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那一夜(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章 那一夜(二)

第八章 那一夜(二)(《》)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主要工業國先後深化,大機器生產帶來的生產力爆發性提升,而那個時代有沒有太多工會和社會保障,導致生產和消費出現脫節。一**八年,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首先從俄國爆發,並進一步蔓延到中歐和西歐,進而波及了美國乃至亞洲。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感受到威脅的俄國,加快了征服中國北方,建立黃俄羅斯以轉嫁危機的步伐。五年前,當中國發生了某些事情之後,俄國在海藍泡首先殘殺和驅逐中國僑民,試探中國的態度,甚至引發了雙方軍隊的直接交火,最終在國際調停之下以中國僑民離境,俄國賠償財產和生命損失暫告段落。

島國在這場危機中也一度遭受重創,為了擺脫危機,島國政府仿效中國以赤字財政和政府訂單來挽救工商業,而這些資源幾乎全部投入了戰備。蕭條的島國工商業彷彿被打了一針強心劑,而嚐到甜頭的島國財閥更是熱情百倍地煽動激進思潮,推動對華開戰。

在中國方面,建國後悄然興起了一股激進民族主義思潮。海藍泡危機一出,對俄開戰的呼聲在年輕一代,財閥和軍人中甚囂塵上。正好在這個時候,緩過一口氣的島國也公然與俄國接近,準備聯俄制華,更是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反日浪潮。

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之下,這場亞洲大戰終於一步步走向了爆發的邊緣。三國都已經是勒緊褲腰帶加緊備戰,陷入了狂熱的軍事競賽,萬噸戰艦比賽式地下水,造艦和擴軍計劃一個比一個激進,不知不覺地,三國財政都已經瀕臨了危險的警戒線,無限制的軍備擴張已經到達了臨界點,最後剩下的,就是用一場決定性的戰爭終結這一切努力。

藉助與德國事實上達成的同盟,俄國把原本駐紮在西部的兵力大量東調,編成三個方面軍,分別針對中國的東北,蒙古和新疆三個方向,擺出了鯨吞的態勢。日軍的六個常備師團屯兵朝鮮,另有六個師團正在北海道進行特別軍演,嗣後也將大部西調。

面對這一威脅,建國後一直堅持精兵政策以緩解財政壓力的中**隊也立即還以顏色。近期已經用自願募集的名義,透過基層組織對近三年的退伍兵進行了秘密動員,原本的旅級架子部隊迅速擴編為師,裝備輜重等源源不斷補充進去,陸海軍規模幾乎是憑空翻了一倍有餘!

面對北方的嚴冬,三方都在磨刀霍霍,等待春暖花開之時一決勝負!

鄭宇看著面前這幅似是而非的世界地圖,打量著上面似曾相識卻又有了很大不同的東方國度,看著原本那頭雄雞被一片巨大的楓葉替代,彷彿就看到了這個時空過往幾十年的風雲激盪,燃燒的火光,冰冷的鋼鐵叢林,流淌的血色。

那該是一個何等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那個時代,屬於他的便宜養父,皇帝鄭鷹。

鄭宇不得不欽佩這個人。

鄭鷹,據說是從小被賣到外洋,學成後帶著三個親信學生來到安南,與當地華人宗族建立關係,逐漸打造了自己的家底和武裝,進而一步步崛起,最終問鼎華夏。

這個人,有著當時中國罕見的國際視野,也有著異乎尋常的高妙手腕。當年,蟄伏在安南北部的三不管地帶之時,這位軍閥頭子就巧妙地利用了當時歐洲大規模的反猶浪潮,以幫助猶太人在安南建國為誘餌掛上了猶太財團,並進而聯絡到了英印當局乃至英國內閣。

當時的英國首相迪斯累利是猶太人,與羅斯柴爾德等猶太家族關係密切,透過這些人的牽線搭橋,鄭鷹的鎮**順利成為英國在中南半島牽制法國殖民擴張的馬前卒。

為了實現建國夢想,猶太人以募捐和長期低息貸款等形式,對鄭鷹提供了鉅額的資金支援。而這位未來的皇帝也絕非善茬,在利用猶太人的同時又與南洋的華人世家宗族建立了利益同盟,尤其是兩次擊敗法軍的輝煌,讓飽經西方殖民當局壓迫的南洋僑界歡欣鼓舞,幾乎是爭先恐後地投入了鎮**的陣營。

早在北上佔領江南半壁之前,鎮**已經佔據了安南北部,上寮和下寮(今寮國),原蘭芳勢力範圍(西婆羅洲),勢力的觸角早已遍及整個南洋地區,而這位梟雄也順理成章地迎娶了爪哇李家的千金,把南洋僑界牢牢捆在了鎮**的戰車之上。

建國之後,這人的舉動更是天馬行空,可偏偏又是渾然一體。

在政治體制方面,這位皇帝高調推行憲政,建立國會兩院和內閣,並與中國傳統的鄉紳自治結合搞了地方參政院;另一方面,由於大批的議員由皇帝推薦,再加上這人一手打造的復興黨一家獨大,掌權的大佬又都是心腹親信,實際上國家實權依然被這位開明君主牢牢把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鄭宇看來,這實在是對症下藥。以中國幾千年的皇權**傳統,90%以上的純文盲,而剩下的一點所謂讀書人又都讀的是四書五經,信的是三綱五常,經濟結構又幾乎是完全的自然經濟,在這樣一個國家玩民主,必然是披著民主的外衣搞獨裁。更可怕的,由於缺乏公認的最高權威,這種所謂的民主體制在中國就會演變成**裸的政爭甚至內戰,臺下的在野者將以民主共和的旗號對臺上的當政者進行攻擊,最後國家中樞威權盡喪,形形色色的政客軍閥打著民意的招牌彼此攻訐乃至武力角逐,把國家拖入更加黑暗的深淵。

深知那一段歷史的鄭宇心中明白,與其如此,還不如以君憲樹立絕對正統的權威,消滅野心家對國家權力的覬覦。而國家目前又處於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轉型期,急需集中力量快速趕超,卻又不可避免地面臨傳統力量諸多抵制和掣肘。在這個階段,一個開明的統治者以立憲君主體制的外衣,行開明君主**之實,以威權強力推動改革,實在是國家最好的選擇。史有明鑑,島國德國這一類成功的後起國家,無不如此,而更加落後的中國,也自然要更偏**一些。在鄭宇想來,這位來歷神秘的皇帝,如果不是穿越者,想必就是受了德日兩國的啟發,至少也算得上一個思想開通,又注重因地制宜之人了。

在經濟方面,他把在南方新政擴充套件到全國,大力興建鐵路,整修原有的道路系統,改良市政,興建郵政和新式公路;建立了中央財政體系,仿效英格蘭銀行成立了帝國中央銀行,回收金銀發行紙幣;打造了現代國家財政預算體系,建立統計機構,完善了國債發行制度;此外以國有和皇室所有的銀行為骨幹,鼓勵民間設立銀行,建立了遍及各地的銀行網路,吸收社會剩餘財富,利用金融槓桿調劑資金投資工商產業。

在農村問題上,他廢除了農稅,限制了最高地租,以退伍軍人為核心組建了農會,建立了農村信用合作社,取締了鄉村傳統的高利貸和印子錢,減輕了農民負擔,在農民階層中威望大增,而農會與地方鄉紳的互相制衡,也確保了農村秩序的相對穩定。

在稅收方面,他聘請英美兩國的稅收專家,一起制訂了很有特色的現代稅收體制。傳統的厘金卡子被廢除,改為在消費和生產環節統一徵稅,促進商品流通。此外透過與英國的傳統關係,收回了部分關稅主權,加強對國內工商業起步階段的保護,並採取了出口補貼政策,迅速積累外匯,確保了國家幣值穩定,保證了工業化程序中至關重要的機器,技術和精密半成品的進口。

教育方面,早在南洋總理衙門時期這人就開始推行三年制義務教育,並大建免學費的師範院校,建設中學和大學,在掃盲和灌輸國家理念的同時,著重培養精英人才。建國後,這一套體制進一步推進到全國,尤其是採取了中央和地方七三分賬的分稅體制後,地方財力充裕,而中國素來又是尊師重道,辦學都是在地方青史留名的雅事,全國更興起了辦學**,初等小學已經跟著軍屯一路辦到了邊疆,甚至有些富裕省份已經開始推行六年制義務教育。

在文化上,自鎮**時代開始,這位鄭鷹就大力引入西學,推行歐化,可建立帝國之後,這人又反過來推行國粹化,大力提倡民族主義,乃至帶頭祭拜黃帝,提出忠勇仁義禮智信的帝國七德,改良服飾。國內一時間風雲變幻,歐風美雨與華夏傳統文化彼此交融,又各有旗手和死忠,時不時在報紙上對罵一番,我說你是英美奴,你罵我是腐儒老朽,倒也成了一道風景。

當然,興一利必有一弊,雖然有甲午年沒收的眾多旗產,皇產和“保清黨”資財,但這一項項的恐怖開銷累積下來,國家也已經是債臺高築赤字累累。

但更令鄭宇心生恐懼的,還是這位皇帝在光明的一面之外,也無疑有著另一張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