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6章 球神的偶像【求追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6章 球神的偶像【求追訂】

孔振東拿下第一場,狼獾隊主場作戰,總算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第二場,狼獾隊瓦斯裡對決匈牙利遊騎兵隊蘭克帕爾。

因為上輩子蘭克帕爾在孔振東劉國棒崛起的那個時代早已退役。

那時候中國競爭對手繁多,打法技術日新月異,因此也沒有人指導孔振東看以前蘭克帕爾的打球影片。

孔振東雖然以前對蘭克帕爾的具體打法不瞭解,可是對這個名字卻是如雷貫耳。

這次為了備戰歐冠的集訓,孔振東在第一次在影像裡見到蘭克帕爾。

初見蘭兒帕爾,實在無法把他的外形與他閃耀在整個乒壇巔峰的打法體系聯絡在一起。

蘭克帕爾的外形首先是一個高大的壯漢。

乒乓球屆的高人很多,佩爾森,薩莫索諾夫,王大力,都有187接近190的身高。

可是他們多半屬於瘦長型的身形,就算是肌肉結實的王大力,也與雄壯不沾邊。

克蘭帕爾整個人不僅高,而且壯。他的壯不僅體現在肌肉上,也體現在厚實的前胸與肩背。

他在球場上不動時,就彷彿堆疊的假山,又彷彿即將發狂的大猩猩。

誰都無法想象,就是這樣彷彿笨重摔跤手一般的體形,卻是開創橫板多技術遊擊打法的先行者。

就是這樣壯實的傢伙,能夠打出鯰魚般滑不溜丟的攻防轉換,讓人抓狂。

生在乒乓強國瑞典的瓦爾德內爾,對內前輩,球王級別的瑞典球員極多,可他卻多次坦言,他的偶像就是蘭克帕爾,並且這種遊擊式的油滑進攻方式,雖然技術使用上是中日快攻的引子,可戰術精髓,還是從蘭克帕爾的比賽中感悟的。

因此蘭克帕爾除了七十年代歐洲球王的美譽之外,他的另一個外號是球神瓦爾德內爾的偶像。

能夠成為乒乓藝術家瓦爾德內爾的偶像,小山一般的蘭克帕爾自然有他的突出之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決比他年輕二十歲,衝擊力更強的瓦斯裡,蘭克帕爾腳步幾乎很少移動。

可是他的神奇之處就在那裡。他的手臂,手腕彷彿自帶魔力。不需要腳步配合,僅僅依靠手部動作的切換與組合,就已經讓瓦斯裡疲於奔命。

最後,蘭克帕爾幾乎是以站樁式的打法,卻又是極為詭異多變的球路:0輕鬆戰勝瓦斯裡,為遊騎兵隊在大比分上扳平了比分。

本格森將瓦斯裡推上第二場對決蘭克帕爾,已經是幾乎放棄了這一場。對於瓦斯裡的輸球,他只有鼓勵與鞭策,沒有責怪。

他排兵佈陣的目的,只是讓西斯·潘發揮全力,戰勝匈牙利遊騎兵隊的第三單打即可。

匈牙利隊的第三單打,徹底暴露了孔振東提示的匈牙利需加強年輕隊員培養的問題。

匈牙利約尼爾與蘭克帕爾無論多麼強大,卻都已突破四十歲,那麼如果沒有加強年輕隊員的培養,就算他們奪回世界乒壇的最高榮光又怎麼樣、後面的年輕人守得住麼?

西斯·潘拿下第三場,則匈牙利遊騎兵隊被逼到懸崖邊,先一步決定後兩輪的對戰人選。

遊騎兵隊的選擇就是那麼一針見血。

後兩場對決名單顯示在中央大屏上。

第四場,孔振東對決蘭克帕爾,第五場,西斯·潘對決約尼爾。

透過第三場西斯·潘呈現出的實力,加上約尼爾又休息了足夠長的時間,不會有體能問題,因此所有觀眾都判斷西斯·潘第五場逆襲的機會極低。

因此孔振東與蘭克帕爾的第四場對決,在所有人心目中,才是決定兩隊命運的勝負場。

第四場比賽進入對練適應新球,孔振東還沒從第二場的比賽感悟中醒過來。

時間確實太緊了,蘭克帕爾第二場手部連續動作帶來的震撼孔振東還沒想到怎麼破解,比賽就正式開始了。

還好,先發五球的是孔振東。

孔振東先發正手短球,蘭克帕爾側切,整個身體的移動明明看起來很被動,可是回球就是那麼乾脆而迅猛。

孔振東開局五球,還是以試探蘭克帕爾的技術為主,他五個球,變化了五中擊球位置與進攻線路。

克蘭帕爾身材高大,手部護臺面積極大,因此避免了腳下步伐的不足夠。

在發球輪,孔振東拿下分,算是中規中矩。

進入接發球輪,才是真正的考驗。孔振東沒辦法進行快速正手搶接,因為蘭克帕爾的反手連續攻的連續性與線路控制都太絕妙了。

正是這樣完美的掌控力,讓蘭克帕爾腳步只是小範圍動兩下,進攻主動權卻一直無法拿下。

前十球,5:5,孔振東沒有找到破解蘭克帕爾的辦法,卻也沒有處在下風。

這樣比分糾纏的局面隨之持續,連續交換幾次發球輪,孔振東與蘭克帕爾都只能在自己的發球輪,保住一分的優勢。

看臺上瑪德琳問身邊的愛德華爵士道:“舅舅,你有沒有覺得孔振東現在的比賽,這種比分糾纏的局面越來越多了。他以前對戰阿佩阿倫,佩爾森這樣名將的時候,也有過五六分領先,四五分優勢結束比賽的呀,現在這些歐洲老將更強一些麼?”

與維多利亞和瑪德琳全程陪伴孔振東客場之旅不同,愛德華爵士中間有許多狼獾隊的客場比賽沒有看。

正因為愛德華爵士觀看比賽間隔更久,他對孔振東比賽的狀態與表現以及半年多以來的差別感受的更加明顯。

愛德華爵士道:“這其中不是對手的孰強孰弱問題,而是對手越來越重視對孔振東的研究。孔振東剛到瑞典時,面對諸多名將,每一局的中段或者臨近結尾關鍵球,突然使出新戰術或者針對弱點的打法,一擊必殺,也往往會取得幾分的領先。”

維多利亞與瑪德琳都點點頭,想起了幾個月前的日子。

愛德華爵士接著解釋道:“那時候的孔振東還是個打法體系不確定,不成熟的打法新人,因此可以切中要害,一擊必殺。如今隨著他在歐冠與聯賽中的現象級表現,所有的球隊與對手都開始研究他。在研究對手與選擇打法剋制這方面,老運動員的經驗與比賽閱讀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地步,因此越是老選手,經驗越豐富的對手,越能利用賽前的模擬訓練,尋找剋制孔振東的方法。比賽也就陷入了彼此剋制與變化的膠著局面。”

瑪德琳點頭道:“明白了,就是說孔振東由以前研究對手,針對對手,衝擊對手,變成現在的被人研究,被人針對,被人衝擊,比分就會膠著到底了。”

維多利亞點頭道:“我覺得這樣的比賽也是好事,每一局都是最後一兩球的絕殺之局,可以鍛鍊孔振東最後關鍵球的處理經驗,這種經驗,從身體到心理狀態都是非常難得的體現。”

愛德華爵士卻在此時喊道:“快看,這個球好有想法!”

此時場上比分已經來到15:15,孔振東發球。

經歷這麼久的膠著與摩擦,已經來到第一局的最後一輪發球。

孔振東在這次發球中,改變化為專注。

他的目標非常明確,發球猛發正手,又快又奔。

蘭克帕爾的接發球千錘百煉,所有歐洲實力球選手都望而卻步。

在他們看來,蘭克帕爾的接發球,是最和諧的韻律。

只有孔振東,二十一世紀穿越而來,同時又是全正手發力搶接進攻打法體系的鑑定實踐者,他才在觀察蘭克帕爾的比賽,並親自對決後,產生了不和諧感。

因為蘭克帕爾的所有接發球動作,雖然各種變化,各種行雲流水,但孔振東卻發現,根源上,所有的發球都是在大的反手接發球技術體系中醞釀變化。

這也難怪,蘭克帕爾是七十年代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集大成者,那個時候傳承下來的橫板接發球戰術基本上都是反手過度一板,調整身體狀態後,尋求相持的機會。

歐洲人一開始的輕視接發球,在蘭克帕爾這裡得到了改善。他改良了歐洲人反手隨便過渡一板的隨意性,增加了許多的變化與突襲。

這種改良讓同一時代的傳統接發球一般的對手們擊節讚歎。

可是孔振東站在後世眼光來看,蘭克帕爾萬變不離其宗。蘭克帕爾沒改變只有反手接發球的習慣,那麼自己就一定能打到正手的軟肋。

有了明確的攻擊目標,孔振東五個發球一個比一個猛烈,都是帶著撕裂空氣的爆響轟向蘭克帕爾正手。

蘭克帕爾也用反手的一些小動作,配合側身,退臺等,利用反手接正手球。

但如此被動的姿勢回球,擊球質量很差,讓孔振東可以進行從容的第三板搶攻。

這一輪發球局的猛烈的攻勢,蛇打七寸一般的猛攻蘭克帕爾不適應的正手接發球,一舉在發球輪中拿下四分。

19:16,雖然只有三分優勢,可是蘭克帕爾面對三分劣勢以及最後的五分發球,他一時之間又找不到孔振東接發球如同他自己反手習慣那樣巨大的漏洞,因此他的發球只能中規中矩。

最後的發球,孔振東與蘭克帕爾各取兩分,孔振東1:18,拿下了第一局勝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