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5章 直板雙反膠的殺招【求追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5章 直板雙反膠的殺招【求追訂】

孔振東前五個發球,他與劉國棒的連續進攻佔據優勢,五個發球拿下四分。

根據輪換發球規則,接下來是王飛發球,孔振東接發球,隨後是秦志健與劉國棒先後擊球。

王飛近臺,低拋乒球,球拍反面三指在擊球瞬間猛地一頂。

拍型的突然變化,帶出發球的旋轉突變。

孔振東做好的上臺準備不得不緩一緩。

國內這幾年漸漸形成了共識,就是直板反膠打法不可能成為直板打法扭轉頹勢的救世主。

可是王飛,秦志健這一代直板反膠的佼佼者,還是從這種新的改良中,找到了一些成功的特質。

直板選手對比橫板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就在於發球時板型的多變與發力技巧的變化。

那麼反膠的優勢是什麼呢?相比較顆粒正膠而言,反膠具有更強的主動生成旋轉的能力。

過去直板正膠選手,膠皮本身是無法製造旋轉的,這樣的選手只能依靠手腕的發力來製造特殊的旋轉。

可一旦直板加上反膠,至少在發球的變化上,能夠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孔振東以前接觸王飛的時候,發現他的發球只能算中規中矩,可如今經過吳靖平教練鍛造過的直板反膠發球法,發出的旋轉讓孔振東一時之間都判斷不出旋轉與落點。

孔振東知道,未來馬林就是依靠直板加上反膠的特質,外加自己對於轉與不轉的精妙領悟與把控,使他成為1世紀最強的發球大師。

如今的王飛還和馬林相差很遠,可是同樣受教於吳靖平教練,同樣是直板反膠打法,因此在王飛身上,已經可以看到未來馬林發球體系的雛形。

孔振東接發球比較被動,這就給了秦志健較好的起球機會。

秦志健第三板直接強攻。

劉國棒以超級旋轉與多變的進攻見長,讓他在第四板頂著秦志健的第三板搶拉,確實強人所難。

王飛秦志健拿下發球的第一分之後,心態並沒有大起大落。

因為在他們看來,劉國棒與孔振東雖然也都曾經入選了國家隊,可在同齡選手之中,並沒有什麼亮眼的國際大賽成績。

何況王飛秦志健知道孔振東劉國棒組對時間不長。他們相信,這種為了參加全運會臨時拼湊起來的組合,一定不會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

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將比賽平穩的拖長,然後讓他們的弱點與不默契暴露的越來越多。

雙打比賽的發球接發球賽制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單打對決的直接拼接升級版。

孔振東就算上一個發球沒有處理好,這個發球依舊只能頂著上。

賽制侷限了劉國棒上前幫忙的空間。

劉國棒拍了拍孔振東的後背,這是雙打搭檔間的默默鼓勵。

王飛接下來的發球注重了線路的變化,不過孔振東靈敏的球感此時得以發威。

他明確的抓住了王飛的發球關鍵點是旋轉的變化,而不是線路的變化。

只要判斷準了旋轉,接發球的成功率至少成功一半。

孔振東這個接發球雖然沒有能夠反守為攻,可是他的回球也將王飛的旋轉徹底封住,兜了回來,算是破解了王飛的發球。

尹蕭高興的鼓掌,觀眾席上的guob郭兵與葉影也帶頭叫好。

這個球秦志健的回球相對被動,可是他的銜接做得非常好。

此時王飛與秦志健雙直板,雙反膠的另一個優勢體現了出來。

那就是銜接完全無縫。

王飛與秦志健組對時間較長,同時幾乎一致的直板反膠打法,兩人近似的身高體形,力量速度,使得兩人彷彿兩個長得不像的雙胞胎。

因此吳靖平對於直板反膠雙打組合的改良絕不僅僅是發球這一個環節。

秦志健與王飛之間的銜接球,就彷彿一個人的連續單打一樣。

這種銜接的天衣無縫,彌補了這個球的些許被動,變成了連綿不絕的進攻。

如果說孔振東與劉國棒上一輪的進攻,是兩人各自實力,各自流派的狂轟濫炸的話,王飛與秦志健的連續進攻,就像是一個直板單打選手的連續進攻一樣。

這就好像是王飛與秦志健,用兩個人的力量施展出洪浪幾年前的絕招,洪門三疊浪一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孔振東非常靈敏的感覺到了這種進攻手段的熟悉。

可是王飛與秦志健兩人的連續發力,連續加力,比當年一個省隊級別的洪浪要強多了。

一旦王飛秦志健的連續進攻不斷加力,而銜接中有沒有明顯反攻的空當,孔振東劉國棒只能再次丟掉這一分。

王飛接下來的幾個發球,自信心更強了。

如果旋轉被孔振東抓住,秦志健的連續銜接可以化解被動,然後兩人施展連續加力的爆抽連環殺就行了。

如果孔振東接發球都沒有抓住,秦志健則毫不留情的從第三板就開始殺球,殺傷力更大。

五個發球廝殺下來,王飛秦志健也在斯基的發球輪拿下四分。

開局5:5平,現場觀眾掌聲雷動。

作為國內乒乓球迷而言,現階段國內聯賽還沒有影子的情況下,全運會與全國錦標賽已經是能見到的唯一高水平乒乓球賽的機會。

此時孔振東劉國棒與王飛秦志健的廝殺,雖然大家還不是國家隊知名球手,可也只有在全運會的舞臺上,才能見到這種級別的高手,開局一瞬間就進入最佳狀態,一路各展奇謀,每一個球,每一分,都凝結著智慧與力量的拼殺。

經歷了十個發球,發球權重新回到孔振東劉國棒一方,對方是秦志健接發球,然後孔振東擊球,最後是王飛擊球。

劉國棒發球之前,身體微微晃動,他的肩部到肘部的發力變化,經常能夠欺騙接發球的對手到暈頭轉向的地步。

劉國棒微微矮身,左手平端乒球,食指指尖水平伸出。

隨後左手手臂猛地一抖,乒球以急速旋轉上拋之前,先從伸出的食指滑翔飛出。

這種極致美感,就彷彿戰鬥機從航母起飛前經過漫長的跑道一樣。

劉國棒微微側身,伴隨乒球的下落,旋腰搓板,同時嘴裡大喝一聲:“chua!”

孔振東再次聽到劉國棒發球時,伴隨這麼魔性的吶喊,還好,這場球,兩人是作為隊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