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章 請叫我星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6章 請叫我星爺!

洪浪也沒法對陳偉星的打法準確定義,因為陳偉星今年才剛滿0歲,他的打法還在演變成長之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比賽即將開始,雖然是生死戰,可是內蒙隊的休息室內比首都隊輕鬆許多。

一個帶著憨厚微笑的少年,正將乒球往自己的球拍上連續扔彈,玩得不亦樂乎。

他就是陳偉星,正手反膠,反手長膠的單面削球手。

一個隊友好奇的對陳衛星道:“星爺,笑得這麼賊,是不是待會要對首都隊使大招啊?”

乒乓圈內,一般形容長膠都是業餘老大爺愛用,因此0歲的陳偉星就得到星爺的稱號。

陳偉星彈著球,懶懶笑道:“還不是像以前一樣打。”

隊友急道:“星爺,你的第一場對手可是張磊啊!人家是國家隊主力,你應該知道他厲害呀。咦,你的膠皮?”

陳偉星笑道:“才注意到麼?這球的反彈陷進去的感覺都和以前不一樣呢。正因為我熟悉張磊。張磊也太熟悉我。一個削球手,被對手熟悉適應的話,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今天準備了幾款不同的長膠,兩場比賽換著用!”

那隊友笑道:“我就知道星爺憋著壞呢?不過後面兩場的排兵佈陣,要等到三場打完才會確定。說不定星爺根本用不著打第五場呢!對方第三場是個小孩,只要第二場劉振使點勁,我們能:0直接拿下。”

這次全國錦標賽的團體賽賽制,其實有許多創新,只是一般球隊,都沒有領會到其中的妙處。

為了讓團體賽雙方更好的根據隊員狀態調整針對性戰術。比賽規定,對戰雙方賽前只提供前三場的參賽人選。

三場比賽結束,如果:0,比賽自然結束了。如果沒有結束,那麼大比分落後的一方,可以先針對性的排布後兩場的參賽人選,只需要遵循每人最多打兩場與不能連續打兩場的規則即可。

領先一方只能根據落後方確定的人員安排對戰,在最多打兩場,不能連續打兩大對戰規則之外,還需要遵循已經對戰過的隊員,不可以重複交手的規則。

這種賽制規則複雜,同時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比賽中,沒有什麼用處,因此各隊教練還是習慣在開賽前根據一二三號單打的安排來安排參賽順序。

不過在這場實力相近的比賽中,這套規則就有用武之地了。

假如首都隊前三場1:落後,為了避免陳偉星第四場提前上場,:1結束比賽,首都隊可以安排張磊打第四場。

因為張磊與陳偉星在第一場交手過,所以根據規則,陳偉星只能打第五場。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變數與靈活排兵佈陣的存在,李慕華教練只提供了前三場的參賽名單給組委會。

後兩場人選次序根據前三場比賽進展來安排。

下午兩點整,萬千球迷與記者的閃光燈閃爍中,張磊開始和陳偉星進行快速推擋,適應新球。

洪浪開始解說:“張磊這場球精神狀態不錯,推擋適應球的時候,看起來很興奮。這是好現象,打削球手,必須利用對方慢熱,更快的進入狀態,取得領先。陳偉星狀態就一般了,你看他適應球只用正手反膠來回推擋,一直沒有試反手削球的手感,這是不對的。”

陳偉星與張磊幾個練球快速結束,比賽正式開始,陳偉星先發五球。他反手一切,直接發下旋短球。

張磊對陳偉星反手長膠的旋轉有些忌憚,不過在國家隊訓練許久了,經常對戰,透過手型與摩擦CD,大概能判斷出旋轉。

洪浪解說道:“陳偉星用反手長膠發短球,算是常規套路,張磊與他是國家隊隊友,應該輕鬆回球了。咦?回球明顯沒壓住,出臺了,陳偉星正手爆抽一板,得分!張磊應該是判斷錯了旋轉,不應該啊!”

這個球一接過去,張磊就感覺不對,旋轉和以前的感受完全不同,再觀察觀察。

陳偉星並不是傳統的兩面削球手,當正手出機會時,他會毫不猶豫的爆抽得分。

第二球陳偉星用正手反膠發球,這次張磊倒是接的很舒坦。

洪浪解說道:“好的,終於進入張磊的相持節奏了,張磊要先變化,削球手防守很好,拍數越多,對張磊越不利。要搶先變~哦~陳偉星率先變化了,這次反手削球拍型帶點側切,旋轉會比較詭異,張磊措手不及。”

葉影在旁邊附和道:“我聽首都隊有隊友給0歲陳偉星取外號星爺,還是挺貼切的。他球路多變,狡猾詭異,像個球場老大爺!”

張磊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對方根本不是老大爺,甚至不是自己熟悉的陳偉星,完全是個新人打法,反手削出來的弧線與旋轉跟國家隊時完全不同。

難道是更換了膠皮?

長膠,正膠,反膠,防弧膠皮只是很籠統的膠皮分類。

就算是長膠,拍面的顆粒直徑與高度細微變化,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膠皮。

大多數選手膠皮改變一點點,就會很不適應的輸掉比賽。

但也有一些怪咖,平日訓練時就是幾種膠皮換著打,雖然並不是每種都很精通,但勝在變化多。

陳偉星就是這樣的怪咖。張磊適應他的反手膠皮,適應了整整一局。

第一局因為不熟悉陳偉星新膠皮輸掉之後,張磊第二局根據地一局的適應成果,主動調整打法,艱難的贏下一局。

到了第三局,陳偉星見到自己的反手膠皮奇兵作用已經消失了,改為發揮其他特長,就是正反手的銜接變化。

比起傳統兩面削的削球手,他的正手弧圈絕對夠爆,而且嫻熟的兜一板中路,往往很具備欺騙性。

陳偉星正手兜一板中路半高球,騙的張磊發力斜線攻球,實際上無論是正手反拉,還是反手削球,他都做好了準備。

因為反手削不需要提前做發力動作,往往以逸待勞。

如果張磊是斜線拉正手,那更好,發力動作更小,速度更快的反拉早就等著呢?

陳偉星就這樣靠特殊膠皮贏一局,膠皮被適應丟分後,馬上又依靠正反手銜接變化徹底拿下張磊,體現了嫻熟的技術與高明善變的戰術素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