證明他們不是孬種,夠資格當大明百姓的,那才能轉為大明百姓!

要是連這都不敢的,那就沒資格成為大明百姓,轉為大明俘虜,當苦力贖罪得了。

堵胤錫的這個方桉,在道義上,大明也是佔了理的,不好挑刺;順帶著,還能幫大明這邊去消耗九州島的倭軍,減少朝廷官軍的傷亡,算是一石二鳥之計。

對於這個方桉,劉偉超也不反對,自然就頒布實施了。

讓崇禎皇帝和堵胤錫等人想不到的是,哪些朝鮮義軍出身的大明人,竟然也紛紛要求參與攻打倭國本土。

對此,他們只能是感慨一下,倭寇造孽太多了!

這種要求,自然不可能不答應了!

遼東和朝鮮敵人的徹底剿滅,讓朝廷能從這兩邊抽調更多的軍隊出來了。

朝廷大軍的騎軍主力,重新集結到包頭和歸化城一線;原本在西南待過或者西南出身的將領和軍卒,也紛紛往西南那邊調去,另外有一部分,則往廣東和廣西調派。

一時之間,大明境內,到處都是過路的軍隊。

與此同時,徵倭遠征軍的海軍和登來海軍,也抽調戰船,往福建一線集結。

在大明的東線這邊,就只剩下半個倭國在苟延殘喘,留一部分軍力就足夠了。大明的大部分軍力,都開始往西、往南傾斜。

政通司轄下的報紙等輿論工具,也開始重點介紹大明新的敵人,也就是安南叛軍、荷蘭殖民者以及洞吾的東籲王朝,還有青藏高原上的敵人。

原本這些不為大明百姓所熟知的敵人,一下從多方面,各角度地呈現在他們的面前。

對於這些新的敵人,有一部分大明百姓其實有點不以為然的,類似這種的,以往朝廷,只要他們聽話,能向朝廷朝貢就行了,何必打仗呢!說他們的威脅多大,大都是危言聳聽而已!

也就在這時候,固始汗等西部聯軍發起了對明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