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暴來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三章 風暴來襲

一九一o年,華興五年。

二月的北京,西北風穿街而過,法國梧桐樹光禿禿的枝子微微搖擺,發出低低的嗚咽。行人都是面色凝重,步履匆匆。

1909年上半年的繁華似錦似乎還歷歷在目,到了下半年卻已經露出了不祥之兆。到了1910年之後,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變本加厲。

家庭主婦們忙著家務,收音機裡傳來播音員有些苦澀的聲音:“……截至中午收盤,北京綜合指數下跌了二點六個點,跌幅百分之一點四……請問劉博士,您對最近的股票市場怎麼看?”

“……我個人對目前的行情保持謹慎樂觀。目前的不利因素主要來自外圍,現在的問題集中在美國的銀行破產潮,以及鐵路公司破產引發的信任危機……目前看來,英國方面已經給與了比較充分的反應,畢竟他們有太多資金沉澱在美國的金融和鐵路上面。其實經濟本身的問題沒那麼嚴重,各國經濟發展的需求還是實實在在的,最大的問題在金融體系……我覺得目前我們的金融體系總體還是健康的,畢竟國內銀行都已經釋出宣告,沒有投機美國的這些高收益債券,信託公司和小型銀行……”

很多近些年新成立的民營銀行門前,提款的市民排了長隊,每個人都焦急地看著前面的營業視窗。如果不是警政部門乃至憲兵緊急出動維持秩序,甚至可能要發生暴力衝突。

北京市參政院的大廳裡。各黨議員吵作一團,紛紛指責政府施政不利。已經有議員準備提出提案,彈劾政府在前一年的奧運會準備工作中好大喜功,舉債過度。導致政府負擔沉重,而現在歐美遊客驟減,國家經濟降溫,很多場館的運營開始變成負擔……

位於新城區的證券交易所,及其周邊已經被稱為“金融區”的街區,行人的臉色已經說明了一切。往日裡人人興高采烈自信滿滿的局面蕩然無存,一些剛剛被解僱的金融業僱員在旁邊的酒館喝得爛醉如泥,身邊滿是橫七豎八的酒瓶。

交易所裡。計價員一如既往地敏捷而高效,但場下早沒了往日熱鬧非凡的景象,也沒有了眾口一詞的“升,升。升”的喊聲。紅馬甲們一邊作出買賣手勢一邊低聲咒罵。

剛剛建起的昊天教明堂中,一臉無助的教眾虔誠地聽取主教的佈道,誦讀經文,渀佛這樣就可以遠離俗世的那些煩惱和憂愁。

工廠裡,被減產乃至裁員的謠言弄到心神不寧的工人們一邊工作。一邊心事重重。工會領導人都已經被社會黨方面召集起來緊急磋商,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統一行動!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上海,武漢,大連。瀋陽,廣州。天津……原本欣欣向榮的火熱場面,在短短幾個月之後就驟然降溫。

這一股從歐美吹來的經濟寒流。終於讓連續多年高速增長,正在把“五年發展綱要”推向的東方減慢了前進的腳步。

早已習慣於大步向前,快速擴張的企業家們,對生活日益改善感到滿意,剛開始嘗試貸款買房的新興中產們,住上了公租房,獲得了基本保障,工資逐步提升,盤算著多攢點錢置辦傢俱的底層勞工們,對這樣突然的變化全然沒有準備。

又要……苦熬了嗎?上一次的危機,儘管沒有這一次的嚴重,卻最終以備戰的方式加以緩解,最終用戰爭解決了問題。…,

那這一次呢?

-------------

另一時空於1907年開始破滅的投機泡沫,在這個時空,由於中國經濟崛起和戰後重建,推遲到1909年初,終於出現了破滅。

在另一時空,這一次的投機泡沫破裂直接原因是股市投機潮在高額信貸成本的壓迫下破滅,而核心動力則是美德兩國投機泡沫引發大批英法資本進入,兩國生產能力急劇擴張,拉動全球原材料暴漲,通脹高企,從而抬高了信貸成本,最終泡沫破裂。

在這一時空,由於亞洲戰爭之後遠東局勢急劇失衡,中德走向合作,法國資本大量轉向俄國用於重建,而英國資本則在戰前大量流向中國,以及中國工業力和資源產出的擴充套件,甚至還有華資在歐美市場一連串金融操作吸收了大批資金,變相給美國的投機潮降了溫,一連串複雜的因素讓投機泡沫的破裂推遲了一年多才引爆。

不過,這一遲來的泡沫破裂,殺傷力卻更加驚人。

僅僅半年的時間內,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500個,8.56億美元的存款蕩然無存,大多數銀行則停止支付現金。60多家鐵路公司倒閉,他們發行在外的股票和債券高達17.65億美元,鐵路長度3.85萬公裡。還有4.15萬家工商企業登記破產,共負債15.8億美元。在美國,這次危機引起的生產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嚴重。以月度數字計算,鋼產量下降近69%,生鐵53%,機車82%,貨車車廂84%,新建鐵路量63%,新建築合同減少47%,鋼托拉斯所屬企業七成停工,失業率從3%驟增到9.6%。

與美國經濟聯絡密切的英國首當其衝,危機深度僅次於美國。1909年上半年,黑色金屬消費量減少37%,生鐵產量下降24%,鋼產量下降35%,新建船舶噸位減少62%,棉花消費量下降24%。

相對而言,德國受創較淺,但黑色金屬消費量也下降了28%以上,鋼產量下降19.1%,已竣工商船噸位驟然減少三分之一。建設業損失最慘重,業務量縮減49%。與此相應,水泥等建材工業產量下降超過一半。輕工業損失也不小。棉紗和棉布的出口減少24%,棉布價格下跌23%。不過,由於德國工業的壟斷程度較高。以鋼鐵業為例,產品價格反而大大提高。藉助與中國廣泛的經濟合作,德國經濟正在努力爬出泥沼。

法國的受創程度稍淺。藉助於法國資本在俄國的優勢,俄國戰後重建的龐大需求維持了法國工業品的市場,法國工業生產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但一些輕工業出口也連帶受到打擊。

東方的中國,這個與世界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並日益成為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領袖力量之一的東方經濟體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危機的沉重打擊。

從1909年6月到1909年12月。短短半年時間,中國的出口下滑了四成以上,而正處於火熱勢頭的中國股市,由於歐美資金紛紛拋售也出現了雪崩式的下跌。各路資金聯袂出逃。很多銀行紛紛收緊銀根,民間開始出現擠兌。

復興黨,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1908年的國會改選中,藉助皇帝在1907年甘肅黨爭事件中的力挺,以及復興黨嗣後一系列挽救措施。復興黨總算挽救了搖搖欲墜的政治地位。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19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行,復興黨逐漸挽回了原本有些落後的民調。

根據帝國四大調查公司的抽樣調查,超過七成的受訪選民普遍認為“日子越過越好。復興黨幹了這麼久也一直不錯,還是不要冒險的好”。“這政府我看來不錯”。在安定發展與潛在的動盪之間,大部分選民還是選擇了前者。…,

甚至原本被視為社會黨根基的工會組織。最終也還是選擇支援復興黨。原因也並不複雜,工會領袖也好,普通成員也好,根子上還是現實的。復興黨執政多年根基深厚,雖說陛下說過黨爭不是你死我活,但這自古以來也沒見過一方說交權就痛痛快快交權的。一旦站錯了對,將來復興黨上臺給自己小鞋穿可不是開玩笑的。眼看著皇帝還是表現了對復興黨的支援,再加上近年來的日子著實舒心,也實在沒有太多動力冒險。

在這一次改選中,參議院的六十個席位,復興黨獲得了三十席,社會黨獲得了十二席,自由黨和公民黨選情也有所提升,總共獲得了五席,憲政黨五席,統一黨四席,農民黨四席,連遭打擊的炎黃黨空手而回。在眾議院,改選的二百個席位中,復興黨獲得了九十四個,而社會黨獲得了三十六席,自由黨和公民黨十二席,憲政黨和統一黨一共只獲得了二十六席,炎黃黨獲得了六席,農民黨十五席,獨立參選人十一席。

不過,令復興黨頭疼的是,選舉後不久華夏農民黨就宣佈支援社會黨的農村政策,並宣佈與社會黨全面合作,組建“公平同盟”,社會黨聲威大震。

原本的國會裡已經有不少復興黨員改換了門庭,選舉之後,復興黨的優勢被進一步壓縮。

眼看社會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反對黨,習慣於“代表全體國民”的復興黨還是決定按照鄭鷹時代的慣例組建聯合內閣,以彌合黨爭。

對於復興黨的聯合組閣要求,社會黨內部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爭論。以激進派中執委,六年前宣佈脫離華夏民主黨的胡漢民為首,強烈反對加入復興黨內閣,認為“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在野黨而非執政黨的附庸”。而秘書長兼代主席的周明根和大部分中執委則認為“加入內閣更有利於實踐我們的主張”,而且“復興黨在勞工方面的政策和我們現階段的要求差距並不大”。因宣傳工作得力晉升中執委的汪銘漢等中間派則努力調和,最終胡漢民等人被勸服,中執委投票決定加入聯合內閣,但提出更多內閣席位。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復興黨不得不作出讓步。除了勞資部長周明根外,農業部長李清文主動去職,轉而受聘出任中華農業大學校長,把部長職位讓與了華夏民主黨的農民問題專家林子航。

林子航本人屬於華夏民主黨溫和派,主張實際上與復興黨提出的農民政策大同小異。只是更偏向於對農村水利和交通設施的投入,以及信貸優惠這些方面上。

比較出人意料的,社會黨中執委之一,前禁衛軍少將肖劍正式接手警政部。不過。想一想這人原本曾任御前侍衛,是鄭鷹一手提拔的親信,大家也基本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除此以外,根據國會批准的政府年度編制,內閣將原本隸屬於農業部的水利局獨立成部,統籌協調全國水利建設,社會黨中執委趙鐵群出任水利部長,提拔了一批水利專家。開始籌劃更大規模的國家水利建設。

經過一番變動之後,復興黨總算是把社會黨這個復興黨分裂出去的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拉到了聯合內閣之內,算是形式上維持了“舉國一致”的總體面貌,正準備藉著奧運會之後的東風大展拳腳。沒想到卻迎面挨了一悶棍。…,

遲遲未到的全球經濟危機,還是來了。

這次被拖延和壓抑已久的危機,一上來就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了整個歐美經濟體。

一開始,已經習慣於經濟高速增長,而且也有過上一次危機經驗的中國並沒有太當回事。中國的建設正是如火如荼。出口訂單早排到了下一年,各處都是欣欣向榮,反倒是很多企業摩拳擦掌準備和上一次一樣,抓住歐美的破產潮再低價進一批機器。

但到了八月。歐美危機並未出現緩解,反倒從投機泡沫破裂演變成了實體經濟的危機。並且首先反映在了中國的對外出口方面。歐美渠道商大幅削減訂單,甚至不惜放棄訂金乃至支付賠償。取消了後續訂單。儘管中國方面依靠在歐美直接掌控的一些零售網路,以及美國馬歇爾百貨等合作機構,還能保住一部分出口,但經濟蕭條已經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了原材料價格上,印度,拉美,中東,南洋和北非等原材料產地出口額驟減,也開始削減對中國商品的進口。

經過“國家工業品牌提升”的一連串動作,文化滲透,和平外交,一步步扭轉了國家形象,又藉助東亞工業博覽會全面展示了中國工業的成就,中國商品在歐美迅速開啟了缺口。據此,中國工業界對出口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據此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產,在歐美建立分銷渠道乃至終端網路,尋找代理夥伴……

這一列剛開始疾馳的機車,卻突然遭遇了斷崖式的墜落。

復興黨為主的內閣面對危局,迅速商討對策。

央行行長,復興黨干將馬新宇主張進一步寬鬆信貸,降低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由國家以財政資金對國有銀行注入資本,為經濟體輸血。

社會黨方面,周明根首先提出質疑,認為原本的信貸已經比較寬鬆,進一步放寬信貸無異於認為製造通貨膨脹,而且這種放水是否可以沖銷出口下降帶來的需求缺口還無法確定。

財政部長,復興黨干將李登雲倒是支援馬新宇的看法,認為目前的情況和1900年那一次有些相似,應對也可以借鑑那一次的對策。信貸寬鬆是一方面,還可以緊急提升政府財政支出,包括擴充福利保障開支,追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放開部分城市地方債的額度限制等等。

交通部長詹天佑對此自然是雙手贊成:他這邊的鐵路和公路建設計劃,橋樑建設,原本就有五年,十年乃至十五年的長期規劃,很多專案提前啟動就是了。

唐紹儀本人面對這種情況,其實是偏向按照前次的處理來做。但他也不得不考慮社會黨方面的意見:一方面是社會黨在國會的席位,以及在各工會組織具備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一旦通脹飛漲,剛剛有所提升的民生就可能惡化,社會就可能醞釀不穩。

這對於剛剛起飛的國家來說,無疑是非常不利的。

爭論來爭論去,最終只能作出妥協:

首先是救急,國家財政向各國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緊急注資,由這些上市公司宣佈增持股份,穩定證券市場信心。央行停止加息和收緊信貸,同時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各銀行回購債券以釋放貨幣。

然後是提前宣佈下一年度的投資規劃,並將部分投資專案提前,穩定市場對未來經濟成長的信心;…,

接著又宣佈了國家收購儲備糧油的計劃,穩定農產品價格和農民預期。

儘管動用國家預算外資金的專案還需要國會批准,但這些計劃宣佈出來就對市場產生了一些影響,勉強穩定住了瀕臨崩潰的情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隨著歐美危機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不利訊息見報,國家投入的資金消耗殆盡,而形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到了十二月,國內終於發生了近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信貸收縮,大批這兩年擴張過快,債務槓桿過高的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下一年的貸款來源斷絕,無法借新還舊,而企業的訂單也出了問題。

裁員潮,從一開始的零零星星,逐漸開始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出口佔比很高的沿海地區變成普遍現象。很多地方的失業經濟申領處,登記的失業工人排成長隊,一些家庭甚至搬出了公租房,住進了教會提供的免費地下室。

一股前所未有的經濟寒流,讓多年來一帆風順的國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到了這個時候,從內閣到國會,各財閥,乃至民間,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期盼著某個聲音。(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