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

鄭宇知道許凡擔心什麼,也知道他在提醒自己什麼。許凡,也在擔心這個十八歲的青年能否抵禦住心中的某種youhuo,能否抵禦住屬於那個位置特有的魔力,能否抵禦住體會到管制體制的美妙並因此受益的新權力集團施加的影響。

鄭宇當即回電,坦承“國家民氣可鼓不可洩,目下的危險在於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惟有始終保持於俄國之強大壓力方可迫其求和”,並明確表示絕無以戰爭長期實行獨裁軍管的意圖。

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鄭宇首先召集大本營核心層開會,明確表示“帝國的戰爭,是為了實現真正的和平”,“只要達到了戰爭的目標,自然就可以停戰”。

可當他說出自己潛藏於內心深處,始終沒有公開的“終極目標”之時,結果也並不出人意料:所有大本營核心層都一致認為這位皇帝的目標“不切實際”。

在這個問題上,鄭宇卻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固執,堅持認為自己理想中的條件“雖然困難,但卻很值得努力,而且很可能得到實現”。他要求這些重臣“無論如何請團結一致,共同推動這個目標變成現實”。最後,在一片將信將疑的氣氛中,鄭宇算是形式上統一了這些大佬們的思想。

隨後,他又召集了執政同盟的高層會議,明確表態“戰後必定重開國會,結束大本營體制”,“但目前依然是戰爭時期,而且敵人也在觀察著我方輿論和政界的一舉一動”,“無論如何,現在我們內部必須要團結,不能亂”。

又經過一連串的利益交換和政治博弈,再加上許凡,劉定一這些人的支援,鄭金根的靈活斡旋,至少在中樞上層算是統一了思想:先打完仗再說。

很快,輿論上頭主戰的聲音再次佔據了上風。

“昨日皇帝陛下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明確表示戰後將依照憲法安排國會復會,中樞政府一直堅持依法治國……”;

“內閣首相劉定一表示,憲法是先烈鮮血鑄就的成果,也是帝國之所以迅速強盛的根基所在,神聖不可侵犯……”;

“江勝總參謀長表示……戰爭還在繼續,勝負未卜,此刻動搖軍心民意,看似憂國憂民,實則害國害民……”

“……夷夏不並立,我炎黃豈可與禽獸夷狄草草媾和共戴一天……”

最後,一條重磅級的新聞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眼球:“……帝國調查局查明,所謂憂之是美籍華人,與華夏民主革命黨關係密切,其妻子在花旗銀行的戶頭曾經接受過兩筆鉅額資金,一筆來自夏威夷,一筆來自……”

原來如此。

到了這個時候,憂之首先從道德上破了產,其他的一切就都成了笑料。

憂之的迅速倒塌,簡直就如同他的彗星般崛起一樣迅速。原本還被視為“憂國憂民”的“有良心的學者”,此刻已經變身成了包藏禍心的政治野心家和叛國者,讓很多曾經為其公開叫好互通聲氣的主和派,自由派一時都失了聲。

主戰派自然是士氣大振,也不會放過乘勝追擊的機會。譚嗣同在《漢風》上以筆做刀槍,狠挖了一下憂之的“謬論”,提出其人“名為為國進言,實則煽動華夏族裔內部矛盾,鼓動對政府不滿,確有包藏禍心的跡象”,“目下證據確鑿,可見國內外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

正在舉國民氣如沸的時候,《華夏時報》又以“華夏皇帝遺作”的名義刊登出了一首詩:“炎黃地,多豪傑,以一敵百人不怯。

人不怯,仇必雪,看我華夏男兒血。

男兒血,自壯烈,豪氣貫xiong心如鐵。

手提黃金刀,身佩白玉珏,飢啖倭奴頭,渴飲羅剎血。

兒女情,且拋卻,瀚海志,只今決。

男兒仗劍行千里,千里一路斬胡羯。

太平洋上飛戰歌,歌歌為我華夏賀。

瀚海黃沙舞幹戚,刀刀盡染匈奴血;

立班超志,守蘇武節,歌武穆詞,做易水別。

落葉蕭蕭,壯士血熱,寒風如刀,悲歌聲切。

且縱快馬過天山,又挽長弓掃庫頁。,

鐵艦直下東京灣,一槍驚破北海夜。

胡虜運已絕,華夏如中天拼將十萬英雄膽,誓畫東亞同為華夏sè,到其時,共酌河洛酒,醉明月。”

這首題為《華夏英雄頌》的“先帝遺作”,頓時引爆了舉國民氣。

原本就是國父的先帝鄭鷹,在鄭宇一系列刻意營造之下,在華夏民眾心中已經超越了千年以降的華夏“聖人”,成為了真正的神祗。驅韃虜,引科學,改文化,興教育,行憲政,開華夏前古未有之大變革,清除弊政發展工商改善民生,一舉將積弱因循,瓜分亡國在即的中華打造成統一富強之東方大帝國,對外屢戰屢勝,開疆闢土,此等功績,又豈是改朝換代的***帝王們可及!

現在,“鄭鷹遺作”一出,舉國立時主戰,報章上通篇累牘都是轉載和評論,紛紛慷慨ji昂地宣佈“惟廓清東亞建千秋萬代之中華皇道秩序方可談停戰”。追思那位開創帝國,統一華夏,建立民族國家,興工商,廣教育,開國會,立憲法,強國防,廢農稅的偉大皇帝,再看一看今天取得的輝煌勝利,很多人都痛哭失聲,紛紛來到華夏祖廟後面的英烈陵園祭拜先帝。

輿論媒體之上,主和派逐漸銷聲匿跡。

英國朝野,在俄國革命的赤潮衝擊下也出現了劇烈的震dàng。

原本赤手可熱的“關稅保護同盟”議題,帝國體制議題,一時間全部讓位給了俄國革命。“人民當家作主”,“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大機器工業和金融業收歸國有”……一個個全新的概念衝擊著人們的頭腦,很多保守的英國紳士也模模糊糊地意識到,某種“前所未有的變革正在這個時代出現”,而這一切“如果不是給人類帶來最大的福音,那就必將是最大的噩夢”。

到了現在,英國方面最擔心的除了英資在俄國國債和產業上的投資,就是俄國事變對整個遠東乃至全球秩序的影響。英國的政治家們幾乎是本能地察覺到,俄國如此快速和徹底的崩塌,必然導致中國和德國失去牽制,從而在東西兩個方向對英國從西歐到中東再到遠東太平洋的一字長蛇陣構成致命的威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精明的英國政界很快判明了形勢:如果放任中國繼續進攻,俄國在整個東方的統治將土崩瓦解!而一個四分五裂過於軟弱的俄國,並不符合英國的利益。

可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人,是英國可以去阻止的嗎?

英國政界的精英們討論來討論去,經濟也好,軍事也好,外交也好,英國現在可以用來和中國博弈的牌已經沒有多少。而中國人要做的東西則要簡單得多:把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繼續做下去。

雖然不乏有強硬派叫囂“用艦隊提醒一下中國人”,可深知雙方海軍力量和英德海上對峙內情的國王和首相,以及精明的閣員,分析來分析去也只有一個結論:除非美國艦隊願意和英國人馬上站在一起,否則無法在遠東遏制中國的海上力量,甚至可能將永久xing地失去這一機會。

為此,英國駐美大使特地試探了美國的態度。

美國共和黨政府對中國方面的不滿,隨著中德的快速接近而不斷累積。可面對美國經濟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沼,這兩年幾乎是靠著中國的訂單才免於全面衰退的現實,共和黨政府一時也下不了魚死網破的決心。尤其是最近很多美國大財閥都開始聯絡參議員乃至共和黨內部的力量,包括輿論界,對共和黨政府的對華政策進行牽制。

這些財閥及其御用文人們高度贊揚中國的文化和制度,闡述中美友好的重要xing,論述中國給美國“帶來了幾十萬上百萬人的工作機會”,並要求政府“認清現實,儘快搭上遠東這班名叫中國的快車,千萬不要讓德國人搶了先,前功盡棄”。

美國民眾讀到的是充滿浪漫主義和東方神秘魅力的親華報道,在商店櫥窗中見到的是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辦公室裡安裝的是中國生產的空調,家裡使用了中國產的冰櫃,出門見到的最新潮的小汽車也是中國貨,而唐人街的美食讓人難忘,連華裔女孩子都那麼溫柔可愛,皮膚細膩。,

他們實在無法對中國有什麼不好的感覺。

這個時候,幾位華裔富商又紛紛高調地在美國建立“慈善基金”,致力於“中美兩國的慈善事業”,提升“中美友好”,更讓美國人好感大增。

這種親切感,在1906年4月18日舊金山發生了那一場震驚世界的8.3級大地震之後,隨著全美華資大力捐款並發動舉國熱潮,喊出“太平洋兩岸是一家”的口號之後達到頂峰。無家可歸的四十萬舊金山市民,住在華資捐助的紅木臨時住宅裡,吃著捐助的麵包火tui,幾乎個個變身成了狂熱的擁華派。

當然,並沒有多少人清楚,在這一切的背後有著某位青年皇帝的手段。早在前世,自從08年開始連續幾次大規模的地震之後,鄭宇也百度了一下歷史上的地震資料,舊金山大地震這個史上著名的超級地震自然入了法眼。他知道這事情之後,美國幾大保險公司差點破產,甚至那場持續了四天的大火也免不了有投保人騙保的成分。所以他早先就安排手下的資金大肆放空幾大保險公司的股票,著實撈了一筆,隨後又用這筆錢發動募捐,算是取之於美用之於美,倒是讓中國在美國民間的形象大大上了一個臺階。很多因中國的強悍武力產生了某些恐懼的美國人,也不由不產生了某種印象:一個強大的佛陀,觸怒之則遇雷霆打擊,友愛之則公正仁慈。

美國進行環球訪問的大白艦隊也已離開中國,透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了印度洋。根據艦隊給美國海軍部拍回的電報,軍官們強烈要求“建造和中國一樣,數量更多的新型戰艦,否則就不要考慮一旦中國人發動進攻如何如何這類問題,因為毫無意義”。一位艦長甚至直言不諱地提出,“如果現在中國人發動進攻,如果英國人不參戰,我們就只有寄希望於陸軍和國民警衛隊”。

西奧多?羅斯福此刻進退維谷。

他發自內心渴望削弱中國,讓東北亞恢復到互相牽制的均勢狀態。可他又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來實現這個目的。事實上,眼看著遠東局勢已經徹底倒向中國一邊,他也已經逐漸開始認同了駐華大使威廉?羅克希爾的建議:既然已經無法壓制中國,那就乾脆與中國親善,獲取更多利益,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這個國家。

得到了英國方面的暗示之後,美國新任國務卿伊萊休?魯特很快提出了建議:由英美聯合斡旋,但這一次要放低姿態,聽取中國的建議,並儘量說服俄國滿足中國人的要求。因為事情明擺著,如果繼續打下去,俄國人會失去更多,而籌碼則會越來越少。

得到了美國的反提案之後,英國方面不得不放棄了拉著美國人武力威脅的一點念頭,也不得不以務實的態度正視遠東的現實。

很快,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和美國駐華大使威廉?羅克希爾聯合提出斡旋,要求與中華帝國外交部部長李經方直接會談。但李經方卻推脫“身體不適”,“另有要務”,安排了外交部常務次長方石堅出席。

方石堅的表現,讓兩位外交家都是大吃一驚。

只見這位中國大使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圖前面,直接用紅sè鉛筆沿著經度線畫了一條直線,然後又在中亞方面的託博河到恩巴河,再到裡海畫了一條線,然後又在空白的地方寫了一個“8”和八個零,畫了一個英鎊的標記,平靜地說道:“這就是敝國的議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