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8章 最強朝韓聯隊,誕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58章 最強朝韓聯隊,誕生!

米興邦回國才一個多月,但去年亞運會上,中國民間交流少年挑落南韓冠軍的段子他也聽說過。

米興邦問道:“他今年是十三歲還是十四歲?看他意識不錯,手感也柔和,很有培養價值呀!”

鄭教練笑道:“小孔是東北黑土地養大的孩子,還不到11歲。只是營養好,比同齡孩子高大,最近長身體呢!”

米興邦道:“不到十一歲?那潛力更大了!在基礎訓練的同時,有沒有透過一些比賽訓練一下心理、一味苦練的效果比不上以賽代練。”

鄭教練道:“我向李總教練報備了,今年下半年的乒協杯是國內最重要的比賽,我準備讓振東報名參加少年組比賽。”

米興邦道:“少年組?那得到的促進和歷練不夠吧!我建議直接上成年組進行比賽。南韓,日本,為什麼總能誕生十五六歲的天才球員?因為他們十二三歲就獲得與成年高手的對戰機會,甚至獲得國際大賽的歷練機會,當然成長的更快!”

鄭教練猶豫道:“不滿11歲,直接上成年組?會不會輸的沒信心啊?”

米興邦笑道:“心理關過不了,就沒有培養價值了。不摔打摔打,金牌不會飛著掛到我們脖子上。我已經跟總教練報備過,世乒賽一結束,我就要從國少隊調一批娃娃到國家二隊,親自打磨,讓他們和一隊一同操練,一同比賽,我們的新老交替,刻不容緩了!”

李軍心裡為米興邦點贊,果然是有魄力有想法的人物啊!

鄭教練點頭道:“振東乒協杯能否參加成年組比賽,我要報備李總教練,不過你的建議,我會認真轉達的。”

李軍琢磨著,今天米興邦關於加大少年隊員以賽代練的想法應該加在李富貴副總教練調研新聞稿的結尾,順便也表揚一下首都少年隊員的梯隊培養。

米興邦仔細留意了下孔振東橫板弧圈結合快攻的打法,內心模擬著這少年如果配上自己欣賞的直板快攻劉國棒,會不會是天生一對?

米興邦隨即覺得這想法有些過於遙遠,立刻將它深埋心底,與鄭教練去觀察其他年輕苗子。

米興邦離開,李軍卻留了下來,與結束了一輪攻防戰術演練的孔振東聊天。

孔振東好奇道:“軍哥,離世乒賽只有一個月了,這時候公佈大名單,是慣例。可是這時候才開始選陪練,也太臨陣抱佛腳了吧!”

李軍道:“不是才招,是擴充,進行新的戰術對手演練。”

孔振東心有所感,鄭重卻好奇道:“國際強隊就那麼幾個啊,還需要模仿新對手?”

李軍低聲道:“訊息沒有擴散,但已經證實了,南韓與北朝上月達成共識,將以朝韓聯隊的全新陣容參加千葉世乒賽,而且兩國選手已經開始聯合訓練,應該會組成多對雙打及混雙組合!”

南韓北朝合併了?至少是在體育界合併了!

91年絕對是風雲激盪又風雨飄搖的一年。

蘇俄搖搖欲墜,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體育強國衰敗在即,作為宿敵的北朝與南韓卻在此時達成了體育融合。

朝韓聯隊這樣的組合在其他領域能有什麼威脅確實談不上,可在乒乓球領域絕對大有作為。

李軍道:“李富貴教練就是直板左推右攻的代表人物,對朝韓兩國在中國快攻基礎上演變的,更有威脅的進攻,他準備多選一些直板快攻手陪練,模擬朝韓聯隊的各種組合。比如南韓玄靜鶴要是配上北朝李鳳姬怎麼辦?南韓金哲珠配上北朝崔勁射怎麼辦?這兩個國家隊單獨面對中國,都是巨大威脅,如果合併結果1+1大於二,中國的千葉之旅就更難了。”

孔振東理解李軍的意思,乒乓比賽,歷來就有紙面實力與化學反應的差別。

男隊方面,南韓劉南魁,金哲珠,北朝李根祥,崔勁射。如果兩隊單獨面對中國隊,因為缺乏第三單打,紙面上實力必敗無疑。

可是一旦這四人相加,將是不輸於中國隊的紙面實力,至於最終勝敗,就要看排兵佈陣與化學反應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女隊方面,南韓有玄靜鶴,洪賜玉,北朝有李鳳姬,餘順福。她們相加的紙面實力還是弱於中國,可是她們卻能組成各種陣容的雙打,排兵佈陣上會給中國更多的壓力。

鄭重急道:“現在本來就是歐洲全面碾壓的時代,朝韓再一聯手,我們離亞洲第一已經越來越遠了啊!”

孔振東琢磨道:“就看中國隊派什麼陣容去應對吧!”

此時,中央球檯的調研訓練結束了,十六名男女隊員被臨時徵召為國家隊陪練。

李富貴副總教練已經在做熱情洋溢的總結發言。發言最後,藉著記者提問,李教練公佈了中國隊參加千葉世乒賽的二十人大名單。

必須承認,八九十年代的國際乒聯,無論中國隊處於絕對統治地位,還是史上最低谷,都沒有像後世一樣在參賽名額上卡中國隊脖子。

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隊往往為了要派男女各五人參加世乒賽,而要在國際排名和積分上絞盡腦汁,真得出動數學家才行。

國際乒聯更是在017年,將所有國家參加選手控制為男女各四人,這顯然是對中國隊的全力封殺。

這一輩子,孔振東的目標除了拿世界冠軍,贏下上輩子遺憾的比賽,更重要的,是要改變中國乒乓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

後世球友不可想象,九十年代中國一次世乒賽,男女可以各派十人,光是混雙組合,就組成了九對,就是衝著包圓去的。

人數雖多,可是孔振東聽著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眉頭越皺越緊。

扛旗人程龍燦去年亞運發揮一般,今年果然落選了世乒賽大名單。

馬文華成了無可爭議的一哥。

王滔因為亞運會的奇兵崛起得以入選,‘內戰行家’張磊的名額也不意外。

隨後就是一連串雙打還行,單打不出眾的老將。

輸的清光的魏青光,並非神童的於神童,既不超級也不傑出的解超傑。

剩下的則是作為主力雙打搭檔的王玉剛,呂寧。

孔振東皺眉問道:“沒有選派年輕新人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