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2章 傳奇的開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2章 傳奇的開端

瓦爾德內爾與蓋亭的第三局,爭奪的尤其激烈。

孔振東也從瓦爾德內爾的打法裡,對控制實現了全新的領悟。

他以前被稱之為控球大師,因為他技術裡有精準控制球的線路與落點的技巧。

瓦爾德內爾的打法,則是對這種控制力進行昇華,他從發球階段開始,就從控制球昇華到控制對手回球選擇的高度。

從控制球到控制人,瓦爾德內爾的技戰術至少在高度上高出一個層級。

孔振東以往的控制球,也有許多是依靠銜接與根據對方回球被動的控制落點,或者透過反切,快帶等改變球的路線與節奏來轉守為攻。

總的而言,他的控球技術是融合在防守反擊戰術體系之中的。

可是他從瓦爾德內爾的這場球,領悟到瓦爾德內爾從發球或者接發球第一個環節,不一定透過發力,也許只是天馬行空的一招排程,可是清晰而完整的戰術意圖卻是從這一板開始,就已經在主動的控制對手回球方式與線路。

這種控制對手的技戰術,根底還在於細膩的手感,厚實的基本功與多變的戰術素養,這些孔振東剛好都具備,因此在自己原本的防守反擊型控球技術上,昇華主動控制對手的打法,會比其他人少走不少彎路。

瓦爾德內爾的控制那麼出色,他的對手蓋亭卻也不是甘於被人操縱的提線木偶。他的正手發力連續快帶弧圈球是衝破控制的利器。

在沒有埃洛瓦的銜接限制後,蓋亭的單打進攻顯得更加流暢,他彷彿一個揮毫潑墨的山水畫家,打法寫意,放肆,不拘一格。

如果說孔振東從瓦爾德內爾那裡昇華的是從控球技術向控制對手轉變,那麼從蓋亭身上,就是自己主動全發力打法在小球時代的細膩融合。

何況蓋亭的正手連續弧圈,形似快帶,卻比快帶力量足,威脅大,又保留了快帶的速度與連續性,這套技術對於孔振東最拿手的正手快帶弧圈打法來說,也是很好的提升。

孔振東原本的正手快帶弧圈,連續性好,功底紮實,落點控制精準,可惜過於柔和,碰到正手爆衝猛人,很容易被對手反衝,可是如果他掌握蓋亭的正手發力弧圈打法,以他更強的控球能力與弧圈基本功,一定能讓正手快帶弧圈的威脅大出許多。

這場控制與反控制大戰,最後還是被靈狐一般,更善於把握戰機的瓦爾德內爾拿下幾個關鍵分,有驚無險拿下第三局。

三局結束,瓦爾德內爾鬆口氣,蓋亭卻彷彿洩了氣。

他的連續發力型打法對身體要求極高,加之巴塞羅那奧運會的賽程過於密集,連續參加雙打與單打比賽的他,體能與狀態原本就在崩潰的邊緣。

如果三局之後,是他領先,他或許還能咬咬牙再拼一局,可是三局之後落後的他,需要在巔峰瓦爾德內爾拍下連扳兩局,這需要體能,狀態,韌勁,心態,甚至一些運氣。

蓋亭實在沒有辦法把這些都調整到最巔峰,還維繫兩局的時間,因此比賽的第四局,蓋亭完全放開,並沒有做激烈抵抗。

瓦爾德內爾在輕鬆的氛圍下,拿下第四局,:1擊敗蓋亭,成為巴塞羅那奧運會的單打冠軍。

在奧運冠軍之上的,歐美媒體們更關注乒乓百年歷史以來的第一個大滿貫得主,這個時代實至名歸的乒乓之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結束了金牌頒獎典禮之後,出於尊重對手,米興邦親自過去與瓦爾德內爾握手寒暄。

瓦爾德內爾謙虛的笑道:“米帥,如果今天你還在比賽場上,我可能贏不下這場決賽。”

米興邦笑道:“老瓦,你是我們敬佩的對手和朋友,你從我和郭愛華那個時代,到程龍燦江家良時代,如今的王滔馬文華這一代,你已經先後與我們中國三代運動員較量。”

米興邦拍拍身邊孔振東的肩頭道:“我們這一代的運動員沒能擊敗你,但幾年之後,我們第四代的運動員就會成長起來。他是孔振東,我希望未來他和你能有精彩的交鋒。”

瓦爾德內爾笑著點點頭,對孔振東也是鼓勵的笑笑,但內心並未真的當回事。

在歐洲,每天喊著要打敗自己而刻苦練球的少年太多了。去年自己在德國打公開賽的時候,羅斯科夫就曾經帶著一個叫波爾的少年來向自己索要簽名。

瓦爾德內爾還記得那少年陽光的笑容,以及立誓要打敗自己,成為世界冠軍時那小大人一般的模樣。

這樣的少年何其多,又有幾個能當真?

瓦爾德內爾與米興邦等人寒暄幾句,就被迫不及待要採訪史上第一個大滿貫的歐美記者們拖了過去。

一位英國記者問道:“瓦爾德內爾,我們都知道,乒乓球在瑞典,並不是第一運動,是什麼,促使你成為這項運動成就最高的運動員?”

瓦爾德內爾謙虛道:“乒乓球百年發展史,有許多比我偉大得多的乒乓名將,我只是剛好生在三大賽齊備的時代而已。不過我能夠在乒乓球上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與我年少的一段經歷有關。”

瓦爾德內爾可能是剛奪冠太過興奮,沒有注意米興邦與孔振東等人還未走遠,他侃侃而談道:“那是1年前,那時候我才15歲,作為少年時的愛好,我奪得了瑞典的少年組冠軍,隨後又奪得了歐洲少年組冠軍。那時候我覺得乒乓並不是一項高深的運動。當時我們國家選派我,送到當時世界乒乓最強的國度中國進行交流學習,雖然只是半個月的學習,卻讓我有了脫胎換骨的認知與信念。”

正準備離開的孔振東與米興邦等人都停了下來,這是一個少年遠渡重洋尋求絕技的勵志故事呀。

這就彷彿孫悟空為求長生,跋山涉水尋找菩提老祖一樣充滿傳奇性。

可中國當時到底是誰教的他,讓他十五歲就打下世界乒乓之王的功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