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1276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奪城前的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奪城前的準備

聽到張雲的命令,張萬大叫一聲:“不可!你這樣前去營救,只會讓事情更糟糕!倘若汪惟正抓到你們,然後要挾我們的籌碼必定大增啊!”

“是嗎!我今天就在此立誓了,倘若被汪惟正抓住你們大可不必救我!繼續守好青居城!”

張雲心裡清楚其他人的考量,自然明白他們不希望前去營救的願望。

這一次營救既是向世人表明宋庭依然在川蜀的存在,也是為了證明當前的政權的合法性!

另外也是為了向反水的武將看到新的希望!

這個破冰局面必須從大良城開始,川蜀才能迎來生機,這一次汪惟正是拿著東川的廣安民眾作為賭注,賭張雲不敢出兵,然後名利雙收,作勢要挾!

而張雲這次想好了,只要前去無論成敗與否都將汪惟正的計策破掉,唯一的代價就是用青居城的首領來換取百姓還不一定能夠安穩迴歸的結果!

“不可啊!將軍!你這樣貿然前去,敵人肯定在路上設定了很多埋伏,只要進去了就很難出來了,別說是再去解救民眾了!”

盧慈華面露難色地看著張雲,對於突然的這個決定所有人都感到不解。

“是啊,張雲,你這樣貿然前去不但起不到救助劉整之功效,搞不好打草驚蛇,還使得未來營救百姓就更加困難了!”

王聰搖搖頭說道。

“我覺得可行!因為人數少,還是騎兵,方便突圍,再者若是劉整真的願意接應,大可進入大良城守護,大良城地形易守難攻,恐怕汪惟正做夢都想不到出城的士兵竟然有了內應!”

政通嘿嘿笑了兩聲,不住地瞅著張雲。

張雲滿意地點點頭,站起來說著:“張萬聽令!明尼暫領青居城,政通、王聰、盧慈華作為副統領,呂德負責城守以及後勤!待我在大良城被圍十日之後即可發動小股合圍,之後來個裡應外合打他個措手不及!”

眾人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命令都蒙圈了,言外之意好似已經攻下了大良城一樣,殊不知大良城的守軍不算的話,就是沿途的蒙元兵站都夠出城的一千人喝一壺的!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不過什麼都不用說!另外那些個乞討軍暫時留著!我怕萬一......”

剩下的話張雲沒有說完,他的直覺告訴他這一次的兇險程度易於平常。

眾人聽到張雲的話語也不再勸阻,既然他是總決策者,底下人只有建議權而不具備決策權。

張雲已經來到了城內的大營內,挑選了一千人作為這一次出城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從會騎射的騎兵中挑選的。

宋軍隊騎兵只是步兵的輔助,以至於部隊的機動性很差,只能靠重灌步兵來彌補差距。

而青居城內俘獲了大批蒙元遺留下來的戰馬,足足有三千匹之多,足夠組建一支機動性的騎兵部隊。

負責騎兵訓練工作的是從釣魚城跟過來的李島,此人也算是官宦世家後代,擅長於騎術,弓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將軍,你來這裡是不是準備提領一千人出城?”

李島陪同著張雲檢查部隊詢問著。

張雲點點頭:“我們這次出城危險,你挑選一些精壯的士兵!”

“其實將軍,如果真要攻打大良城路途遙遠,就是進軍抵達大良城城下都很難,不如遊擊起來!”

李島一臉諂媚地笑道。

“遊擊?”

張雲不明白這個傢伙到底想要講什麼!

“我是廣安人,對於那邊的地形太熟悉了!”

李島的話語讓張雲來了興趣!

“你是說你熟悉大良城?”

“不僅僅是熟悉還去過大良城鎮守過,不過那時候是築城的廂軍士兵!對於全城基本上都很熟悉!”

李島在大良城鑄造之初是依照廂軍的身份參加了,對於大良城的每一處都很熟悉,自然明白大良城的難點在哪裡。

“你講講情況!”

張雲喜出望外,原本一點頭緒都沒有,現在倒是突然碰到李島這個傢伙,真是連老天都眷顧宋軍啊!

“大良城是複合方山城堡甕城體系!內外城之間修建了很多連環們,且城牆與城門相連,甕城從主城的梯雲出發可以很快部署到各處城牆內外,只要敵人攻破第一道城門,則極有可能陷入甕城,被甕中捉鱉!”

李島的說法讓張雲蒙圈了!甕城?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這個甕城是什麼意思?”

“就是在城門外(亦有在城門內側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甕城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甕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

“那這樣敵人不是很難攻破了?”

“是啊!所以我覺得還是遊擊,引出城內的敵人前來進攻的好!”

李島並不知道劉整已經投降的訊息,只以為張雲想要進攻大良城。

“哈哈,你的想法很好,可惜我們並不需要遊擊大良城,到可以遊擊一下沿途的兵站!”

張雲笑了一下,對於李島這樣的熟悉地形的人才,這一次必須帶著他。

“你去清點一下兵馬,待晚間隨我一同出征,你在夜間能夠摸清楚地形吧?”

“差不多,雖然已經離開那裡幾十年了,但是這點記憶力還是有的!”

“哦,對了,你對大良城的地形熟悉吧?說說看哪一個城門比較難以進攻!”

張雲此刻已經考慮了進入大良城之後的事了!那就是組織起防禦。

李島仔細了回憶了一下多少年前的記憶說道:“北門外,一條狹窄的山道朝深溝急轉直下,山道的兩旁是陡峭的“城牆“。與東門外相對平緩的地勢相比,北門外更不容易展開兵力,進攻者的火炮也無法直接瞄準北門轟擊,再加上對面小良城的友軍可從背後打擊攻城者,因此,北門應該是大良城最易守難攻的一道城門。”

“也就是說北門很難被攻破了!”

“是啊!北門的地理形勢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西門呢?”

“西門的地形主要是緩坡為主,雖然有的地方有斷臂懸崖,但是相對高度並不夠,如果依照天然地形防禦很難!”

“那就是說西門是重點防禦之門了!”

“也不全是,西門實際上最難攻下的城門,因為緩坡的存在這裡建造了宋人獨創的城市模式——甕城!甕城套甕城再套甕城,形成了連環甕城體系,只要敵人進入甕城緩衝區,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聽到李島的話語張雲驚訝地快要跳起來,這麼說甕城還真是厲害的一逼吊倒啊!

“照你這樣一講,即使一城之門被突破依然可以強勁,進攻者依然無法長驅直入,這樣耗費下去敵人豈不是十倍的兵力也無法攻破?”

“不僅僅是這樣哦!一般一門被破,敵人是不是會迅速地湧入大量的兵力進入緩衝區!而待他們全部進入甕城緩衝區,這時候組織反擊,從甕城相連的城垛射出箭矢,敵人從狹窄的城門無法迅速撤退,正好關門打狗!”

“哈哈哈,好一句關門打狗!我對大良城突然來了興趣!那麼南門呢!”

張雲現在是越來越欣賞這個大良城了,這樣的模式若是被推廣還不飛天!

“南門敵人更難進攻,一側是垂直的絕壁,一側是萬丈深淵,門外的道路是從垂直的絕壁上造出來的,外側有一座城門,內側一道城門,兩道城門之間是蛇形崎嶇山道!”

“臥槽啊!這麼險峻,若是敵人陷入甕城之中,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啊!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懸崖!”

“是啊!可不是嘛!”

“東門呢?”

“東門兩側懸崖峭壁多不勝數,也是進出大良城的主要通道,這裡的甕城也是氣派無比,夾山而建!比西門更加難攻!”

“好好好,李島你今天立了大功!待我們回來之後我在賞賜你!”

張雲高興地就差歡呼了,這樣的話一千人守衛大良城足以,若是能夠順利佔據大良城,光是裡邊的百姓都夠組建抵抗軍的了,何必還要離開跑到青居城而來!

山城體系的核心就是連點成線,守點不守面,連點而成線!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若是拿下大良城則是東川之咽喉被牢牢地掌握在張雲手裡。

加之釣魚城、青居城、武勝城、山城與大良城形成大三角地帶,那樣就完全禦敵於東川之外了,至於一些方山山城慢慢滴收復,則東川基本平定。

加之張雲手裡攥著能夠換取糧食的能力點!這些能力點供應幾萬人生活個幾個月不成問題!

守衛的同時也能賺取外快,沒弄死一個元兵就是一個能力點,只要每天的糧食消耗與收入持平,基本上無大礙!

再說張萬又不是庸才,在得知大良城的訊息之後肯定會設法攻擊汪惟正大軍,到那時汪惟正可算是腹背受敵了!

“將軍,我這就去清點兵馬!準備弓弩刀劍!”

“去吧,多準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