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1章 軍國之國 (第四更,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1章 軍國之國 (第四更,求訂閱)

應天,皇宮……沒有殿。

盛德皇帝或許是華夏歷史上最“寒酸”的皇帝,所謂的皇宮,就是一座歐式的三層樓房而已,這座玫瑰宮過去是屬於阿根廷總統的總統府。

作為皇宮雖然擴建了右樓,可仍然很“寒酸”。畢竟這裡連一座座宮殿都沒有。

甚至就連同御前會議,也沒有專門的“金鑾殿”,甚至就連所謂“龍椅”,也就是巴西紅木製成,僅僅只是椅子上凋刻了龍首花紋上表示這是“龍椅”。

不過,這不妨事,按照朱先海說法,大明的龍椅在京城呢。沒錯,就是“皇極殿”,也就是所謂“太和殿”裡的那把——那是所謂“木匠皇帝”明熹宗為自己親手凋刻的。那把龍椅一直延續了數百年。從明朝到清朝,皇帝坐的都是這一把龍椅,一坐就是幾百年。

“有一天,他們會把龍椅送給朕的!”

對於這一天,朱大皇帝是深信不疑的。

於是乎暫時也就因陋就簡了,也算是“勿忘在莒”的提醒吧!

週一,例行的“御前會議”。

現如今大明朝沒有了大朝會,只有御前會議,也就是各部尚書參與左右侍郎有資格列席,這個會議差不多等於公司的例會,說起來,這也是沿自公司的習慣。

南華在又活了的大明帝國身上烙下了太深的印跡。

今天的會議真的有些特殊,坐在會議室兩側椅子上的不僅有大明朝廷的宰相、內務大臣、外務部尚書、戶部尚書、海軍部尚書、陸軍部尚書、法部尚書、文部尚書、農部尚書、工商部尚書、郵遞部尚書之外,還有幾位比較有影響力的報紙總編。

而今天會議討論的事情,也比較特殊,是如何進行****宣傳教育,培養民眾的尚武精神,讓大明臣民成為狂熱支援國戰的軍國之民。

“雖然我大明創於軍興,然而在我們大明,軍人的地位依舊不高,類似“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之類的俗語,依然對民眾有很大的影響。甚至還有人嫌棄軍人粗鄙,視軍伍為畏途。

自朕奠基於南華以來,普通兵士的待遇可謂極其優越,退役軍人僅僅只是二百畝榮民田就價值數千元,每月除了10-17元的津貼之外,另有伙食津貼3-7元,已婚士兵、士官,還有卷村公屋居住,房水電補貼,可謂是應有盡有。雖然公務員俸祿豐厚,但是實際待遇遠不如我大明普通一兵。至於軍官待遇之豐厚,更遠非文官所能相比。自軍興至今,軍中獲得爵位者不下千餘人,文官又有幾人?”

坐在龍椅上的朱大皇帝一上來就在那侃侃而談,說的講的都集中在軍人地位之上。儘管大明的立國之戰所持續的時間非常短,而且這裡也沒有傳統科舉制度的影響,但是眼下大明的軍人地位,仍然有所不足!

朱先海所提到的爵位,最高的當然是公侯伯子男之類的爵位,但是除此之外,他還借鑑了法國的榮譽軍團勳章制度,設立“鐵券勳章”,專門用於表彰立下軍功的軍人。儘管這個“鐵券勳章”借鑑了“丹書鐵券”的歷史含義,但它並不“免死金牌”,可獲得勳章的人可以稱為“爵士”,而且享有一定的特權。

雖然是無品之爵,也算是一種爵位吧!

在朱大皇帝登基時,一次就頒發了1200枚“鐵券勳章”。相比於的對軍人的優待,對文官,就顯得有點兒苛刻了……大明沒有一個文官爵爺!按照朱大皇帝的說法——漢人的傳統就是軍功賞爵,非軍功不賞爵!

甚至還把這列為祖制,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避免將來哪一個皇帝的腦袋被驢踢了。動不動就亂封貴族。

到最後貴族也就不值錢了。皇帝和誰共天下?

絕對不是什麼平民,而是貴族!

這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而且也是維護皇權的必須。畢竟,只有那些貴族才會把他們的利益和皇室捆綁在一起。

至於普通百姓或者普通百姓出身的文官,不千方百計的去爭奪權利。就已經是謝天謝地的了。

就像英國一樣。這個時代的維多利亞女王擁有的權利,不說是至高無上吧。但是首相無論做出任何決定,都必須要首先徵得女王的同意。

可僅僅只是半個世紀之後,一切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比於女王,首相更在意的是所謂的民意。

其實,也就是首相利用所謂的民意從王室的手中奪取權利。他們首先藉口民意去打擊貴族。

然後呢?

等到把皇家的左膀右臂——貴族踢翻在地之後,也就可以親自上陣了。

首相不是貴族?

沒有關係,可以直接封爵嘛,然後首相就進入了貴族院。慢慢的所謂的一世貴族就成為的貴族院裡主導,他們不斷的爭奪權利。

為了爭取權利,他們不斷的向民眾示好,就像二戰後英國的工黨內閣,他們為了討好民眾幹了什麼?

甚至不惜以瓦解帝國為前提——為了節約軍費,他們把皇家海軍的軍艦直接報廢。

為了減少開支,他們允許包括印度在內的一塊又一塊殖民地獨立。

最終他們親手摧毀了整個不列顛帝國。他們得到了什麼?

選票!

當由於一些貴族站出來指責他們不顧及大英帝國的利益的時候,那些工黨的領袖們在那裡信誓旦旦的說著。

“在帝國利益和民眾利益之間,我們選擇民眾!”

在他們大言不慚的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恰恰忘記了另一個事實——英國和法國之所以在30年代的經濟危機之中能夠最先擺脫經濟危機正是得益於他們龐大的殖民地作為他們的資源供給地和工業品市場。

他們一邊享受著殖民地帶來的利益,一邊又親手摧毀這一切。

最終他們所摧毀的是什麼?

僅僅不過只是幾年後,曾經的不列顛帝國就變成了一個二流國家。曾經的世界第一號帝國,從此之後淪為他曾經小弟的走狗。

這就是那些人幹的事情。以人民的名義,瓦解了幾十代人用幾百年的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世界霸權。

也正因如此,朱先海才會提前打了預防針。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防止將來他的子孫後代腦袋被驢踢了。

最堅固的堡壘是從內部被摧毀的,帝國最大的敵人也是內敵!

“雖然我大明在軍國立國,但凡大明男兒都必須接受軍事訓練,月月訓練,看似斯巴達乎,可以朕看來,此軍國卻只有軍國之形,而沒有軍國之魂!”

沒有軍國之魂!

什麼是軍國之魂呢?

其實這也是那天王新傑離開後,朱先海所思索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也是必須要加以解決的。

“什麼是軍國之魂?就是滲透到骨子裡的尚武精神,就是整個社會崇強尚武的風尚,這與我華夏的傳統有很大的關係,古往今來,傳唱的是所謂才子佳人,至於武人?不過只是粗鄙武夫而已!想我華夏尚文息武千年,落得又是什麼下場?”

國人愛好小鮮肉的歷史實在是太過悠久了,古代動輒就是什麼“美男子”,什麼“貌比潘安”,就連古代的名將,也盡是一副文人形象,赳赳武夫……那就是粗人而已。

反問之後,朱先海繼續說道。

“反觀西洋諸國,無不上將軍隊神聖化,軍人英雄化,軍人的社會地位也遠高於文官。如歐洲諸國之君主親王,皆以軍服為常服。從小接受軍人教育,在軍中擔任軍職。歐洲貴族男子,也以入讀軍校為第一選擇,服務軍隊、征戰沙場,以為國盡忠為榮。因其軍人地位高,所以百姓皆以從軍為榮,可是我大明呢?雖然前年徵召時,民眾雖然踴躍參軍,但是就思想上來說,又有多少人以從軍為榮?以為國戰為傲呢?”

朱大皇帝所談的並不是“全民皆兵”,其實大明實施的就是“全民皆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大明的全民皆兵,都超過歐美——每個男子都要接受軍事訓練,從他們進入移民營的時候,就已經接受訓練了。

但是這並不是軍事力量強大的根基。

或許在總體戰的時代,軍事力量的多少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因素。但也就僅僅只是一個因素而已。

大明現在的兵役,在是強制性的兵役制度。不需要用麻繩去捆、用鐵鏈去拴,因為所有人都是公司的僱員,無論他們是工人,還是農場佃戶,他們接到徵召令不來當兵,肯定會失去湖口的生計!

但是這種體制是不可能持久的,畢竟,隨著時間的繼續,最終公司會澹出一切,再則,強制徵來兵又能有多少訓練作戰的積極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儘管總體上來說,目前大明的兵,訓練作戰都還算積極。而且頗為勇敢。但是距離朱先海的希望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明的軍隊所需要是為國康慨赴死的勇士,而不是靠著軍法維持戰鬥力的灰色牲口!”

俄羅斯的“灰色牲口”,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俄羅斯或許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陸軍,可是又有什麼意義呢?看似曾碾壓了歐洲,但是那些“灰色牲口”在逆境中往往會崩潰,會逃亡,甚至會造反。最後甚至顛覆了整個帝國。

“所以,我們必須要從根本上提升士兵的榮譽感以及國民從軍的積極性。目前歐洲實行徵兵制的國家,都在竭盡全力建立起一種從上至下的體制——我將它稱為“****”!”

頓了頓,朱先海終於拿出了他的“大殺器”!這個在後世差不多臭名詔著的思想,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卻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在這種體制下,政府必要利用宣傳、教育等手段對民眾宣揚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世界最光明、最公正之主義,利用民族主義將激發起民眾的愛國之心,與此同時,將軍人——這一國家守衛者,民族保護者的社會地位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讓每一個男孩自幼兒起,就以從軍報國為榮,讓每一個士兵都以“忠烈祠”相見為榮。如此一來,我們不僅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徵集到數量龐大,且士氣高昂的軍隊,而且這種“低成本”的軍隊,也是我們擠身陸軍強國的基礎。”

幾乎是自然而然的,朱先海想到了日本兵的“壹角伍分錢”——這是日本有一個著名的諺語:“一個士兵的命就值一張紅紙加上壹角伍分錢”。這是因為日本在開始全面侵華後同樣開始了無限制徵兵,徵召一名士兵沒有任何的經濟補償,只是發過來一張紅紙寫的徵召令加上一角五分錢的郵票!

可就是這種“一角五分錢”的士兵,對戰爭的狂熱,對死亡的無所畏懼,都是外人所無法理解的。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士兵正是他們所需要。

朱大皇帝是統治者,他的屁股本身就是歪的,儘管他內心鄙夷日本,但是並不妨礙他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希望他的軍隊完全由狂熱且勇於獻身的軍人所組成。

可事實上呢?

朱大皇帝的大明帝國軍人,雖然稱得上是士氣高昂。但是這是建立在高額軍餉甚至退役後授田的基礎之上的,但是軍人授田制度的可持續性卻不強。

畢竟,大明不可能完全依賴無地的移民建立軍隊,軍人授田制度無法維持時,明軍的士氣會不會一落千丈?

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移民補充,明軍的徵募會不會出現問題?

再說是財政。

大明的財政是根本不可能維持一支龐大高薪軍隊的!

每月人均二十元的軍餉,對於大明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僅僅只是目前,維持這支17萬人的軍隊,每年的軍餉支出就已經超過了三千萬元!

如果是170萬人呢?

或者500萬,甚至1000萬?

到那個時候軍費開支會拖垮整個帝國的財政。

唯一的辦法,就是效彷普魯士等國,建立起一支義務兵役制的軍隊!

但是想要確保戰鬥力的維持,在從職業軍隊向義務兵役制改變的過程中,必須要完成思想上的準備——將大明天子的臣民轉化為大明帝國的軍國之民。