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華夏魂(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 華夏魂(四)

“有此等昏君,自然有亢數奸臣庸臣。前明之所謂而優則仕,實則是偽而劣則仕。八股取士以道德文章為先,遴選之人才智盡廢於偽飾之上,張口聖賢之言,閉口道德人倫,實則毫無廉恥。所謂文人,但以驚人之語求仕林之望·以宣揚祖宗成法,舉著死人的神牌對付君王為耿直,以歌頌腐朽衰落之禮法為上,以經世致用為恥。有明一代,權閹若魏忠賢,王振,劉瑾,汪直,馬士英等,奸臣如嚴嵩,崔呈秀,溫體仁,周延儒,阮大鋮等不知凡幾,禍亂國家之烈,塗炭生民之苦,也是歷朝歷代之最。”

“以溫體仁為例,其為人陰鷙·機深刺骨·一言輒入罪o當時北京有詩詞以諷刺之,‘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榜眼探花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再如南明權閹馬士英,‘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相公只要錢,皇帝當吃酒;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o此等庸碌官僚,滿心無非是權謀鬥爭,謀取私利,於經世致用毫無所知,對民生和科學進步毫無概念,更無國家民族公共利益之理念,完全是理學體系和前明官場培養出來的典型廢物。”

“所謂前明之科技進步,實在是無稽之談。有明一代,統治階層以理學之荒謬理論扼殺思想活力,禁絕科學工藝進步,實在是罄竹難書。明太祖極端厭惡‘奇技淫巧,,多次下詔禁絕。明史記載,‘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明太祖實錄》記載,‘澹泊可以養心,儉素可以養德·縱慾敗度,奢侈移性,故奇技哇淫遊幸畋獵皆役心損德之具,,“朕觀古人於聲色之好亦不能無,如公劉之於貨,太王之於色·好之不過其度也。若太康之盤遊,桀紂之內嬖,秦漢以下耽於宮室苑囿及畋獵禱祠奇伎淫巧之類,此好之失其度也,。

此等荒謬至極的統治思想,扼殺文化,滅殺創造,並且把一切文化與科技進步等同於道德敗壞,實在是華夏文明衰落之肇因。”

“明代對所謂奇技淫巧的鄙夷,在朱棣時代成為‘靖難宣傳,的工具。《奉天靖難記》指責朱允文‘又作奇技淫巧·媚悅婦人······各王府宮人有色者,皆選留與通,常服淫藥··…··,,把科學技術等同於男女床戲,與敗壞道德聯絡起來·又何談進步可言?”

“被吹捧成‘聖君,的朱瞻基下聖諭說;‘爾為民者,胥相訓告,勤務本業,孝親敬長,和睦鄰裡,不事遊惰,不作淫巧,不犯憲章·則為良民。,·如果從事科學技術活動,就不再是良民·如此愚昧無知,而且公然扼殺社會進步,在黑暗矇昧的時代尚可理解,於今卻要興復此等文化,意欲何為?”

“天順八年三月,監察御史呂洪上奏說·‘近年以來,爵以情授,祿以寵加,或以琴棋書畫,或以奇技淫巧,或廝養賤役等項,濫膺官職,叨列朝班,虛糜廩祿,且無補治體。,,成化年間,南京吏部主事夏崇文上書說;“祖宗垂示之舊章,歷代可鑑之故事,大書於屏以便觀覽··…··禁奇技淫巧以塞奔競,省匠作工費以阜民財··…··去異端邪術以正人心。”

“弘治七年九月,兵部覆奏六科給事中陳革罷傳乞陛授事謂,‘祖宗之制,立賞格以待勳臣,驗軍功以授武職,至於百工技藝之流,未嘗輕授一職··…··而雜流有時並進,軍功雖錄,而淫巧間與同升,遂使章服混及於胥徒,金紫濫紆於雜藝,將士解體豪傑隳心。,,在這位陳大人看來‘淫巧間與同升,是非常嚴重的事,會造成‘將士解體豪傑隳心,的嚴重後果。而禮科都給事中塗旦等上奏說,‘江西燒造各樣磁器俱極淫巧。,他口中的磁器即瓷器,連景德鎮瓷器技術進步,工藝精美也成了‘淫巧,,可見恐懼之心等嚴重。”…,

“被吹捧為不世‘名臣,的大學士楊廷和極端厭惡奇技淫巧,尤其恐懼皇帝對這些百工技藝感興趣,一心認為聖君就該一腦袋鑽進故紙堆裡讀些聖賢之言,其上疏說;‘凡奸聲亂色、奇技淫巧皆不導誘意向,蠱惑聰明,務使精神內固,血氣凝定······,。嘉靖年間,戶科都給事中何上奏說;“每遇歲時,篚筐交道,宴會雜,窮水陸之珍,恣歌舞之樂,而百工技藝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傷化糜財,漸不可長,宜重懲以法。,旗幟鮮明提出要對百工技藝亦且日事淫巧者‘繩之以法,!”

“被吹捧為中國科技巨匠,實際不過是把前人作品加以總結的宋應星實則愚昧無知至極,其人認為歐洲人帶來的地圓說是誣天怪論,嚴詞批判說;‘西人以地形為圓球,虛懸於空,凡物四面蟻附······天體受誣,又酷於宣夜與周髀矣。,”

“明朝所謂科技進步,無非是將前人成就加以總結,沒有任訶突破之處。要說進步,無非是明末內外交困,西洋器物湧入·尤其是-猜令明朝政府入迷,再加西人傳教人力圖用知識引中國人入教,多有翻譯之事,但此等行為影響太小,對整個死氣沉沉的社會毫無貢獻,可偏偏有人以此作為明朝‘科技發達,的物證,簡直是恬不知恥··…··”

“這等封閉自大,無知而愚昧之舊皇朝,專以扼殺思想,僵化社會,維護家天下愚民統治為業,居然被某些人吹棒成聖朝,而禍亂中華流毒至今的理學,也被捧為‘聖學,,可見這些所謂大家們實在是昏聵無恥至極······,,

“除歷朝歷代開基之時慣有之所謂‘武功,之外,前明對外軟弱無力,空有百萬‘衛所,,‘邊兵,,‘京營,,又有前代未有之火器之利而無能為,數十倭寇即可縱橫東南,殺戮上萬軍民。對東北區區建奴而喪師失土,卻還要打腫臉充胖子。一個億萬人口的大國·開國之際已有火器,面對幾萬人的騎射部落被打到丟盔棄甲失地喪師,敵人縱橫國境如入無人之境,實在是聞所未聞,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偏偏此等人還動輒高談闊論‘不割地不賠款,,實則不過是理學固有的虛榮好面子罷了。比諸滿清鼠尾辮·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無形之辮笑有形之辮。”

“明朝興理學,以孝悌治天下,以八股取士,無非是用孝悌的觀念推而廣之,使民眾對君上,官員無限盲從,聽任壓榨奴役。而官員對君上服從,以求‘和諧,。以八股取士·則文人思想限於道德文章,四書五經,再亢餘力和興趣以求真理。此等文人,也就成了豬狗一般的牲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謂明代內閣,與選舉制產生之國會·責任內閣全然無關,不過是皇帝的書秘機構,其權力完全來自皇帝賦予,即使張居正等所謂‘權相,,存廢不過皇權一念之間,不過是‘攝行,部分皇權罷了。皇權信用之則位高權重,一朝罷黜,便是土崩瓦解。此等以名分束定權力·以尊卑分明來‘致太平,·上對下以強權壓制,下對上則只有道德牽制的文化體制·最終的走向自然是**宗法下的主奴社會。”

“明季小民生計艱難,辛苦一生但求溫飽,而一遇荒災就是民變蜂起。明朝李昌祺《內鄉縣》詩;‘巖邑千山裡,荒村戶半逃。曉餐炊橡慄··…··自傷無善政,撫問敢辭勞。,所謂萬曆盛世,郭正域作《孺人朱氏墓誌銘》,其墓主朱氏出身於耕讀之家,其夫李宗魯萬曆時中進士。據郭正域在墓誌銘中所述,朱氏嫁到李家時,李宗魯尚未中進士,家境相當清苦。朱氏晚年對‘兒婦輩,回憶自己嫁李家後的情景,說;‘吾昔在田間,與若諸母作苦;雞鳴機軸軋軋未休,,卻仍是‘啖橡芋尚不飽,。”

“······明代官軍則既貧且殘暴,但知殺良冒功,劫掠民財,姦淫婦女,故民不樂官軍而喜賊寇,亂軍自然是越剿越多。明代皇親貴戚官紳士人為人上人,不必納稅·不必服差·又可肆意兼併田土,囤積居奇,故而小民越發貧苦,而皇親貴戚錦衣玉食。若非明朝晦暗荒唐,民不聊生,建奴以區區遊獵部落,面對持火器之百萬明軍,如何能叩關入主中原······”…,

“······明之所謂正人,如東林之類,純屬禍國殃民,動輒大言不慚,講起來頭頭是道,又專好黨同伐異,無視國家公共利益,滿心不過是小集團之私利,禍亂國家而在所不惜······以宗法禮教為圭臬,以理學為‘名教,,空談仁義道德,胸中卻沒什麼真正的經世才幹,所通者不過是‘聖賢之言,,權謀之術。遇到君主懶惰懦弱,則以‘祖制,為藉口爭權奪利,損公肥私,上下勾串;遇到局面崩壞,君主有心振作,又打出‘祖制,,‘遺訓,的旗號,煽動無知鄉民百般阻撓······”

“······歷朝歷代,國君所謂的‘責飪,不過是自己家族的社稷宗廟,而在‘保社稷,的基礎上要麼貪圖享樂,要麼為了自己的‘功業,虛耗國力,享受以天下奉一人的快感,而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後代君主,從小耳聞目染的不過是如何爭寵固寵,滿心不過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多半無治國之才,唯有爭權奪利之所謂權術······此類一家一姓的皇朝·無不是初時對外炫耀武功,四處征伐以打擊威脅皇統之敵寇,並彰顯武力,以懾服國內之民······到了後期,國家從上到下**透頂,民眾再無生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如此大國,對周邊區區小弱部落而屢戰屢敗,每每被寡民之遊寇一戰即潰。對內則殘暴強橫,官員但以媚上殘下為能事,個個錦衣玉食妻妾成群,開口閉口皆是頌聖,跪君上,跪上司,跪聖人,跪牌位,奴顏婢膝,無恥之尤,不知所謂聖學到底有何用······”

“在這種文化之中,臣的權力來自於皇帝的信任,下級的權力來自於上位者的信任,所謂的士林清譽不過是迎合流行的道德取向,結果就是人人爭相媚上,知識分子滿口仁義道德,實則一心鑽營權力。

皇帝看似威權至高,可上面還有●.有死去的皇帝留下的種種‘祖制,······尊卑上下宗法體制之下,國家絕對統治權的傳承依賴於血統而和能力無關,所經受的競爭也不過是宮廷的權力鬥爭,比的都是爭寵固寵的手段;官僚的任免出自上位者的心意,而活著的皇帝也不得不拉攏一批謀求倖進的臣子來對抗那些以死去皇帝的權威為號召的官僚團體,爭的只是權力是利益······國家陷入毫無意義的黨爭,而敵對雙方都不過是官僚權力鬥爭的好手,欺上媚下和口是心非的典型,於推動國家進步缺乏真正的理解,也沒有真正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他們要麼懦弱而神經過敏,要麼妄自尊大輕佻無知。趕上風調雨順還可以在歌功頌德中沾沾自喜,遇上內憂外患馬上就是百病齊發轟然崩潰······”

“······有明一代,在此等理學文化之下,整個國家上下不過是一群被‘聖人思想,統治的知識分子統御據大多數無知愚民等級分明,以道德灌輸和禮擻.秩序束‘維穩,。開國君主們柱往都是趁著天下大亂打出‘有道誅亢道,的旗號篡奪政權,故而最害怕的就是別人效法自己奪了後代的江山,因此對知識分子百般嚴格,對民眾萬般壓制又處心積慮打壓一切統治集團中威望可能超過自己的人物,尤其是握有軍權的將領,因此‘以文馭武,,‘將不知兵,等‘祖制,也自然大行··…··”

“······在宗法體制,三綱五常之下,沒有權利和義務的概念,沒有人權的概念,沒有私人權利自由的邊界而是完全自上而下權力佔有一切。上級對下級擁有絕對權力而牽制不過是‘道德,,又將私愛推重為天經地義自然導致宗族利益高於國家民族的利益,公權力高於一切,於是必然導致公私不分,而道德淪為虛偽透頂的說教。在宗法體制之下,**成為必然,而一代一代的王朝無論如何開場,最終也都毀滅於系統性,全面性的**墮落······”…,

“······明亡於黨爭,直到滿清入關,南明苟安江左,金陵朝野還在為李闖兵敗彈冠相慶,爭相‘借虜平寇,,冊封吳三桂,並通使滿清以共同‘擊賊,。於此時,其士大夫依然內鬥不斷,文武勾結,禍亂國家。左良玉不思抵禦外敵,而兵發南京以擊馬士英,以求攛掇大權。東林復社則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閹黨餘孽,勾結外鎮以奪權。待滿清南下,則群起諂媚,爭相阿附,如此聖學,要之何用······無怪崇禎帝曾言,文人當盡殺之。”

“在宗法體制之下,一代代的**統治者以強權上位,並非常熟練地把一切罪惡推給被推翻的前代統治者,把自己美化成救民於水火的聖賢,再給飽經戰亂的民眾點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等天下安定下來就心安理得地開始‘修前代之弊,。在他們看來,前代統治者丟掉權力,往往在於尊卑文化還不夠完善,對潛在威脅者的削弱還不夠徹底,結果必然是一代比一代走向集權。唐朝把漢朝的相權一分為三,宋朝則乾脆進一步進行分散,並且在地方上把軍政財三項權力徹底分開,把天下強兵和財富都收於中樞,再使將不知兵,徹底消餌對皇權的侵犯··…··”

“如果說這些朝代由於是打著前代統治者‘殘暴,的旗號起兵奪權,多少還要顧及些口碑和民情,至少在初期給士紳民眾一些‘寬緩,,朱元璋由於是打著‘驅除韃虜,的旗號,驅趕的是‘蒙元韃子,,壓根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很自然地就脫去了溫情的面紗,上來就是‘以猛收中華,,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冷酷的體制,馴服一切治下的臣民,徹底砸毀知識分子的脊樑,摧毀自由主義的土壤,毀滅一切個體的權利邊界,讓所有人都成為這個體制的奴隸······從明朝開始,知識分子對皇權的‘挑戰,不過是打著‘祖制,,‘禮法,的旗號用死去的聖人或皇帝祖先的名義來對抗活著的皇帝,完全成為了活殭屍·····

“······全社會的**墮落也必然導致新一輪的治亂迴圈。在這種主奴文化之下,作為奴亻卜的士人和百姓毫無思想自由,對秩序非服從只是基於恐懼和習慣。

當至高無上的皇權還在,為了宗族的地位,大部分人還會在表面上為了一家一姓的社稷‘血誠,一下,當皇權在外來或新起的強悍勢力面前轟然倒塌,秩序崩潰的時候,面對這些新崛起的強權,絕大部分人也只能是‘死我者寇虜,生我者王,罷了。只要新統治者給他們活路,給他們些許甜頭,他們自然也就習慣性地跪下自己的膝蓋,對‘新聖,三呼萬歲了。至於這統治者之前是東胡還是北狄,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有最高的權力,而讀書人是必須要依附於權力來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實現自己成家立業廣大門楣的志向·維護自己的宗族利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