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激盪的世界(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七章 激盪的世界(下)

首先,克列孟梭提拔以鎮壓馬提尼克起義,並曾歷任法屬蘇丹和馬達加斯加總督,並且因素有遠見而得到法國民意一致擁護的約瑟夫=加利埃尼將軍出任陸軍部長。

這位五十六歲卻依然精力充沛的資深悍將一上任就揮動大刀,把法國總參謀部的一批“軍事神秘主義派”軍官“砍殺得七零八落”。一直與其不睦的霞飛被調離總參謀部就任第十二軍軍長,波那爾被打發到俄國“考察軍事”,杜貝爾,杜蘭德等人逐漸失去權力。

隨即,加利埃尼和米歇爾等人合作,提出了法**事改革的初步計劃,即所謂“加利埃尼革命”,其原則就是“德國人有的我們都要有,而且要有更多”。這個簡單化的原則最大限度上激發了法國人的民族自尊心。

加利埃尼認為,為了應對“德國為首的軍事集團的壓迫”,法國至少要擁有一百二十萬人的常備陸軍,四百萬人的預備役人員,以及不低於九十萬噸的艦隊,還需要大力加強空中戰力,以“嚇阻敵意鄰國的一切軍事冒險”。

加利埃尼的擴軍計劃震動了整個法國政壇,也讓法**界歡欣鼓舞。這位新任陸軍部長在軍內的威望頓時攀升到了極點,連帶著克列孟梭也成了法國民族主義者眼中的新偶像。

不過,法國議會不愧為“自由市場式國會”,參眾兩院各黨團的議員們使盡了渾身解數,抓住這個機會表現自己,卻讓整個擴軍計劃遇到了重重阻礙。

有人認為“遠遠不夠”,有人則認為“負擔過重”,還有人提出“摩托化純屬天方夜譚”,有的則乾脆提出“取消常備軍,全部採取民兵體制”。預備役的方案更是遭到眾多非議,種族主義分子反對非洲裔和猶太人服役,卻要求他們出“免役稅”·一些激進左翼則反對兵役,認為“無產階級沒有義務保衛資產階級的祖國”,法國式的誇誇其談讓加利埃尼和克列孟梭舉步維艱。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爭吵,修訂·利益交換,暗中的無數勾心鬥角,甚至連總統法利埃也不得不站出來呼籲“為了法蘭西”,力挺內閣,法國參眾兩院最終總算透過了軍事改革計劃,並開始著手稅制改革以增加收入,尤其是擴大中央政府的收入(法國地方政府收入超過中央政府)·配合擴軍。

為了加快擴軍,也是為了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避免出現“中德美三國軸心”,法國陸軍部在總統和總理的支援下,決定啟動“對美大採購”,派遣了龐大的軍事採購代表團前往美國匹茲堡和底特律等地“考察商務”。

考察的結果讓法**方“非常滿意”,但也對美國方面提出,法國的軍事訂貨“規模龐大”·希望美國方面儘快調整生產能力。面對這樣巨大的餡餅,美國各行業的公司紛紛組成“聯合體”,以優惠價格競標法國的軍事裝備採購。從各項軍需耗材·一直到卡車,裝甲汽車,摩托車,甚至利用美國履帶式拖拉機底盤開發仿中國式戰車,火炮牽引車,重炮,飛艇,飛機,法國人龐大的採購清單讓整個美國工商界集體亢奮。

法國工程師受命與美國方面分享技術資料,美國的多家企業也在這樣天文數字的訂貨面前接納了法國投資·美-法軍事工業協作體制的確立,逐漸對美國朝野的外交調門產生了越來越直接的影響。

面對越發嚴峻的國際局勢,英國朝野也逐漸意識到,隨著中國的崛起,俄國的瓦解,中德兩國不但在意識形態·國家利益,甚至在地域上也逐漸開始建立聯系,正在使英國傳統的以海軍艦隊,金錢和軍事政治同盟為基礎的世界秩序逐漸走向崩潰。

面對這一趨勢,英國“要麼被動接受,要麼主動抗爭”,而抗爭的結果,“幾乎肯定是一場決定性的戰爭”。

已經成為英國朝野矚目之焦點的“莫爾斯=莫連”再度發表了一篇高論:《新世界與不列顛》。…,

“…···英格蘭的紳士必須清楚,我們每天都可以悠閒地喝著下午茶等待殖民地財富源源流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新世界,是一個鋼鐵和石油組成的世界,也是大陸國家發展起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建造起龐大艦隊的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那些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的國家正在崛起,他們的商品隨著他們的軍靴,馬隊和商船湧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情況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國家每進一步,不列顛就不得不後退一步,而不後退,就要面臨戰爭。可不列顛是否已經為捍衛聖喬治的榮耀做好戰爭的準備?紳士們,你們是否已經準備好騎上駿馬,登上戰艦,為了國王和不列顛與那些軍事強國久經沙場的勇士們戰鬥到底?”

“…···不列顛還沒有為這個新世界做好準備,他依然在沉睡,在滾滾流入的財富洪流中陶醉。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做些什麼,卻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去做。他的光榮屬於舊世界,而新世界卻早已粉墨登場,以巨大無比的身軀把舊世界徹底淹沒在歷史的暗影之中…···”

“…···外交手腕的發揮依賴於國家的實力,而國家的實力要以戰艦和大炮來體現。新世界早已吹響了軍事革命的號角。俄國巨人已經倒下,一個從柏林到東方的軸心正在形成……請諸位在地圖上按照以下地點進行連線:柏林-維也納-羅馬-華沙-布加勒斯特-君士坦丁堡—塔什干-亞洲某城市。這個新的聯盟正在籠罩整個世界島,他的威力覆蓋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並且隨時可能深入印度洋。”

“…···這個聖喬治旗下的一字長蛇陣從倫敦到直布羅陀,再到開普敦和蘇伊士,然後到印度,馬來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再到加拿大和英屬蓋亞那,紐芬蘭······三千五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四億五千萬人·卻只有五十萬陸軍,而且裝備陳舊,幾乎沒有空中力量,也缺乏卡車·摩托車,裝甲汽車和戰車。而在歐洲某地,五十四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六千六百萬人口,卻駐紮著八十萬常備陸軍,而另一個面積相仿的國家,儘管只有四千萬人口,卻正在計劃把常備陸軍擴充到一百二十萬。他們正在快速實現軍隊的現代化·而他們的海軍也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擴建。

“…···這就是新世界,一個大陸國家崛起,以槍炮和戰艦決定國家地位的世界。紳士將摘下禮帽戴上鋼盔,民眾將脫下便裝換上軍裝和工作服。這是一個鋼鐵和石油的時代,是一個強大民族們寧願以鐵和血去結束爭吵的時代。富饒的不列顛,光榮的不列顛,偉大的不列顛,面對新世界·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莫爾斯=莫連的文章“再次震動了整個倫敦”,幾乎在兩天後·英帝國主義者和仿效中國青年團和少年團的童軍組織就發動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要求“立即行動,恢復不列顛的光榮”。英國一向採取募兵制,很快,從蘇格蘭的阿伯丁到最南面的波茅斯,再到北愛爾蘭,英國各地掀起了狂熱的愛國熱潮,無數適齡青年紛紛前往徵兵所,主動要求“自願入伍”。

早有準備的英國內閣,迅速把陸軍部和海軍部聯合制定的《帝國防衛計劃綱要》提請國會下院審議。

當班納曼首相走上演講臺·整個下院掀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所有的議員都熱切地注視著這位曾經缺乏“存在感”的“好人亨利”。

在這個迷茫而微妙-的時代,不列顛的紳士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意志告訴他們:航向就是那裡!

班納曼首相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

這位另一時空將在兩年後因心臟病去世的英國政治家,自上任以來就麻煩不斷。內外交困的格局,政局的混亂,殖民地事務和強國擴張·工商業困局攪和在一起,又搭上英國無產階級運動浪潮蜂起,每天都在消耗著這位老人所剩不多的元氣。…,

但這一天,班納曼爵士表情嚴肅,雙眼明亮,整個人散發出某種難以名狀的氣質。

“尊敬的紳士們,各位議員:我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決心,是不列顛的意志。他無形,卻可以影響整個有形的世界;他仁慈,卻具有雷霆一般的威力;他偉大,卻並不憚於用一切手段來消滅他的敵人—從今天開始,大不列顛將願意為了它的榮譽和利益付出最後一塊英鎊,並在必要時流盡最後一滴血。”

短訇的寂靜之後,反應過來的議員們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險些掀翻屋頂”。

班納曼首相,此刻全無往日的“好人”形象,目光威嚴,環視全場,等待著歡呼聲漸漸沉寂。

“…···不列顛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是守信的紳士,很多年以來,他們喜歡用商人的秤而不是武士的長矛來進行交易,他們喜歡冒著風浪遠涉重洋,給蠻荒中的土著民族帶去文明之火。他們相信商業行為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他們以契約而不是暴力來維護這個世界的運轉。”

“在這個新世紀,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開始崛起,一些古老的文明開始以另一種方式恢復他們的光榮……原有的世界正在受到越來越猛烈的衝擊,激盪的世界正在走向不可知的未來。不列顛的和平需要不列顛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來自於你們,偉大的不列顛人,整個英帝國的四萬萬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激盪的世界中,不列顛必須成為人類的方舟,他需要永遠屹立不倒,指引著世界的光明。面對新世界,不列顛將欣然宣佈以下政策:不列顛的常備陸軍人數,將在未來五年內提高到一百二十萬人,其中六十萬人位於本土。不列顛的本土防衛軍將得到擴充,在必要的時刻,他將在一個月內擴充磐百萬人。不列顛的海軍,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兩強標準,他有足夠的信心,也有足夠的能力確保自身于海洋上的優勢地位,並將樂於為了大英帝國的合法權益戰鬥到最後一人。

“上帝保佑吾王。”班納曼首相虔誠地劃了一個十字,神態威嚴而安詳,“以聖喬治之名·上帝將與不列顛同在。”

這個簡短的演講徹底引爆了英國國會近來已經“處於臨界點”的帝國主義情緒,狂熱的議員們甚至跳上桌子“忘情歡呼”。

防衛大綱的透過毫無懸念,而隨之而來的加稅法案則讓英國工商界,尤其是殖民地工商界有苦難言。但形勢如此·走到這一步,已經很少有人敢於冒著“賣國賊”的危險出來帶頭反對增稅。

莫爾斯=莫連指出了問題的所在:“……從一百年前到現在,帝國的名義國債金額增加了三倍,但人口卻增加了四倍,工業產出增加了十二倍。近四十年來,公債處於下降趨勢……帝國國民的稅收和公債負擔在全世界都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僅就聯合王國本身·不考慮海外殖民地,19031904財年的預算收入是15億英鎊,而德國達到了30億馬克……”

這個時代的英國依然籠罩在濃厚的帝國主義情緒之中。習慣了不列顛和平的英國精英階層,眼看著日不落的榮光受到了挑戰,甚至整個帝國已經面臨被肢解的危險,終於開始放下了一貫的矜持,也暫時擱置了對加稅的恐懼。

新的1906190'年預算,僅聯合王國本土的預算收入就躍升到二點二億英鎊·並且宣佈發行多達兩億英鎊的國債,以“補充國家建設開支”。

海峽對岸的法國歡欣鼓舞,總理克列孟梭稱讚大英帝國“邁出了富有遠見的一步”·並且對於“英法全面合作機制”抱有“越來越強的信心”。

面對英法兩強掀起了擴軍狂潮,德皇威廉二世不甘示弱,立即指令內閣和軍部,制訂了一個新的擴軍計劃。

儘管德皇對社會民主黨人和立憲自由派“混入軍隊”依然秉持謹慎,但仍然滯留在中國走訪各地的威廉皇太子顯然打動了自己這位自視甚高的父親:“······中國的勝利,源於對國民力量的全面動員,而德國目前的戰略態勢看似有利,根本卻在於德國自己是否可以首先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並能夠在自足的基礎上取得長期性戰爭的勝利······對國民的發動依賴於強有力的社會組織,以及民族主義的輿論宣傳·德意志要打破英法的封鎖,要確保面臨英法美的軍事進攻依然保持優勝,就需要擴充軍事實力和潛力,並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方面的合作······”…,

“…···國家的全面動員,挖掘全民族的戰爭潛力是必須的,至於左派社會黨·我相信陛下有足夠的指揮和威力讓他們無法為惡。中國人開創了一條總體戰的路線,而德意志必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得更加精彩……”

修訂後的《德意志帝**事防衛綱要》很快出臺,引發了德國內部的廣泛爭議。以左派社會民主黨為首的議員普遍質疑其必要性,但當德國輿論開始大肆宣傳英法的擴軍,並且羅列了英法兩國媒體眾多仇德言論之後,左派的質疑成為了冷嘲熱諷的物件。

最終透過的防衛綱要提出,德意志帝國的常備陸軍將高達一百三十萬(正好比英國人以及法國人的計劃多十萬),並進一步擴大預備役建設。德國陸軍將加速實現摩托化,合成化,重火力化,其目標是“維護歐洲和平不會遭到某些西方強國的破壞”。

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方面也不甘寂寞,紛紛宣佈了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甚至土耳其蘇丹也宣佈了“軍事現代化”計劃,甚至宣佈“裁減宮內開支”以“復興國家”。一些人老珠黃的妃嬪宮女乃至閹人離開了奢華的蘇丹宮廷,透過對俄軍事行動嚐到甜頭的哈米德二世蘇丹決心“仿效中德,鐵血強國”,居然有了幾分勵精圖治的樣子。

這一場軍事競賽,在整個世界嗅到了不詳的味道。

悲觀的政治評論家紛紛預言,當各國的五年擴軍計劃完成,從一九一一年新年開始,“一場席捲東西方的決定性大戰”就會進入倒計時。

在後世,描摹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引用溫斯頓=丘吉爾的《鐵血世界》:“······與上個世紀一樣,新世紀的開端起自一個超強大國的軍事勝利,而且都伴隨著一位皇帝個人的傳奇。唯一的差別,上一次這個強國位於歐洲,這一次位於亞洲。而這個差別,似乎也預示這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轉換……”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