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2章 抓住機會(第一更,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2章 抓住機會(第一更,求訂閱)

就像是夢一樣!

對於三百六十五名被選入預備學堂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當然覺得這一切像是在做夢,在此之前他們可能是工廠裡的學徒,也可能是農場裡的工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每個月頂多也就是掙五六塊銀元。

但是現在,在學堂裡, 他們每個月有津貼就有五塊銀元!

所需要的僅僅只是學習,學習英語,當然了,這個學習過程並不輕鬆,他們如果背不下來新學的英語單詞、語句,是不準吃飯的, 甚至在學校裡也不準說一句國語,只能說英語。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儘快掌握英語簡單的對話,能夠儘快到國外去讀書。

其實早在第一批移民到來之前,朱先海特意讓統計了一下移民中12到17歲的讀過私熟的少年,按照他最初的計劃,這些少年中的一部分,會到技術學校裡學習技術,還有一部分會被到英美等國留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人才!

無論是對一家企業亦或是國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其實,機會並不僅僅只屬於那些孩子,對於成年人來說,他們同樣也有屬於自己的機會,那些在夜校就讀學習英語的成年人,也可以透過考試獲得留學資格,就像李慶恩一樣。

看似簡單的決定,卻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

對於二十三歲趙田豐來說, 他所看到的機會是什麼呢?

回家!

出國留洋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可以離開南華,無論是到英吉利也好,美利堅也罷, 就是去了法蘭西, 那也有機會回到大清國不是。

“陳兄,在這裡咱們連做船都沒機會,可只要到了外國,咱們就能離開南華回到老家去,到時候,陳兄你還是陳家的二少爺,那裡會像眼下這樣,和一群泥腿子混在一起。”

在勸說陳杰和自己一起報名時,趙田豐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

他能不激動嘛,他可是堂堂舉人,而且還是二十歲中舉!那怕就是副榜舉人,那將來也是要擠身中樞的,在浙江老家,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可是在這呢?

也就是一個教書匠,和普通的泥腿子有什麼區別。

唯一的區別,也就是他得到了一個單間宿舍,一個月可以掙十五六塊錢。可這樣的日子不是他想過的, 他也曾想過進入公司,成為公司的高階職員,這也是他努力學英語的原因。

可問題是,這並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入朝為官,想要光宗耀祖。

但是在這裡,那怕就是功成名就又能如何?

“其實,這裡有如世外桃園一般,又何必心念著回家呢?”

陳杰搖了搖頭。

“老家兵荒馬亂的,即便是你我回去了,又能如何?”

眼見陳杰不聽勸,趙田豐只是長嘆口氣,然後說道。

“你可要想清楚,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而待現在國朝正值用人之時,你我要是在西洋學成,回國後,必定會得朝廷重用,到時候功成名就更是自然之事。”

其實,那怕就是趙田豐也知道,留學並不是逃跑的機會,還是學習的機會,來到南華的半年多以來,和很多人一樣,他同樣也被機器的力量所震驚,在驚訝之餘當然也意識到了世界的變化。

面對蒸汽機以及各種機器的衝擊,趙田豐在意識到了危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機會!這可不就是他功成名就的機會!大清國有幾個人懂得機器?懂科學,留洋學成,然後再逃回大清國,又怎麼可能不被朝廷重用。

畢竟,朝廷鎮壓髮匪要用槍炮,機器可以造槍炮。抵禦外夷,要造兵艦。這些……國朝沒有人會啊!可他會啊!等到留洋之後,自然也就會了!

“哎……”

長嘆口氣,陳杰並沒有說話,有些人是勸不動的,當然了,他同樣也不會錯過留洋的機會,這確實是難得的機遇啊!

況且,他確實也想看看一路打到大清國京城,連皇帝老爺子的園子都燒了的英吉利、法蘭西到底是什麼模樣。

留洋考試一共有737人報考,其中甚至還有十二名女子,宋冰和宋玉兩姐妹自然身在其中,與其它人相比,她們姐妹的外語能力更好,透過考試幾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862年1月27日,參加考試的成年人中,一共412人透過考試,其中有十名女子。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的英語能力,差不多也就是相當於……小學三四年級有水平。

這個水平出國留學肯定是不行的。不過在他們報名時,“飛雲號”的歸來帶來了37名美南教會的傳教士,這些懂漢語的傳教士,自然當仁不讓的擔負起了教師的職責,除了傳教士之外,甚至還有兩名漢語教授,他們的到來,讓南華的英語教育總算步上了正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一邊學習英語,一邊學著數學,對於擅長背書的讀書人來說,他們靠著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英語,倒也是事半功倍。

其實不但成年如此,就是留洋預備學校的學生也是如此,每天早晨起來就要誦讀詩文。上午練習寫字、聽老師講課,下午基本又是背誦課文。背誦課文要求很嚴厲,完不成就要挨板子。

“……每天每人都要背誦英文小說、散文一到兩篇。每次讀錯,教授都會用鉛筆畫出,並糾正發音。第二天上課,還要複習舊課,只有完整背誦下來,才開始講授新課。每天教授時間都要在兩三個小時,其它時間學習數學和地理。”

對李維止提到的預備學校教學方法,朱先海只是微微點頭,什麼科學不科學的他不知道,重要的是讓他們趕緊學會英語,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再挑選出最優秀的人出國留學。

晚清從1840年挨了外國幾次打,割地賠款都沒有醒悟要想追趕西方列強,必須要學習外語,尤其是英語。還是沉浸於我“韃清”的天朝美夢中,好不容易派出一百多留美幼童,結果卻因為他們受外國文化影響,變得“不守規矩”,斷然撤回。直到1894年被日本人打敗,賠了幾億兩銀子,割了臺灣,丟了朝鮮才算是明白自己的逼數。次年1895年,御史楊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維新功在留學生,請派人赴日本學習。即便是如此,還要等到八國聯軍打下京城,才真正開啟留學之門,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眼下朱先海所需要就是抓緊時間,抓住這個窗口期,派出留學生向西方學習,用二十年左右,實現人才的獨立培養,並且在這一過程中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實現南華的跳躍式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落後不一定會經常捱打,但是落後且不學肯定會經常捱打。就像歷史上“求知識於世界”的日本,割走了臺灣,索要幾億兩的賠款,然後又打敗了俄羅斯。反觀那個“天下學問我大清第一”,在“中學重要還是西學重要”爭論不休的“韃清”呢?不過也就是板上之肉。

感嘆著歷史的變化時,朱先海不禁又有一種緊迫感,似乎歷史並沒有給自己留下多少時間,畢竟,相比於日本,眼下南華的外部環境,實在是太惡劣,南美可是人家的地盤啊!

在人家的地盤上發展……能不危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