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3章 對決長膠怪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3章 對決長膠怪客

到了1世紀,乒乓球市場化喊了許多年,但真正市場化做起來的只有乒乓器材這一塊。

大球時代,底板,膠皮分開賣,一柄球拍600~000不等,這還不算球星代言的珍藏版。

日本蝴蝶統治市場,中國紅雙喜賺點辛苦錢。

隨著大球時代來臨,反膠已經成為通用膠皮,雙面反膠運動員幾乎佔了95%以上。

大球時代的膠皮差異,其實就是在反膠的大體系中再進行分類,分為特別光滑的,和不那麼光滑的,以此來打出不同的旋轉與弧線。

而在九十年代的小球時代,國際乒聯未作出膠皮與膠水的限制之前,膠皮打法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的。

圈外朋友會覺得,乒乓球握拍分橫板,直板,膠皮又分正膠,長膠,反膠,防弧膠,太複雜,太難懂了吧!

通俗的理解,很容易入門的。

將球拍理解為一塊底板與兩面膠皮。膠皮正面佈滿顆粒,反面相對光滑。

將光滑面附著底板,顆粒面朝外,稱為正膠,顆粒面附著底板,光滑面朝外,稱為反膠。

至於防弧膠皮,不過是反膠的一種,透過彈性和光滑程度的調整,讓對方的弧圈球在球拍上轉不起來,抵消對方的旋轉。

那這面膠皮是不是通殺呢?乒乓的奧妙就在這裡,你能防住對方的旋轉,但你這面膠也打不出旋轉,就是這麼相生相剋。

皖南陳術,他使用的長膠,其實也是正膠的一種。

正膠的表面佈滿圓柱體的顆粒,圓柱體的高度大於直徑時,這種膠皮的顆粒更長一些,因此稱為長膠。

90年代,使用長膠的運動員還是很多的,特別是直板快攻運動員,往往用長膠抵抗歐洲的弧圈旋轉,然後用詭異的線路偷襲得分。

皖南的陳術,稱他為奇才,就因為他居然不是直板。他是橫板正手反膠,反手長膠運動員!

這得多奇葩啊!

孔振東與陳術的開場十個球,非常快的以:8落後,這是孔振東這輩子打球以來,遇到的最差開局。

孔振東的長處是用腦子打球,打一板,想三板,具有完全的戰術體系。

可是面對長膠,真的沒辦法。因為長膠接出的球,對方自己可能都把握不住落點和弧線,突襲感特別強。

孔振東有些能理解幾年後國際乒聯正式禁止運動員正規比賽使用長膠的規定了。

從技術打法多樣性來說,國際乒聯的改革抹殺了這一非常特別的技術流派,是不可取的。

但是因為長膠的不可捉摸,嚴重制約普通人學習乒乓球,影響乒乓球的民間推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更何況,長膠經常出一些比賽雙方都莫名其妙的弧線球,比賽回合數很短就結束了,觀眾根本欣賞不到乒乓的奧妙,只需要數比分就行了。無法沉浸其中,領會速度,力量,準度,旋轉帶來的美感。

就像這場比賽,圍觀的記者們也和孔振東一樣,還沒進入狀態,就已經打了十個球了,沒有一個球超過三回合。

其實要是普通的長膠運動員,孔振東不會那麼難打。

可惜陳術偏偏是個反手長膠運動員。陳術的戰術打法很清晰,正手反膠主打弧圈對拉,堂堂正正。反手長膠,主打限制對方弧圈,線路突襲。正手正,反手奇,都能得分。

更何況孔振東現階段反手技巧練得更多,更熟悉,偏偏碰到了對方的反手長膠限制反手位弧圈球。

這樣,反手擰拉,對拉都沒啥威脅了。

孔振東壓慢節奏,思考對策,在6:11的局間時刻,申請裁判需要喝水擦汗。

這是合理暫停。

孔振東吞嚥了幾口鹽水,略作猶豫,還是決定在這場比賽使用自己準備後續加強,現階段還不成熟的新技術。

反正第一局落後這麼多了,只能衝一衝。

孔振東發球,球路繼續往反手引,陳術徹底興奮了!

哈哈,哥們以前碰到的對手,都是正手分勝負,偶爾反手長膠突襲一下。今天真是爽啊,這小孩最近不是挺火麼?怎麼腦袋缺根弦,老往我反手位送球?

孔振東還是反手位大力擰拉一板。陳術怡然不懼。這種拉出的弧圈對別人是大威脅,可對於自己的長膠,顆粒摩擦充分,能卸掉大部分的旋轉,完全無威脅,無非是回球弧線升高而已。

我升高弧線,你上手對拉又能怎麼樣?我反手不怕你拉出的弧圈啊?白費體力。

一邊想著,陳術得意的回球。

孔振東確實反手準備大動作起球了。卻不是反手對拉相持,而是突然爆抽直線,孔振東的反手直線是陳術的正手。

陳術正在得瑟自己的反手呢!對方的爆抽正手位已經得分了。

反手擰拉接爆抽直線,這是後世國乒希望之星,最具扛旗潛力的範振東的絕殺套路。

如果只是反手相持中,突然變線正手球,世界頂級名將們還是來得及正手回球的。

可是一旦是正手爆抽,速度就太快了,範振東使出這一招,世界名將都接不住。

孔振東重生後,決定打球的那一刻起,就希望對比前世,做出一些改變。

自己前世最強的是節奏與落點的控制,透過控球,限制,調動對手出破綻,相持中得分。

這些優勢,防守強於進攻。這輩子重走人生路,打法還一模一樣,就沒意義了!

這輩子想擊敗更多的名將,達到更高的高度,必須加強進攻。

那麼在技術未成型期,苦練誰的技巧可以和自己的橫板防守反擊型技巧融合並且互補呢?

孔振東選擇了後世最具王者氣象的範振東。

孔振東穿越前的015年,範振東只是剛剛嶄露頭角,正反手進攻能力爆表,擰拉,快撕,幾乎無解。不過在防守端,特別是臺內小球處理上,特別粗糙,手感失之柔和。

這樣的技術特點剛好與自己互補。

可惜範振東的全發力進攻打法對身體素質要求太高,十一歲的孔振東也只是摸到門檻而已,他的反手擰拉接爆抽直線只有後世範振東的三成功力,國家級名將都能接到這個球。

可惜,陳術的正手只是一般而已,離國家級名將還很遠。

從這球開始,這場比賽開始逆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