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一章 國(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一章 國(上)

北緯七十五度,北冰洋,鮮卑利亞群島(原俄羅斯帝國新西●利亞群島)。//*..*//

無邊無極的黑夜之中,天頂附近閃爍著迷離的極光。

不鏽鋼殼,永久性半地下的建築內,技術人員正在悠閒地過冬。

這是中國領土上最北端的一個氣象站兼哨所,構成人員包括海軍軍人,氣象學家,地質學家,測繪人員和海洋生物學家,動植物學家。

他們承擔著形形色色的任務:

監察附近海域動向,巡視海岸線,修訂地圖,尋找地下資源。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工作,或者說,是這項工作的準備:為進軍北極進行準備。瞭解水文地理,作為探險隊的前出基地,提供支援。

北緯六十二度。

東鮮卑利亞,雅庫茨克。

這是全球公認的最冷城市,一月份平均溫度零下五十一度,甚至超過北極。極度深寒達到零下七十三度,在另一時空,直到1960年才被南極東方考察站的零下八十八點三攝氏度打破。

這座城市,作為俄國人的居民點,已經有了兩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城市建築在堅如岩石的永久凍土上面,表面的土層夏天融化,房屋的根基要牢牢打到地下三四米深的地方,房屋的底層不能直接建在地面上,以免因凍土融化而碎裂。

中國方面接管城市後,新修的自來水管直接鋪在路面上,避免凍土帶的熱脹冷縮,還要用各種辦法防止凍結,破壞水管。

俄國人已經和他們的軍隊,政府一起撤離,現在這片土地上除了土著居民,以放牧為生的尤卡基爾人和埃文基人之外,就是新進入的中國人·和他們的軍隊,以及轟鳴的機器。

信奉薩滿的土著居民,在沙皇時代被宣佈為魔鬼崇拜著,薩滿巫師遭到了東正教會的嚴厲迫害。當中國人到來之後·面對這些相對友善,對他們的獵物也公平買賣,和他們同樣黃皮膚黑頭發的新主人,土著居民很快就獻上了忠誠。

冰原之上,隨處可見大群的馴鹿。馴鹿牧人熟練地驅趕著南下的野生馴鹿群。在前一年的十月份,獵手們已經捕獲了足夠多的紫貂皮,中國商人們則帶來了更多的烈酒·可口的蔬菜罐頭,煤油,肥皂,火柴,各種生活必需品,雙方都很滿意。

中國式的學校已經建起,羨慕這些友善的新鄰居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不必擔心東正教士的迫害·獵手們把小孩子送進了學校,以兩張紫貂皮做學費。總之是寄宿制,一切就交給學校了。以後能讓孩子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方式·倒也不錯。

街道之上,已經開始出現了繁盛的景象。藉助發達的水運,勤勞的中國移民迅速進入了這個西伯利亞腹地的主要城市。西伯利亞的各種珍貴毛皮,鹿茸,猛獁象遺留的巨型象牙,珍貴木材,都是能賺大錢的貨物。

城市之中,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靚麗風景。愛美的女人戴上了北極狐皮製作的皮帽子,穿著兔皮大衣,馴鹿皮的靴子·在冰雪的映襯下更是英礀颯爽。

中德美各國技術人員組成的幾隻地質勘探隊也駐紮在這裡。

氣溫升高之後,他們將恢復勘探工作。

按照鄭宇的認知,這附近就是後世全球最大的鑽石需:雅庫特鑽石需所在地,還有豐富的煤需資源。

無論如何,這片土地,已經屬於了他命中註定的主人。…,

楚科奇半島。

從科拉半島到白令海·這座八萬平方公裡的半島隔著白令海峽與美國阿拉斯加相望,海岸曲折,苔原帶。

雪原之上,楚科奇族的土著居民正在照料著自己的馴鹿。

這裡的生活還處於原始狀態,黃皮膚的土著居民依然處於噬毛茹

最南端的新萊州,即原阿納德爾港是楚科奇的最大城市,也是中國統治機關所在地,最大的移民點和移民港口。//

中國人的到來帶來了繁榮。

這座後世遠東地區最有名的“金城”,俄羅斯主要的金需產地,也迎來了中美兩國的地質勘探大軍以及生命力堅韌無比的中國農民。

中**人的冬季軍裝和雪地風衣,在交通要道兩側沉默地移動。

新鮮卑利亞城,原俄羅斯帝國新西伯利亞。

西鮮卑利亞地區的最大城市,早已恢復了往日的繁盛。

大規模的殖民浪潮,給鮮卑利亞的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中國移民走鐵路,再坐卡車,拖家帶口地進入到這片肥沃的土地。黑鈣土,森林土,多年未經認真開發的土地迎來了勤奮的主人。

在開拓團的家庭農場,新出現的農機服務公司主要出機械和駕駛員為各農場提供服務,目前主要是翻土和收割。

在鎮邊軍的工業化農場則是另一番景象。

基本上是農牧結合,牲畜以圈養為主,牲畜的糞便漚制後用來肥

目前種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麥和土豆,新建立的農科站已經在實驗田上開始了雜交試驗,試圖培育出更加耐寒,抗倒伏和高產的品種。

伴隨著移民的進入,政府機構的入駐,工商文教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躍發展。

中國正式接管一年半之後,新鮮卑利亞市內的定居居民已經超過二十五萬人。尚未毀掉的俄式房屋得到改建,新建的中式建築已經佔據了大片的面積,整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都在晝夜不停的施工。

警察局,銀行,法院,學校,醫院,商店,腳踏車行,旅館·報社……一個全新的中國城市出現在俄羅斯帝國之前在西伯利亞的統治中心,目之所及,盡是黃皮膚黑眼睛。

城內已經出現了兩份本地報紙,《新鮮卑利亞日報》和《西疆早報》·前者主打時事新聞,後者側重商貿資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面對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德國商人,美國商人,英法商人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對面屬於俄羅斯帝國,卻由各強國聯合管制的自由貿易區,接受各國居民自由往來·倒是不妨試試水。不過俄國政局不穩,在此之前不妨在中國這邊打個前站,多收集些商務信息。

被俄國方面破壞嚴重的西伯利亞鐵路,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恢復著。

三十萬日本“罪犯”和旗人勞力,在警政部勞動營富有效率的組織下,在獎懲結合的刺激下,也是在刺刀和子彈的威壓下,以最大的熱情投入了這一場激情四溢的勞動改造活動。

中國的技術工人開動各種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

勞動營分包的服務商則在營地開設各種服務設施·主要供那些工資很低,但畢竟還有些餘錢的特殊勞動力們可以透過勞動競賽評比的優勝消費解悶,也刺激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

以分段施工的形勢·沿著老廢墟就地重建的西伯利亞鐵路,不但從單線變成了複線,而且已經完成了三成路段的通車,整個工程已經過半。…,

按照交通部的鐵路專家和獨立第三方的工程驗收機構評級:這是一個奇蹟,但他就這麼發生了。

黑龍江,松遼盆地,大同鎮。

一個新城市,已經隱隱顯出了雛形。

隨著五個月前松基三號井發生井噴,這一片原本會在半個世紀之後震驚世界的東方油海漸漸揭開了面紗。

藉助改進的鑽探裝置,以及中美各專業公司的各項新技術·尤其是泥漿渦輪鑽頭,大慶油田的達產速度超出想象。

原本歷史上,發現大慶油田的當年,其年產能力就達到了五百萬噸。在這一時空,由於鄭宇堅信這一地區的石油儲藏,配套的輸油管道·煉油廠,油罐列車,油庫早已配套建好,打井更是不惜功本,幾座高產井先後投產,僅僅五個月時間,新命名的大慶油田已經出油高達三百二十萬噸。

從地底奔湧而出的石油,為北方的工業發展和交通運輸注入了新鮮血液。煉油剩下的瀝青和油渣直接舀去築路,就地支援了大規模的公路建設。

鞍山。

一座現代化工業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大機器的轟鳴打破了原野的寂靜。

根據皇室產業的整體規劃和東北開發計劃的總體安排,鞍山作為遼寧最主要的重工業基地,依託周邊豐富的煤鐵資源,輻射整個遼寧,各主要企業幾乎同時開工建設。

藉助在國戰期間已經試驗成功的焙燒還原技術,鞍山鋼鐵公司第一期八十萬噸鋼材,一百萬噸生鐵,配套的採掘,洗選,磁選,以及石灰石需,硫酸廠和煉焦廠等已經投入試生產。

作為重點項目之一,皇家萬里農機公司在瀋陽新建的農業機械生產線已經投產,暫時還要從關內運輸板材,未來將直接採用鞍鋼軋製的鋼

阜新和撫順的煤需已經投產。

撫順煤層,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厚度煤田,煤層厚度驚人,開採經濟,產量高,投入小。儘管主要產品都是動力煤,很難作為焦煤,但用於北方的機車,發電,工廠動力是再合適不過了。

廉價的撫順煤裝上了列車,向著北方的各工業區和居民區滾滾而去,如同巨人的血管中奔騰的脈搏。

一個大型汽車生產基地,已經完成了規劃選址,就放在瀋陽。

豐沛的水流,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勞力,讓這座東北的心臟,遼東古城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渾河兩岸,嶄新的工廠區,廉租房,工廠宿舍,新式住宅小區都已經拔地而起。正如後世所一再驗證的,區域產業叢集將極大節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訓,經驗擴散和物料運輸的成本,並形成智力和資本的聚集效應。

未來的瀋陽,將成為東北地區名副其實的汽車城,並帶動起一整套的資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產業鏈條。

大連。

這座海濱城市,藉助海洋的調溫作用,在冬季依然保持了相對適宜的氣候。北方,尤其是東北的大開發·也為這座海港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作為帝國海軍北方主要駐泊港口之一的旅順,由於東北亞國防局勢的根本改觀炮臺的大炮已經陸續拆除大半,轉運到作為中國租借地的目榀軍港。大連灣得到了極大的擴建,新建了更多的深水泊位,擴建了貨棧和港口鐵路,倉庫遠洋貨輪和油輪出入不斷,整個城市的人口也如同吹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

旅順海軍船廠,和這個時候整個國家的其他所有船廠一樣,到處是叮叮噹噹的錘擊聲。很多造船技師身邊都跟著兩三個學徒,打著下手,也仔細觀摩著師傅的舉動。

儘管透過流水線拆解大大簡化了工序,但造船工人對於技藝和經驗依然有著很高要求。

由於氣候相似,大連的海軍船廠吸收了大批原日本造船工人和技師經過技術交流,這些人熟練的技藝和嚴謹的工作習慣,認真負責的態度都得到了高度認可。中國方面還特地組織人員進行觀摩學習,切磋經驗。

這些日本技師們,很快也開始帶上了日本過來的學徒工,而旁邊的中國團隊,也在以混合著驕傲,警覺與欽佩的複雜目光觀察著這些保護國的同行。

在某種意義上,日本人希望把戰場上輸掉的榮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賽中奪回來。

而中國人也不希望這麼快就丟掉身為戰勝國國民的優越感。

上海。

這座另一時空的亞洲巴黎,東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典範,在這一時空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騰飛,正在煥發出更加迷離的光彩。

根據中英,中法,中美分別簽署的外交備忘錄,1906年底,公共租借地被退還給了中國除了香港和澳門問題仍在談判之中,國土之上,租界已經稱為歷史名詞。

上海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他位於中國南北的中間位置,是長江的出海口,又有便利的港口,深水泊位,而且與吳淞,舟山,杭州構成了港口群和城市群。這裡自古以來文風常勝,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很發達,物埠人豐。

在這個時代,藉助開埠較早,海運發達的優勢,早在鎮**一統江南之後,上海位居南北交界,東西華洋混居之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並且迅速成為了華東經濟中心。

從開始的紡織業,麵粉業,銀行業,到後來的造船業,紡織縫紉機械,腳踏車,乃至後來的汽車,化工,上海由商業中心而工業中心,進而成為金融中心,文化中心。

今日的上海,市區總人口已經超過兩百四十萬,城區如同蛛網一般向周邊快速延仲。

這座城市,與廣州和北京一起,剔除香港,被公認為中國最為國際化的三座城市。在閘北,一片建築風格獨特的街區,主要以藍白兩色色調為主,圓弧形風格的猶太教堂上,大衛六芒星更是顯眼。

這是上海猶太聚居區。大批尚未歸化中國國籍,或者依然保留著以色列國國籍的猶太人,就住在這一片街區中。

他們中的大部分生活富裕,在中國從事商貿,新聞,金融,文教,法律,會計等活動,收入不菲,也早已習慣了東方的一切,生活得愜意悠閒,並且有著在歐洲所沒有的尊嚴與安全感。

同樣的,外灘依然是外國在華上層人士的樂園。沒到夜晚,那些莊園和別墅裡依然是鶯歌曼舞,燈火輝煌,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美國人,甚至俄國人,奧地利人,從政治家,外交家,軍人,商人,銀行家到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冒險家和掮客,在觥籌交錯之間交換著政治經濟軍事和商務信息,為自己的國家,組織或個人賺進金山銀海。

國立和私立的華校隨處可見,新式幼兒園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物。相對應的,力圖在華擴大文化影響力的英法美德,也獲得教育部門的批准,開設了一些國際學校,用於培養留學預備生。

四通八達的道路之上,到處都是拔地而起的新式建築,商業樓宇,隨處可見圈起來的建築工地。

街道之上,多達十萬輛註冊汽車,已經讓原本規劃完好,甚至過於奢侈的城市交通系統也開始出現了個別的塞車。新的城市規劃已經開始落實,對市政系統的改造和完善,隨著金山銀海的投入,也正在爭分奪秒地推進。

新任上海市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對市參政院做了承諾:本屆政府四年任期之內,力爭將城市人均收入提升一倍,城市經濟規模提升兩倍,城市財政收入提升三倍。

這個被稱為“上海一二三”的計劃,顯然也同樣刺激到了周邊城市。

南通,蘇州,杭州,常州,南京,紛紛追加了投入,增加了地方發展的優惠政策。

長三角這個條件得天獨厚的地區,在這個時空,面對著同樣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同樣煥發出了最為璀璨的光彩。

發達的金融體系,富有活力的經濟體系,廣闊的市場前景,良好的產業規劃組織,資本的商業嗅覺經過多年磨練,很自然地能夠挖掘到自然稟賦之下埋藏著的商業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