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一切為了戰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二章 一切為了戰爭

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已經進入了舉國動員的體制。【百度搜尋“ 小說”獲取更多章節】

各大財閥組織起來的“報國團”,與各個社團一起,開始在民間進行廣泛的思想動員。身穿白衣,挎著主刀的志士們,跟著一些甲午年丈夫或兒子戰死在中國的婦女,穿行在街頭巷尾,動員募捐,乃至動員不在徵召範圍內的男子主動參軍服役,組織各種民間活動宣傳大東亞聖戰。

在東京,大阪,神戶,名古屋,仙台,各個主要城市,報國團,救國會,興亞會等各個社團組織的“愛國義舉”每天都在熱熱鬧鬧地上演,報界凡是有人敢對戰爭說三道四的,晚上家裡被扔了磚頭乃至鞭炮是輕的,被毆打甚至刺殺都是家常便飯,警察也基本上不聞不問。

日本的鄉間,各個村子裡,村長和上面下來的大人們,甚至是舊藩主和武士,每天都在挨家挨戶動員青年人踴躍參軍,即使是鎮臺的徵召令沒有下來,身為大和男兒,為了大和民族的未來,也要有踏破支那四百州的勇氣。把一腔熱血灑在大東亞聖戰的神聖事業之上,為天皇陛下盡忠成神,永享護國之神的祭祀,這才是男兒正道

各個鎮臺的後備步兵訓練營,重新徵召起來擔任伍長的甲午老兵們,看著眼前這些表情各異的菜鳥,看著他們有狂熱,也有怯懦,還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似乎也被勾起了當年的回憶,想起了某些人,某些事。他們手中的棍棒,以最為冷酷無情的方式擊打著每一個動作有絲毫不夠標準的青年,口中的咒罵簡直可以氣死一頭牛。在最為慘無人道的訓練之下,菜鳥們很快就成了軍令下的機器。老兵們默默地注視著一切,暗自希望這些人的命運,能比當年的那些同伴好一些。

自日本的福岡,下關,長崎的碼頭,各鎮臺動員起來的日本青年在狂熱的軍歌聲中,神色各異。很多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看著越來越遠的家鄉,看著岸上親人的身影漸漸模糊,消失,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伍長,看著越來越模糊的碼頭,看著身邊這些人的樣子,此刻也只有一聲嘆息,黯然神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日本的各大財閥已經根據戰時統治經濟的規定全速運轉。

工人工資被立法限制,並且採取了強制捐納,即所有工人工資的15,所有公務員工資的25,所有一定收入以上人員工資和紅利的35都要購買戰爭債券。工人的工作時間已經延長到14個小時,而工資在“一切為了大日本”的口號下並沒有增加。

日本各個紡織工廠生產的繅絲和面紗,茶葉,各色農產品,鯨肉,各種魚肉罐頭船運到海參崴,再透過鐵路銷售到歐洲,或者直接船運到南北美洲,再從當地購買各種軍用物資,軍火生產的原材料。

日本本土的煤礦,鐵礦和銅礦山都從美國進口了大批的採礦裝置,採掘,浮選,精選,很快這些礦石就會在各個軍工廠中最終變成殺人的武器,隨後運往朝鮮前線。

-----------

在朝鮮,日本軍方,右翼團體和親日派展開了瘋狂的聚斂活動。興亞會和朝鮮附庸興韓黨,以去美國打工為由招募朝鮮窮苦婦女,簽下賣身契,隨後把這些婦女送到日本軍部下屬會社在俄國後方基地開設的ji院賺取外匯。更有甚者,大批的朝鮮婦女被送到了興亞會下屬會社在前線開辦的兵站慰安所充當***,解決前線軍人的性飢渴問題。

在慰安所,每個朝鮮婦女,甚至包括貧苦的日本婦女,往往一天要慰安上百名軍人,累得站都站不起來,很多人就這樣悲慘地死去。

朝鮮國內,皇國化和大東亞聖戰的宣傳鋪天蓋地,徵集所在城市和鄉間四處蒐羅身體合格的青年,強迫他們充當軍夫,而支付的只是所謂的“軍用手票”。朝鮮的馬,牛,豬,羊,雞都被大批徵調送往前線。

在興亞會的資助下,部分朝鮮所謂“亞洲派”學者組建了日韓友好協會,從篡改歷史到編造文學,宣揚日韓人種一體論,日韓文明一致論,日韓語言同源論,為日本徹底吞併朝鮮進行輿論準備。,

此時此刻,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整個國家已經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運轉了三個多月。

自戰時體制啟動以來,這個揉合了後來一戰各工業化國家國民經濟動員體制,以及二戰總體戰思想的國家動員體制,就開始如同章魚的觸角一般把這個國家牢牢捆住,榨取他的每一分潛力。

經過鄭鷹的反腐清洗,再經過鄭宇上臺之後藉著對兵變的清理而開始的幾次大清洗,整個帝國的官場風氣為之一變。在鄭宇對於國家美好前景的許諾之下,在外敵入侵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在多年持之以恆的民族主義教育之下,在皇帝遇刺,新皇登基引發的狂熱愛國浪潮之中,隨著各級政府,各個媒體,從黨部工會農會行業協會再到青年團少年團等各個社會組織的統一配合,一股前所未有的“一切為了戰爭”的狂熱浪潮早已席捲了整個神州。

根據早先制定的國民經濟轉軌方案,一共有一萬三千兩百家各型企業納入了戰時經濟轉軌的體系之中,其原料採購,產品生產都受到駐廠軍管代表的直接控制,按照計劃指令進行。數學家和經濟學家們按照樂觀,中性和悲觀三種情景,計算出所需要的各類軍用物資的數量,然後分解為各種原材料,工時,火車車皮,船舶噸位,再根據各廠礦的地理分布,周密地安排好各種原料,產品,人員的輸送計劃。

整個國家已經如同蜂巢一樣忙碌了起來,各個與戰爭沾邊的工廠,從各銀行拿來了融資租賃的額度,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添購機器設備,生產各種軍用物資。招工的***貼得滿街都是,而各個社會組織也動員大批放了腳的婦女進廠做工賺份外快,而社會組織則組織人員為這些婦女統一看管孩子。

在這種計劃體制之下,在狂熱的愛國熱情和適當的物質激勵引發的勞動競賽和技改競賽促進下,戰爭開始才三個月,中華帝國主要軍工產品的產量已經翻了接近一倍。雖然前線的彈藥物資消耗也同樣超過了之前最激進的預期,但由於戰前儲備的雄厚以及軍工生產的快速起飛,國家的持久戰力並沒有受到損害。

戰區疏散下來的難民也被各級政府統一安置,男人或者已經在戰區就地入伍或參加軍夫隊,孩子被送到各個學校插班,婦女也安排了工作。

在社會上,青年婦女被發動起來撰寫信件,與前線陌生的戰士組成“筆友”,鼓勵他們為國奮戰。所有的信件都接受帝**郵系統和憲兵部隊的嚴密檢查,禁止任何含有失敗主義和頹廢思想的信件被傳送。而其中涉及到軍事機密,或者有危險思想的,立即會轉交給軍法體系乃至調查局進行追究調查。

--------------

在此時的中華帝國,戰爭的痕跡無處不在。

帝國文教部已經緊急下令,年度教育方針中包括“讓孩子理解目前國家在發生的事情,鼓勵他們心靈中的愛國觀念,幫助他們明白自己對國家負有的責任”。升旗儀式從每週一拓展到每週一三五,父親在前線作戰的孩子站在佇列最前,接受其他孩子仰慕的目光,並且受到老師一系列的優待。每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講課,都無處不在地灌輸侵略者的不義與殘忍,弘揚著華夏文化的崇高和偉大,講述著歷次對外戰爭的英雄事跡,抒發著整個國家洋溢的愛國激情。

在各個學校,每一次重大勝利,都伴隨著慶典。在首次海戰大捷後,各學校的午餐加餐,並且組織學生開戰作文競賽,要求他們寫出“我如何理解海戰勝利與我的家庭之間的關係”。日常的作文題目成為“假設一列裝載傷員的列車到來……”,“假如我們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七月份的高中升學考試,赫然出現了這樣一道數學題:“一艘巡洋艦正在追趕一艘商船,早上十點的時候,雙方距離十二公里。巡洋艦的速度為十四節,商船的速度為每分鐘三百米,經過一小時的追逐後,巡洋艦的時速增加了四公裡,假設巡洋艦大炮的有效射程為兩千米,請問巡洋艦在什麼時間對商船射出第一發炮彈?”,

在這種刺激下,戰爭成了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年紀大一些的高小和初中學生,在少年團組織下開戰野營,作戰模擬,從事各種軍事訓練以及進行義務勞動。青年團則被組織起來,利用週末等課餘時間從事更多的社會勞動,幫助警察和警備部隊維持秩序,轉運物資等。青年團的各個分隊,尤其是主要培養預備人才的,比如陸軍隊,海軍隊,炮手隊,電報隊,機械隊,汽車隊,騎兵隊等等,訓練搞得更是熱火朝天。

輿論界已經成為了愛國主義和主戰派的一言堂。在大本營內政組的統一協調之下,也是在某種力量的壓力之下,整個輿論界這一次出奇地一致,幾乎見不到什麼雜音。前線記者們從前方發回了一個個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報道,描寫勝仗的滿是對帝國無敵之師的讚譽,打了敗仗和撤退的,也著重弘揚其中的英雄事跡,顯示著敵人一時的得志是多麼愚蠢。

不少描寫戰爭的英雄主義小說作品,不僅僅是中法戰爭和甲午年的舊書被翻新再版,還有一大批書趕出了續集,背景都設在了這一次的戰爭。

比如之前那本著名的兄弟團,描寫一對世家子弟因為一個女人反目成仇,相約打一架決定歸屬,最後弟弟含恨敗北,乾脆離家出走去了南方,卻終於認清了北方朝廷的腐朽,依然投身鎮**。等到甲午戰爭爆發,哥哥本來是狂熱擁護所謂正統朝廷,發了公開信和弟弟斷絕兄弟關係。結果後來卻一步步認清了滿清叛賣國家的行為,毅然決定起義。結果事情洩露,被滿清平叛的軍隊包圍。弟弟的部隊正好是北上先鋒,聞訊三天三夜急行軍過去接應,結果兄弟並肩作戰,終於打敗了兇惡的滿清軍隊,並且在後來屢立戰功,成為赫赫有名的“兄弟團”。

這本暢銷書,到了這個時候也出了續集,卻是講述這對兄弟的下一代,一個海軍一個陸軍,用預言的筆法描寫了一場光榮而勝利的戰爭,一個英雄的史詩,最後表兄弟在東京街頭相遇,一同慶賀勝利。

兵員招募處成了最繁忙的機構,也成了一個常設機構。

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青年趕過來,喊著愛國口號接受體檢,然後或是垂頭喪氣地離開,或是歡天喜地又有些忐忑地被送入新兵訓練營。

如果說有什麼機構的繁忙程度僅次於這裡,那就是募捐處和愛國公債認購點。在大街之上,隨處可見募捐和認購債券的海報,海報之上,官員,商人,工人,農民,男男女女都是容光煥發,滿臉自豪地捐出自己的一份。大街小巷之上,各式政府組織乃至純義務的宣傳隊穿梭往來,街頭巷尾,時不時可以看到有狂熱的青年在發表著激情四溢的演說,發放著愛國傳單,鼓勵人們燃燒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熱支援前線。

為了幫助後方的軍屬,不少工會農會等都組織了互助活動,由會員幫助這些家庭勞動,乃至捐款。

在愛國激情的感染下,人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了這場戰爭的相關活動中,他們普遍認為這不僅僅是軍人的戰爭,也是民族每一個分子的戰爭。各種仿軍裝樣式的服裝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款式,連往常裙帶飄飄的女士也開始喜歡英姿颯爽的軍裝套裙乃至套褲。

所有試圖趁著軍人離家在外而勾引他們家屬的行為,都被視為最大的邪惡,一些浮浪好色的子弟因為這些罪名遭到了嚴厲懲罰,而伴隨著每一個陣亡通知書,都是各個社會組織和鄰居們鋪天蓋地的慰問和鼓勵。

帝國有非常多的宗旨奇特的社會組織。

比如軍人家庭道德協會就公開宣佈,凡是陣亡軍人的家屬,只要不改嫁,該組織就會定期給與生活補助。

再比如全國鐵路工會,由於鐵路運輸的繁忙,工人的腰包大增,該工會經過動員,投票批准戰爭期間全體會員要拿出收入的四分之一捐獻給社會化運作的傷殘軍人撫卹協會,用於補貼傷殘軍人的生活。,

你可以不認同他的世界觀和行為,但他們卻是就是這樣做的。

---------------

在北京,李國翔和宋端等人開辦的連鎖粥店和洗衣店已經紅火開業,以物美價廉,環境乾淨受到了追捧。而且他們還推出了特別措施,凡是軍人家屬,憑藉著軍屬證件可以辦理實名制會員卡,消費統一五折。這一措施立即引爆了北京,並且迅速傳遍全國。

這兩位接受採訪的時候,也坦言真正的大股東是現任皇帝陛下。這一下,更是引得客流洶湧。

在帝國國內,戰時經濟管制嚴格控制了物價體系。每週,各地的報紙上都登出最新的價格限定目錄,明確各種類別的商品最高限價,歡迎國民監督舉報。物價巡視員身著便裝,在各個商業區出沒,對於一切違反管理條例的漲價行為進行嚴懲。

對戰爭的狂熱追捧也波及了安南猶太自治區,南洋華人聚居區,乃至歐美的華人社區。

在猶太自治區,當年俄國哥薩克殘酷屠殺和鎮壓猶太人的記憶猶在,再加上**建國的承諾,上百萬東歐猶太人都立場鮮明地站在了中國一邊,甚至派出了猶太青年組成的志願軍,懇請以“猶太軍團”的名義,為了**的以色列國而戰,並且得到了批准。

於是,由安南猶太自治區政府出錢購買帝國陸軍標準裝備,把這支部隊編成了一個步兵旅,作為未來猶太國國防軍的基礎,番號為猶太志願兵第一旅。考慮到暹羅的問題,中國大本營並沒有把這支部隊調動到北方,而是就近部署到了中國和暹羅的邊境。

在南洋,華人掀起了募捐和認購國債的**,各大廠礦也主動接受中華帝國大本營軍事組的指揮,統一規劃生產運輸,南洋的橡膠,銅,鎳,稻米,金雞吶霜等戰略資源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大陸,再變成寶貴的軍需物資運輸到前線。

在中國直轄的安南省和蘭芳省,華人移民拿出了最大的熱情進行工作,給當地土著勞工的工資也漲了不少。那邊的工資都是用稻米計算,這些土著居民雖然天性懶散,但在大幅度加薪的誘惑下,幹活也賣力了不少。

整個中國,已經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運轉了起來。。.。

世紀帝國第六十二章一切為了戰爭(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