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5章 乒協杯,我來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65章 乒協杯,我來了!

時間進入六月,國家隊千葉慘敗的餘震還在各大報紙上不斷肆虐。

主教練席木恩引咎辭職,教練組大部分教練被調離崗位。

留洋義大利,年初回國的米興邦,被提拔為中國男隊代理主教練。

代理二字,頗為耐人尋味!

魏青光等一批老將在罵聲中選擇退役,等待他們的只有地方隊教練職位,或者出國撈金,試圖煥發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二春。

米興邦力排眾議,決定藉著國家隊空出的名額,大力提拔國少隊,國青隊隊員進入一線,為三五年後的翻身仗儲備力量。

這種佈局長遠的擔當,真不像一個‘代理’的過渡性人物的作為。

同時,米興邦行文,國家隊下發各省隊。打破以往人情選送省隊隊員進國家隊的慣例,實行成績考核制度。

以91年為例,進入乒協杯前八強的非國家隊年輕隊員,將優先考核遴選,對於前三名的年輕隊員,進入國家隊不設任何門檻。

檔案一出,激起千層浪。

今年因為沒有全運會,乒協杯的比賽重要性被提到了歷史最高點。如今前八名可以問鼎國家隊遴選名單,這對於沒有門路的青年隊員,刺激性不亞於古代科舉。

在千葉慘敗的喧囂與國家隊名額的爭奪中,孔振東一直在默默地練球。

這一個多月,他還是在練反手擰拉,而且找到了節奏上速度上落後的解決方法。

這條路,鄭教練是不看好的。陽光之下無新事。乒乓球技術發展一百多年了,因此想要誕生一個前人沒有的新技術,何其難?

反手擰拉,也不是到九十年代才出現的新技術。可國人以前為什麼沒人用?因為在小球時代,回球速度奇快,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反手發力擰拉,拖慢對抗節奏,效果還比不上反手快撥,快彈。

小球時代的技術趨勢原本就是反手快速過渡,正手包打天下。哪怕是反手強的孔振東等名將,也逃不出反手建立優勢,創造機會,正手解決戰鬥的鐵律。

因此,反手擰拉在小球時代是非常雞肋的技術。聽說孔振東要將它開發成反手主要進攻武器,鄭教練一開始是拒絕的。

但最終,鄭教練並未阻止,因為這半年多的基礎訓練,孔振東表現的太妖孽了。

他用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少年隊員三四年的基本功練習。最重要的是,孔振東從不犯錯。對於年輕隊員過往訓練中會出現的技術瑕疵,心理波動,孔振東一概沒有,這表現過於天才。

鄭教練卻知道,一個不犯錯,沒有碰壁的少年隊員,是不成熟的。沒有經過挫折磨練,他的心智就難以成熟,如果挫敗在國際大賽上突然來臨,那就完蛋了。

因此,對於訓練快於常人幾倍的少年,突然要學習一種註定失敗的技術,考慮到孔振東只11歲,鄭教練決定放任不管。挫敗了,再回頭,也是一種歷練。何況他還年輕,從無彎路,從未犯錯的孔振東擁有嘗試的資本。

反手擰拉在小球時代吃力不討好,孔振東是知道的。這也是為什麼星光璀璨的九十年代,卻只有科貝爾,格林卡等寥寥數人使用這門技術,而且國際成績並不出眾。

孔振東練習反手擰拉首先是為大球時代儲備力量。如果這輩子的大球改革依舊發生在001年,那麼那時候二十多歲的自己,重新學習大球技術,是很吃力的,適應不了大球,自己就得早早結束運動生涯。

因此必須在十五歲之前的技術成型期,在眾人怪異目光中,加練大球技術,作為儲備。

更何況,孔振東堅信反手擰拉絕不是只有大球才能使用的技術。前人用不好這套技術,是因為無法融合進一套成熟的反手戰術體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孔振東目前的反手快帶+快切戰術獨樹一幟,也具備擴充套件的空間。

孔振東改良小球時代的反手擰拉戰術首先就是從融合進快帶+快切的戰術體系。

反手擰拉終究只是一板,在大球時代,接下來可以反拉相持,然後正手抽殺解決戰鬥。

球速奇快的小球時代,沒人跟你反拉。那麼擰拉的前後,如果配上速度快的快帶,快切,擰拉一板對節奏的拖慢將不明顯。

除了融合進戰術體系,孔振東對擰拉一板的擊球時機也做了改良。

在弧圈球時代,為了應對對手的弧線與旋轉,運動員們幾乎都選擇乒球上升到最高點,或者即將下墜的時候擊球。

這樣可以完整的判斷對方的弧線,而且在來球動能最弱時擊球,便於控制自己的旋轉與弧線效果。

對於快彈,快撥等技術,這樣擊球是沒問題的。可是反手擰拉,動作大,發力遲,如果還在這一時機接球,速度和節奏就太慢了!

怎麼提速?孔振東選擇將擊球時機提前到乒球反彈上升期提前回球。

這個時機的反手擰拉,有諸多好處。首先是回球更快,彌補了反手擰拉本身技術動作慢的弊端。

其次在上升期回球可以讓乒球與球拍充分摩擦,產生的旋轉與力量疊加更強。

更完美的是,回球弧線極低。

對方一旦打到了你的反手,目的就是為了佔據主動,自己反手回對方正手球,本身是處在被動下風的。

可是一旦回球弧線極低,讓對方無法上手攻球,只能被動過渡,那麼你就成功的扭轉被動為主動了。

這麼先進的擊球技巧,在孔振東之前的八九十年代名將,為什麼沒人用呢?

首先是因為小球時代球速過快,旋轉過強,判斷擊球最高點需要極強的反應與敏捷。所有運動員十五歲之前練球,是為了整個職業生涯打基礎。就算十五歲之前,能憑藉出色的反應,這樣擊球,那二十歲之後呢?

乒球運動員與正常人不一樣,正常人二十歲之後才進入身體的巔峰期。乒球運動員二十歲之後,反應已經下降,進入靠經驗與技巧打球的時代。

劉國棒這樣的快攻手,只能打到4歲,王大力那樣反應慢,力量大的選手也才打到8歲。

對於一項二十歲後,反應就跟不上的擊球技巧,沒有年輕隊員費力嘗試。

孔振東卻不怕,二十歲之後,我的反應是降低了,可是大球時代,旋轉與球速也降低了0%。

這個世界,只有孔振東知道,自己二十歲之後,下降的反應與敏捷,足夠應付那個時代的大球回合速度。

沒有後顧之憂,這樣的大殺器註定成為少年孔振東的殺手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